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蜂螨是一种体形为1.0×1.5毫米的红棕色螨。在成蜂上已发现了成熟的雌性。雌螨刚好在蜂房封盖前将卵产幼虫房里;孵化后的若螨吸食幼虫和蛹的体液,会杀死蜜蜂幼虫或使幼蜂变形。大蜂螨被看成是一种比包括美洲幼虫病在内的任何一种蜜蜂病都更为严重的蜂病。最近,德琼(De Jonf)在1979年12月的美国《养蜂集锦》杂志中描述了大蜂螨的野外鉴别。据报道:1979年11月16日在马里兰州的一只雄蜂身体上发现的两只蜂螨,被美国农业部昆虫鉴定和益虫利用研究所的贝克·E(Ed·Baker)鉴定为大蜂螨(Varroa jacobsoni)。这就是在北美第一次发现大蜂螨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东方蜜蜂抗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群没有受大蜂螨感染,群势不同的东方蜜蜂蜂群,分别引入受大蜂螨感染的雄蜂幼虫脾,和工蜂幼虫脾,在蜂群底部放入收集蜂集废屑的纸板,以后每隔24小时,检查蜂群底部的落螨数;先2脾未受蜂螨感染的东方蜜蜂为幼虫脾放入受大蜂螨感染的西方蜜蜂蜂群里,让其受大蜂螨感染,72小时后还回原蜂群,工蜂为其清理蜂螨,结果表明:东方蜜蜂有很强的抗螨性,5-6天后,基本上可以清出,原引入的西方蜜蜂幼虫脾或东方蜜蜂幼虫脾上的所有蜂螨。  相似文献   

3.
抗螨育种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2,53(3):45-45
目前 ,欧洲蜜蜂感染大蜂螨后 ,一般是采用药物治疗 ,需要每年治螨 ,为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如蜂产品药物残留和蜂螨抗药性问题。因此 ,许多养蜂者和养蜂研究机构对蜜蜂抗螨育种产生了极大兴趣。抗螨能力在蜂群表现为 :在受大蜂螨危害时 ,未经任何治疗蜂群不发生螨害 ;或出现病情时 ,未经治疗 ,但病情不会严重发展。抗螨机制抗螨蜂群能成功抗御螨害 ,使蜂螨在蜜蜂与幼虫间的感染率很低。如印度蜜蜂的抗螨能力表现为大蜂螨只能在雄蜂幼虫房繁育 ,而不能在工蜂幼虫房繁育。另外 ,印度蜜蜂能主动追踪大蜂螨 ,清除受大蜂螨感染的幼虫。虽然欧洲蜜…  相似文献   

4.
大蜂螨病群中的致病菌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养蜂者越来越多地报道说:尽管蜂群中贮蜜充足,但蜜蜂却弃巢飞逃。蜂群的逃亡,通常发生在采集季节的末期,显然是由于蜜蜂严重感染了蜂螨。此外,幼虫感染了腐臭病、真菌病和其它致病菌(由于蜂群患蜂螨病群势变弱,致病菌乘机繁...  相似文献   

5.
选择 5群健康的云南东方蜜蜂蜂群 ,每群有 5脾蜂 ,分别引入受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的幼虫脾 ,以后每隔2 4h检查蜂群内的幼虫脾 ,统计被东方蜜蜂清理的受感染幼虫数 ,患欧洲幼虫腐臭病的幼虫数 ,以及这些幼虫受感染后被工蜂清除的情况。另外 ,选择 3群群势健康的西方蜜蜂蜂群 ,每群有 5脾蜂 ,分别引入受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的幼虫脾做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东方蜜蜂有很强的抗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特性 ,4天后 ,基本上可以清除原引入的西方蜜蜂幼虫脾上被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的幼虫。 8天后 ,在东方蜜蜂幼虫脾上也发现有少量的幼虫被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 ,但在其后的 5天内 ,所有东方蜜蜂幼虫脾上染病幼虫均被清理 ,5群东方蜜蜂均保持健康状况。而做对比群的西方蜜蜂在 5天后发现其幼虫被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 ,此后疫情不断加重 ,并出现“爬蜂病” ,约 30天后实验对比群消亡。  相似文献   

