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英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南省大豆区试品种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后依次为株高、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对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植株高大、籽粒大、结荚相对较多的单株。  相似文献   

3.
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研究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产量与 1 2个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单株粒重r12 >生育日数r3 >百粒重r11>开花~成熟日数r2 >株高r4>出苗~开花日数r1>单株荚数r8>每荚粒数r10 >单株粒数r9>结荚高度r5>主茎节数r7>有效分枝r6,而且还明确了各个性状之间的关联程度 ,提出了夏大豆高产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胡喜平郭泰齐宁刘忠堂吕秀珍张荣昌王志新(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154007)在大豆育种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始终作为品种审定的一项考核指标,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此性状难以用直观的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鲁西北地区适宜间作的大豆/玉米组合品种,以9个不同间作大豆/玉米品种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间作组合中的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齐黄34×(玉米)登海605、(大豆)冀豆12×(玉米)登海605组合中参试大豆品种与理想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9...  相似文献   

6.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优质育种是大豆主要育种目标,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灰色理论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这一方法,通过分析农艺性状的各种性状对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k)及关联度r,研究影响品质性状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影响程度,试验分析了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联度,优势分析表明,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为正相关,从关联序可以得出对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产量,其次是百粒重,为大豆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湖北省近年来推广种植的8个大豆栽培品种的产量、蛋白质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产量与有效分枝、单株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关联度高,与百粒重、生育期、蛋白质含量关联度小;大豆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的关联度最大,与株高的关联度最小。  相似文献   

8.
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和2011年采用桂春8号春大豆新品种,在木薯间作大豆模式下,研究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期固定时,木薯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大豆木薯同期播种时,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茎秆变细,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粒数减少,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5日播种时,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综合分析,大豆和木薯在3月25日之前播种的大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间作体系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9.
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及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梁镇林  梁颖 《大豆科学》1997,16(1):54-59
在间作条件下,测定和估算了栽培大豆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回归,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除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负向回归和相关外,其余8性状与小区产量均为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44个远缘杂交大豆后代为材料,对植株的倒伏级别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分析了亲本配合力.通过分析大豆倒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试图为抗倒伏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4个F1代远缘杂交大豆株系中,植株倒伏性分离广泛,组合间有显著性差异.亲本中俄亥俄当代晶种以及辽宁当代品种中部分品种配合力较高,有利于抗倒伏晶种的选育.株高、茎粗、分枝数和植株重量平衡点是影响倒伏的主要闪素.  相似文献   

