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RS,GIS和GPS技术,以2005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为信息源,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为基础,对2005年遥感影像进行动态变化解译,修改2000年数据库;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成果进行验证,更新数据库,最终建成2000-2005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本底数据库;最后对四川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并为四川省生态环境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湖北省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体系基础上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了“湖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动态遥感调查” ,根据遥感资料解译结果对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划分了不同的土壤侵蚀景观区。在 1995年第二次遥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经过 2 0 0 0年遥感图像数据的动态监测调查 ,得出了土壤动态监测成果数据 ,进而对动态变化趋势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可以客观快速地反映水土流失区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等的变化情况。结合2019年开展的青海省祁连山地区原地貌样方水土流失遥感监测工作,基于高分卫星影像和无人机影像对祁连山地区水土流失监测点进行了本底调查和监测,对监测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和水土流失强度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探讨了未来水土流失区域监测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2000年Landsat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CBERS-2)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植被覆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建立山东省植被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数量变化分析、区域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对山东省2000-2004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山东省植被覆盖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28%,山地丘陵区为其集中分布区.2000-2004年山东省植被覆盖总的变化趋势是减少的,但速度缓慢,植被覆盖变化区域差异明显,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植被覆盖的减少主要流向于耕地、水域、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  相似文献   

5.
高程与坡度对巫山县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叠加、矢量数据之间的叠加以及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相互转换的方法,研究了高程和坡度对巫山县近1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随高程与坡度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引起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6.
田贵全  曲凯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214-216,220
以2000年Landsat 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CBERS-2)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植被覆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建立了山东省植被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数量变化分析、区域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对山东省2000~2004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山东省植被覆盖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28%,山地丘陵区为其集中分布区。2000~2004年间山东省植被覆盖总的变化趋势是减少的,但速度是缓慢的,植被覆盖变化区域差异明显,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植被覆盖的减少主要流向于耕地、水域、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  相似文献   

7.
CBERS-02B星HR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融合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遥感影像融合原理的基础上,以贵州省贵阳市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应用PCA,Brovey,SVR,IHS共4种融合方法对CBERS-02B星HR数据与CCD数据进行融合实验。从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两个方面对融合效果进行分析,对比4种融合方法对CBERS-02B星影像数据的适用程度,同时与SPOT-5融合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4种融合方法中,SVR变换法最适合CBERS-02B星遥感数据的融合,融合数据的各评价指标均高于其他融合方法,空间信息丰富,图像细节效果良好;(2)CBERS-02B星同源遥感数据融合影像的质量低于SPOT-5影像融合数据;(3)CBERS-02B星CCD数据的质量低是导致融合影像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CBERS-02B星HR数据的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寻求其他来源的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RS和GIS技术的坝上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987年和1999年 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在ERDAS8.4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ArcInfo8.0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获取了坝上研究区两期土地利用/覆盖图.在此过程中,提出和建立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图像分类体系;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和分类后人工解译纠错相结合的图像分类提取方案,提高了图像分类提取的效率和精度.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1987~1999年的12年期间,坝上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居民建设用地>林地>高覆盖度草地>水体>沙盐碱地>低覆盖度草地>耕地.其中面积增加的是居民地、林地、高覆盖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的是沙盐碱地、水体和低覆盖度草地.从1987~1999年的12年期间,研究区的沙盐碱地面积从1 985.89 km2减少到 1 250.75 km2,减少了37.02%,年动态度为-3.08%.坝上东部沙漠化得到遏制,而西部张北、康保一带沙盐碱化土地有所扩展.  相似文献   

