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市场需求和四川白獭兔被毛较粗、绒毛较短的缺陷,本研究以四川白獭兔为育种素材,通过连续五个世代的群体继代选育,培育出的川白獭兔被毛密度达22 993根/厘米~2、细度16.79μm、绒毛长度2.12cm、枪毛比例1.43%。被毛密度比二世代提高4.3%,细度降低了2.4%,差异不显著(P0.05),绒毛长度增长6.0%,差异极显著((P0.01)),枪毛比例维持在0.55%1.43%较低范围。与四川白獭兔比较,在保持了四川白獭兔优良的被毛品质基础上,川白獭兔枪毛比例降低了57.44%,差异极显著((P0.01),被毛品质选育进展显著。  相似文献   

2.
川白獭兔是利用德系獭兔和美系獭兔杂交选育的四川白獭兔为育种材料,经过13年定向选育而成的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被毛密度好、枪毛比例低等生产性能突出的獭兔新品种。为了验证川白獭兔在不同区域和环境下的生产性能,选择了四川、浙江、河北等地进行川白獭兔生产性能测定,其结果表明,川白獭兔生产性能与选育结果较一致,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日本大耳白母免与加利福尼亚公獭兔杂交,其杂种一代母免与另外加利福尼亚公獭兔回交。将粗毛型兔淘汰,再从白绒毛型兔中选出理想型公母兔作为基础繁殖群进行横交固定,经过6年时间系统选育,培育出新的品系Vc—Ⅰ系(简称Ⅰ系)和Vc—Ⅱ(简称Ⅱ系)獭兔。5月龄宰剥獭兔皮进行毛皮品质分析。Ⅰ系皮张面积900~1100cm~2,被毛密度10000~16000根/cm~2,毛纤维细度、长度、强度、枪毛率和伸长率分别为 16~17μm、1.6~1.7cm、1.38kg/cm~2、4.45%和38.75%。Ⅱ系獭兔皮张面积在1000~1200cm~2,被毛密度8000~15000根/cm~2;毛纤维细度、长度、强度、枪毛率和伸长率分别为16~17μm、1.6~1.7cm、1.42kg/cm~2、5.68%和38.44%。  相似文献   

4.
四川白獭兔毛皮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白獭兔是通过美系獭兔和德系獭兔各含50%的血缘杂交,然后采取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出的獭兔新品系.被毛密度(22935根/cm2),细度(16.78μm),自然长度(17.46mm),皮肤厚度(1.69mm)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轻工部(ZB-XX-91.SG-364-84)獭兔皮质量标准和四川省种獭兔(DB51-330-2001)出场标准,能为社会提供优良的种兔和优质原料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醋糟作为粗纤维饲料在生长獭兔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选择90日龄健康的生长獭兔18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饲喂6种不同比例醋糟替代谷草与小米壳(对照组、7%、14%、21%、28%和35%)的饲粮。结果表明:35%组有提高试验兔生产性能的趋势,其次是21%组;各组间屠宰率无显著差异。粗蛋白消化率以对照组最高,极显著高于5个试验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及木质素的消化率均以21%组最高。不同醋糟比例的试验饲粮对试验兔皮张面积、腹部被毛密度、臀部绒毛长度及枪毛比例无显著影响,臀部绒毛密度以7%组最小,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獭兔日粮中添加21%的醋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獭兔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屠宰性能、死亡率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90日龄獭兔1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8%、48%、8%苜蓿草粉,试验期为60 d,进行生产性能等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2组獭兔生产性能最佳,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试验3组死亡率最高,试验2组最低;试验2组与试验3组的臀部、肩部被毛密度和皮张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均优于对照组;试验2组被毛长度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试验3组、对照组(P0.01),腹部腹毛密度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与对照组、试验3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半净膛率差异不显著(P0.05),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可以提高獭兔的生产性能、毛皮性能及屠宰率,降低死亡率,其添加量以不超过48%为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色型獭兔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不同色型獭兔(海狸色獭兔、培育品种白獭兔、普通白獭兔)生产性能之间的差异。