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载养蜂,其乐融融记82岁养蜂老人叶振庭曾经养蜂60余年,现已82岁的叶振庭老人面色红润,声音宏亮,身体健康。他常骑自行车回20里外的老家,当天打来回;牙齿大部分完好,还能有滋有味地吃花生米呢:“我的身体好,全得益于养蜂啊!”叶老常这样说。叶振庭老...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27 ̄30日,首届广东省老养蜂工作者联谊会在全国闻名的养蜂城市——从化市温泉镇召开。这次盛会是由60岁以上的养蜂老人发起和组织的,代表自费参加。会议宣读了赵国英老人(83岁)执笔的《广东蜂业前辈功绩》,有10多位老人在会上畅谈养蜂感受和服食蜂产品的体会,并对广东蜂业和从化蜂业献计献策。养蜂老人表示不忘记蜂业前辈功绩,要继续努力把余热献给养蜂事业。参加此次联谊会的老人平均年龄65岁,70岁以上的老人近20人,年龄最大的是广东养蜂学会顾问戴元高高级农艺师,今年88岁。这是建国以来广东省第一次养蜂老人聚会,老人个个身体…  相似文献   

3.
黄伟 《中国蜂业》2014,(1):52+54-52,54
<正>我今年40岁,专业养蜂已有20多年,养蜂队伍中可算年轻一代。2004年4月白城蜂业科技协会成立,我被选为理事,2011年3月吉林省洮南市蜂业科技协会筹备会,又被选为常务副会长。我家养蜂从小规模发展到百群,从弱到强,经历了定地到小转地,又发展到大转地饲养。五口之家(除了两个孩子上学),我的妈妈闫桂清已是67岁老人,依然带我们夫妻俩去追花夺蜜,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养蜂爱好者,1973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30多年.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苦也有甜,虽遭受了不少挫折,但从中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并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单人长年定地饲养百箱蜂,还兼顾农活和打工,只采蜜不取浆.虽然收入不高,但在当地还算是数得着的养蜂户,与本地新老养蜂户比较,我养蜂还算成功的,这里总结十条养蜂要点供同行特别是新养蜂户参考采纳.  相似文献   

5.
京郊养蜂蓬勃发展北京市蚕蜂管理站根据本市的蜜源优势和农民有养蜂习惯的特点,把养蜂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措施,积极发展养蜂,全市养蜂蓬勃发展。在全国养蜂下滑、数量减少的情况,我市养蜂稳定发展,由1993年的47万群发展到现在的6万群,1994~19...  相似文献   

6.
<正>72岁老人李志通办起了养蜂专业合作社,这一消息传开,有很多人不理解,70多岁的人了,不在家享清福,办什么合作社呢?但是李志通有他的想法:为了吃上饭,他20世纪60年代时背地里养蜂,那时不让发展私人企业,现在国家改革后形势这么好,还为农民制定了《农业合作法》,养蜂免收税,我们为什么不干呢?从2008年春天开始,他带领5个乡镇的8个养蜂能手,创立起通泰养蜂专业合作社,寓意通向康泰的甜蜜事业。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到我省养蜂老区遵义市桐梓县出差,遇到一位养蜂长达44年的养蜂爱好者——童梓德。童老现年67岁,干过水泥厂、砖厂及其他行业,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对养蜂情有独钟。现在已经彻底退休,专职养蜂5年,蜂场的规模一百五、六十群,基本上是他一个人管理。童老有文化,肯钻研,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订有《中国养蜂》(现名《中国蜂业》)杂志,为了证明这一点,第二天他特地送了一本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养蜂》  相似文献   

8.
薛诚 《蜜蜂杂志》2007,27(6):43-43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幢幢居民楼拔地而起.农民的小楼依山傍水,镶嵌在绿色的田野上.但很可惜,楼顶大多是闲置的.如果利用楼顶养蜂则好处很多,特别适合城市退休老人和农村年老留守人员.本人退休后在楼顶定地养蜂5年,现谈谈我的粗浅感受.  相似文献   

9.
江西高安县龙沄乡龙沄村养蜂专业户涂坚,从1980年开始养蜂。他采取“长途、短途和定地相结合”放养的办法,先后到辽宁、吉林、黑龙江、宜丰(县)、新建(县)等地长途和小转地放蜂,获得丰收。蜜蜂由1980年一箱发展到现在一百二十箱。仅1986年,生产蜂蜜二  相似文献   

10.
我社集体养蜂事业,今年以来,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1975年只有两个大队养蜂,今年有24个大队养蜂;蜂群从原来的100群发展到现在的1,700群;收入比原来增加了10多倍。峨公五队养蜂,四年为集体积累资金5万多元,1976年养蜂收入就占社员分配总额的33%。养蜂业的发展,为农业筹集了资养,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社员生活水平。养蜂事业的大好形势,是贯彻执行伟大  相似文献   

