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明确大豆植株离体器官饲养对点蜂缘蝽若虫(Riptortus pedestris)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点蜂缘蝽为害大豆的主要器官,采用大豆离体叶、茎、花、荚饲养点蜂缘蝽,系统观测其若虫生长发育情况,测定这些器官的脂肪、总蛋白和总糖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分析营养成分含量与存活率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在24±1℃恒温下,以...  相似文献   

2.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明确结荚期大豆对点蜂缘蝽生殖力及种群发育的影响,为了解种群发生动态、预测预报及制定综合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24±1℃恒温下,采用离体豆荚饲养法,系统观测点蜂缘蝽存活和生殖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种群生命表分析,进一步探讨其种群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结...  相似文献   

3.
在5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大豆蚜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大豆蚜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若虫发育明显受到低温抑制。10℃下发育历期最长为22.08d,15、20、25、30℃分别为14.04,10.67,9.92和6.71d。相对低温同时也抑制大豆蚜繁殖能力,10℃下平均产仔量和日产仔量均为最小,分别为15.73头和1.23头/d。 20和25℃下大豆蚜繁殖力较强,平均每天产仔量分别为27.87和27.36头。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大豆蚜1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最高为2.0268℃,有效积温为38.4216日度,大豆蚜世代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6587℃,有效积温为202.7879日度。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温度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I.Bolivar)种群生长发育、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的影响。本试 验设置16℃、20℃、24℃、28℃和32℃等5个恒温梯度,在实验室条件下(H:D = 16:8,RH 70%±5%),以大豆叶片为食 物饲养,系统观测短额负蝗实验种群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繁殖等情况,测算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趋势。结果表明,短额负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 短,其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短额负蝗卵、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8℃、10.55℃、11.40℃,有 效积温依次为449.80、540.03、430.94日·度。在试验条件下,短额负蝗单雌产卵量28℃时最高,为66.12粒,24℃时次 之,为 60.30粒,16℃时最低,为 28粒;各试验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1,其中 24℃时最大,为 18.97。该结 果为短额负蝗的田间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一种豆科作物典型的刺吸性害虫,近几年在北京地区危害大豆严重,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介绍了点蜂缘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旨在为大豆产区该虫害的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大豆“症青”现象是黄淮海流域大豆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最新研究发现,“症青”现象与点蜂缘蝽的发生为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点蜂缘蝽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近年来,该害虫持续发生并呈蔓延趋势,对我国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着重介绍了该虫的分布与寄主、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的影响、综合防治方法,为深入分析大豆“症青”现象形成机制、开展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综合治理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严珍  岳建军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9):1789-1795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白木香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9、23、27、31 ℃ 5个恒温条件下,黄野螟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虫在11、35 ℃条件下均不能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该虫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6、8.79、11.97、11.49、5.62、9.22 ℃;有效积温分别为150.73、291.45、37.23、138.66、93.83、718.10 d? ℃。该虫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年发生代数为6代。10%蔗糖水为该虫最佳补充营养。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室内饲养、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温度与卵及各龄幼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33℃高温下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利于尖锥额野螟幼虫的生长发育。综合各温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其适宜环境温度应为25~29℃。尖锥额野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2℃,有效积温为63.54℃·d,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276.50℃·d。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温度对大豆主要害虫豆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豆叶片为主要寄主饲料,研究了19,22,25,28,31℃共5个恒温处理对豆卷叶螟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豆卷叶螟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9,10.90,11.18,19.57和13.49℃,有效积温依次为75.16,193.39,98.59,48.34和431.04 d·℃。豆卷叶螟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veyⅢ型,表现为卵期的高死亡率。这些结果为豆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豆"症青"发生面积的逐步扩大,点蜂缘蝽已引起了大豆科研工作者与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探讨高效的点蜂缘蝽诱捕技术,本研究于2019年8月份在安徽省当涂县用不同诱芯、诱捕器及其组合评价聚集信息素对点蜂缘蝽的诱捕效果。方差分析表明:诱芯、诱捕器及其互作间诱捕效果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缓释包诱芯1-2和PVC诱芯2-2显著高于橡胶塞诱芯3-x和空白对照。小船型诱捕器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显著高于通用桶型诱捕器和绿色粘虫板。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最佳,但小船型诱捕器底部组件粘虫板会粘住点蜂缘蝽导致点蜂缘蝽死亡。缓释包诱芯1-2、PVC诱芯2-2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次之,且其能诱捕到点蜂缘蝽完整活体,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试虫。对诱捕到的昆虫种类分析表明:试验期间诱到的蛾类昆虫相对较多,特别是橡胶塞诱芯3-x对蛾类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不同诱芯、诱捕器都只诱到少量蜂类昆虫;绿色粘虫板较其它诱捕器粘到显著更多的瓢虫类昆虫。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组成的4种组合能引诱到较多点蜂缘蝽,且其它昆虫较少,说明有较高的专一性,实...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症青"症状(持绿叶片数)、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分析接虫时期、接虫密度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各时期接虫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呈随接虫密度增加而加重趋势。其中,R2期株高增加不显著,且均无"症青"植株发生;R4和R6期株高、节间距和"症青"等指标均随接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荚数、粒数、产量等均随接虫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各产量性状及产量损失率与接虫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持绿叶片数与接虫密度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接虫密度越大"症青"现象越明显。相同密度不同时期接虫处理结果显示,R4期大豆植株"症青"和产量损失等受害程度显著高于R2和R6。同时,大豆植株"症青"发生程度与单株产量损失率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植株"症青"越重其产量损失率越高。可见,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症青"现象及产量的...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发育历期及寄生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养虫室内研究温度对从台湾省引进的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brontispaeFer.)发育历期和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5 1)℃,相对湿度为(:75 5)%条件下,个体发育完成1代需要17 ̄21d;卵期1.5 ̄2d,幼虫期5 ̄6d;蛹期(含预蛹期)10 ̄12d;成蜂寿命在没有营养补充条件下,雌蜂活2d,雄蜂活1.5d。有10%(v:v)蜜糖水营养补充时雌蜂最长可活21d,最短7d,平均16d,雄蜂能活最长17d,最短5d,平均14d。完成1代的有效积温(285.36 19.32)℃,发育起点温度为(10.32 0.8)℃。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寄生能力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茶卷叶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茶卷叶蛾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蛹、幼虫、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茶卷叶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8℃、6.13℃、7.95℃,有效积温分别为102.86日·度、492.32日·度、138.67日·度.  相似文献   

