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燕  温韦华  李晓东  刘东焕 《种子》2019,(5):57-59,63
采集不同种源地的11种忍冬属植物种子,对其进行不同变温处理的种子萌发特性研究,分析不同种源和温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忍冬、金银忍冬、金花忍冬等空枝组(赭黄花亚组)类种子适温范围广,在8℃/20℃、15℃/25℃和20℃/30℃环境下均有较好的萌发效果,优于其他亚组;15℃/25℃的变温条件是大多数忍冬属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其次是20℃/30℃;种子大小与其萌发特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贾风勤 《种子》2020,(3):100-104
通过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对车前属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车前和车前种子在恒温条件下发芽起始时间较相对应的变温条件快,变温15℃/25℃,25℃/35℃显著延迟萌发起始时间。小车前、车前和大车前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变温环境为20℃/30℃,萌发率分别为83.60%、100.00%和98.80%,车前和大车前种子呈爆发型萌发方式,萌发率超过98%所需时间平均为4 d;恒温培养条件为25℃,且该温度下小车前种子全部萌发仅需3 d;高温均不利于种子萌发。3种车前属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表现出与萌发率相一致的变化规律,表明3种车前属植物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温度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3.
四种苋属植物种子萌发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霞莉  毛一梦  王爱民 《种子》2012,31(7):51-53,64
以徐州地区常见的4种苋菜种子,皱果苋、凹头苋、反枝苋和白苋为材料,分别在15、20、25、30℃和20℃/25℃变温、遮光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分析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皱果苋和白苋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在25℃左右,凹头苋和反枝苋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变温对4种苋菜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黑暗条件下,反枝苋的萌发率显著提高,而其余3种无显著变化。冷藏4年后在25℃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皱果苋和白苋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三方面与储藏前比较都显著降低,而凹头苋和反枝苋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三方面与储藏前比较都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壮瑶药植物野甘草种子萌发特性,为野甘草育种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野甘草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及聚乙二醇(PEG-6000)、赤霉素(GA)、硝酸钾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野甘草种子在20℃和35℃恒温条件下不萌发,25℃、30℃、15/25℃变温、20/30℃变温和25/35℃变温条件的发芽率分别为78%、43%、73%、94%和75%;(2)野甘草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下不萌发,由黑暗转入光照后,种子正常萌发;(3)浓度为1%~5% PEG-6000、1~100 mg/L GA和1~5 mmol/L KNO3浸种后,野甘草种子发芽率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对照处理,分别为86%~90%、93%~95%和87%~88%。野甘草种子为需光性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0/30℃变温,PEG-6000(1%~5%)、GA(1~100 mg/L)和KNO3(0.01~5 mg/L)浸种可促进野甘草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光照和温度对红果小檗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红果小檗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红果小檗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恒温条件下,红果小檗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20~25℃,低于或高于此温度,种子萌发率降低或萌发期延长;变温条件下,10℃/20℃、10 ℃/25℃和15 ℃/25℃为种子萌发适宜温度,萌发率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种源地大花卫矛种子为材料,分别在15,25,30℃以及15℃12h/25℃12h变温、遮光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分析不同种源、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丽江等野生种源的种子萌发特性好、适应性广;15℃12h/25℃12h变温处理有利于不同种源大花卫矛种子的萌发。因此采集野生种源大花卫矛种子进行变温沙藏处理,处理约2个月进行大田播种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王桔红  王旭  陈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4):120-123
为探查药用植物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种子破除休眠的贮藏方法以及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将假马鞭种子分别进行30 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后,测定其萌发率;种子在6 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40℃)、12 h 光照/12 h 黑暗条件下培养,观测其萌发率和萌发进程。结果表明:假马鞭种子具有较高活性(92%),初始萌发率为10%~49.3%;经过室温干燥贮藏、15℃、4℃湿润贮藏的种子,在变温(25℃/15℃)培养下其萌发率分别达到55.3%、70%和56.7%,经0℃冰冻贮藏后萌发率降低至9.3%;假马鞭种子对6 种培养温度显示出不同的响应,在30℃和3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早(1~7 天),累积萌发率不足20%;在20℃和2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晚(7~11天),累积萌发率分别达到72.7%和56%。假马鞭种子具有中度生理休眠,经过室内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和4℃层积可以破除种子部分休眠,获得较高萌发率,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0%)的最佳贮藏条件是15℃湿润贮藏、变温培养(25℃/15℃);未经贮藏处理的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2.7%)的培养温度是20℃。  相似文献   

8.
