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限性黄茧蚕品种的实用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限性黄茧品种的初交试验成绩,表现出减蚕率高,产茧量及茧丝质不及现行品种的缺点。但是采用诱导三眠化处理,其解舒及出丝率及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日本蚕业约在1910年开始使用杂交种,杂交种强健、好养,产量高。为制杂交种,必须将原蚕的雌雄蛹分开,才能实现杂交彻底。有关雌雄分离的方法是在幼虫期或蛹期,用肉眼观察虫或蛹的生殖腺,其中最常用的是蛹期雌雄鉴别,一直沿用至今。这种方法对蛹的性腺区分,需要...  相似文献   

3.
家蚕限性系统是通过诱变手段,使载有显性标记基因的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的部分片段易位于W染色体上,然后与对应的具隐性性状的雄蚕交配,后代自交构成一个系统,使这些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出现在雌体,从而育成各种限性性状的蚕品种。限性系统的育成为家蚕育种提供了新的素材,其中斑纹限性系统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它限性系统的应用研究也正方兴未艾。本文主要讨论了各限性系统的获得经过及应用前景,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的部分限性品种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4.
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性黄茧品种能提高蚕种制造的雌雄鉴别效率,雌蚕丝呈天然金黄色,雄蚕丝为高品位生丝。采用杂交育种并结合抗逆性选拔方法,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四元杂交组合蜀.黄×川.白。实验室饲养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茧层厚,丝量多,强健性、产茧量达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缫丝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的雌蚕丝金黄色,茧丝长较短,纤度较粗;而雄蚕丝洁白,各项茧丝性状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茧丝长长,纤度细,解舒优,一粒茧丝长达到1 397 m,解舒丝长1 244 m,洁净98.00分,鲜毛茧出丝率21.78%,比对照高2.23%。  相似文献   

5.
为创建黄绿型茧色限性家蚕新品系,采用黄白型茧色限性材料与绿茧品种杂交、回交,通过系统选择,成功选育形成2个黄绿型茧色限性新品系,分别为限RG01和限RG02,并测定其茧层色素含量与SOD活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系中雌茧(黄茧)茧层β-胡萝卜素含量远高于同品系的雄茧(绿茧),各种颜色的茧层SOD活性差异相对较小;以2个黄绿型...  相似文献   

6.
蚕丝由于其轻便性、吸湿性及透气性,常常被普遍人们遍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蚕丝被、棉服等.但是,近年来,随着养蚕种茧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蚕农的养殖积极性也受到了挫伤,从而也大大地降低了种茧的质量.本文将介绍桑蚕产业的现状,并针对如何提高种茧的质量这一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为减少削茧、分雌雄蛹工作的成本,提高蛹期的保护从而提高种茧繁殖系数,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先将育种亲本611和612的斑纹限性基因分别导入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现行生产用家蚕品种932和7532中,从而提高斑纹限性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再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导入短生育期血缘(P9和华伴),结合蚕蛹自然羽化脱茧等方法对斑纹限性品种进行杂交和驯化改良,定向培育出了斑纹限性中系1193、P9芙和日系1275、伴湘等4个育种材料,其强健性、自然羽化脱茧率等成绩均不同程度优于斑纹限性亲本611和612,自然羽化脱茧率在92%以上。斑纹限性双交原种1193×P9芙与1275×伴湘的虫蛹率分别为97.74%和92.79%,分别比对照种9·芙和7·湘高2.18个百分点和0.95个百分点,自然羽化脱茧率分别为98.25%和98.14%;一代杂交组合1193·P9芙×1275·伴湘主要经济性状和丝质成绩均与现行生产用品种9·芙×7·湘无显著差异,试验达到了选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回归系数法对6个家蚕斑纹限性种质资源的虫蛹率、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各经济性状在不同环境下差异极显著,且相同的饲养环境下各品种间的各经济性状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中系品种1193和日系品种1275因强健性好且综合性状稳定,可作为强健性品种培育的亲本素材。  相似文献   

