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课内容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结合暑期教学实践课程的要求,构建了"开拓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果表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利用暑期综合实践教学深入种子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发现并分析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工协作提出解决方案,编制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规划,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教学和企业双赢。  相似文献   

2.
刘松涛 《中国种业》2019,(10):31-33
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结合现代农业对现代种业人才的需求分析,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与教法、评价方法等改革与实践,培养现代农业行业企业零距离的员工和创新创业的践行者。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础上成立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联盟,开展了订单班培养。确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5个职业岗位、28个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以种子产业链"选育→生产→加工→推广→服务"为建设内容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校企共同培养、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双主体、双师傅、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新忠  郭宝键  吕超  许如根 《种子》2016,(7):133-134
为适应国家种子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扬州大学于2012申报了教育部“种子科学与工程”备案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在总结专业申报、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体会的基础上,就“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思考: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框架体系;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人才整合与人才引进、培养相结合,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整体教学水平.采取导师制,增加学生专业实践机会,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相似文献   

4.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种业发展而诞生的专业,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专业之一,建设时间短、建设基础弱,但在学院升本之前,已有较长的校企合作历史,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与地方企业建立了稳定而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地方培养新型实践型服务人才,是信阳农林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此,学院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将课堂搬到企业,进行学校与企业的"跨界",将企业角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社会对食品专业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进行了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从专业定向、招生与就业、培养计划等方面都提出了有效措施。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以高校、企业合作培养为前提,以科研课题为纽带,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实现学校育人、企业生产、人才培养的三方互赢,为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建设单位,作物育种技术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课程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良好载体。课程教学团队结合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和学生特点,立足课程资源,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 3 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构建起“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产加工教学实习的组织实施、配套实践体系、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做法。该教学模式经多年实践,效果良好,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分析了根据种业发展形势拓展实习空间和丰富实习内容的必要性,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连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纽带。随着社会的发展,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弊端也随之出现。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深度剖析,以解决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为社会输送更加符合需求的食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发展,校企合作的形式、手段和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针对当前高职"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课程"移动网络"教学平台,创新信息化教学,实施"多方实时互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0.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常被作为食品专业的学位课程。为了克服目前"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目前常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例构建案例式教学,探索案例式教学模式与方法在"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1.
间作模式对棉花、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棉花、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同时对其产值进行比较,本试验设计了棉花 花生的5个间作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各处理单位面积上的产值高到低的顺序为:3垄棉花-1垄花生、2垄棉花-1垄花生、清种棉花、1垄棉花-1垄花生、2垄棉花-2垄花生、1垄棉花-2垄花生,清种花生。(2)1垄棉花-2垄花生处理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指、衣分、霜前花率最高,且棉花纤维品质最好。(3)1-2处理花生的饱果数最高,清种花生秕果数最低。(4)清种花生的单穴荚果重、出仁率、百果重、百仁重均最高,果仁含水量最低。综合来看,3垄棉花-1垄花生、2垄棉花-1垄花生的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群体经济效益,同时,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将IBVSX16株的S1、N和M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IBV真核表达载体pVAX1-16S1、pVAX1-16N和pVAX1-16M。体外转染BHK-21细胞,用间接ELISA检测到目的蛋白表达,用构建的3个表达载体免疫小鼠,从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了抗IBV抗体,初步证实用IBVS1、N和M基因作为核酸疫苗免疫动物,可以激活机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来源黑曲霉WP1的两种植酸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产植酸酶菌株,利用PCR技术,从黑曲霉WP1中克隆出2种植酸酶基因phyA和phyB,分别命名为ehrA1、phyB1.phyA1,长1 346 bp,成熟肽序列不含内含子,共编码448个氨基酸;phyB1基因长1 560 bp,基因序列含有3段内含子,共编码460个氨基酸.phyA1,和phyB1序列同源性很低,只有21.12%.二者都含有1个植酸酶基因保守序列RHGXRXP;但phyA1含2个HD保守序列,phyB1只含有1个.将黑曲霉WP1植酸酶phyA1和phyB1的基因序列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注册号分别为:DQ650711;DQ836360.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玉米单产和土地利用率,通过将玉米‘郑单958’和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作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的地上产量及构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占群体产量的87.4%以上;随混播秣食豆的比例增加,玉米产量略有下降,其中茎叶产量下降明显,而秣食豆产量增加;混播群体地上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随混播秣食豆比例增加而增加,并且各混播处理均显著高于玉米单作,其中1:3(A1B3)和1:2(A1B2)的群体地上产量分别比单作玉米提高15.5%和16.4%。  相似文献   

