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1954年开始,苏联展开了规模巨大的垦荒运动,有35万人投入垦荒战斗。到1956年止,总共开垦了生荒和熟荒地3550万公顷土地,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这是土库曼加盟共和国“星火”集体农庄使用拖拉机开垦荒地。苏联的全部播种面积,在1957年达到了19.320万公顷,超过了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小麦的总产量也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稳占世界第一位。这是苏联克拉斯诺达区“巴姆雅·列宁娜”集体农庄小麦丰收。  相似文献   

2.
访苏见闻     
四、重视文化教育和科学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一直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各级教育事业的发展,苏联职工的文化水平逐年提高。请见下表: 高中文化水平人数(每千人): 1939年 1959年 1979年 1987年 110 400 705  相似文献   

3.
苏联政府十分重视珍稀和濒临绝种的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再生。为使这件工作制度化,苏联部长会议根据苏联《保护和利用动物世界法》委托苏联农业部同时邀请苏联科学院、苏联渔业部和苏联国家林业委员会参加共同编辑一部关于珍稀及濒临绝种的动、植物方面的重要文献——即苏联的红皮书。苏联部长会议1983年4月12日  相似文献   

4.
一、苏联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 苏联十月革命前全俄仅有10所高等农业院校,6个高级训练班,高等农业教育非常薄弱。十月革命为苏联的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到目前为止,苏联已有高等农业院校106所,1986年在校学生达52.3万多人,每年可培养出8.4万名各类农业专家。 自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苏联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20年代,是改造旧教育,创立新体系时期。 革命胜利后的初期年代,苏联政府对旧教育进行了改造,使高等学校的大门向广大  相似文献   

5.
一十一月十一日,是苏联伟大的农业科学家威廉士的忌辰。他逝世已经十三年了,他遗留下来的"特来沃颇利耕作体系",正在苏联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广大土地上实行着,苏联人民在年年丰收的田野上,充满着无限感激的心情来回忆他;我们也在学习他的卓越学说,并且,为将来我国大规模农业集体化准备科学条件,以保证我国农业的繁荣,和劳动生产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6.
苏联个人副业在农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78年,苏联个人副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5%(1971—1975年占28%),个人副业生产的土豆占全国土豆总产量的61%,蔬菜占29%,肉占29%,奶占29%,蛋占34%,毛占19%。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副业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25.2%。 在历史上,苏联对待个人副业的政策几经反复,其中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推翻旧政权以后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没收了原属于地主、贵族、教堂、寺院和农业资本家的土地。在此基础上一部分土地用于建立国营农场,其余土地无偿地分给了少地和无地农民。30年代初苏联实现了农业集体化,除极个别偏僻地区外,绝大多数农民都参加了集体农庄。东欧各国(南斯拉夫和波兰除外)也分别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先后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大部分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员大都经营有家庭副业。而南斯拉夫和波兰则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在农业生产中个体农户仍处于主要地位。近20多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跨单位合作企业和农工联合企业等新型组织形式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农地改革是日本战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消灭了寄生地主制,创造出自耕农阶级,对日本农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农地改革,日本的农业生产力快速发展,释放出农村剩余人口,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日本战后农村城镇化不仅解决了战前的农村问题,而且将城市文明扩散到乡村地区,为中国的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居民副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康云 《世界农业》2000,(12):12-13
俄罗斯的居民副业经济,是指公民在从国家分得的土地上,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可追溯到前苏联农业集体化年代,当时称之为国营农场职工和集体农庄庄员家庭副业经济,是国营农场职工和集体农庄庄员在政府为其保留的小块宅旁园地 (自留地 )上,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的小规模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活动,是相对于主业生产的一种副业活动。 1977年苏联宪法将其定名为“公民的个人副业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补充和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俄罗斯经济转轨后,居民无偿分得了一些土地,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该经济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加饲料来源,缓解饲料紧缺,许多国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饲料来源,千方百计提高饲料的产量和质量。苏联用棉桃壳生产果胶和蛋白饲料苏联的一所集体农庄建立了一座果胶厂。这座果胶厂以棉桃壳为主要原料生产果胶和蛋白饲料。该厂通过水解提取果胶,并将有机物杂质转变为肥料,残渣转变为蛋白饲料。这种蛋白饲料可作为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11.
隆德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保障,切实理清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以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如土地、砂石、水面、草地、林地)为依据,以切实管理好、利用好集体资源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整合项目、政策扶持,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的自身“造血”功能,形成稳定的村级收入来源,消除“空壳”村,进一步壮大村级实力,巩固基层政权,以强村带动富民。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新疆昌吉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主要做法,指出“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结合浙江省淳安县“十二五”期间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把淳安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对美丽乡村的认识不够、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保障、工程建设与运维关系处理不当、村民主体意识不强。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加大政策扶持,推动示范引领;加快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创新工作机制,引导全民参与;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督查考核;转变建设理念,注重农村实际。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业,力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切身利益能够得到强有力的维护,并且在众多改革试点中成效非常明显,全面加强后续管理就成为今 后最突出的任务。为此,文章就在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基础上,从立足改革的目标、 目的、范围,明确后续管理工作的关键;强调组织成员身份与股权管理,体现后续管理的核心所在;全 面强化后续管理的保障措施,后续管理方案大力推进三个方面出发,针对后续管理方案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分析了梅列区农村集体经济现状、村财收入的特点,以及影响村财收入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积极引导林农合理流转集体林权;加强规范农村集体林地林木资源流转行为;进一步加强林权权利管理;加强行政监督,严格执行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刘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64-11866
论述了农地产权变革的效率逻辑和公平逻辑,揭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一是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二是强化农村集体“统”的经营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具有总量大、分布极不均衡和高度集中于城乡接合部村庄的特征。激活农村集体资产的金融权能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证。然而,集体资产经营权非法定权益,质押物难以及时足额处置,经营权质押融资业务成本较高,集体土地上物业权属证明缺失和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困境导致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贷款在全市的推广面临瓶颈。为此,要探索赋予集体资产经营权法定权益,建立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登记和评估、处置机制,规范完善集体土地上物业权属证明,建立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贷款补贴机制,建设区级三资管理平台并加强项目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制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宇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22-12224
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现状,针对存在的典型法律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法制措施,以期为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地处欠发达地区的X市Y区作为案例,系统梳理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脉络,聚焦试点地区的“政经分离”实践探索及其运行逻辑并展开深入探讨,基于“制度—资源—技术”理论和自主治理理论,构建多元共治的分析框架,剖析“政经分离”实践的发生机制和富民兴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政经分离”,乡村能够根据自身禀赋实现兼具明确治理制度边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等特征的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运作。这能够有效带动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并逐步构建坚实的要素互动基础,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利益共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仍存在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系统运行机制不顺、治理主体能力不强等共性问题。为此,本研究从优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动能和强化要素支撑等方面给出路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