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红早酥梨"当年栽植幼树为试材,设土壤质地(A)、覆草种类(B)、覆草量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在砂地新建梨园进行了幼树树盘覆草保水试验,以期为干旱区砂地果园建植节水培肥措施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树盘覆草对保持幼树距树干50cm范围0~60cm土层土壤水分有积极保水作用;树盘覆盖苦豆子、紫花苜蓿、混合杂草,单株覆盖2.5、5.0、7.5kg鲜草,根际土壤含水量相近,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2012年8月11日灌水后的第16天,受树盘覆草作用的影响,根际土壤0~60cm含水量为6.23%,幼树生长正常,可继续延长灌水间隔期;在灌水后的第70天,树盘覆草处理3个土层土壤含水量20~40cm40~60cm0~20cm,幼树根际土壤水分的这种分布格局有利于幼树根系对水分的需求;生产中,砂地梨园幼树树盘覆盖5.0kg左右苦豆子或混合杂草,具有保持幼树根际土壤水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根围土壤为试材,采用在种植诱集蔬菜(白菜)后的土壤和用杀线虫剂处理土壤种植番茄,来研究番茄生长期间根围土壤不同土层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根结线虫J2种群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诱集蔬菜明显降低0~10cm土层J2种群数量,施药处理能降低10~30cm土层J2种群数量,而施药处理和诱集蔬菜处理对30~40cm土层J2种群数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山地橄榄园连续4年种植牧草羽叶决明。结果表明,橄榄园生草促进了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010、1010、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下降了0.33、0.21 g/cm3;不同土层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有所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下降了0.33、0.21 g/cm3;不同土层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有所提高,010、1010、1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18.2%、14.0%;1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18.2%、14.0%;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3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210.2%;土壤pH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降低8.2%;2009—2012年橄榄667 m2产量显著提高了8.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210.2%;土壤pH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降低8.2%;2009—2012年橄榄667 m2产量显著提高了8.0%11.1%。  相似文献   

4.
沙荒地李树栽植前,采取大穴换土、穴底及四周铺膜、树盘铺草等保墒保肥措施,可有效提高其土壤含水量。其根系集中分布区(2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在灌水2d、11d、16d后比直接挖穴栽植高7.15~8.89个百分点,萌茅率、成活率比对照高8.5和10.5个百分点,新梢长、总枝量、树高等生育指标均高于对照。且采取沟灌方式进行灌溉,可大大缩短重复灌溉的时间,灌1次水与漫灌相比每667m2可节省73.3m3的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覆膜、覆草、生草措施对旱地桃树根系生长发育、树体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细根数量,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效率,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与对照相比,生草、覆草处理桃树根系由0~60cm土层伸展到0~80 cm土层,而覆膜处理桃树根系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土层分布最多。生草处理根系数量、细根数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91.35%和194.42%。生草处理桃树生长结果最好,百叶重是对照的119.58%,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和107.34%,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80 kg,达到2 258 kg。生草处理与对照相似,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高;覆膜、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覆膜处理在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值逐渐减小;生草、覆草处理与对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覆草处理在20~40 cm土层达到最大,生草处理、对照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综合分析桃树根系分布、生长结果情况和土壤物理性状,初步认为生草是目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层深度及磷水平对番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品种东农708为试验材料,取距地表0~15cm,15~30cm,30~45cm的土壤为栽培土壤,各层土壤以施N、P、K肥为供磷处理,以施N、K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土层深度及供磷水平对番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受施磷水平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同一土层中供磷条件下的番茄株高、地上部干、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相同施磷水平下,0~15cm土层的番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均显著高于15~30cm和30~45cm土层。番茄植株地下部干质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0~1.5mm直径范围内总根长受施磷水平影响较大,受土层深度影响不明显。综上,不同土层深度及磷水平对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均有影响,且表层土壤施磷更利于番茄生物量的积累;根系形态受施磷水平影响较大,受土层深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种植苜蓿及苜蓿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核桃园生草、覆盖效果,研究了核桃园行间种植苜蓿及苜蓿刈割后覆盖行内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试验处理后,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氮、20~4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连续2年试验处理后,0~20cm土壤有机质,3个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0~20cm、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经过连续2年苜蓿覆盖后,苜蓿覆盖区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22~4.08个百分比点,苜蓿覆盖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67g/kg,提高了77.8%,土壤全磷含量为0.53g/kg,提高了55.9%;苜蓿种植区20~4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7.17mg/kg,提高了22.4%。表明核桃园种植苜蓿和用苜蓿覆盖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8.