14.
在16、20、24、28、32℃5个温度梯度下,观察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油棕象甲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6~32℃温度范围内,油棕象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8℃时,油棕象甲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大。在16~32℃温度下,油棕象甲全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3.68、22.30、15.10、10.30和12.01 d。卵期、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预蛹期、蛹期、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3、13.38、11.59、10.97、4.56、9.84、10.96和13.38℃;有效积温分别为13.57、13.44、18.79、25.53、79.11、47.62、25.98和214.09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在16~32℃温度范围内均大于1,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0,这说明油棕象甲的种群呈增长趋势。油棕象甲在28℃时种群趋势指数和內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8.944 2和0.285 6;其次为24℃,其生长发育及其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4~2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寄生潜能。【方法】分别在15℃、20℃、25℃、30℃、33℃下,编制了吉林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命表,根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计算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世代有效积温,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发育速率进行拟合。【结果】稻螟赤眼蜂平均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0℃时最高,达29.75粒,除与25℃下无显著差异外,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雌蜂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15℃时寿命显著长于其他温度,当温度高于30℃时,其寿命均短于0.82d;25℃时,稻螟赤眼蜂羽化率最高,达98.14%;15℃时,羽化率最低,只有67.96%。稻螟赤眼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线性关系,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1.49℃,世代有效积温为131.39℃·d。【结论】利用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时,温度对其有显著影响,综合生命表参数、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雌蜂寿命、羽化率等指标,提高利用米蛾卵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的最佳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圆纹广翅蜡蝉(Pochazia guttifera Walker)产卵对茶树的为害规律及温度对其越冬卵发育的影响,通过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了圆纹广翅蜡蝉产卵对茶树的为害情况,并研究了16、19、22、25、28℃恒温对圆纹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圆纹广翅蜡蝉成虫喜欢在直径为(0.23±0.04)cm的茶树幼嫩枝条上产卵,产卵刻痕在枝条上的为害长度为(1.36±0.59)cm。在茶园周围有较多寄主林木且管理较为粗放的马鞍山茶叶试验场阶梯茶园内,茶树枝条的受害率为13.35%,显著高于其他茶园。此外,越冬卵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28℃处理的越冬卵发育历期为(28.75±7.03)d,若虫初孵时间较早,孵化率较高。温度与圆纹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速率关系满足方程y=0.001 9x–0.022,越冬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58℃,有效积温为526.32 d·℃。本研究对信阳茶区圆纹广翅蜡蝉越冬种群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和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湿度对茶小卷叶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鹊 《茶叶科学》1986,6(1):35-40
研究结果表明,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卵期发育起点 C=9.57±0.64(℃),有效积温常数 K=110.08±4.29(日度),预测式:N=(110.08±4.29)/(T-(9.57±0.64));幼虫期 C=4.94±2.48(℃),K=450.75±54.70(日度),N=(450.75±54.70)/(T-(4.94±2.48));蛹期 C=8.0±1.15(℃),K=130.83±8.58(日度),N=(130.83±8.  相似文献   

18.
通过饲料混毒法测定鳢肠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鳢肠比例的加大和棉铃虫幼虫取食时间的延长,鳢肠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取食鳢肠比例高的饲料后,棉铃虫蛹质量显著降低,但羽化率和单雌日均产卵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给棉铃虫幼虫饲喂鳢肠明显延长了幼虫和成虫历期,但对蛹历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高宇  史树森 《大豆科学》2019,38(4):650-655
为探明大豆症青与蝽类害虫的相关性,解决目前黄淮海流域大豆生产上"荚而不实"型"症青"的问题,归纳总结最新研究进展,对"荚而不实"型"症青"与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等蝽类害虫为害的相关性做了简要剖析,结合大豆蝽类害虫的发生及为害特点,提出了当前大豆"症青"的防控策略。重点针对点蜂缘蝽等蝽类害虫开展统防统治和兼防兼治,控制越冬和早春虫源,抓住花荚期科学防治。以期为开展大豆"症青"发生及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解析其入侵、扩散机制,研究了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存在显著影响。在21~42℃温度范围内,木薯单爪螨的发育历期在21℃条件下最长,为(370±12)h,39℃下最短,仅为(224±24)h;42℃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卵不能孵化,是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的极端高温,在此极端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各龄螨最多仅存活66 h,不能进一步发育;在36℃和39℃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发育历期较短,发育速率较快,但产卵量低,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仅分别为32.1%和13.4%;24~27℃为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最适应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