11.
大豆品种资源性状稳定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57份大豆品种资源的性状稳定性。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能较好地反映品种性状特性,在不同熟期组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生育期。通过对不同年份间品种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筛选出稳定性较强的品种10份,生育期在101~110 d的品种为嫩丰15、东农01-1234、绥农14,111~120 d的品种为吉林39、黑农48、紫花4号,121~130 d的品种为黄大粒、吉林30号、小黄豆和丰地黄。同时通过综合分析与评价,明确不同品种资源的性状特点,为大豆品种资源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甘蔗间作不同作物的研究进展及其示范推广情况,并对甘蔗间种不同作物进行了论述,旨在为甘蔗间作不同作物的筛选提供参考,也为资源的系统合理利用与优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分析方法,对海南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行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增加值的关联度排序为:γ旅游业>γ商业餐饮业>γ建筑业>γ交通邮电业>γ工业;农业内部各产业总值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关联度排序为:γ牧业>γ种植业>γ渔业 >γ林业。在此基础上,根据灰色关联的分析结果,为促进海南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马铃薯同大豆间作中,采用喷洒蜂蜜水和早熟马铃薯刈秧的方法对马铃薯田内的天敌昆虫向大豆田内诱集和助迁,使得大豆田内天敌数量增加,从而使大豆蚜的防控更加有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洒蜂蜜水使得处理区内天敌总量增长率高于对照区,持续时间达7 d;早熟马铃薯刈秧使处理区内天敌数量增加,同时大豆蚜数量明显降低,该方法同马铃薯收获时间相吻合,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时间,因此在应用于促进马铃薯田中天敌向大豆田内转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4-2015年度长江中游组区试油菜稳定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游组(2014-2015年度4组区试,每组包含对照在内共12个参试品种)的数据,探讨农艺性状稳定性对油菜丰产性和稳产性的影响。利用AMMI模型计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敏感度来衡量各性状的稳定程度。在每个试验组内,根据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总体农艺性状稳定性对品种进行归类。通过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两者敏感度之间的密切程度。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两者敏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及农艺性状敏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多数高、中产类型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稳定度中等或稳定;多数低产类型品种农艺性状稳定度中等或不稳定,产量稳定度没有明显倾向。农艺性状与产量两者的稳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农艺性状稳定度的联合线性作用能解释约70%的产量稳定度变异原因。一次分枝高度和一次分枝相对高度(一次分枝高度与株高的比值)、一次分枝数与单株角果数的稳定度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千粒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角果密度、分枝相对高度、每角粒数、生育期和菌核病病指敏感度与产量稳定性有较为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不同光合性状在花生产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差异,选择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气孔导度、羧化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单株绿叶面积等主要光合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花针期和结荚期,羧化效率与花生产量的关联度最大,光合暗反应限制着光合产量的形成;而在饱果期和成熟期,气孔导度与花生产量的关联度最大,气孔张开的程度限制着花生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钼肥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钼肥干拌种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节期(V5)到完熟期(R8)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施钼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都以B2(1.0g/kg)处理最高;V5期到盛花期(R2)干物质主要分配在茎秆和叶片中,钼肥处理降低了干物质在茎秆中的分配率,而增加了叶片的分配比例;R8期时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最高,且随施钼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向茎秆和叶片的分配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施钼肥能够提高茎叶中的干物质向荚果的转移率及其对荚果的贡献率和产量,且均以B2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23个品种(系)6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基本苗、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及2个常发性病害(条锈病、白粉病)与产量的关联度及相互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依次是有效穗(r=0.797 8)生育期(r=0.752 7)基本苗(r=0.719 7)穗粒数(r=0.715 3)白粉病(r=0.697 9)千粒重(r=0.678 9)条锈病(r=0.670 6)株高(r=0.649 0)。根据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有效穗与生育期、基本苗关系最密切,其后依次是白粉病、条锈病、穗粒数、千粒重、株高。说明在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在保证基本苗较一致的前提下,应重视具有白粉病和条锈病综合抗性的品种,注重选择生育期适当偏长、有效穗多、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小麦新品种(系),同时不要忽略对株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甘蔗优良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是决定甘蔗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甘蔗亲本资源单个性状研究较多,但是,多种病害的综合性评价较少。为了解甘蔗亲本抗病性,优化甘蔗杂交亲本选择和组合,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海南甘蔗杂交基地筛选常用甘蔗亲本274个,包括引进美国(US)15份、引进其他国家(GW)31份、引进中国台湾(TWCHN)25份、引进国内其他地区(GN)92份和自育亲本(GT)111份,进行甘蔗叶部白条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花叶病、黄叶综合症(黄叶病)、梢腐病、黄斑病8种甘蔗叶片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评价和甘蔗黑穗病发病率调查,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锤度与中国甘蔗8个主要病害的关联度和亲本的抗病性加权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轮斑病是甘蔗常用亲本群体中发病最普遍的病害,有214个亲本发生病害,发病比例达78.10%,但其抗病级别7~9级只有9个亲本,总体感病程度较轻。亲本群体感病数最少的3个病害分别为白条病、梢腐病和黄斑病。美国和中国台湾是我国大陆甘蔗最重要的亲本来源地,已育成多个优良品种。美国引进亲本群体感染白条病、叶焦病和黄叶病的发病比例最高,分别为20.00%、33.33%和33.33%,但其他叶部病害的发病比例较低;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中,轮斑病、黄叶病和叶焦病的发病比例较高;国内其他地区引进和自育亲本群体的发生病害比例较一致,属于中间水平,但自育亲本群体的轮斑病发病比例高达80.18%。黑穗病是中国大陆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美国15个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13.33%,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仅为2.17%,属于感染亲本多但病害发病较轻;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24.00%,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为10%,在各来源地亲本中发病率最高;甘蔗亲本叶部病害与锤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中梢腐病与锤度关联度最高为0.960,而黑穗病最低为0.711。灰色关联度加权分析常用亲本的抗病性表现为:F171、Tai98-2817、RB92-579、YuanL7、YueY R1、GF2、GT03-1462、GT08-120抗病性优良,而YZ99-596、CP01-1178、YunY06-450、CP94-1100、CP09-4256抗病性差。以欧式距离分类法对274个常用亲本的8个叶部病害和黑穗病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常用亲本可分为6类,其中第一类群是ROC28、MeiY8、YG45、YZ11-1204、GT05-1141和GT09-268,中抗轮斑病和黄斑病,高抗其他病害。本研究对甘蔗杂交亲本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对甘蔗育种材料的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鲁南地区种植的18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与9项主要农艺性状作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出籽率>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穗位>株高>秃尖,其中,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出籽率(0.9412)、百粒重(0.9309)、行粒数(0.9284)、穗行数(0.9165)、穗长(0.9147)、穗粗(0.9143);其次为穗位(0.9039)、株高(0.9003);秃尖(0.5359)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