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意蜂多王群具有产卵快、产卵量大、产卵集中等优势,宜作为副群饲养。多王群蜂王正常产卵后,应充分发挥多王群的优势,为蜂群繁殖、维持强群、获得高产服务。将多王群作为蜂场生产的副群,在饲养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意蜂多王群的转地饲养管理与大群转地差别很大,须处处小心,保持已建立的箱内多王共处环境,否则将前功尽弃,其管理要点有。  相似文献   

3.
<正>意蜂多王群转地饲养可以采用从大群中抽出中间少量出房、外围大量将要出房的子脾加到多王群中,密集工蜂,群势以5~6框足蜂为宜,满足蜂王产卵的需要。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刚出房幼蜂能刺激蜂王恢复正常产卵;二是多王产下的卵有足够的工蜂来哺育。在管理上,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饲养意蜂大多采用单王群和双王群.双王群的优点是繁殖快,能维持强群,利于蜂王浆生产.在生产蜂王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同龄幼虫,培育幼虫都是用单王群和双王群,双王群分区管理也是单王饲养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几位蜂友问我对饲养多王群(多只蜂王不采取隔离措施在同一群内产卵)的看法和怎样组织多王群.  相似文献   

6.
正养蜂生产是一门灵活多变的技术工作,在蜜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结合蜂场实际情况,我们探索出五点饲养管理经验,同蜂友们交流:一、蜜蜂多王群应放在蜂场的偏僻位置,防止工蜂偏集平湖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风交替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6,(5):31-33
正双王群高产是人所共知的,但在北方越冬期就占据5个多月的时间,给组织双王群带来困难,要是在蜂群饲养管理出现问题,收效甚微。因此,大部分蜂友对饲养双王群有顾虑,笔者想谈谈如何养好双王群,供蜂友们参考。一、组建双王群在北方组建双王群,有这样几种方法:(1)越冬群出室后,蜂群弱小,把两群蜂放在一个蜂箱内繁殖,强壮后加隔王板成为双王群;(2)双王同箱越冬、春繁,强壮后成为双王群;(3)单王越冬,早期育王组双王群。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意蜂饲养户已普遍采用双王群饲养,许多蜂场所饲养的双王群数已占全场蜂群的90%以上。双王群的蜜浆产量都远远超过单王群。可是,长期以来中蜂饲养者习惯上都是养单王群,单王群在技术上比较简单,管理上也较方便。初学者当然较为容易掌握。不过,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多王群指的是人工组织的拥有3只或3只以上产卵王的蜂群,近年来,我们对意蜂多王群饲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打破常规,人为地创造特殊的蜂群结构,以全新的思路对蜜蜂生物学和行为学开展深入的研究。多王群应该是研究蜂群结构、个体分工、信息传递、个体问相互作用和关系的良好模型。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根据浙江省平湖市种蜂场多年的实践证明,多王群在加快蜂群繁殖速度,方便移虫。维持强群,提高蜂蜜、王浆、蜂蛹虫产量和质量,提高蜂群抗病力等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王群组织成功以后,往往因为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蜂王的损失。我在1957年8月试验组织多王群获得了成功,将它放在离普通单王群15尺远的地方,一直到1958年春季都很安全。1958年4月下旬这箱多王群已加上4个继箱,有44框蜂。因为转地饲养,在转运前将它拆成两部分(两箱一头,便于挑运)路上走了两天,到临时场址以后没有检查,又将它们合并在一起。过了两天再检查时,4个蜂王打死了3个,剩下的一个也在3天后死了。  相似文献   

