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林下层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不同营林措施下的具体表现,确定适宜的营林措施,解决森林经营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方法】以辽宁省西丰县试验林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区调查方式,设置三种营林措施,即割灌抚育、采伐、林下种植,分析不同营林措施对当地林下层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种营林措施均降低了灌草层的盖度和丰富度指数。三种营林措施下的灌草层盖度、丰富度指数低于对照组,其中种植样地灌草层盖度、丰富度指数最低。不同营林措施下的生物量排序为:种植样地<采伐样地<对照样地<割灌样地。【结论】割灌抚育、采伐、林下种植会减少林下层物种多样性,破坏林下层群落结构,其中林下种植会直接铲除林下层所有目标物种,因此对林下层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马尾松林分树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马尾松10-60年生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对不同起源、不同龄组、不同密度、不同干扰程度的马尾松林分的乔木树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样地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0.656 0,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332 5。马尾松天然林的林分多样性表现优于人工林,马尾松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优于马尾松成熟林和幼龄林,马尾松密度为660~1 950株/hm2的林分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最优,马尾松林分干扰程度等级为3的林分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值最大。样地中大部分林分树种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不高,生态优势度偏低。  相似文献   

3.
以海拔、坡度、坡向、郁闭度、灌木盖度、竹子密度以及竹子生物量等指标为自变量,对秦岭大熊猫冬季栖息地森林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大熊猫冬季栖息地居地森林群落主要以锐齿栎林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坡度为11.7°,坡向以东南坡为主;乔木的郁闭度为0.59,其高度、胸径和年龄都最大而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灌木的盖度、高度都比较高而多样性指数比较低,分别为0.74,1.77 m,0.76;竹子的密度和生物量也都比较高,分别为9.28万株,hm-2,15.78 t·hm-2.夏季栖息地森林群落以巴山冷杉林为主,地形较为平缓,平均坡度为17.2°,坡向以东南坡和东北坡为主;森林郁闭度为0.60;乔木的多样性指数比较低,为0.67,其高度、胸径和年龄都明显最高而密度比较低;灌木的盖度、高度都比较高而多样性指数比较低,分别为0.71,1.22 m,0.69;竹子的密度和生物量都比较高,分别为46.56万株,hm-2,8.76 t·hm-2.通过因子分析,竹子生物量和灌木盖度是影响大熊猫栖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这可能与为秦岭大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城市公园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文章对上海顾村公园1 hm~2样地长期动态监测的草本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样地草本植物丰富,调查到草本植物38科72属78种,并以样地菊科与禾本科为优势科,以络石、乌蔹莓和荩草为优势种,但不同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组成与优势种具有差异性。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的盖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为黄山栾树女贞群落和女贞群落较高,香樟群落较低。草本植物多样性与乔木密度具有密切关系,且同一建群种草本植物多样性对密度响应具有非同步性。不同乔木群落的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峰值所处的乔木密度值不尽相同,在相近密度时,针叶林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往往高于阔叶林。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冻土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冻土活动层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兴安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活动层增加,冻土活动层相对较深地区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较高,冻土区比非冻土区均有降低;2)随活动层的增加,冻土区中各活动层样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出现升高趋势,均比非冻土区样地有所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和全磷含量表现出增加趋势,比非冻土区有所减少,全钾含量表现出减小趋势;3)RDA分析结果显示,冻土土壤因子中,冻土地表地温因子和活动层厚度因子影响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调查其林分密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林龄和平均枝下高6个林分因子和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探究林分因子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除林分密度、平均冠幅和平均胸径外,其他林分因子都有显著性差异;林分密度的变异程度最高,平均林龄变异程度最低。(2)4种草本多样性指数在各样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异性最大,Simpson指数变异程度最低。(3)物种丰富度指数在6个林分因子的影响下有较明显波动,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而其余3种指数无明显变化。(4)由相关性和线性拟合分析得出林分密度主要影响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平均树高和平均枝下高主要影响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各林分因子对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影响。(5)林分密度为150株/hm2,平均树高为17.34 m,平均胸径为30.53 cm,平均枝下高为2.95 m,平均冠幅为5.68 m,平均年龄为53年时,华北落叶松林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结果表明:适当对...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锰矿区的植被情况,为矿区的植物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在广西大新县锰矿区选择7个样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从乔灌草3个层次分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大新县锰矿区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31种,隶属于73科103属,以大戟科为优势,从优势种重要值看,群落各物种优势度不突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乔木层分别是1.75、0.72、0.79、2.36,灌木层是2.07、0.84、0.91、3.04,草本层是1.55、066、0.54、2.84,可见灌木层的多样性高、物种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丰富。生长特征方面,乔木层树木偏矮小,高度多在10 m以下,胸径以小径级为主、大径级缺乏;灌木层以乔木幼苗幼树居多,平均高度1 m以下;草本层平均盖度53.6%、高度不超过1m。  相似文献   