15.
明确不同粒色小麦籽粒铁锌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及其对氮磷肥配施的响应, 对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个不同粒色(白粒、红粒和黑粒)小麦品种为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比(N1: 90 kg N hm -2; N2: 240 kg N hm -2; P1: 60 kg P2O5 hm -2; P2: 209 kg P2O5 hm -2)对小麦产量、籽粒铁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籽粒铁锌含量和积累量存在年际间差异, 黑粒小麦具有较高的铁锌生物有效性。小麦籽粒产量、铁锌含量及积累量在N2P1处理下最高; 铁锌生物有效性在N2P2或N2P1处理下最高, 两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红粒小麦扬麦15和扬麦22在N2P1水平下籽粒铁锌含量及其积累量最高, N2P2次之; 黑粒小麦周黑麦1号和紫麦1号在N2P2水平下铁含量及其积累量最高, N2P1次之; 不同品种的铁锌生物有效性多数在N2P1或N2P2水平下最高, 表明适量增施氮肥, 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铁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效率, N2P1 (240 kg N hm -2、60 kg P2O5 hm -2)处理对提高产量、增加籽粒铁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新疆干旱区与青海寒区菊芋品种比较与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进行了南芋1号、青芋2号、青芋1号和能芋1号在青海及新疆非耕地品种比较和低成本优质栽培技术研究。结果如下:南芋1号、青芋2号、青芋1号和能芋1号在青海大通县生物学特性表现不一致,南芋1号和青芋2号产量较高,南芋1号、青芋2号、青芋1号和能芋1号在新疆表现与在青海大通县表现完全不同,南芋1号块茎及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品种。在新疆,南芋1号在E处理下产量最高,在C处理下最低,不同处理下单株块茎个数也不同,同样,青芋2号在E处理下产量最高,而在C处理下最低,不同处理下单株块茎个数也不同,说明不同试验处理对南芋1号和青芋2号块茎影响显著。在青海,南芋1号在E处理下产量最高,而在B处理下最低,不同处理下单株块茎个数也不同,说明在青海不同试验处理对南芋1号块茎影响显著。而青芋2号产量较南芋1号高,在B处理下产量最高,而在E处理下较低,不同处理下单株块茎个数也不同,说明不同试验处理对青芋2号块茎影响也显著。在新疆和青海不同耕作措施对菊芋块茎产量和块茎个数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比蚯蚓粪与酒糟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烟叶品质提升新途径,通过大田试验,设置蚯蚓粪与酒糟不同配比研究其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陕南烟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试验设6个处理:CK(常规施肥);T1(蚯蚓粪生物肥2 400 kg/hm~2);T2(蚯蚓粪生物肥1 800 kg/hm~2+酒糟600 kg/hm~2);T3(蚯蚓粪生物肥1 200 kg/hm~2+酒糟1 200 kg/hm~2);T4(蚯蚓粪生物肥600 kg/hm~2+酒糟1 800 kg/hm~2);T5(酒糟2 400 kg/hm~2)。结果表明:蚯蚓粪与酒糟均能有效促进烤烟生长,改善烤烟农艺性状,提升烟叶化学品质,其中以T2(蚯蚓粪生物肥1 800 kg/hm~2+酒糟600 kg/hm~2)处理作用效果最佳。具体表现为:与CK相比,T2处理在圆顶期及成熟期烟叶总氮含量分别提高60.60%,14.86%,全钾含量分别提高46.37%,34.59%,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7.80%,32.50%;同时,T2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烤后化学品质各项指标均在适宜范围内。因此,在陕南烟区推荐使用蚯蚓粪生物肥1 800 kg/hm~2+酒糟600 kg/hm~2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研究药用植物内生拮抗菌种,以6种药用植物(连钱草、小白酒草、毛茛、土三七、唐松草、白屈菜)作为植物材料进行菌种提取分离,并检测其抑菌活性.选择其中3种抑菌活性较高菌株通过18S rDNA序列测定,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表明,6种药用植物均含有多种内生真菌,连钱草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小白酒草...  相似文献   