11.
郑晓珍 《中国蜂业》2006,57(5):44-44
今年85岁的李逸群老人,家住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县云山西家垅村。虽说是耄耋老人,但面色红润,步履矫健。问他养生之道,他总是笑呵呵地伸出两个指头,然后慢悠悠地吐出两个字:“养蜂!”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南川区德隆乡茶树村的残疾人吴伦绪身残志坚,依靠养蜂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致富之路. 47岁的吴伦绪,是德隆乡茶树村农民.因患强直性脊柱炎而直不起腰,身子有残疾,但吴伦绪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愿意靠别人的施舍和照顾过日子.一天,他得到了一条养蜂致富信息.他想,自己年轻时就懂得一些养蜂技术,为什么现在不发展养蜂产业呢?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励支持下,2007年他开始养蜂.刚开始时,他因时制宜,开展适度规模饲养.后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养蜂外部环境如交通、蜜源等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方便蜂群管理,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他开始转地放蜂.蜜蜂养殖的数量由原来的几群,发展到现在的120多群.近年由于蜂产品的市场价格十分看好,可观的收入让吴伦绪更加坚定了走养蜂致富之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养蜂收益大     
浙江省兰溪县蜀山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教导,从当地人多田少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蜂事业。现在全公社有集体蜂场9个,养蜂2570群,1971年养蜂总收入31万元,占全公社农业总收入的17.2%,其  相似文献   

14.
庭院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是家庭致富的好门路。本人1984年开始业余养蜂,开春买意蜂2箱,当年即收回成本。我的两箱蜂年年发展壮大,现在已有10群蜂。蜜蜂深受果园、瓜园、菜园的欢迎,不用人工授粉,提高了座果率。在我们这个地  相似文献   

15.
杜林凯同志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乡高铺村人,年近七旬,有48年的养蜂历史了。过去给国营、集体养过蜂,1984年自己办起了家庭养蜂场。现在蜂群发展到140群,成为全区第一个养蜂专业大户,跨入全市家庭养百群蜂的行列,连续三年养蜂收入超万元。1987年,生产蜂蜜9500公斤,蜂王浆50公斤,养蜂收入3万元,名列区、市养蜂户之首。老杜勤劳养蜂使家庭富裕起来,盖起新房,购买了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高档家用电器,摩托车成为寻找蜜源、了解养蜂信息和联养系蜂业务的得力工具。前年秋天,波兰养蜂专家参观了老杜的家庭养蜂,表示赞赏。1965年,生产队的养蜂由于管理不善,从70群减少到17群,连年亏损,群众对养蜂有意见,干部  相似文献   

16.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各有所好所爱,谈蜂色变者为数众多,而我钟爱小蜜蜂。养蜂是陶冶情操,保健祛病的最佳活动之一,对于我更具特殊意义。一个偶然的机会,出于职业的敏感,使我迷恋上了蜜蜂。当初为了获得蜜蜂,我用心爱的物品换来一群蜜蜂,放在自家的阳台上饲养。自制蜂具并大量阅读养蜂书籍,细心管理,认真观察,思索着蜜蜂许多有趣的活动。当今美国有21万人养蜂,其中热衷业余养蜂的居民,在闹市区住家的庭院或阳台上饲养蜜蜂者竟达90%以上。难怪流传着“工人养蜂尝甜头,农民养蜂硕果增,疾残者养蜂忧疾除,老人养蜂添寿辰,少年养蜂长智慧,学者养蜂…  相似文献   

17.
养蜂经验教训四则一则:蜂场勿设在制药厂、糖厂附近我的蜂友老张是我县公认的养蜂老手。60至80年代初,养蜂年年获得高产,经济效益十分好,是受人尊敬的养蜂致富能手。1982年以后,由于年纪大了,不能长途转地放蜂,他就定地在老家养蜂,自那以后至去年病逝,他...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慈溪县建圹公社牛角尖大队从1957年起,由3户社员养蜂,到现在已发展到137户(占全大从380户的35.8%),有蜂6432群(平均每人有蜂6.5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发生了威力,为了加快养蜂生产的发展,开始由亲友邻居自愿组织了一个养蜂专业户联合体,现已扩大到24个联合体,189人(占全大队790个劳力的23.4%)参加养蜂联合体。设有会计、出纳、蜜源调查员,并民主推选一名负责人。经济民主,重大问题由联合体集体讨论,采取分花期、按车皮结算,调动了养蜂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了养蜂专业户的收入。1982年全大队养蜂总收入106万元,平均每个养蜂员毛收入5,600元,目前137个养蜂专业户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住进了新瓦房,户户有存款,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地区气候寒冷,在这里定地养蜂一年四季的管理是有它的特点的,如果忽视了这个特点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在根据我在这个地区养蜂12年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在张家口地区定地养蜂的全年管理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夏海源县郑旗乡养蜂员杨生秀貌不惊人,可他有一手出色的养蜂技术。去年我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干旱,他养的蜂仍生产蜂蜜4000斤,王浆24斤,加上售蜂等,全年总收入6500元,纯收入达5000元,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是去年我县养蜂收入中较高的。杨生秀是1975年开始养蜂的,到现在已有10多年的历史。他在养蜂上有独特的一手,即采用全场蜂群同步繁殖的办法。具体作法是:每年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放蜂时,不再增加蜂群数量,也不育王,只是繁殖壮大原有蜂群,集中“兵力”投入生产。这样做克服了蜂群数量多而采集生产群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