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栽培措施对大麦品种92-11与秀麦3号各粒位(顶部、中部、底部)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千粒重均以中部为优势位,顶部为劣势位,品种间差异显著,92-11大于秀麦3号.氮肥运筹处理显著影响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为生育后期施氮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其中底部和中部籽粒增加明显多于顶部籽粒,同时显著增加92-11中部与底部籽粒千粒重.群体大小对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中部和底部粒位千粒重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但不同粒位蛋白质含量对穗数的反应品种间存在着差异, 92-11以底部籽粒变化较大,而秀麦3号则是顶部籽粒变化较大.去除穗中部籽粒,会大大提高顶部籽粒的粒重,去旗叶处理则使中部与底部籽粒千粒重下降;减源和减库处理均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小麦穗部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及粒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3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的影响效应。【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各处理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小穗平均单粒重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粒位的粒重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结实小穗越多、各小穗结实粒数或单粒重差异越小,空间分布模拟曲线的弧度越平缓。秸秆还田提高了小麦主茎穗和分蘖穗的结实小穗数与小穗结实粒数,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且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增加幅度较大;秸秆还田还提高了小麦不同粒位的单粒重,以第3、4粒位提高幅度较大。【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不同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小麦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的穗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穗结实粒数相近,粒重和品质不同的3个小麦品种的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果】3个小麦品种不同小穗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千粒重、粒重、蛋白质含量、干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评价值和软化度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分布,第1粒位、第2粒位和第3粒位的粒重及品质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表现出籽粒发育的近中优势。第1粒位和第2粒位的粒重相近,都高于第3结实粒位;第2粒位增产潜力较大,是粒重变化的主要因素;临优2018和临优2069第2粒位,临优145第1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和沉降值较高且变异较大,增质潜力较大,是品质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在小麦育种和栽培中,对于每小穗最多结实3粒籽粒的品种,应尽量减少小花位数,来保持小麦籽粒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水稻粒重的粒位效应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粒重差异较大的粳稻亲本,按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30个杂种F1、2个F2及部分回交组合,研究了同一稻穗不同粒位粒重的变异度和籽粒谷粒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上部籽粒粒重的变异度极显著地小于中、下部;不同粒位粒重的变异度随着粒重的增高而增大,这一特征在下部小穗表现明显,而上、中部小穗,粒重在30g以下时,粒重的变异度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粒位的小穗结实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上、中部明显高于下部。粒重相关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环境对这些性状的影响很小,表明粒重的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在遗传作用中,基因的加性作用是主要的,因而谷粒性状可以在早代进行选择。杂交后代群体随着世代增加、基因纯合度提高,其平均粒重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观察分析了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冬小麦不同小穗的不同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期,多施氮肥或只施氮肥不施磷肥,有利于形成全部小穗粒数。在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多施磷肥,能够促进1、2粒位粒重的增加;在氮磷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多施氮肥,有利于促进3、4粒位粒重提高,即氮肥对高粒位粒重有促进作用。1、2粒位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影响不大,3、4粒位粒数和粒重直接引起产量差异,要提高产量必须提高3、4粒位粒数及其粒重。  相似文献   

6.
两种穗型品种粒重和结实率在穗上不同粒位的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穗型品种米质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了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和结实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和弯曲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差异明显,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粒重和结实率高低没有较大联系,因品种而异。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粒重和结实率高低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粒重和结实率基本都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不同枝梗间相比表现为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同一枝梗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籽粒的粒重和结实率基本以第4、5、6粒位较高,第2粒位最低,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以第1粒位最高,第2粒位最低。一次和二次枝梗与上部、中部和下部枝梗这两类粒位之间的互作对粒重有显著影响。直立穗型品种单一稻穗不同粒位间粒重和结实率的变异大于弯曲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利用强、中、弱三种筋型小麦品种 ,研究了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 ,各部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遵循相同的积累规律 ,体现了籽粒充实过程中氮代谢总趋势的一致性。不同粒位籽粒蛋白质积累相对含量 ,从开花后 12天开始 ,所有处理均表现为 :强势粒 >弱势粒 ;不同穗位籽粒蛋白质积累的相对含量 ,不同品种不同施肥处理表现并非完全一致。表明籽粒着生部位和发育时间的早晚及生理机制的差异影响蛋白质的积累过程及最终合成 ,且这种差异受施肥调控 ,并具有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浙江省八个大麦主栽品种(秀麦3号、秀92-47、92-11、浙农大3号、浙农大6号、浙农大7号、浙原18、浙皮4号)在六个不同生态地区(杭州、余姚、嘉兴、台州、衢州、丽水)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地区之间,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且粒重在地区间的变异要大于蛋白质含量.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大于20 ℃的积温和平均日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根据蛋白质含量和粒重确定了最佳的啤用大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杂交粳稻穗部不同粒位直链淀粉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主要粳稻杂交组合为试材,研究稻穗上不同部位不同粒位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和遗传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穗上不同粒位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粒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遗传分离且与其亲本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分布存在显著不同.这种遗传分离是引起杂交粳稻米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间不同穗粒位粒数与粒重的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穗型的5个小麦品种对单穗不同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各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均有显著差异,一般以M1穗段的粒数最多和粒重最高,U2段的粒数最少和粒重最低,M2、L、U1则居中,但少粒型品种79-2812的这两个性状在穗段的分布则小有差异。形成这种变异的原因主要由于顶小穗出现的早迟所致。在单穗内以L、M1、M2三穗段的粒数和粒重占绝对优势。在一个小穗中,以基部籽粒最重,随粒位上升而粒重递减,顶端粒最轻。结实5k7粒的小穗以第3粒最重;结实3k4粒者以第2粒最重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学学报》2023,22(8):2359-2369
