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1996-1998年采用局养观察、定点调查及普查的方法,对辽宁省美洲斑潜蝇的生活习性和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化蛹、羽化多在上午,幼虫与初羽化成虫在叶表、地面暴露时间长、是药牟有利时机;3龄幼虫为害重,宜在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美洲斑潜蝇在无休闲期的大棚内可周年发生,6月中旬至7月份在露地寄主上形成第1个虫口高峰,9月份在秋菜上形成了第2个虫口高峰,秋季比春季虫量多、为害重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自1997年在我区发生以来,其发生面积逐年加重.抓紧抓好对美洲斑潜蝇的综合治理工作,对保护我区农业生产安全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自1999年开始全面调查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为害蔬菜及花卉的检疫性害虫,随着进出口贸易的频繁,美洲斑潜蝇在全国许多省市严重为害各种蔬菜。近几年来,山西省部分地区也屡有发生。美洲斑潜蝇潜叶为害难于发现,而且虫体小,数量多,繁殖快,所以对其进行关键期防治已成为必然。一、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美  相似文献   

4.
5.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t Blanchard)原分布于巴西,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害虫.该虫于1993年在我国海南省首先发现,1998年在安西县发生为害,现已成为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8-2000年笔者采用大田调查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美洲斑潜蝇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9.
美洲斑潜蝇是新传入我国的检疫性害虫,1997年8月在我省东辽县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美洲斑潜蝇在东辽的发生时期、分布范围、寄主植物和危害程度,对其发生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发生美洲斑潜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1.
赵兴荣  王慧 《新农业》2001,(10):34-35
美洲斑潜蝇1994年在我国海南省首次发现.此虫世代短、繁殖快、为害重,而且抗药性发展迅速.目前成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直接威胁着我国的"菜蓝子"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是世界性检疫害虫。1995年5月在台安地区首次发生,根据1998年普查,全县发生面积约3300hm^2,被害植株率86%。美洲斑潜蝇寄主广、繁殖力强、传播快,并对多种农药有较强的抗性,且世代交替,防治难度大。如一旦扩散将对蔬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以致绝收。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地方发生地倭民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人蝇在皖西1a发生8~10代,1a1个发生高峰,属秋季重发型。冬季温室大棚是主要越冬场所。气温、降水、寄主植物种类及灭对其田间消长有重要大影响。通过调查受害叶片早道可掌握幼虫发育进度,调查百叶肾量可掌握化肾进度、采用黄板诱蝇法可监测成虫消长动态。美斑潜蝇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以药剂防治为重点,注重抓好冬季温室大棚内越冬害虫的控制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美洲斑潜蝇是上海地区1995年才发现的一种危险性检疫害虫.为有效控制其对多种作物的危害,笔者在1996~1998年对美洲斑潜蝇在松江地区的发生规律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分析了洛阳市近几年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动态 ,归纳了该虫的发生特点 ,总结了种群田间消长规律 ,探讨了种群消长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美洲斑潜蝇是新近传入山西省的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山西省54个县(市)均有发生,寄主作物有10科45种,瓜菜类受害后一般减产20%以上,虫情指数在11%-72.5%之间。该虫在山西省每年发生8-12代。温度、湿度是影响种群变动的重要因子。筛选对路的化学农药是大田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斑潜蝇在江苏省可危害 9科 30多种植物 ,特别是豆科、葫芦科、茄果类蔬菜受害严重 ,株、叶受害分别达到 89.3%、4 0 .2 %。江苏地区的美洲斑潜蝇一年约发生 9~ 10代 ,露地上不能越冬。美洲斑潜蝇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美洲斑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成虫取食、交尾均于白天进行,平均寿命8.7 ̄12.6d,平均每雌产卵归70.5 ̄120.8粒,产卵高峰在羽化后3 ̄7d,卵在白天和晚上均可孵化,孵化率90.8%以上。幼虫白天和晚上均可取食,不同虫龄和在不同作物上,其取食不同。化蛹一般在上午10时前进行,95.3%掉到土壤中,羽化一般在上午10时前进行,95.3%掉到土壤中。羽化一般在上午10时前,性比1:1,虫态历期与温度成反相关。1995年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