石榴根区土壤微生物分布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蒙自石榴园根区土壤不同深度、不同水平距离的微生物分布与酶活性进行研究,探索石榴种植的致病因素。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之中,而40~80 cm土层含量较少。0~40 cm土层与40~80 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距树基处较近的0~50 cm范围内较高,离树基处较远的地方较低,但是统计结果显示,除真菌、放线菌在距根0~50 cm与距根50~200 cm之间差异显著外,细菌、土壤脲酶、脱氢酶和蔗糖酶各水平距离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微生物含量与酶活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6 a生曙光油桃为材料,研究了黑膜覆盖、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油桃物候期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桃生长发育期内,黑膜覆盖与保水剂能有效提高树盘土壤20 cm深处的地温,并使果实着色始期、成熟期较对照提前2~4 d;各抗旱措施均能很好地保持树盘土壤0~20 cm(上层)2、0~40 cm(下层)的水分含量,其中以保水剂效果最显著;保水剂在降低树盘上、下层土壤容重上的作用较其它措施大,可使果实成熟期树盘上、下层土壤总孔隙度比对照分别提高12.62%和4.69%。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核桃栽植过程中的有效整地方法,在河北省太行山南段东麓的沙河市綦村镇黑垴,研究了整地过程中不同表土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土回填的园地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表土作埂的含水量,其中表土回填的4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极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表土回填的园地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表土回填的园地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全钾含量两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土回填的园地有效锰含量40~60 cm土层的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0~40 cm土层2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土回填的园地的有效锌含量40~60 cm土层的极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0~40 cm土层2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2个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作为对照,对楠竹林和常绿阔叶林内土壤第1层表土(A)0~5cm,第2层(B)20~30cm,第3层(C)50~60cm的土壤容重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全氮、有效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土壤容重的增加,阔叶林的第2、3层高于楠竹林;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小,楠竹林土壤孔隙度高于阔叶林;土壤毛管持水力、田间持水力、自然含水量阔叶林的表层大于楠竹林,楠竹林的第2、3层高于阔叶林;楠竹林的土壤质地较阔叶林疏松多孔,渗水、保水效果好;土壤全氮、有效性氮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阔叶林表土层稍高于楠竹林,楠竹林第2、3层高于阔叶林。  相似文献   

12.
以牛肉红朱橘幼苗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甘氨酸(Gly)对牛肉红朱橘干物质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态氮(Gly-N)4mmol/L处理下牛肉红朱橘干物质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土壤含水量在79.80%~83.95%,适于牛肉红朱橘苗期的正常生长需水量;根际土壤pH除Gly-N 6mmol/L高于非根际外,其余处理均是根际土壤pH较根外土壤低;土壤有机质含量Gly-N 6mmol/L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非根际土壤低,其余处理均是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全氮含量一致;根际土壤全磷含量CK、Gly-N 2mmol/L较非根际土壤低,其余处理均是根际土壤较非根际土壤高;Gly-N 4mmol/L、Gly-N 6mmol/L全钾含量非根际土壤高于根际土壤,其余处理均是根际土壤较非根际土壤高。在该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牛肉红朱橘干物质、有机质、全磷和全钾指标,以甘氨酸态氮Gly-N4mmol/L浓度处理为牛肉红朱橘苗期养分管理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凤丹不同土层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垂直分布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凤丹根际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土壤样品共获得3 588个OTUs,分属于20门,60纲、100目、110科、98属。0~20 cm深度土壤中的根际细菌丰富度显著高于20~40 cm和40~60 cm,不同土壤深度间根际细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际细菌多样性逐渐减少。其中,3种土层间主要的差异细菌门为酸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在0~20 cm土层中占比18.7%,而在40~60 cm土层中酸杆菌门丰度达到34.5%;主要的差异细菌纲为酸杆菌纲、放线菌纲以及芽胞杆菌纲,酸杆菌纲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丰度分别达到18.7%和21.8%,而在40~60 cm土层中为34.5%,是前二者占比的1.58~1.84倍。放线细菌纲(Actinobacteria)在0~20 cm土层中仅占比6.5%,在20~40、40~60 cm土层中分别达到34.8%和20.7%。芽胞杆菌纲(Bacilli)在0...