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南地区桉树林中VA菌根菌资源及其组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广西及福建3省(区)7种不同桉树人工林土壤中VA真菌的种类资源及组成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桉树根际已知的26种VA真菌中,包括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硬囊霉属和质巨囊霉属等4个属。其中,球囊霉属17种(包括未定种),占已知VA菌总数的65.4%;硬囊霉属4种,占15.4%;无梗囊霉属3种,占11.5%;盾巨囊霉属1种,占3.8%。所有样品中全部包含VA菌根真菌;其中福摩萨球囊霉、地球囊霉、多果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蚜科专化菌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的侵染特征。孢子附着在蚜虫体表后可迅速萌发直接侵入虫体,24 h后即有蚜虫感病死亡。在寄主死亡6 h内,假囊状体先突破体壁,分生孢子梗随后出现,后者可通过产孢启动新一轮的侵染循环。毒力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具有高毒力。在高剂量接种浓度(192.6±20.3)个孢子· mm -2时,92.8%的接种蚜虫5天内死亡。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第5天的半致死浓度低至51.6个孢子· mm -2 ,半致死时间在接种浓度100个孢子· mm -2时仅为2.3 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桉树响应从枝菌根真菌和青枯菌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为应用菌根化育苗技术防控桉树青枯病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巨桉幼苗为对象,研究摩西管柄囊霉菌根化和青枯菌侵染进程对寄主生长和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摩西管柄囊霉能与巨桉根系良好共生,菌根化桉树株高、地径、干质量、根冠比分别为非菌根化处理的2.30、4.38、2.75和1.71倍。与非菌根化处理相比,菌根化巨桉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冠比、根系和叶片中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2)随青枯菌侵染时间的增加,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防御相关酶活性显著高于对应的非菌根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菌根化桉树组织中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青枯菌侵染48、24、144 hpi时达到峰值;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青枯菌侵染96 hpi后达到峰值。3)接种摩西管柄囊霉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控效果为81.67%。【结论】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促进桉树幼苗健壮生长,受青枯菌侵染后,菌根化桉树幼苗快速和...  相似文献   

4.
对分离的一株高温好氧微生物曲霉与嗜热侧孢霉及木霉的产酶特性进行了比较。利用固体培养方法,研究了该株曲霉与嗜热侧孢霉和木霉的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CMC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所用菌株中嗜热侧孢霉具有最高的木聚糖酶活性(164.4U/g),木霉具有最高的纤维素酶活性和CMC酶活性(分别为12.1和77.2U/g),同时曲霉和嗜热侧孢霉也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和CMC酶活性,所用曲霉和嗜热侧孢霉一样,适合作纤维降解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1998~1999年在田间条件下布置了毛白杨VA菌根(包括根内球囊霉菌和单孢球囊霉菌)与外生菌根硬皮马勃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毛白杨苗高生长量有促进作用,且以根内球囊霉菌作用最明显,单孢球囊霉菌处理次之,硬皮马勃处理最差.水涝大大降低人工接种菌根菌的效果,严重影响VA菌根和外生菌根菌单独接种及混合接种的效应,根内球囊霉菌甚至会抑制毛白杨苗木的高生长,VA菌根和外生菌根间的负交互作用也不对苗高生长产生影响.菌根真菌的感染率随时间变化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桉树人工林接种蚯蚓对桉树根系的生长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桉树下不同基质接种蚯蚓后,桉树根系生长量、根系活力、根系构成情况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对桉树根系生长量、根系结构和根系活力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牛粪基质和桉树叶基质接种蚯蚓处理,小于1mm根级新根比例分别提高10.08%、9.12%;诱导出的桉树新根其干重与鲜重之比分别提高21.86%、13.38%;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47.73%、127.19%。牛粪和桉树叶作为基质接种蚯蚓,均能诱导桉树新根的产生,促进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桉树接种固氮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接种固氮菌能显著提高桉树苗木的生长及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和N含量,接种苗木高生长比对照(不接种)增加29.81%、叶片数增加37.31%、叶片干重增加35.01%、茎干重增加55.59%、根干重增加78.93%、总生物量干重增加55.89%。不同菌株的增产效果存在差异,接种催娩克氏菌的效果较接种阴沟肠杆菌的好。接种+施N80mg/株处理的效果优于接种+施N30mg/株处理的效果。接种与施N肥的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催娩克氏菌的效果等于施N80mg/株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桉树人工林经过采伐后经常留下大量的剩余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应该加速它们的分解和营养的归还,以维护林地的土壤肥力。为探讨真菌对桉树采伐剩余物的降解作用,本实验采用纯培养实验方法,从广西常见的几种乡土树种伐倒木上真菌子实体分离纯化获得4种真菌: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p.)(Alt),木霉属(Trichodermaspp.)(Tri),镰刀菌属(Fusariumspp.)(Fus),茎点霉属(Phomaspp.)