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森林经营效益,本项目开展了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混交林林下仿野生种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林分郁闭度对林下种植黄精的成活率、产量有显著的差异,0.65-0.8林分郁闭度林下仿野生种植的黄精成活率为95.9%,平均株高71.1cm,平均地径8.0mm,平均单株块根鲜重195g,平均667m2产达748kg,是林下仿野生种植黄精的最佳郁闭度。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多花黄精的产业化发展,探索其栽培生产的最佳密度,试验以多花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一行距不同株距试验设计,研究了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对种植密度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密植能够促进多花黄精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并以行距30 cm、株距25 cm的处理效果最佳,在不影响出苗率和抗倒伏能力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多花黄精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产量达到1934.1 kg/hm2。在毛竹林下进行多花黄精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因地制宜发展多树种造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述了尤溪国有林场发展多树种造林的基本概况,介绍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营造针阔混交林、利用天然播种发展针阔混交林以及林冠下营造阔叶树等发展多树种造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多花黄精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广泛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对于糖尿病很有疗效。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对它的需求有增无减,高品质的黄精供不应求。因此,人们开始对其进行仿野生的林下种植。基于此,对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的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一些种植技术要点,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与营造人工针叶纯林相比,对针阔混交林进行培育,可以快速地对森林生态环境性能进行恢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对立地条件进行改善,强化灾害的防御能力,对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提升非常有好处。基于此,将针阔混交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明确了针叶纯林的弊端,深入分析了针阔混交林的经济效益,包括:针阔混交林的生态环境优于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的冠截持降雨率要比针叶纯林多等,剖析了针阔混交林的防护效益,包括:针阔混交林的防风固沙性要优于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的病虫害出现几率要少于针叶纯林等,提出了针阔混交林的应用建议,以期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这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真菌数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放线菌数量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发育;脲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磷酸酶活性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能够供给土壤微生物较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对冀北山地落叶松四种典型林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树种组成复杂程度上,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而且杉落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比其他三个林分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在空间利用上也更加充分;(2)在水平结构上各个树种直径大小分布上,均匀程度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除了杉落针阔混交林为均匀分布,其他都比较接近团状分布;(3)在垂直结构上,分层情况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其中杉落针阔混交林和落阔混交林分层比较明显,而落桦混交林与落叶松纯林无明显分层;(4)在林分空间结构格局上,从角尺度来说,林分D的分布是随机分布,其他为团状分布;从大小比数来说,处于优势状态林分的百分比为:DCB;从混交度来说,落桦混交林属于弱度混交,落阔混交林属于强度混交,杉落针阔混交林属于极强度混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林下生境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化学成分和叶片形态的影响。【方法】测定了多花黄精在空地、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毛竹—杉木混交林4种生境下叶片形态和化学成分含量,并分析叶形和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空地相比,3种林下生境均可影响多花黄精的叶形和化学成分,3种林下生境均可降低多花黄精顶叶叶长,提高多花黄精最大叶和底叶叶宽;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的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总黄酮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9.49μg·g-1、64.99μg·g-1、1.82 mg·g-1和3.73%。分析发现多花黄精薯蓣皂苷元含量与顶叶叶长、最大叶叶宽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结论】4种处理以毛竹林生境下多花黄精的化学成分表现最佳,该研究为套种多花黄精的林下生境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毛竹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海拔梯度(150~300、300~450、45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 m)对多花黄精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多花黄精的生长量和多糖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以海拔150~600 m范围内多花黄精的生长量和根茎质量较高,2年生多花黄精的保存率、地径、高度、根茎总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达91.6%、0.57 cm、62.5 cm、6109.29kg·hm-2、13.5%;选择海拔600 m以下区域范围内的毛竹林冠下种植多花黄精较适宜。研究结果对多花黄精最适栽培区域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幽兰生长白     