张琼瑛  孙海龙  李绍才  胡兴  庞亮 《种子》2013,32(1):12-14,19
以车桑子(Dodonaea viscose(L.)Jacq)种子为实验材料,置入光照气候箱实培养,研究不同浸种方式(40℃温水、0.3%高锰酸钾溶液、不浸种)、温度处理(15、20、25、30℃恒温和18~25℃变温)和贮藏时间(11、15、19个月和23个月)对车桑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浸种方式下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在贮藏时间实验中,萌发率先升后降,在贮藏19个月时达到最高,与其他3次实验均呈现显著性差异;温度处理中,18~25℃变温处理萌发率比其他4次实验显著提高,20℃以上适合车桑子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野生泸定百合种子休眠和萌发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泸定百合属于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和园艺观赏价值极高,自然条件下泸定百合种子的萌发率极低,主要依靠幼芽鳞茎的形式来繁殖后代.为研究和确定云南野生泸定百合种子休眠和萌发的习性,本研究设置了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试验,具体为在有光照(光照12 h/d)和无光照的黑暗条件下,分别设置了恒温20℃、30℃和20~30℃变温时种子的萌发试验;设置了5℃低温层积处理后种子的发芽试验,层积时间分别为7、14、21、28d和60 d;以及100mg/L赤霉素处理后,种子于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恒温20℃和20~30℃变温的黑暗条件,适宜野生泸定百合种子的萌发,表现为萌发时间最短、发芽率达到了最高(45%);100 mg/L的GA3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加快和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而5℃的低温层积对野生泸定百合种子的萌发在萌发时间和发芽率方面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18,(10)
为探明勐腊毛麝香种子的萌发特性,为大规模生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了7个恒温处理(5,15,20,25,30,35,40℃)和3个变温处理(20℃/10℃、25℃/10℃、30℃/20℃),对来自3个不同居群的勐腊毛麝香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勐腊毛麝香种子的最低萌发温度为20℃,最高萌发温度为40℃;最适萌发温度为30℃,在该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最大,萌发时滞和萌发历时最短,小苗的根最长,冠根长度比最大;变温处理的效果远不及恒温处理。此外,西双版纳曼么生产的种子质量较其它两个地方的好,可作为种源,而该地可作为勐腊毛麝香种子的繁殖地。  相似文献   

11.
刘鹏  田长彦  张科 《种子》2007,26(8):16-20
自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采集了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 C.A.Mey.)种子,实验室内进行了萌发生态适应性的研究,探讨不同浓度(0、0.2、0.4、0.6、0.8、1.0 mol/L)的NaCl溶液和不同温度(5、15、25、35℃)处理对紫翅猪毛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将盐胁迫下未萌发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观察其在盐胁迫解除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浓度低于0.2 mol/L的NaCl溶液对萌发的影响不大;随NaCl浓度增高紫翅猪毛菜种子萌发率降低。在25℃时,种子耐盐临界值为0.501 mol/L;极限值为1.009 mol/L。将在盐溶液中处理9 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原来较高浓度下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表明一定程度盐分胁迫不影响种子萌发潜力,其萌发恢复率随原处理溶液抑制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发芽速度和整齐度提高。讨论了紫翅猪毛菜种子萌发特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付园园  沙伟 《种子》2005,24(9):1-3
以亚麻种子为材料进行实验,探讨了6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12、16、20mmol/L)对亚麻种子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显著影响了亚麻种子的萌发,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除1 mmol/L处理外,都逐渐降低.不同处理下幼苗的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在8mmol/L时达到最大值.地上部分生物量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根生物量则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Cd、Pb处理对银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宇林  曹福亮  汪贵斌  张往祥 《种子》2006,25(3):35-37,43
以重金属Cd和Pb为试验胁迫因子,采用沙培方法研究了银杏种子经重金属处理后发芽及萌发生理的变化,结果表明:(1)低浓度Cd对银杏种子的发芽有促进作用,高浓度cd则表现为抑制作用。Pb不同浓度处理对银杏种子的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浓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显著。(2)种子不同萌发阶段,重金属对银杏的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种子萌发初期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种子萌发的进行,高浓度重金属对银杏种子生理代谢可能产生了抑制效应,重金属对银杏萌发代谢的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GA3浓度和贮藏方式对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用唇柱苣苔新采收种子的发芽率极低,仅3.5%,具有显著的休眠现象.种子对温度和光照敏感,仅在有光照条件的15℃和20℃恒温下萌发.GA3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当GA3浓度为2 mmol/L时,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40.5%和64.0%.低温层积也有利于药用唇柱苣苔种子休眠的解除,但贮藏时间不宣超过120 d.研究结果可为药用唇柱苣苔的引种驯化和野生资源保护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的无菌发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邢朝斌  王明艳  沈海龙  白云  赵星宇 《种子》2005,24(12):30-32
