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龙育828号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高产、适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母本为自交系TD 01、父本为自交系T 38。2017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8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328.3kg/hm^2,比对照克玉15增产11.8%;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8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53.2kg/hm^2,比对照克玉15增产12.2%。龙育828具有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籽粒脱水快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黑河50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6年和2007年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327.19kg和1976.0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7号分别增产12.1%和8.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48.5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7号增产10.9%;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1.10%和20.47%;中抗灰斑病。2008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上限推广应用,并可用于南部迟播救灾。  相似文献   

3.
黑河1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第5积温带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大豆种植新区,过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北丰3号等品种因熟期较早、丰产性较好,曾获省奖励。但随着生产的发展,栽培水平的提高,这些品种丰产性和抗逆性等均感不够适应,针对生产中的问题黑河农科所育成了早熟、高产、抗倒伏大豆新品种黑河17号。2000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黑河17号大豆系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986年以来以丰产、病轻的合丰23为母本,以高大、繁茂、秆强的黑交83—88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8年1月审定推广。黑河17号1992年所内预备试验产量2599.7kg/hm^2,比黑河9号增产11.6%,早熟3d。1993-1994年所内鉴定试验平均产量2540.1kg/hm^2,比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14.6%,1994年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056.3kg/hm^2,比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15.9%。  相似文献   

4.
早熟玉米新品种广玉928是以A249为母本、K10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05.0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02.6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1%.该品种2009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适合吉林省早熟区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 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黑河46号是以黑河19号为母本、北垦94-1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7年4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06.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秆强度好、不炸荚、适应性广、适宜机械收获等突出特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485.5kg/h㎡,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6.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79kg/h㎡,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8.496.  相似文献   

7.
吉农45是按照高产、高油、多抗的育种目标,以吉林省主推中早熟大豆品种吉育47为母本,以外引系加拿大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2年进行校内产量比较试验和校外多点鉴定,决选出吉农2003-19-1522优良品系;2013—2014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046.5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平均增产5.4%;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87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9.2%。通过对其品质和抗病性测定分析,吉农45平均粗蛋白含量37.92%,平均粗脂肪含量21.66%,对花叶病毒病表现为中感,对叶病毒病表现为中抗,对灰斑病表现为中抗,具有高产、高油、抗病等特性。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蛟河及延边部分地区,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及新疆奇台等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吉农29号是以吉农9722-2为母本,吉农99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晚熟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8.6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0.8%;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403.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粗蛋白含量为39.76%,粗脂肪含量为21.50%.该品种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高油、稳产.  相似文献   