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海狸色獭兔、培育品种白獭兔及普通白獭兔各60只,饲喂相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15 d。结果表明:⑴海狸色獭兔早期(35、60、90日龄)体重最高(P0.01);120日龄时,海狸色獭兔与培育品种白獭兔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均高于普通白獭兔;150日龄时培育品种白獭兔体重最高(P0.05)。⑵不同色型獭兔不同部位被毛密度、长度均以培育品种白獭兔最高,海狸色獭兔最低;臀部皮张厚度培育品种白獭兔与普通白獭兔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海狸色獭兔(P0.01)。⑶培育品种白獭兔与普通白獭兔粗纤维、粗脂肪消化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海狸色獭兔(P0.05);海狸色獭兔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低于普通白獭兔(P0.05),与培育品种白獭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色型獭兔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獭兔被毛密度的三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试验选取10只雌雄各半的5~6月龄的獭兔,以背部和体侧部作为取样部位,分别采用直接计数法、毛样重量比例法和毛囊显微计数法三种方法对獭兔被毛密度进行测量,并用直接计数法和毛样重量比例法测量粗毛率,并综合比较和分析三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獭兔背部的被毛密度,直接计数法测量结果为(20 075±1 127)根/cm~2,毛囊显微计数法测量结果为(19 872±1 490)根/cm~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毛样重量比例法测量结果为(22 048±2 727)根/cm~2,与直接计数法和毛囊显微计数法有显著差异(P0.05)。獭兔体侧部的被毛密度,直接计数法测量结果为(20 404±1 261)根/cm~2,毛囊显微计数法测量结果为(19 621±1 047)根/cm~2,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毛样重量比例法测量结果为(22 432±2 769)根/cm~2,与直接计数法和毛囊显微计数法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背部和体侧部的被毛密度由同一种方法测量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獭兔背部粗毛率的测量,直接计数法和毛样重量比例法的所得结果分别为(3.10±0.42)%和(6.19±1.10)%,有显著差异(P0.05);体侧部的粗毛率,直接计数法和毛样重量比例法检测结果分别为(3.70±0.66)%和(5.93±0.95)%,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三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推荐使用直接计数法和毛囊显微计数法测量獭兔被毛密度,使用直接计数法测量粗毛率。  相似文献   

9.
天祝白牦牛被毛有髓毛、两型毛、无髓毛均因部位不同其含量、细度和长度有较大的差异。纤维类型分析发现 ,天祝白牦牛被毛的绒毛中 ,存在外形 (长度和细度 )特征明显不同的两种无髓毛纤维 (绒毛 ) ,并将其分为无髓粗绒和无髓细绒。无髓粗绒的细度为 46 43 μm± 7 89μm ,无髓细绒的细度为 2 2 76μm± 3 91μm ,二者之间平均直径相差 2 3 67μm ,各部位无髓粗绒与无髓细绒在细度上有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无髓粗绒和无髓细绒的平均伸直长度分别为 8 92cm±3 97cm和 5 2 1cm± 1 17cm ,各部位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 ,首次提出将天祝白牦牛的被毛中的无髓毛 (绒毛 )纤维分为无髓粗绒毛和无髓细绒毛两种纤维类型。  相似文献   

10.
