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热水加速老化处理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平 《种子》1990,(6):28-30
本试验采用65℃热水浸泡脱绒种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老化处理对3个陆地棉品种(Gossypium hirsutum)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5℃热水能加速棉花种子的老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棉花种子活力逐渐下降,在处理30~40分钟之间有一活力变化临界点。认为65℃热水浸泡脱绒种子30~35分钟,可以作为一种检测棉花种子活力和抗老化能力的快速有效方法。人工老化处理,是检测种子活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棉花种子活力检测中,常常采用把种子放在老化箱内,施以高温高湿(41℃、100%相对湿度)的方法来加速种子老化。但是,100%的相对湿度往往引起水箱滴水,不同部位滴水影响不同,因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同时,高温、高湿下处理时间过长(41℃、6~7天),会使种子表面长霉,从而影响以后的发芽试验。Bout land和Welch(1985)提出用热水处理来加速棉花种子的变质,认为种子浸入50℃以上的热水中处理,比常规的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变质更快、更均匀。种子活力的丧失,实质上是由于种子所含的蛋白质及其它生理活性物质的变性所致。据研究,65℃接近于蛋白质变性的最高温度。因此,本试验采用65℃热水浸泡棉花种子的方法,观察热水老化处理后,棉花种子活力的变化。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较为简单易行的、加速棉花种子老化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4种经过人工老化处理不同类型(单秆型白芝麻、分枝型白芝麻、单秆型黑麻和分枝型黑芝麻)芝麻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MDA含量测定、POD活性测定和TTC还原量等方法进行种子活力测定,研究老化处理对芝麻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并与模拟田间出苗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不同类型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芝麻种子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TTC还原量和P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电导率变化趋势材料间不一致;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单秆型白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发芽率和电导率测定;分枝型白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是发芽率、电导率测定、MDA含量测定、POD活性测定和TTC还原量测定;单秆型黑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是发芽率和POD活性测定;分枝型黑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是发芽率和TTC还原量测定。芝麻在42~43℃、100%RH条件下,人工老化处理的最佳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3.
高温老化对两个玉米品种种子活力发芽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玉米太谷1号、泽玉2号两个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高温处理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指标、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45±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条件下,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活力等逐渐下降,短时间的高温老化对玉米的多项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影响不大,长时间高温老化种子活力和各项发芽指标迅速下降;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玉米品种的电导率均逐渐上升。两个玉米品种种子在老化处理过程中,种子的多项发芽指标的高低与种子活力的强弱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棉花种子人工老化方法探讨广东省韶关大学韶关512005)郭克婷人工老化处理种子是检测种子活力的方法之一,也是制备供生理生化研究用的不同老化程度种子样品的一个关键技术。同一品种老化程度不同的种子需要几年时间的自然存放才能获得。而用加速老化的方法可以从控...  相似文献   

5.
人工老化对小麦种子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种子活力与醇溶蛋白组成变化的关系,以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和杂交小麦(BNS/05525)为材料,高温(43±1)℃、高湿(95%相对湿度)老化处理0,4,6,9,12,15d和20 d,对老化处理种子的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老化20 d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为0,种子活力丧失.在同一老化程度下,杂交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说明杂交小麦的抗老化能力较强;电导率在种子老化的0~12 d内变化较小,种子老化到15d时电导率迅速升高;5个小麦品种种子老化20 d后,发芽率从100%下降到0,醇溶蛋白的表达均出现了带型的变化,ω区醇溶蛋白出现了谱带的丢失、新蛋白的增加及蛋白表达量的上升和下降.种子活力丧失与蛋白的丢失、新谱带的产生都是在同一时间(种子老化20 d),说明种子活力的丧失与ω区域醇溶蛋白的消失和新增加的蛋白质有关;种子老化程度的加剧,导致了某些存活能力差的基因型消失,消失的基因可能与种子活力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棉花品种种子活力对低温和人工老化胁迫的反应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棉花种子活力的品种差异及不同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对棉子活力结果的影响,以17个棉花主栽品种(系)为材料,用简化的标准发芽、低温发芽和人工老化发芽3种方法测定棉花种子活力,并分析种子物理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活力测定方法下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各活力指标表现趋势也不一致,低温条件主要抑制种子幼苗的生长势,老化条件则主要抑制种子的发芽率。简化的标准发芽的活力指数与2种逆境发芽下的活力指数间的相关性较低。对3种测定方法的种子活力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中棉所102、新陆中42、湘杂7号、XG39K5、屯杂6号及皖杂9号等高活力品种。低温和人工老化发芽条件显著降低了种子活力与种子各物理性状间的相关性。