为了克服刺五加种子的深休眠特性,我们切开层积处理和未经层积处理的刺五加种子后,培养在添加了0、0.1、0.2、0.5、1.0、2.0 mg/L BA的MS和1/2MS培养基中进行无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层积处理是刺五加种子萌发的必须条件,切去子叶端1/3后,使培养7、14、21 d的发芽率分别由5.0%、42.5%和72.5%提高到34.0%、69.1%和90.1%.BA显著促进了刺五加种子的萌发.10g/L蔗糖处理的发芽率显著高于0和30g/L处理的发芽率.MS和1/2MS培养基的发芽率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曼陀罗生物碱提取液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芳  李彩霞  路海  任春红 《种子》2007,26(4):38-40
以不同浓度的曼陀罗生物碱提取液分别处理3种植物种子,探索其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1、0.2mg/ml)浸种对鹰嘴豆、金豆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较高浓度(0.3~0.5mg/ml)浸种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各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使种子的萌发率、α-淀粉酶活性等受到明显抑制,且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以3个不同种源的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千粒重及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砂生槐种子的横纵径差异不明显,千粒重之间有差异,其中,日喀则种源千粒重最大.拉萨种源在各水温浸泡后其发芽率较其余2个高,达到42%,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随着浸泡水温的升高,其发芽率也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均表现为沸水浸泡后发芽率达到最大.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不同.温度越高并不表现为发芽率较高,其中拉萨和林芝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15℃时发芽率最好,日喀则种源在20℃发芽率最好.GA3对砂生槐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切破种皮和酸碱处理均有利于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的萌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赵淑文  贺晓  胡云  黄修梅  李明 《种子》2017,(3):12-15
采用浓度分别为0%、5%、10%、15%、20%和25%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测定蒲公英种子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日相对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上下胚轴长度等指标,研究了蒲公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响应,探讨了经20%、25% PEG-6000浸种预处理后种子的萌发恢复能力.结果表明:5%PEG-6000胁迫下提前了萌发高峰、提高了发芽率,促进了种子的萌发;10%PEG-6000胁迫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势,但未对其发芽率产生显著影响;高度水分胁迫(15% PEG-6000浓度)显著抑制了蒲公英种子的萌发,并延长其萌发时间,但是,其种子萌发率仍是对照的73.35%,说明蒲公英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当重度胁迫时(20%、25% PEG-6000浓度)蒲公英种子未见萌发,解除胁迫后遇充足水分,蒲公英种子即立刻快速整齐的萌发,表现为蒲公英种子对较强干旱环境的适应性,也是野生植物的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索了小檗属种子的适宜萌发条件,并研究了该属1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显示,在黑暗、70%湿度的智能人工气候箱中,在20℃(12 h)/25℃(12 h)变温条件下,在主要以医用纱布为介质的培养皿中,11种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为6~16d,平均为(11.36±4.13)d;萌发持续时间为8~76 d,平均为(29.45±20.27)d;萌发率为53%~99%,平均为(81.00±17.61)%.而在25℃恒温条件下,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为7~22 d,平均为(14.00±5.69)d;萌发持续时间为21~46 d,平均为(31.33±10.19)d;萌发率为34%~94%,平均为(69.50±22.71)%.有关研究结果为小檗属野生植物种子的育苗工作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解秀娟  胡晋 《种子》2003,(4):5-6
试验以紫花苜蓿品种维多利亚和金皇后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沙引发处理对高盐(0.8%NaCl)逆境下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引发处理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两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缩短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增加幼苗干重,同时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少丙二醛(MDA)的积累。说明沙引发提高了紫花苜蓿种子的活力和抗盐胁迫能力,促进了盐逆境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