川白獭兔具有体型大、被毛质量好、适应性强的特点,为进一步证实川白獭兔的优良性状,四川省畜牧总站汇同品种培育单位,在四川主产区开展了生产性能监测,结果表明,川白獭兔保持了品种本身优良性状,遗传性能稳定,适宜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7月龄四川白獭兔进行皮肤取样、切片和sacpic染色分析,显微镜毛囊图像成像,观察獭兔不同月龄毛囊分化与被毛生长变化规律。观测结果表明,獭兔1~2月龄时,毛囊处于分化增生期;3月龄、5月龄、7月龄毛囊处于分化全休止期;3~4月龄、4~5月龄时,毛囊处于休止与分化增生分化交替期;而在4月龄獭兔被毛密度达到21 075根/cm2,被毛密度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P<0.01),4月龄后被毛长与被毛密度逐渐趋于稳定。因此3~4月龄或4~5月龄为獭兔毛囊分化与被毛生长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毛色獭兔的被毛品质,试验从海狸色獭兔、青紫蓝色獭兔、黑色獭兔、铁灰色獭兔、水貂色獭兔、宝石蓝色獭兔纯繁后代中分别选取健康、日龄相近的断奶幼兔各40只(公、母各半),测定3.5月龄和6.5月龄的被毛密度、细度、粗毛率。结果表明:6.5月龄时海狸色獭兔被毛密度最大,为14 344.41根/cm2;6.5月龄时黑色獭兔被毛密度最小,为12 563.28根/cm2。6.5月龄时不同毛色獭兔被毛细度均小于3.5月龄时被毛细度;6.5月龄时宝石蓝色獭兔被毛细度最细,为16.77μm;6.5月龄时黑色獭兔被毛细度最粗,为16.89μm。6.5月龄时海狸色獭兔被毛粗毛率最低,为7.20%;6.5月龄时黑色獭兔被毛粗毛率最高,为7.53%,且与其他毛色獭兔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不同毛色獭兔的被毛品质不同,海狸色獭兔、青紫蓝色獭兔、宝石蓝色獭兔的被毛品质优于其他毛色獭兔。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獭兔育肥后期饲粮中适宜的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比例,选择3月龄白色獭兔30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50只;对照组饲喂赖氨酸(0.80%)与含硫氨基酸(0.56%)比例为1∶0.7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Ⅴ组通过添加蛋氨酸调整赖氨酸与含硫氨基酸比例分别至1∶0.8、1∶0.9、1∶1.0、1∶1.1、1∶1.2;试验期为50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各组獭兔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束时,测定并比较各组獭兔的被毛密度和被毛长度,分析皮张等级及市场比价,计算各组獭兔成活率。结果表明,试验Ⅱ组的被毛密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试验Ⅴ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Ⅰ组的被毛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试验Ⅴ组(P0.05);不同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比例对獭兔被毛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一级皮张以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最多,均为25张,试验Ⅱ组的优级皮比例最高,达到73.33%;与试验Ⅱ组相比,对照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和试验Ⅴ组分别少收入4.75%、8.29%、5.70%和13.62%;试验Ⅰ组成活率最高,为100%,试验Ⅴ组成活率最低,为88.00%。综上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赖氨酸含量为0.80%),獭兔育肥后期饲粮中的赖氨酸与含硫氨基酸比例以(1∶0.8)~(1∶0.9)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张家口杂交谷子对断奶至3月龄兔生长性能、毛皮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0只45 d的獭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以15%、20%、25%张家口杂交谷子替代部分玉米和麸皮(换算比例为1谷子=0.55玉米+0.45麸皮)配制的试验日粮。预试期5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在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情况下,饲粮中添加张家口杂交谷子可明显提高试兔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其中Ⅳ组日增重(添加量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Ⅳ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中添加张家口杂交谷子对生长獭兔被毛密度、被毛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以上测定指标,张家口杂交谷子可以作为家兔的能量饲料,在生长獭兔饲粮中添加水平25%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改良型短毛黑水貂和纯繁短毛黑水貂的毛绒品质的差异,试验选取健康、体型相近的纯繁短毛黑水貂公母貂各20只,5代改良型短毛黑水貂(美国短毛黑水貂与原苏联标准貂杂交5代)公母貂20只,分别采集水貂背中部、臀部、腹中部的1 cm2的毛样,利用刻度尺和数显外径千分尺测量针毛、绒毛长度和细度,测量母貂的被毛密度,统计相关数据并得到针绒毛长度比。