11.
正"生物诱导"与"环境诱导"是组建意蜂多王群的核心技术。概括地说,采用生物诱导技术来解决蜂王与蜂王之间的"敌对"关系,即解决蜂王斗杀问题;采用环境诱导技术来解决工蜂与蜂王之间的"群界"关系,即解决工蜂围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中國养蜂”提出了向科学進軍的号召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就参加了关于多王群生產率的研究。現在只有將試驗的經过談談:多王群是一种新的东西、在研究它的生產率之前,必須从研究組織多王群的方法开始。首先根据柯夫栋同志的方法(中國养蜂1957年第3期第8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加蜂蜜的产量,提倡双王群饲养蜂群,实践证明具有优势。双王群一般是将两个蜂王彼此离开,分为两个育虫区,并在各自蜂巢的箱上开一个小洞,以供蜜蜂出入飞翔,而多王群的饲养在增加蜂蜜,检查蜂群,防止飞逃及蜡蛾的攻击等方面已显示出优势来。所谓多王群,即是在同一个蜂巢内同时存在几个蜂王,有产卵王也有非产卵王。多王群的管理比双王群容易,因此,1980年我们在克什米尔东方蜜蜂中进行多王群试验,第一阶段的试验探索蜂王能否回巢,继而进一步向蜂群介入更多的蜂王,1981年6—7月份在 Srinagar 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出生于1941年6月,1968年开始养中蜂,现在有中蜂生产群60群、育王群20群,意蜂9群。中蜂养成大群强群上规模标准化,产量高,是养中蜂蜂友梦寐以求的事。笔者居住在河南省北中部的新密市(郑州的一个县级市),有平地,也有沟,属于丘陵地区,大部分中蜂每群都能达到6~7脾蜂,也有一部分会达到8脾蜂。像这样群势中蜂进行规模饲养,达到优质高产目的,必须实现双王加继箱,才能有13~14脾蜂。  相似文献   

15.
<正>不少养蜂人提倡饲养双王群,一箱蜂2只蜂王产卵量总比1只蜂王多,应该是繁蜂快,蜂数多,群势壮,蜂蜜产量高。我养蜂几十年,对饲养双王群有深刻的体会。在蜜粉源丰富时,双王繁殖,单王生产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在秋末蜜粉源枯竭时,双王繁殖就不比单王群好。同样是8脾蜂群越冬,开春时单王群有4~5脾蜂,而双王群只有2~3脾蜂。为什么悬殊如此之大呢?是因为双王群在秋末培育越冬蜂时花粉不足,蜂子得不到  相似文献   

16.
<正>中蜂多王群,子脾增长快、蜂数多,工蜂出勤积极,蜂群复壮快,能养成大群或继箱群,可夺高产,抗病、抗盗、抗巢虫能力强,是养蜂人最理想的采蜜群。中蜂多王群,几乎在所有养蜂场都有新老交替的双王群,也有二个老王同巢产卵的双王群,但是二只新王同巢产卵的蜂群却很少见。  相似文献   

17.
<正>据报道:国外用多箱体方式养殖意蜂1个人可以管理1 000箱蜂,机械化程度高,而我国养意蜂多数使用意标箱双箱体养殖,1个人可以管理100箱蜜蜂,管理效率差10倍。制约我国使用多箱体方式养殖意蜂的原因主要有:意蜂单王群能维持最大群势意标框16框,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蜂饲养者习惯上都养单王群。在我看来,养单王群在技术上比较简单,管理上也较方便,初学者当然较为容易掌握。不过,如果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蜂场和专业户,要想保持蜂场群数不变并有所增长,那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双王群作保障才行若要蜂场快速扩大,更需要相当数量的双王群不可况且,使同样多的箱数能充分发挥箱体的载蜂量,尽量做到箱尽其用,既节省蜂箱又节省摆放空间。因为,中蜂群势毕竟较小,加上蜂王优劣参差不齐,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还是会有相当数量的弱群如我场蜂箱采用的是标准箱,通常可放9~10框,强群可到7框蜂,多数5~6框,弱…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们一直饲养意蜂双王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几年的观察和分析,觉得双王群在多方面显示出优势,现将我们这方面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总结出来,供同行们参考和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强群,刘伯瑗同志早在1956年就开始饲养双王群。 1979年早春,他在江苏宜兴分水地区饲养同是2框意蜂的单、双王群。双王群满箱时,比单王群多4框;双王群可以加继箱时,单王群才8—9框蜂;双王群产王浆时间可以比单王群提前10天,春季的双王群王浆产量可达400克,比单王群多一倍;蜂蜜产量也比单王群提高40斤。由此可见,双王群在早春繁殖中有明显的优势:产子多,蜂群发展快,有利于及早获得强群,双王群内过剩的幼蜂(4—12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