兰科植物在长白山有较多分布,目前已知的兰科植物有24属36种以及2个变种3个变型,包括斑花杓兰、大花杓兰、裂唇虎舌兰等。长白山的野生兰花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它们之中有许多种终年生活在阴冷潮湿的针叶林下,有的甚至生活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冻原带上。不同种类的兰花一般分布在不同的林间带中。红紫色花的大花杓兰主要分布在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杓兰花黄色,生长于针阔混交林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哲盟地区现有针阔混交林的调查,从林分生长,抗逆性及种间的相互作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同等立地条件下配置合理的针阔混交林优于纯林。从而提出了哲盟境内不同立地条件下,营造针阔混交林的树种选择、结构配置和营造技术经验。为开发半干旱地区沙产业和“低产林”改造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了针阔混交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以针阔混交林死体可燃物引燃含水率为基准,结合燃烧实验,确定了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森林火险等级对应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引入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气象预测模型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的应用效果,为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培育针阔混交林,按不同混交树种、不同混交方式进行混交,最后筛选出最佳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混交模式。通过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为辽宁提供各种类型的混交模式,从而为辽宁混交林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健康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健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物理性质较好,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且各养分含量均以针阔混交林最高,进一步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种植被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得分,针叶林为-8.309,针阔混交林为6.876,阔叶林为1.433。各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够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建议在徐州石灰岩山地上应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要恢复模式,从而提高该地区土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蒙阴县云蒙湖生态区管委会东汶村荆汶小流域营造的6种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不同混交林的枯落物蓄积量、土壤理化性质、渗透速率、水文效应,研究不同针阔混交林的蓄水效应。结果表明:6种针阔混交林能通过调节林下枯落物层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渗透性能及水文效应,其中以侧柏苦楝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和侧柏黄栌混交林的改良效应较大。6种针阔混交林的蓄水效应表现为侧柏苦楝混交林、侧柏黄栌混交林和侧柏刺槐混交林的较好,侧柏五角枫混交林和侧柏臭椿混交林的次之,侧柏黄连木混交林的较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针阔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功能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增加蚯蚓的数量,林龄25年时,混交林的蚯蚓数量比人工纯林高48.4%;人工针阔混交林招引各种鸟类达33种,每天食虫量达1 500条,抑制了森林虫害的发生;人工针阔混交林日平均气温0.5m和1.8m处分别比红松纯林低2.4~1.0℃,相对湿度0.5m处比红松纯林提高24%,绝对湿度提高2.3%,1.8m处混交林相对湿度比纯林提高11%,绝对湿度比纯林提高5.2%;混交林比纯林能降低风速0.7~1.2m·s-1。针阔混交林的各项功能指标都优于纯林。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主要针阔混交林类型的演替动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黔东南16个县(市)的78个针阔混交林样地调查材料,对黔东南针阔混交林的五个主要类型进行的演替动态分析表明,黔东南的针阔混交林是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极不稳定的群落,研究分析其演替规律,对保护和发展针阔混交林资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德利 《防护林科技》2014,(2):36-37,104
通过不同林型内自然降水、树冠截留、枯枝落叶和林地土壤持水能力的测定研究了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水源涵养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树冠截留量比红松纯林提高45%和49%;有林地的枯枝落叶的持水能力比无林地多贮水10 m^3 hm^-2,混交林比纯林贮水1.5 m^3 hm^-2;有林地的土壤比无林地多贮水19~22 m^3hm^-2,针阔混交林比红松纯林多贮水4~7 m3 ·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分别在毛竹林、阔叶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的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林分郁闭度、初植密度、经营措施相同条件下,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生长量和根茎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毛竹林﹥阔叶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的平均保存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根茎总重量(干重)分别达90.2%、0.60cm、62.5cm、1 226.9kg/hm~2;阔叶树林的分别达90.0%、0.55cm、59.2cm、1 184.4kg/hm~2;杉木林的分别达88.7%、0.48cm、53.1cm、1 097.0kg/hm~2;马尾松林的分别达85.2%、0.43cm、48.9cm、993.4 kg/hm~2。综合分析认为选择毛竹林和阔叶树林种植多花黄精较适宜,研究结果为多花黄精林冠下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东端气象因子与针阔混交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与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6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5。以针阔混交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为应变量,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为自变量,建立了拟合模型。经检测,模型估算值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可为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