6.
治螨有方法     
徐传球 《中国蜂业》2013,(22):18-19
蜂螨寄生于幼虫、蛹和蜂体上,靠吸取幼虫、蛹的体液为生,使蜜蜂发育不良,出现残翅或蜂体衰弱,蜜蜂寿命缩短。危害严重的蜂群幼虫和蛹还未羽化就死亡,常出现见子不见蜂,满地是飞不起的幼蜂,群势下降,最后全部死亡。冬季若受螨害,势必造成春衰。蜂螨是传播各种蜂病的媒介,能引起蜜蜂疾病,所以蜂螨危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小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都是养蜂生产上的常见病害,传播快,为害大,有不少蜂场的蜂群深受其害。 11年前,我所有110多群蜜蜂在南方繁殖时,感染了小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当时由于参加生产的同志经验不足,单纯用药物治疗,收效甚微。蜂群繁殖了5个多月,不仅蜜蜂没有增多,却损失80%以上,越养  相似文献   

8.
以前新西兰养蜂者很少碰到蜜蜂病虫害,然而自2000年4月发现蜂螨以后,情况完全改变。本文介绍了蜂螨是怎样改变新西兰的养蜂生产以及他们所作出的反应。2000年,新西兰有5000余名养蜂者,他们管理着30万群蜜蜂,其中有180余名专业养蜂人,跟澳大利亚或北美的商业养蜂者一样,每人管理的蜂群在500群以上。其余则是业余养蜂爱好者,他们有的是为了增加收入,有的是为了授粉,有的纯粹是为了娱乐而饲养少量蜂群。由于地理环境,新西兰不允许进口外来蜜蜂、蜂产品和养蜂设备,或者说是出自于运气,以前新西兰养蜂者很少遇到蜜蜂病虫害。美洲(欧洲)幼虫腐臭病…  相似文献   

9.
小蜂螨是东南亚养蜂业的严重问题,在亚洲,小蜂螨和大蜂螨继续危害西方蜜蜂(DeJong et 1982),除大蜂螨外,在缅甸(Nyein& Zmarlicki 1982)和泰国(Burgett et al,1983)小蜂螨对西方蜜蜂的危害更为严重。阿富汗仅发现小蜂螨(Woyke 1984a)小蜂螨毁灭了90%的西方蜜蜂,并且在一年之内可以毁灭整个蜂群(Woyke,1985),如此看来,小蜂螨对西方蜜蜂的毁灭性比大蜂螨更大。据文献报道,小蜂螨的生物特性学同大蜂螨相似,大家知道,大蜂螨繁殖于蜜蜂幼虫,但在缺少幼虫时,它可以在工蜂体上存活  相似文献   

10.
蜜蜂麻痹病     
蜜蜂麻痹病蜜蜂的麻痹病是由两种不同病毒引起的急性蜜蜂麻痹病和任性蜜蜂麻痹病。其中急性蜜蜂麻痹病的病毒已经从感染蜂群的大蜂螨体和感染大蜂螨的欧洲蜜蜂体内分离出来。一般来说,患急性蜜蜂麻痹病的蜜蜂多不表现明显的麻痹症状,貌似正常蜜蜂。而患慢性蜜蜂麻痹病的...  相似文献   

11.
陈渊 《中国蜂业》2014,(10):19-20
<正>蜜蜂由野生到人工饲养以来,一直受病虫害困扰,尤其是西方蜜蜂,备受蜂螨和蜂病侵扰。中蜂自身有清螨能力,却受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阴影笼罩,中蜂用弃巢飞逃来躲避灾难。一、蜂螨对蜂群的影响蜂螨是蜜蜂的大敌,养蜂人如果不能将其控制在一定限度,蜂群会很快消亡。小蜂螨危害最严重,大蜂螨次之,最近几年一种名叫壁虱(武氏盾蜂螨)开始危  相似文献   

12.
黄坚 《蜜蜂杂志》2009,(11):15-15
蜂螨在蜂幼虫5~6日龄时潜入巢房,待幼虫封盖后,蜂螨在巢房内产卵发育成长危害,此时蜂螨在封盖巢房内像在碉堡内一样,而蜜蜂义像人质一样和蜂螨共居,蜂螨受到双重保护,养蜂人很难杀灭它,也不敢贸然行动。可是蜂螨有一个生物学特性可被利用,就是它只潜入5~6日龄的幼虫巢房,蜜蜂有一个从卵到成蜂的21日生育周期,  相似文献   