(Pho),以空白CK为对照,对桉树采伐后的去皮梢材和带皮粗枝进行实验室降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桉树去皮梢材的降解中,交链孢属菌株Alt处理的重量损失百分率最大,达到48.30%,降解桉树梢材的效果最好;木霉属菌株Tri处理其次,5种处理的结果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桉树带皮枝条的降解中,Alt菌株处理的重量损失百分率最大,达到45.74%;Pho菌株最差,但5种处理的结果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研究初步结论为,交链孢属菌株Alt处理对桉树去皮梢材和桉树带皮枝条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尾叶桉混合菌根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桉树是具有混合菌根(ECM和VAM)的树种,关于混合菌根营养生理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文在菌圃接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尾叶桉苗混合接种ECM菌彩色豆马勃和VAM菌苏格兰球囊霉对宿主营养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苗期混合拉种菌根真菌后,对苗木根系营养生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菌根接种有显著提高苗木的根系活力,中混合接种方式分别比未拉种对照苗提高了31.90%和28.69%,并好一两种单接种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防治新疆野苹果病害提供生防性能优良的木霉菌株,利用孟加拉红平板分离法进行新疆巩留县野苹果根围木霉菌株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利用平板对峙试验检测分离木霉抑菌能力,用NBT染色和根部观察检验木霉诱导后新疆野苹果幼苗叶片活性氧含量、抗病和促生能力。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出俄罗斯木霉22株,渐绿木霉13株,哈茨木霉4株。从长势和产孢量等特性上看,俄罗斯木霉T7和哈茨木霉T2为新疆野苹果根围优势生防木霉菌种。哈茨木霉T2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为75.47%,对链格孢菌的抑菌率为78.17%。俄罗斯木霉T7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为79.66%,对链格孢菌的抑菌率为91.53%;NBT染色发现木霉处理后野苹果苗叶片活性氧含量降低,叶片染色颜色更浅。总之,木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长,能有效减少新疆野苹果幼苗中活性氧含量,促进和保护根系生长。本研究为防治新疆野苹果病害防治提供生防性能优良的木霉菌株,为苹果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生根促进剂种类、不同生根促进剂浓度对尾赤桉201-2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木质化程度的插穗及扦插基质对尾赤桉201-2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ABT-1#600 mg/kg对扦生根效果最好,成活率高且生根数多;半木质化的绿枝+70%的红心土和30%的粉河沙作为扦插基质效果最佳,平均成活率达90.8%,平均生根数18.3条,平均生根长16.7 cm。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母株年龄的穗条、不同类型的插条、不同基质配比及不同浓度生根剂进行巨尾桉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巨尾桉插条随母株年龄增大其生根率和生长量下降;嫩枝扦插生根率高、平均根数多、生长快;用珍珠岩和红土等量均匀混合的基质扦插效果好;用质量分数为50×10-6~200×10-6浓度的IBA浸泡2 h,能较大幅度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In Mediterranean arid regions, relatively small planting stock has traditionally been used in an attempt to reduce drought susceptibility, though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influences of initial seedling morphology and nutrition on long-term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We fertilized Pinus halepensis Mill. seedlings in the nursery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CRF) varying in formulations and rates; 9-13-18 and 17-10-10 (N-P-K) formulations at 3, 5 and 7 g l−1 substrate plus an unfertilized control and we evaluated growth and survival 7 years after planting in arid conditions in Almería province, southeast Spain. Interactions between initial height and fertilizer treatm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3 years; initial size advantages of specific fertilizer treatments (7 g l−1 of 9-13-18 and 17-10-10 at 3 g l−1) persisted after 7 years. The largest and most nutrient-rich seedlings from 9-13-18 at 7 g l−1 (41.0 cm tall, 4.4 mg of P per g of root tissue at time of planting) exhibited the highest survival after 7 years (79%), while survival declined to 42% for non-fertilized plants (12.9 cm tall and 0.6 mg of P per g of root tissue). Initial seedling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ost consistently correlated with field performance. Root P concentration was the nutrient variabl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survival. Our data emphasizes importance of longer-term experiments to accurately assess influences of nursery treatments on field responses, particularly in arid areas. We suggest that larger seedlings with greater nutrient reserves than are currently being used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Mediterranean 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14.
