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元宝枫叶有效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元宝枫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中6月份绿原酸含量最高(4.83%),8月份总黄酮含量最高(5.79%);就不同树龄而言,1年生植株绿原酸含量最高,可达6.99%,而5年生植株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7.26%。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光光度法的冠心康片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冠心康片中总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方法]以芦丁为参照品,以硝酸铝为显色剂,在500nm波长处测定冠心康片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通过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检验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结果]芦丁对照品的线性方程为:A=12.354 C-0.001(r=0.9996),在0-0.07596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冠心康片中总黄酮含量的RSD分别为1.25%、1.01%、2.61%(6h内)和2.28%,该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8%。冠心康片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并能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科学准确,适合用于冠心康片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张燕  张洪斌  陈忠荫  林伟  陈光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87-17488
分别以芦丁和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测定了磨盘草不同营养器官(根、茎、叶)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磨盘草叶、茎、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96%、1.20%、o.78%,总酚含量分别为8.61%、6.03%、4.31%。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甘草的抗盐生理特性,对一年生盆栽甘草移栽苗进行不同浓度(0%、0.3%、0.6%、0。8%)的NaCl盐溶液浇灌处理,测定甘草叶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3%、0.6%浓度NaCl处理下可溶性糖和Pro含量显著高于0%处理(CK),第45天,0.3%、0.6%NaCl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2%、67.2%,Pro含量增加了135.9和190.5%,处理30d随盐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整个处理期间,0.3%、0.6%处理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对照;0.8%浓度下甘草干枯死亡。说明0-0.6%浓度NaCl是甘草正常生长的阈值,在受到盐胁迫时,通过保护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协调作用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盆栽研究结果表明:(1)在干旱荒漠区,除根长外其它生长量随土壤含水量提高而增加,地下鲜重(g)与土壤水分的决定系数R2=0.8779。(2)当土壤水分为11.7%,两年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达到2.5%,基本符合甘草药用生化成分标准。(3)当土壤水分小于11.7%时,甘草蒸腾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提高。气温高蒸腾速率亦高。  相似文献   

6.
对323份人工栽培甘草样品的主要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区人工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值为2.1%、甘草苷含量均值为1.5%、总黄酮含量均值为5.1%,符合国家药典中甘草酸含量大于2.0%的规定标准。变异性分析表明,甘草苷含量相对于甘草酸和总黄酮含量,表现出了较多的不稳定性,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7.85%、37.75%、27.32%;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草苷、甘草黄酮与甘草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甘草苷与甘草酸的相关性大于甘草黄酮与甘草酸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90和0.6641。  相似文献   

7.
牛迎凤  邵赟  梅丽娟  陶燕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339-11340
[目的]建立烈香杜鹃叶总黄酮含量测定的RP—HPLC方法,并比较它们的含量。[方法]烈香杜鹃叶用甲醇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药材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甙元,并计算出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Kromasil C18柱(4.6mm×250mm),以甲醇-0.4%磷酸(60:40,V/V)为流动相,可使3种黄酮成甙元达到基线分离,平均加样回收率98.74%和98.98%,相对标准偏差1.11%和1.00%。[结论]RP—HPLC法可作为总黄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乐清市铁皮石斛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佳雯  鲍佳路  吕耀平  钟仙龙  项丽  徐安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6+10884-10856,10884
[目的]测定乐清市铁皮石斛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1(NO3)3-NaOH显色,在510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O.0111~0.0667m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2);样品溶液在12h之内稳定性良好,RSD值为0.15%;建立的方法重复性良好,其RSD值为3.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铁皮石斛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黄琼  田玉红  林翠梧  陈海燕  韦万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7+10921-10857,10921