结果表明:改良型短毛黑水貂母貂的被毛密度稍小于纯繁水貂,差异不显著(P0.05);改良型公母貂的针毛长度稍长于纯繁水貂,差异不显著(P0.05);针毛细度极显著大于纯繁水貂(P0.01);绒毛长度极显著小于纯繁水貂(P0.01);绒毛细度稍小于纯繁水貂,差异不显著(P0.05);针绒毛长度比稍小于纯繁水貂,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数据均在最适范围内,说明改良5代的短毛黑水貂被毛密度、针毛长度、绒毛细度和针绒毛长度比指标接近于纯繁水貂,但绒毛长度、针毛细度指标还需探讨改良,需加强对优良亲代的选育以及饲料营养配方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被毛品质、血液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5日龄健康生长獭兔96只(公、母各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獭兔。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10%、20%、30%发酵苹果渣。预试期5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0%发酵苹果渣饲喂獭兔后,能够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并降低耗料增重比(P0.05);添加30%发酵苹果渣能够显著提高被毛重量和被毛面积(P0.05);添加20%苹果渣能够显著提高血液总抗氧化能力并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30%发酵苹果渣能够对血清中尿素和葡萄糖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可知,添加发酵苹果渣能提高獭兔生长性能和血液抗氧化能力,改善其被毛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30%的发酵苹果渣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改良型短毛黑水貂(美国短毛黑水貂与原苏联标准貂杂交4代以上)被毛品质,试验于2012年12月份随机选取公貂、母貂各20只,在每只水貂背部、腹部、臀部分别取1 cm2的毛样,利用刻度尺和数显外径千分尺(型号为MSQ525)测量母貂的被毛密度及公貂和母貂针毛、绒毛的长度和细度,并将结果与其他品种水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型短毛黑水貂母貂被毛密度为(21 543±303)根/cm2,比金州标准貂大;针毛和绒毛的长度、细度及针毛、绒毛长度比分别为:公貂(21.77±0.24)mm、(14.80±0.17)mm、(43.65±0.22)μm、(4.56±0.16)μm、1∶0.61;母貂(18.50±0.24)mm、(13.77±0.15)mm、(42.42±0.26)μm、(4.28±0.05)μm、1∶0.64;公貂针毛长度与母貂相比差异显著(P0.05),针毛细度、绒毛长度和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绒毛长度与美国短毛黑水貂相比稍短,但与金州标准貂相比较长。说明改良型短毛黑水貂在被毛密度和绒毛长度方面与金州标准貂相比得到提高,但在针毛长度和针、绒毛细度方面与美国短毛黑水貂相比仍有选育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8.
何贵明  皮俊 《四川草原》2004,(11):31-32
<正>四川白獭兔是四川省草原研究所采用德系和美系獭兔杂交,经五个世代选育而成的优良獭兔新品系。随着四川白獭兔生产性推广,四川白獭兔生皮的上市量也逐渐增多。如何把握四川白獭兔生皮的质量标准,提高四川白獭兔优质生皮的比例,避免乱宰滥杀及其他因素造成劣质皮的产生,有必要制定四川白獭兔生皮的质量标准,以利于在生皮生产中统一标准,提高质量,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质獭兔生皮。  相似文献   

19.
四川白獭兔是四川省草原研究所采用德系和美系獭兔杂交,经五个世代选育而成的优良獭兔新品系.随着四川白獭兔生产性推广,四川白獭兔生皮的上市量也逐渐增多.如何把握四川白獭兔生皮的质量标准,提高四川白獭兔优质生皮的比例,避免乱宰滥杀及其他因素造成劣质皮的产生,有必要制定四川白獭兔生皮的质量标准,以利于在生皮生产中统一标准,提高质量,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质獭兔生皮.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青紫蓝色獭兔与皱襞型獭兔不同交配组合的生产性能,试验随机选取6,7月龄健康皱襞型獭兔和青紫蓝色獭兔各40只(30只母兔和10只公兔)进行不同交配组合试验,分别为青紫蓝色纯繁组、白色皱襞纯繁组、正交组和反交组,测定母兔繁殖性能和后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被毛品质。结果表明:正交组与反交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初生窝重、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屠宰率、皮张面积、被毛密度、被毛细度及粗毛率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青紫蓝色纯繁组和白色皱襞纯繁组初生窝重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幼兔料重比、皮张面积、被毛细度及粗毛率各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被毛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正交组(青紫蓝♂×皱襞♀)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略好于反交组(皱襞♂×青紫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