5年生巨尾桉无性系不同品系调查分析表明,生长最好的品系为N品系,平均树高达13 60m,平均胸径13 67cm,平均单株立木材积0 0903m3;其次为L品系,平均树高12 62m,平均胸径13 59cm,平均单株立木材积0 0839m3。抗霜性最好的为L、K、32-10品系,受害率为3 3%。不同品系间材积、树高、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大枣根蘖苗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 ,应用ABT生根粉 3号对枣树根蘖苗木进行浸根处理试验 ,结果表明 :应用质量分数为 1.0× 10 -3 的ABT生根粉浸根 ,苗木生根率、成活率、生长高度均高于对照苗木。平均生根数 16条 ,平均根长 2 5 .5cm ,分别为清水对照处理的 2 .2 9倍和 3.6 4倍  相似文献   

16.
接种菌根菌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尾叶桉和巨尾桉为材料 ,1993和 1994年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建立了 2个外生菌根菌接种试验 ,均采用裂区设计 ,4次重复 ,每试验均 2个树种为主区 ,菌根菌处理为副区。试验 1有 8个外生菌根菌处理 ,每处理小区 6株或 9株 ,试验 2有 3个外生菌根菌处理 ,每处理小区 9株。造林后 ,定期观测树高、地径或胸径。试验结果表明 :树种内菌根菌效应分析发现 ,巨尾桉所有指标在菌根菌间存在显著差异 ,尾叶桉只是某些指标在菌根菌间有显著差异 ,表明两树种对相同菌根菌处理的反应不同 ;树种联合方差分析表明 ,试验 1中所有指标在区组间、树种间、菌根菌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 ,从方差分量看 ,树种效应 >树种×菌根菌互作效应或菌根菌效应 ;试验 2中树高指标在树种间和菌根菌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而 2 4个月时胸径指标在树种间无显著差异 ,但胸径在菌根菌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 ,树高指标的方差分量为树种效应 >树种×菌根菌互作效应或菌根菌效应。胸径的方差分量为菌根菌效应 >树种×菌根菌互作效应 >树种效应。分析表明树种×菌根菌互作效应存在时间上的不稳定性 ;同时 ,讨论了外生菌根菌应用中树种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尾巨桉引种造林与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首次引种尾巨桉,经5年造林与施肥试验表明,尾巨桉无需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病虫害,达到原定引种目标。施肥效果分析表明,施用磷肥效果显著,而氮、钾肥不显著,最佳施肥配比组合N、P、K分别为100、100和50 kg.hm-2,5年后林分生长较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10.3 m、9.7 cm、0.037 1 m3。  相似文献   

18.
化学调控剂在巨尾桉组培苗嫩梢扦插育苗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化学调控剂能明显延缓或抑制巨尾桉扦插苗高生长,促进地茎生长,在抑制主根生长的同时强烈促进侧根生长。施用1.0 g.m-2的化学调控剂60 d内高生长仅增加3 cm,地茎增长0.12 cm,生根条数达20~30条,出圃率达95%;而不施药的苗木60 d内高生长增加17.6 cm,地茎增长0.05 cm,生根条数仅8~12条,出圃率只有85%。应用化学调控剂能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起到了贮存苗木作用,使用方法简便,成本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泡桐组培苗VA菌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0.
普拉索芦荟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取普拉索芦菩嫩茎作外植体,培养于附加不同种类和激素浓度的MS或改良的MS培养基上,在附加 6-BA1.5 mg/L时,丛生芽诱导效果最佳,萌发数量最多;在附加 6-BA1.0mg/L+NAA0.3mg/L时,丛生芽生长最好,芽长且健壮,;在附加I AA0.2 mg/L时,生根效果最佳;当苗高 3 cm以上,根长达2 cm以上时,开盖 3 d移入温室(10~16℃),炼苗 3 d后,移栽于蛙石;河沙;腐质土为0.5:1:1.5的混合基质的土壤中,成活率达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