[目的]优化牡荆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微波法提取,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用Lq(3^4)正交试验对牡荆叶、茎、花、果实和根部中的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比较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差异。[结果]牡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体积分数为0.30的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温度为90℃,固液比为1:30,微波辐射时间为12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牡荆叶的黄酮含量为9.33%,茎为3.19%,花为8.52%,果实为5.67%,根部为4.31%。[结论]该研究可为牡荆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采收期荔枝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法从采集的荔枝叶中提取黄酮化合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荔枝叶中总黄酮含量,并绘制采收期-总黄酮变化趋势图.结果 以12月、1月采收的荔枝中的叶总黄酮含量较高(22%~23%),5-7月含量较低(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收期对荔枝叶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复合酶法提取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黄酮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研究利用复合酶法结合醇提法提取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通过对不同酶的添加、酶的添加量、酶的配比、作用温度、pH、时间等单因素对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复合酶处理条件,即纤维素酶添加量为50 U/mL,果胶酶100 U/mL,反应pH 6.0、温度55℃,作用120 min,最终得率达到2.25;.较直接醇提,用该法甘草渣中黄酮得率提高了2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3 h、乙醇浓度为75%,[结论]影响甘草黄酮提取工艺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甘草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用正交分析法,找出了热回流法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经过放大试验,得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甘草植株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3种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根中甘草酸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3倍以上,甘草黄酮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6倍以上,甘草多糖含量最高为最低的2.5倍以上。认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均较高的3个植株可作为优良类型培育优质的甘草栽培品种;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的高低与甘草植株高矮和茎表皮颜色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溶剂提取连翘花中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连翘花总黄酮最佳提取试剂为50%乙醇溶液,含量测定最佳显色体系为NaNO2-Al(NO3)3-NaOH显色体系,最佳测定时间为显色反应后20~40 min范围内,测定方法精密度RSD=0.67%(n=5),加标回收率为102.67%(RSD=1.16%),利用该法测得连翘花总黄酮含量为12.74%(RSD=2.71%,n=5);在模拟胃液条件下,连翘花总黄酮浓度从8.00 μg/mL增加至96.00 μg/mL时,清除率从(27.69±2.10)%逐渐增加至(96.08±0.90)%,IC50值为18.05 μg/mL,该测定方法简便可靠,连翘花总黄酮对亚硝酸盐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枸杞总黄酮和多糖的超声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枸杞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为指标,用比较传统提取方法和超声波提取法以探索快速高效提取枸杞总黄酮及多糖的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所得宁夏枸杞总黄酮的含量为1.02%(传统法0.57%),平均回收率为95.44%,RSD=1.57%(n=5);枸杞多糖的含量为6.26%(传统法5.17%),平均回收率为96.46%,RSD=0.94%(n=5).这是首次将超声提取法用于宁夏枸杞总黄酮及多糖的提取,与传统提取法相比,超声提取法具有快速、高效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以人肝肿瘤细胞Hep G2为体外研究模型,采用了常见的电化学方法以及借助显微镜技术评估了甘草酸和甘草黄酮对它的影响,发现甘草酸在培养基中浓度低于2.0 g/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比较小,当浓度扩大(大于2.0 g/L)时,抑制效应明显增大,细胞凋亡数目变化显著,并且在甘草酸浓度达到4.0 g/L之前,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而相同条件下甘草黄酮的抑制效应不大明显。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甘草酸表现出了对肿瘤细胞Hep G2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预见,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天然产物成分,它将在防癌抗癌药物的开发和研制当中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育魏果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提取的总黄酮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超声法提取阿育魏果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0.378%,相对标准偏差为2.38%(n=3)。最优工艺如下:时间为15 min,功率为150 W,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为70%。上述4个因素对阿育魏果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结论]超声提取阿育魏果中总黄酮快速且高效;紫外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度较高,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9.
汤丽昌  王宁  李慧  杨先会  邓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94-18595,18598
[目的]优选假臭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以4',5,6,7-四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以假臭草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研究假臭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假臭草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5 h,甲醇浓度40%(V/V),料液比为1∶20(g/ml)。在该条件下,假臭草中总黄酮含量为1.36%。[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苦豆子渣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为苦豆子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aNO2-Al(NO3)3-NaOH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豆子渣中黄酮的含量。[结果]回归方程为Y=11.403X+0.0021,R=0.999 8,表明芦丁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8.67%~100.33%,RSD为1.65%(n=9);测定苦豆子渣中黄酮的平均含量为3.90 mg/g。[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可用于苦豆子渣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