9.
特用大豆吉育11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6年以吉林小粒6号为母本、吉育10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粒型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百粒重7.7 g,蛋白质41.4%,脂肪18.2%,适合生产芽豆、纳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表明对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3号株系均中抗,中抗大豆灰斑病。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08.8 kg/hm2,较对照增产5.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24.9 kg/hm2,较对照增产10.6%。于2020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适于在吉林省东部早熟区有效积温≥2 200℃以上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农3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农32是以吉林30为母本,以外引系DG325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0 ~201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40.0kg/hm2,比对照吉育72平均增产11.1%;201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16.6kg/hm2,比对照吉育72平均增产11.5%.粗蛋白含量为39.68%,粗脂肪含量为20.64%.该品种201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豆2012003,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抗逆、抗倒,适宜吉林省长春、吉林、辽源、松原等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香根草原产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我国广东、海南等地也有零星分布。遵义市于2017年引进种植,自然条件下,一年生株高可达1.2m左右,二年生株高达1.8m左右;茎叶密集丛生,茎秆中空,直径0.4~0.7cm;叶片挺直,面狭长,呈剑形,叶缘光滑,叶宽0.5~0.8cm,二年生单叶长90~110cm;二年生每株分蘖25~30株。须根发达且密集,入土深度可达2m以上,无根状茎及匍匐茎,且在遵义不能开花结籽。在本地繁育通常采用分兜移栽繁殖及主茎扦插繁殖2种无性繁殖方式。介绍了在黔北稻作区绿色防控中的布局技术、生态岛建设技术、与显花植物搭配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肖成亮  洪军  王传军  孙方胜  王申  毕阳 《种子》2018,(3):129-130
随着国内制种成本的增加,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利润逐渐下降。为配合公司"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和合作伙伴的利益,为公司能在当地稳定、长远发展,维护好各方的经营利润,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巴基斯坦本土生产出高质量的合格种子,当地销售,日趋紧迫。经过连续2年的试制经验,总结了三系杂交中籼Win 121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杂交玉米新品种卓单8号具有早熟、高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特点,在亲本繁殖中采用育种家种子套袋自交生产原原种,原原种经隔离区繁殖生产原种,原种经隔离区繁殖生产自交系种子的繁殖流程;采用自然隔离、生育期隔离及高杆作物隔离,隔离距离500m以上。原原种采用育苗开厢盖膜移栽,4月5-10日育苗,4月20-25日移栽;原种及亲本自交系种子采用直播方式隔离繁殖,4月15日左右播种,种植密度为3 500~4 000株/667m^2;分别于苗期(苗前期、喇叭口期)、开花期进行田间检验,收获期进行2次果穗检验与判断;原原种一次足量繁殖,低温干燥保存分4~5年使用;原种繁殖面积控制在6 667m^2以内,亲本自交系种子根据需求量的1.2倍规划繁殖面积。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苜蓿素在不同品种小麦中的含量特征,采用溶液浸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来自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江苏省和河北省5个省份的26个品种小麦的苜蓿素。结果表明,在26个小麦品种中苜蓿素含量最高的是山农20,为32.793μg/g,淮麦32中苜蓿素的含量最低,为6.290μg/g。有10个品种小麦苜蓿素的含量分布在6~10μg/g,14个品种小麦苜蓿素的含量在10~20μg/g,仅有山农20和良星77中苜蓿素的含量在20μg/g以上。不同品种小麦苜蓿素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石榴和奶粉为主要原料研究石榴乳酸饮料的加工工艺,分别以料液比、蜂蜜添加量、石榴汁与奶粉的配比及发酵时间为单因素进行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对各单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石榴汁乳酸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石榴与水的料液比2∶1 (g∶m L),蜂蜜添加量6%,石榴汁与奶粉的质量比2∶3,发酵时间8 h。在此条件下研制出的石榴乳酸饮料具有乳酸菌发酵特有风味和石榴的香甜味道,具有较广阔市场前景,对丰富饮品市场和提升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食品添加剂"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最重要专业课之一,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学好该课程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分析了"食品添加剂"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进行全面具体的改革。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并培养出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能够提高食品添加剂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食品工艺学"是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通过实施精心设计授课方式,鼓励学生自寻重难点,倡导学以致用和关注生活课堂,拓展学科知识,学生不仅学会了主动学习,而且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扎实。通过优化实验项目、实施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法、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四层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体系,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得到明显增强,科研思维更加活跃,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作为补硒来源之一,富硒茶中约80%硒为有机硒,但我国近80%的茶样含硒量在0.2 mg/kg以下,通过人工增硒方法生产富硒茶,对于缓解硒隐性饥饿具有重要价值。从茶树品种、采摘季节、土壤条件等影响天然富硒茶品质的因素和人工富硒茶开发意义、方法、品质变化及机理等方面,综述人工富硒茶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使用HPLC同时测定丹参地上部分中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在流动相甲醇(A)-0.8%冰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0nm色谱条件下测定结果表明,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4.0~700.0μg/mL(r=1.0000)和12~600μg/mL(r=0.9996)的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检出限LOD(S/N=3)分别为0.2,0.3μg/mL,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1.0,1.0μg/mL。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6%(RSD=0.735%)和101.11%(RSD=2.11%)。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效果好、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同时测得丹参地上部分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趋势,也是地方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而且需要构建全面、连贯和富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详细阐述了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在相关专业的推广普及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