种子密度和健子率在不同发芽条件下均与种子活力关系最密切,可作为判断棉花种子活力大小的物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3个黑麦品种和1个小麦品种,通过人工老化、根尖细胞观察、酶活性分析、电泳技术、电导率和种子活力测定等方法,对种子种质人工老化(模拟贮藏过程老化)中遗传完整性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黑麦种子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条件下与自然条件下发芽率变化相同,呈反S曲线。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老化初期略有上升,然后急剧下降,再后,下降的速度减慢。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条带数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发芽率为40~50%是同工酶变化的临界期,这时同工酶条带数急剧减少,随着种子的老化。种子根尖有丝分裂后期异常染色体频率增加,异常染色体频率与种子发芽率呈直线负相关,异常染色体的种类有单桥、双桥、多桥、片段、落后染色体等,种子活力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老化初期,发芽率尚未表现明显下降时,种子活力即开始下降。种子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使用有机溶剂可以改变老化种子的活力。丙酮—赤酶素溶液能抑制衰老种子的萌发,尿素水溶液浸种能提高种子活力,较高浓度的PEG水溶液浸种能够显著提高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8.
以623×276、7501×283高粱杂交种及其三系亲本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54±1)℃高温、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处理,时间低于36h,种子的多项发芽指标、种子活力下降不明显。当处理达24h,623×276、623B、283R的多项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比其对照明显升高。处理达36h623A比其对照也明显升高。(2)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电导率并不一定等速率升高,在某处理时间段则下降。(3)从种子的发芽,活力、电导率变化综合分析,两个品种及其三系种子耐老能力存在差异,632×276、623A、623B、283R、7501×283相对较耐老化而其它三系种子抗老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
以623×276、7501×283高粱杂交种及其三系亲本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54±1)℃高温、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处理,时间低于36h时,种子的多项发芽指标、种子活力下降不明显。当处理达24h时,623 ×276、623B、283R的多项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比其对照明显升高。处理达36h时623A比其对照也明显升高。(2)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电导率并不一定等速率升高,在某处理时间段则下降。(3)从种子的发芽,活力、电导率变化综合分析,两个品种及其三系种子耐老能力存在差异,632×276、623A、623B、283R、7501×283相对较耐老化而其它三系种子抗老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老化处理对芥蓝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0,(8)
为探究芥蓝种子在不同老化处理下的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特性,以不同芥蓝品种为材料,采用40℃、100%相对湿度进行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处理方法,测定芥蓝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芥蓝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着人工老化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出现上升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且3号品种较5号品种清除自由基及过氧化物的能力弱。分析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芥蓝种子劣变的机理,可为减缓种子老化进程和延长种子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新疆太阳能资源,用统计学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太阳高度和太阳辐射能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同一地区一天中不同太阳高度的延续时间不同,日出、日落的延续时间少于中午;随着纬度的增高,相同太阳高度在不同地区延续的时间逐渐增长,北疆的延续时间长于南疆;太阳高度的最大值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北疆的太阳高度最大值低于南疆。(2)夏季太阳高度最高,冬季最低。太阳高度最大值变化范围南疆要大于北疆。(3)夏季的太阳辐射最强,冬季的太阳辐射最弱。随着太阳辐射能强度的增大,辐射能延续时间占据当天时间的百分比也越大。同一太阳辐射能,南疆地区维持的时间短于北疆地区。通过对新疆太阳高度和太阳辐射能的变化特征的认识,能更好地为开发利用南北疆太阳能资源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新疆区域内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促进其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首先介绍新疆植棉区概况,了解棉花生产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然后通过分析新疆棉花生产面源污染的现状及问题,对新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各理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适合新疆的防控模式,最后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和亚欧腹地,周边与多个国家相邻,区内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并存。新疆是我国拥有后备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一个省区,具有从资源上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比较突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并且容易为“三股势力”所利用,新疆境内外“三股势力”是危害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危险,“7.5”事件是个典型的例子。新疆在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且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新疆人口素质尤其是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农民在从事生产经营对基层政府的依赖性比较强。新疆的特殊区情决定了在新疆乡镇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疆的特殊区情,认为在新疆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非常重要。