13.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囊状幼虫病是目前危害中华蜜蜂最主要的病害。试验以囊状幼虫病流行后自愈的蜂群为基础选育素材,采用人为感染、逐级淘汰、闭锁繁育、固定有益基因的育种手段,进行中蜂囊状幼虫病抗病品系的选育,大大地提高了其抵抗囊状幼虫病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蜂螨一直是养蜂业的头号病虫害。药物治螨不但易使蜂螨产生抗药性,而且还污染蜂产品。同时蜂螨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还会使蜂群产生如美洲幼虫腐臭病、麻痹病、白垩病、爬蜂病等其他病害。物理治螨专利技术就是根据蜜蜂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在蜂螨繁殖阶段利用加热的方法将蜂螨集中杀死,较大程度地抑制了蜂群中蜂螨的繁殖,把蜂螨对蜂群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蜜蜂健康水平。这对蜂业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蜂螨、幼虫腐臭病、白垩病3种蜜蜂养殖中常见的主要病害,文章从讲述疾病的幼虫形态、发病特点和主要危害,从而探讨了3种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我区蜜蜂养殖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进口国进口蜜蜂子脾和随箱蜜蜂(工蜂、蜂王和雄蜂,以下简称蜜蜂),应要求出口国的兽医检疫机关出具国际动物卫生证书和证明:1.出口的蜜蜂在出口时没有蜂螨病,壁虱病、孢子虫病、美洲幼虫腐臭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症状及其它蜜蜂传染性疾病发生。2.这些蜜蜂是在官方批准的养蜂场饲  相似文献   

17.
<正>蜂螨是当前危害西方蜜蜂的主要敌害,治螨是养蜂者的重要工作。蜂螨分大小两种,两种蜂螨均属寄生虫。大蜂螨成螨主要寄生在成年蜂的肢体上危害成年蜂,产卵繁殖于蜜蜂的虫、蛹、蜂房里危害蜜蜂幼虫。小蜂螨生活、产卵、繁育于蜜蜂幼虫、蛹的蜂房里,吸食、危害蜜蜂的幼虫。蜂螨繁殖很快,一昼夜能繁殖好几代,对蜂群危害很大。夏、秋两季是蜂螨繁殖旺季,如果防治不好,蜂群会受到很大损害。轻者会使群势下降,重者还会使蜂群垮掉。现在治螨一般采用药物喷治,药物喷治只能消灭巢脾上的螨,而隐蔽在封盖子里的蜂螨不易被杀死。为根治蜂螨,多数养蜂者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区养蜂管理机构的逐步完善,我区养蜂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易地放养的蜜蜂也逐年增多。因此做好蜜蜂的检疫工作,就更为必要了。 一、蜜蜂病害的检疫对象 1986年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养蜂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蜜蜂检疫对象有欧洲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麻痹病和蜂螨。蜜蜂白垩病原来是对外检疫对象,但1991年已开始在我国大面积流行,为害严重,1992年春季开始进入我区。  相似文献   

19.
蜂螨吸食蜜蜂幼虫的体液长大,怎样使蜂螨吸不到蜜蜂幼虫的体液?蜂螨长大后钻入即将封盖的蜂房,在封盖蜂房内繁殖.  相似文献   

20.
脯氨酸是蜜蜂感染囊状幼虫病的早期标志[印度]辛格,R.P.等对在蜜蜂卵、幼虫及前蛹期的蛹(10日龄)中的个别游离和结合的氨基酸含量进了测定(样品由健康蜂群和感染泰国囊状幼虫病的蜂群取来的),发现氨基酸总量病群比健康群的多。一些氨基酸含量变化很大。但脯氨酸在染病群中,含量持续增高。在健康群的样本中,游离的脯氨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5%,从卵产出至10日龄变异很少。在病群样本中,脯氨酸含量在一天后几乎增加到50%,10天后几乎达90%。所以脯氨酸水平在卵、幼虫及蛹内升高,可作为蜜蜂早期感染囊状幼虫病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