19.
Gaseous 1-methylcyclopropene (1-MCP)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for delaying ripening and senescence of harvested fruit and vegetables; however, details on ingress of gaseous1-MCP in plant tissues, 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differences in responsiveness of different horticultural commodities to 1-MCP,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this study, we used spinach and bok choi leaves, disks from tomato epidermis, stem-scar and avocado-exocarp tissues, and whole tomato fruit to examine ingress of gaseous 1-MCP. Using a dual-flask system, equilibration of 20 μL L−1 (831 μmol m−3) 1-MCP through leaf tissue was reached within 1–2 h, and paralleled 1-MCP transfer through glass-fiber filter paper. For disks derived from fruit tissues, changes in 1-MCP concentrations in the dual-flask system showed anomalous patterns, declining as much as 70% in source flasks with negligible accumulation in sink flasks. The pattern of 1-MCP distribution was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thylene, which approached equal distribution with tomato stem-scar and avocado exocarp but not tomato epidermis tissues. 1-MCP ingress was further addressed by exposing whole tomato fruit to 20 μL L−1 1-MCP followed by sampling of internal fruit atmosphere. Tomato fruit accumulated internal gaseous 1-MCP rapidly, reaching approximately 8–9 μL L−1 within 3–6 h at 20 °C. Internal 1-MCP concentration ([1-MCP]) declined around 74 and 94% at 1 and 3 h after exposure, respectively. Ingress was similar at all ripening stages and reduced by 45% in fruit coated with commercial wax. Blocking 1-MCP ingress through stem- and blossom-scar tissues reduced accumulation by around 60%, indicating that ingress also occurs through epidermal tissue. Fruit preloaded with 1-MCP and immersed in water for 2 h retained about 45% of post-exposure gaseous [1-MCP], indicating that 1-MCP is not rapidly sorbed or metabolized by whole tomato fruit. Rapid ingress of gaseous 1-MCP was also observed in tomato fruit exposed to aqueous 1-MCP. Both accumulation and post-exposure decline in internal gaseous [1-MCP] are likely to vary among different fruit and vegetables in accordance with inherent sorption-capacity, surface properties (e.g., waxes, stoma), volume and continuity of gas-filled intercellular spaces, and tissue hydration.  相似文献   

20.
播期与密度对重庆山区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玉米新品种‘渝单30’在重庆地区的最适播期及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与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庆地区,播期延后,生育期天数缩短、百粒重及产量降低,株高、穗位高随播期的延后而增加,穗部性状变化不显著。密度增加,株高、穗位高也随之增加,穗长、穗粗、茎粗、行数、行粒数等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百粒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到一定阀值后,密度增加,产量和百粒重则减少。3种播期下产量表现为A1>A2>A3,4种密度下产量表现为B3>B4>B2>B1,播期密度互作下产量表现为A1B3>A1B4>A2B3>A2B4>A3B3>A3B4> A2B2>A1B1>A2B1>A3B1。因此适当提前播种和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确定了A1B3是重庆地区的最佳种植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