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限人参根际土壤酶活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靛酚蓝比色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及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了5、7、9月人参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3种酶的活性,研究不同栽培年限对人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活性在不同年限人参根际土壤各土层中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土壤脲酶除了15~25cm土层R2(2年生人参根际土)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在5、7、9月呈现下降趋势之外,均在7月份脲酶活性最高。R1(1年生人参根际土)土壤中蔗糖酶的活性在3个月份基本呈上升趋势,而R2、R3(3年生人参根际土)土壤的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不同土层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与人参不同生长发育的时期对养分的吸收不同有关。因此,根据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在人参的不同发育时期,应该采用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以满足人参对养分的吸收,为栽培人参的高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芳  徐玉梅  王健  刘晓琴 《果树学报》2023,(12):2591-2597
【目的】明确山西省果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方法】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不同管理模式的3个代表性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浅盘分离法对土壤线虫进行分离鉴定及营养类群分析,系统研究了杏树、葡萄树、枣树、苹果树、梨树、桃树和核桃树等7种果树根际土壤线虫多度和优势度、营养类群,并分析线虫在果树根际土壤中的垂直分布。【结果】在果园0~60 cm土层范围内都发现有土壤线虫,其中多集中于20~30 cm土层中。共鉴定出土壤线虫2纲4目15科26个属,包括捕食/杂食线虫2属,食真菌线虫3属,食细菌线虫6属,植物寄生线虫15属,其中食细菌线虫中的杆属(Mesorhabditis)以及植物寄生线虫中的丝尾垫刃属(Filenchus)为优势属。以果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营养类群,结果表明,食细菌线虫为第一大营养类群,植物寄生线虫为第二大类群,食真菌线虫为第三大类群,杂食-捕食性线虫为第四大类群。【结论】土壤线虫主要集中于果树根际20~30 cm土层中,果树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到2纲4目15科26个属线虫,优势营养类群为食细菌线虫。研究结果对山西果树土壤环境监测和提高果园管理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分析对比,研究深松40 cm对土壤耕层的物理性质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cm深松与对照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在10~40 cm深松与对照的土壤容重、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8.0%。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对黄瓜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根际土壤为试材,以土壤添加不同梯度量(5、10、20、40、60t·hm-2)生物炭为处理,以温室土壤不添加生物炭为对照(CK),研究不同梯度量生物炭对黄瓜结果前期、盛期和后期20~40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土壤经一定量生物炭处理后,在结果前期、盛期和后期可不同程度提高黄瓜根际20~40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并且在结果盛期作用最为显著;20t·hm~(-2)生物炭量处理优于其它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结果前期、盛期和后期,均显著提高黄瓜20~40cm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脲酶、蔗糖酶活性。总体而言,施用生物炭能改变黄瓜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为生物炭在黄瓜生产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常规平地栽植为对照,研究西北沙地深沟栽植葡萄在人工控水干旱胁迫条件下,根际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控水干旱处理天数的增加,深沟栽植葡萄根际土壤含水量远高于平地栽植,且比较稳定,基本能保证葡萄叶片光合速率维持较高水平;而平地栽植方式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且对葡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废料在苹果园施用的好处: 1)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食用菌废料经粉碎后作基肥施用,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经3年施用测定1~40cm深土壤表明,3个施用园平均有机质含量为0.95%,比3个对照园的0.64%提高0.31个百分点。 2)食用菌废料经粉碎后,于春季覆盖树盘15~20cm厚,可保持土壤含水量。1993年6月20日测定5~lOcm深土壤表明,3个覆盖园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7.1%,比3个对照园的8.4%提高8.7个百分点。 3)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品  相似文献   

20.
<正>1草莓根系生长特性1.1根系分布草莓为须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浅,大部分集中于0~30 cm的土层内,20 cm以下的土层,根系分布明显减少。分布深度与品种、栽植密度、土壤质地、耕作层、温度和湿度等有关。在密植、耕作层深、土壤疏松时分布较深。1.2根系形成草莓根系是由新茎和根状茎上发生的不定根组成。首先从根茎上发生直径为1~1.5 mm的一次根,一般20~35条,多时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