下面通过南北疆各选一个典型的县具体情况的分析,找出新疆区情的特殊性,并找出特殊区情对新疆乡镇政府管理职能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乡镇政府较好的发挥作用、保证新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54a新疆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利用新疆地区50 个站点1961—2014 年的气象数据,通过陆面蒸发经验公式估算蒸发量及相应的降蒸差,并结合Mann-Kendall 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探讨近54 年新疆地区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时空分布。结果显示:(1)近54 年来新疆地区降水量、平均气温、蒸发量自发生突变以来呈显著上升趋势;(2)北疆的降水量最高,东疆降水量最低并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新疆各区域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均以0.03℃/a 持续增加;(4)北疆降蒸差量接近全疆水平,南疆大部分地区与东疆区域降蒸差均小于0,表明该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常年处于干旱;(5)降水量、蒸发量和降蒸差空间分布主要表现在由北至南,由西至东呈减少的趋势,平均气温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研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农民增收、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6年的新疆棉花生产数据,使用区位商、区位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影响程度,揭示了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经历了持续增长(1988—1999年)、缓慢减少(2000—2004年)以及波动增长(2005—2016年) 3个阶段, 2016年已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其专业化集聚水平自1992年起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区域特征明显,南疆棉区的变化主导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变化;新疆棉花种植业的集聚水平自1988年起呈现出波动中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其高值集聚区由喀什地区转移至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新和县等地,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及低低集聚变化不大;推动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棉花比较收益、机械化水平以及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疆葡萄贮运保鲜现状与产业技术提升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也是我国葡萄保鲜产品最大生产销售区,但是新疆葡萄贮运保鲜现状不容乐观,产业系统保鲜技术也亟待提升。本文通过分析新疆主栽品种葡萄的采收期及主要贮运特征,指出新疆葡萄贮藏及运输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新疆鲜食葡萄贮运保鲜产业技术提升途径,为我国新疆葡萄贮运保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宏江  吕新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264-267
根据新疆兵团新型团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分析了新疆兵团团场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兵团与新型团场信息化发展与建设的建议;探索了新疆兵团新型团场信息化建设模式,在兵团新型团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现农业信息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村现代化,为实现兵团团场跨越式发展提供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疆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对新疆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新疆1985—2013年的新疆三次产业产值为数据源,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构建了状态空间变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新疆的城市化进程有负效应影响;第二产业是促进新疆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三产业对新疆城市化由稳定的正效应影响转变为持续下降的负效应影响。新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之间有显著的相反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新疆的城市化发展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应合理调整和安排产业结构与政策导向,提高第三产业生产水平,这对促进新疆城市化进程,城市工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陆地棉育种遗传组分拓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疆自育和主要历史栽培品种遗传系谱、遗传组分演变规律研究分析,阐明了新疆陆地棉育种遗传基础现状及特点,提出了新疆陆地棉育种基础遗传组分和功能遗传组分拓展方向,为新疆棉花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建立提供遗传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构成因子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棉花单铃重及与其构成因子间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 阐明新疆棉花单铃重较高的内部原因, 以不同生态棉区选育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 分别在新疆库尔勒、石河子和河北南宫市3地种植,分期播种, 并在不同生育期对相应部位棉铃挂牌标记, 吐絮收获后, 对所标记棉铃统一考种, 测定单铃重及短绒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根数等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棉花单铃重以南疆棉区最高,除短绒重和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在北疆棉区略高外, 其他铃重构成因子均以南疆棉区最高, 河北棉区最低。单铃重、单铃纤维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总重及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均与其相应的构成因子显著正相关。除衣分和单铃种子数表现为北疆自育早熟品种略高于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外, 单铃重及其他单铃重构成因子均表现为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高于北疆自育早熟品种。单铃重构成因子均以新疆2个棉区较高, 除生态因素影响外, 这是新疆棉区, 特别是南疆棉区单铃重较高的主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