8.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大型建设工程。探究建成后的巡检维护对塔基区域次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对于维持次生群落生态稳定性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以低山区域的特高压工程塔基区次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不同干扰强度下塔基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塔基区共记录灌木41科44属56种,草本植物28科58属69种。不同干扰强度塔基区植物群落物种数相近,但优势种重要值变化明显。灌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随干扰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未割草割灌样地最高,分别为1.604 1和0.629 5 kg/m2;割草割灌样地最低,分别为0.011 6和0.010 4 kg/m2。割草割灌样地的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割灌样地,割灌及割草割灌样地的草本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割草割灌样地。未割草割灌样地中,灌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割灌样地中,灌木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割草割灌样地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东北次生针阔混交林开展不同强度采伐试验,探讨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合理地开展营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月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次生针阔混交林内建立4块面积1 hm~2的标准地,于2011年冬季对其进行采伐处理,采伐强度(胸高断面积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7.24%(弱度采伐,LT),34.74%(中度采伐,MT)和51.87%(强度采伐,HT),从每块标准地中分别选取5块20 m×20 m样地,采伐2和4年后测定并分析林分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探讨采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采伐处理4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增长量与对照相比均呈增加趋势,除LT处理显著增加外(P0.05),其他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增长量与CK相比均降低,但各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比对照小,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LT和MT处理提高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HT处理降低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伐2和4年后,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及总体多度均有明显增加,但HT处理降低了乔木层多度;与采伐2年后相比,采伐4年后草本层多度降低;采伐未改变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但显著提高了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其中MT处理对物种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增加影响最为明显;各处理间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为中度相似或极相似水平。【结论】短期内,采伐对林分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能促进林分树高的生长;采伐虽未对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合理的采伐强度能提高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同时能够促进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提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维持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东北近熟针阔混交林的最适宜采伐强度为34.74%。  相似文献   

10.
藏东南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藏东南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11块样地的蚂蚁群落。采获蚁科昆虫3亚科10属27种,多数物种为稀有种。调查数据显示,样地的物种数目0~11种(平均5.9种),个体密度0~1 706.2头·m-2(平均270.7头·m-2),多样性指数0.346 1~1.207 3(平均值0.795 3),均匀度0.215 0~0.770 3(平均值0.474 6),优势度指数0.383 5~0.811 9(平均值0.578 4)。在垂直带上,个体密度随海拔升高大体呈现降低趋势,山体中部物种数目低于山体下部和上部。各样地蚂蚁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但均匀度与优势度成负相关关系。蚂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受到海拔高度、地貌条件和植被状况的影响。蚂蚁群落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样地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说明藏东南德姆拉山生态系统中生境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2001年甘肃省第3次大熊猫调查资料,利用SPSS和SAS软件,对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以缺苞箭竹为优势的下木种群森林群落中,其垂直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2800m处,水平分布在文县和迭部一带;竹类种群的特性、地理环境和森林群落的完整性是大熊猫栖息生存的3个主要综合要素;甘肃省大熊猫的生境特征基本稳定,但该区竹类种群的正态性分布和人为干扰强度是构成其生境不稳定的重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结构,树种组成以及土壤特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亚热带林具有林冠低矮、小径木多等特点。林分的平均林冠高度仅10m,平均立木密度达5400株·hm2(≥3.0cmDBH),其中胸径小于10cm的立木占64%。林分胸高断面积为54.4m2·hm-2。30个调查样地共出现树种数(≥3.0cmDBH)达80种,分属31个科。根据树种的重要值,Castanopsis sieboldii和Schima wallichii分别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树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达3.63,均衡度指数(J’)为0.71,丰富度指数(S’)为4.72。这些多样性指数都随着优势树种重要值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该森林的土壤肥力低,异质性大,并可能存在Al毒害。由相关分析知,林分密度和优势树高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则与土壤交换性K ,Ca2 以及Ca2 /Al3 比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磷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土壤性质是影响冲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图3表4参38。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弄清韩国桂坊山(374030N,128301E)天然落叶阔叶林斜坡和山谷中鸟类群落间的特征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两地鸟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丰富度、鸟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都有不同。森林的垂直结构特别是林下覆被度及胸高直径分布多显不同。两地生境结构的不同必然影响着鸟类对可利用生境的选择。表6图2参19。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6.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5个不同生境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并分别用物种丰富度S、个体数N、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R和优势度指数D对不同的群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中物种丰富度、个体教、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皆不相同.其中常绿阔叶林内昆虫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为最高,针阔混交林次之,毛竹林为最低,但是毛竹林物种的优势度却是最高的。表明昆虫的多样性与其生境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主食竹的形态特征和立地环境差异.结果表明,峨热竹、石棉玉山竹和丰实箭竹的基经和高度具有显著差异,低海拔...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常食竹类的"双效"作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收集整理大量有关大熊猫保护生物学、饲料及疾病等方面研究资料,阐述竹子对大熊猫的营养功能,并以研究报道的试验材料为依据,提出了新的学术见解:竹子在给大熊猫提供营养及能量的同时,又对大熊猫消化器宫与消化机能产生损伤性负效应,为避免或减轻这种负效应,提出了对异地保护圈养大熊猫推广使用竹粉配合饲料,对野生大熊猫在竹子开花枯萎期,定点投放竹粉配合饲料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分析了广东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2片保护状态较好的次生林群落的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点.在两个面积为1200 m2的调查样方内,共记录了112种维管植物,隶属于48科77属.次生林优势科为茜草科、山茶科和樟科.乔木层优势种为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尖叶假蚊母树(Disty...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沙日温都栎林自然保护区蒙古栎林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13科、14属、16种草本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林分密度为750株/hm2时,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值;林分密度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树高、胸径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不相关。综上所述,最合理的蒙古栎林密度为750株/hm2,该密度下最有利于蒙古栎林及林下草本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