10.
桂蚕15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春秋用黄绿型桑蚕茧色限性新品种,雌蚕营天然黄茧,雄蚕营绿茧。2020—2021年广西省级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结茧率为96.88%,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1.70百分点。虫蛹生命率94.40%,比对照高3.31百分点。全茧量为1.412 g,茧层率为20.33%,与对照相仿。万头产茧量13.997 kg,比对照高3.68百分点。万头茧层量为2.842 kg,比对照高3.91百分点。茧丝长876 m,鲜茧出丝率16.10%,比对照高0.34百分点。解舒率72.9%,净度92.2分。农村生产鉴定显示,张种产茧量34.58 kg。比对照高0.47 kg;健蛹率为94.50%,比对照高3.09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限性黄茧品种能提高蚕种制造的雌雄鉴别效率,雌蚕丝呈天然金黄色,雄蚕丝为高品位生丝。采用杂交育种并结合抗逆性选拔方法,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四元杂交组合蜀·黄×川·白。实验室饲养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茧层厚,丝量多,强健性、产茧量达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缫丝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的雌蚕丝金黄色,茧丝长较短,纤度较粗;而雄蚕丝洁白,各项茧丝性状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茧丝长长,纤度细,解舒优,一粒茧丝长达到1397m,解舒丝长1244m,洁净98.00分,鲜毛茧出丝率21.78%,比对照高2.23%。  相似文献   

12.
13.
桂蚕14号(黄白限)(限RWO1×限RWO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配成的适合广西及亚热带蚕区饲养、可实现茧色分辨雌雄的黄白型家蚕茧色限性新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及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该品种结茧率96.61%、虫蛹生命率93.84%,分别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1.43%、2.75%;全茧量1.41 g,茧层率20.44%,与对照相仿;万头收茧量13.70 kg,比对照高1.49%;万头茧层量2.797 kg,比对照高2.27%;一茧丝长894 m;鲜茧出丝率16.17%,比对照高0.41%;解舒率72.9%,净度92.9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表明:单张(良卵数25 000±500粒)产茧量34.41 kg,比对照高0.30 kg;健蛹率92.94%,比对照高1.53%。202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原种繁育过程中的种茧保护和制种是蚕变为蛹,蛹化成蛾,进而通过蛾交配生产原种的极为重要的变态阶段.这段时期,蛹体或蛾体不再依靠外界供应营养,外界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死蛹率、产卵量及蚕卵的质量.因此,种茧保护期和制种期实施有效的管理技术,将对提高蚕种质量产生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荧光茧色对制丝原料茧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6.
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性状与茧色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本所保存的12个有色茧蚕品种进行了调查,对其发育性状、生命力、经济性状、蚕茧色度及在紫外光照射处理后的变化、蚕茧含胶率、脱胶溶液中类胡萝卜素与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发现供试品种中以金黄1、金黄2和金黄4的综合性状最优,可为今后开展天然有色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系统育种方法,对具有黄、绿、白茧性状的D03进行S5代分离与纯化,建立的黄、绿茧限性品系的白茧率由S0代的19.98%降低到4.93%;建立的黄、白茧黄茧限性品系的绿茧率由S0代的31.41%降至0。  相似文献   

18.
旨在将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应用于绵羊限性性状基因组选择中,并在多种情况下与其他经典基因组选择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利用Qmsim软件模拟2个绵羊群体Pop1和Pop2的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在MLP中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线性模型中使用约束性最大似然法(residual maximum likelihood, REML)估计不同群体的遗传参数。利用Python语言自编MLP模型,利用DMU软件实现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enomic BLUP)和一步法(single-step GBLUP, SSGBLUP)模型,评估不同情况下各方法遗传力(heritability,h2)和育种值估计方面的差异。各情况下,MLP和SSGBLUP均显著(P<0.05)优于GBLUP和BLUP。在3种情况下MLP的h2估值与SSGBLUP差异不显著:h  相似文献   

19.
牛奶主要经济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张洪菊  杨芥  李培胜 《四川蚕业》2011,39(2):34-34,50
<正>随着市场行情变化,丝茧价格大幅上扬,从过去的8~9元/kg上涨到当今的28~30元/?,而种茧收购均价却只有35元/?左右,饲养种茧的效益比值降低,严重挫伤了蚕农饲养种茧的积极性,影响了种茧质量。在稳定原蚕基地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原蚕种茧质量,是种场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制种系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当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