9.
对CBERS-02B星高分辨率HR图像的应用潜力和精度进行了初步评价.以陕西省南部西乡县作为研究区,对HR图像进行辐射和彩色增强;采用多种算法对HR和CCD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融合前后的图像做了全面的评价;基于融合前后的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和精度对比评价.结果表明,HR和CCD图像的融合,使两者的优势得以互补,其中比值变换融合法在图像空间细节和光谱特征保留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融合后的图像明显提高了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精度,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调查是了解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煤矿生产建设必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应用遥感技术选用高分辨率影像,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结合野外调查验证对研究区进行LUCC现状调查,能够快速准确掌握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征,为今后研究区煤矿生产建设进程中的土地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区域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支持依据。为了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的信息和趋势,对土地利用动态平衡的调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辅助手段,以九龙县为研究区域,利用1994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的Landsat卫星TM影像,采用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九龙县13a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通过各年土地利用分布变化图,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了九龙县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林地净增加了170.96km2,其中169.94km2草地净增为林地,1.9km2旱地净增为林地,说明林地主要是由旱地和退化草地转化而来;冰川净增18.67km2,裸地净减6.14km2,说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的水土保持起到了显著成效。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了九龙县未来几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林地面积将会以每13年递增2%的速度变化,冰川面积将会以每13年递增1.5%的速度变化,说明未来九龙县的生态环境将会是良性发展,为九龙县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正射影像和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中国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分别以山西省昔阳县和太原市尖草坪区为研究区,探讨了基于正射影像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发挥航空遥感技术的优势,把正射影像作为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更新的主要数据源,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支持下,用GIS集成数据,从而建立一个准确把握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的动态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利用ASTER遥感资料提取南京城郊土地利用信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利用遥感技术可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调查。在对地观测方面,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影像相比,能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源。先进的空间热辐射反射计(ASTER)覆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和热红外的14个波段,分辨率从15 m到90 m,对长江流域环境监测、地表覆盖变化、短期气候预测、自然灾害监测等,对于了解该区资源、生态与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1年ASTER数据对南京城郊地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首先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提取分类特征波段。然后以非监督分类获得初始训练样本,对训练区进行多次像元提纯后,运用监督分类方法对南京城郊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表明,多种分类方法相结合可从ASTER影像更好地提取土地利用信息,达到较好得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4.
耕地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研究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为保护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以我国西部重要商品粮基地四川省为研究区,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运用数学量化模型分析了该省2000—2013年耕地生态安全级别和演变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四川省近14 a间耕地生态安全级别总体较安全;(2)2000—2008年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逐年得以改善,2008—2013年四川省耕地生态状况略呈下降趋势;(3)影响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压力因素、农业科技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因此提出继续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实施耕地生态安全恢复工程;结合“互联网+”建立覆盖全省的耕地生态安全监控网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紧缺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中友  杜继丰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188-190,195
利用1980-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及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区耕地资源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耕地变化回归模型,并结合人均口粮需求量预测法,预测该区2015年耕地保有量和最低需求量,结果表明该区耕地资源紧缺态势不容乐观。最后对如何保护该区的耕地资源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福州市植被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遥感信息手段提取了1988年,2000年福州市典型样区内植被类型变化状况,并验证了植被类型的变化具有马尔可夫特性。利用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预测了福州市未来50a内的植被类型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茂密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面积比例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而经济林、禾本科农作物和裸地面积将有一定比例的减少。由此可见福州市经过若干年的生态建设,植被生物量从整体上来看,呈现增加趋势,生态环境状况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四川省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显著,同时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注重短期效益行为以及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原因,使得四川省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土地退化较为严重。四川省只有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落实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才能恢复与重建一个有利于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与GIS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RS和G IS技术是开展水土流失快速、准确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选取河南省中部典型区域,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建立水土流失分级指标,运用RS和G IS技术获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实现了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管理,具有快速、准确、客观、经济等优势。采用该研究方法能够及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等信息,为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库、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奠定基础,从而促进水土保持与水土资源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及其与耕地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基于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并利用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比较了北京山区建设用地空间变化历史形态,力求准确测算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对山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其与耕地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建设用地扩展程度逐年增强,圈层性与不规则性并存,并对耕地保护产生巨大压力;将来,必须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展进行调控,防止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