Delays in sowing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and grain protein concentrations of winter wheat.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delayed sowing affec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wheat spike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were investigated in a winter wheat cultivar, Shannong 30, which was sown in 2019 and 2020 on October 8 (normal sowing) and October 22 (late sowing) under field conditions. Delayed sowing increased the partitioning of 13C-assimilates to spikes, particularly to florets at the apical section of a spike and those occupying distal positions on the same spikelet. Consequently, the increase in grain number was the greatest for the apical sections, followed by the basal and central sect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sowing dates in the superior grain number in the basal and central sections, while the number in apical se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number of inferior grains in each section also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response to delayed sowing. The average grain weights in all sections remained unchanged under delayed sowing because there were parallel increases in grain number and 13C-assimilate partitioning to grains at specific positions in the spikes. Increases in grain number m–2 resulted in reduced grain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s the limited nitrogen supply was diluted into more grains. Delayed sowing caused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grain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the basal sections,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and apical sect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duction of the grain protein 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inferior and superior grains under delayed sowing. In conclusion, a 2-week delay in sowing improved grain yield through increased grain number per spike, which originated principally from an increased grain number in the apical sections of spikes and in distal positions on the same spikelet. However, grain protein concentrations declined in each section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grain number and reduced N uptake.  相似文献   

12.
优质冬小麦子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加工品质优良的冬小麦推广品种。分析了子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的积累动态。研究表明,优质小麦在子粒灌浆过程中N素的变化动态及累积趋势与非优质小麦品种基本相同。呈高,低,高凹型曲线。灌浆初期,子粒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随着子粒的增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到开花后21d降到最低,之后又开始缓慢回升;粒重在灌浆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就群体而言,蛋白质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密切相关,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呈同步增加,产量越高,蛋白质产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13.
以散穗型和密穗型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穗上不同部位和粒位的粒重及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和抗性淀粉含量高于二次枝梗;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上部最高,且变异度显著小于中、下部;散穗型水稻中部籽粒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密穗型以下部较高;同一枝梗不同粒位间抗性淀粉含量均表现...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五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播种量、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与稻茬免耕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函数关系.对建立的函数模型进行电子计算机模拟选优,筛选到浙江省主要大麦产区>350kg/亩的最佳农艺方案.本研究还明确了不同生态地区五种农艺因子对籽粒产量和构成因素的作用程度以及因子之间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微量稻米样品直链淀粉含量测定中若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可能影响微量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若干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标准样品直接影响测定结果比色杯光径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在90min内,显色时间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而放置7d则影响标准曲线斜率;测定温度与测定结果呈负相关;称量精度直接影响测定结果,但半粒测定时,样品±0.1mg的称量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许可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6.
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为加快高蛋白质含量甜玉米的育种进程及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8和T48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以232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245个SSR标记位点、全长1 527.76cM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23cM,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F2和F2:3家系中检测籽粒蛋白含量相关QTL。【结果】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共检测到10个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含量QTL,分别位于第2、4、5、6和9号染色体上,其中F2群体、F2:3家系分别定位到4和6个籽粒蛋白含量QTL,单个QTL可解释5.97%~16.52%的表型变异。【结论】有2个主效QTL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均可被检测到,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的bnlg1017-umc1823区间和9号染色体上的umc2119两侧,1个主效QTL在F2:3家系的2个重复中均可检测到,位于第4号染色体的umc1808-umc1871区间。这些QTL可以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进行玉米遗传改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氮素供应对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及积累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在施纯氮总量240 kg·hm - 2条件下,研究了等量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和不同施肥时期对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及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各处理的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均比全部底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随追氮时期后延,清蛋白含量变化不大,醇溶蛋白含量以抽穗期追氮为最高,球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则以孕穗期追氮为最高- 醇溶蛋白的积累动态呈“高- 低- 高”的变化趋势,麦谷蛋白积累则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动态,氮素供应对2 种蛋白质组分的积累动态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4年至2007年云南省6个试点共计146品种次不同棱型大麦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的平均产量是六棱〉二棱高秆〉二棱矮秆;有效穗二棱矮秆最高且变异系数(c.v.%)最小,六棱最低但c.v.%较大;穗粒数是二棱矮秆最低且c.v.%最小,六棱大麦最高但c.v.%最大;千粒重最高的是二棱高秆且c.v.%最小,六棱大麦的千粒重最低。3种类型大麦3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都是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3因素问的相关性有正有负。偏相关分析同样表明千粒重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大,所有材料、二棱矮秆、二棱高秆和六棱大麦千粒重每增加1个单位(g),产量分别增加102.9、68.7、61.8和73.8kg/hm2;同时二棱高秆大麦穗粒数对增产作用也较显著,穗粒数每增加1个单位(1粒),产量增加86.5kv/hm2。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增加均对产量有正向效应,其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在3种大麦类型中都居第1位;二棱矮秆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只有穗粒数和千粒重相互间是正值其余均为负值,二棱高秆和六棱大麦三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都为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