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余甘子的形态特征、生境与分布 余甘子,俗名橄榄、滇橄榄Phyuanthus emblica 大戟科,叶下珠属或余甘子属(Phyuanthus Linn.)小乔木或灌木,树高通常在1-3米,直径3-5厘米,个别可达8-10米高,直径10-20厘米。一般主干不明显,多分枝丛生。小枝纤细,被锈色短柔毛,落叶时,整个小枝一起脱落。叶片在小枝上成偶数  相似文献   

2.
浅谈云南余甘子的良种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云 《云南林业》1995,(3):22-22
浅谈云南余甘子的良种化汪云余甘子(phyllanthusembicaLinn)又名油甘、滇橄榄、喉甘子等,是大截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是一种粗生易管、早结丰产的多年生果树。它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云南和...  相似文献   

3.
开发余甘资源 发展山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余甘资源发展山区经济钟祥余甘子,又名油柑、滇橄榄。其果实初食味酸涩,后回甘。属大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的余甘子,生长适应性强,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很大。余甘子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干热河谷地区。原产我国和印度、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斯里兰...  相似文献   

4.
余甘子,也称油柑子、橄榄等。其根、叶、果、树皮均可入药。主要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地。余甘子味酸涩、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有抗癌、抗衰、美容等作用。其果实鲜食、加工、药用均可,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据测定,每克鲜果含有活力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482.14国际单位,每克干粉含有SOD5891.0国际单位,每毫升原汁含964.28国际单位。余甘子果实含量为370mg/100g~1416mg/100g,每克干粉含Vc相当于市售Vc1片。余甘子干粉含  相似文献   

5.
调查、收集、保存了潮汕地区橄榄、杨梅、余甘子三种果树种质资源103份,其中橄榄种质54份,杨梅种质33份,余甘子种质16份,并根据各果树的分类特点,重新进行了归类。同时,根据各种源生产上的表现,筛选出优良品种17个,其中,有7个品种通过省级良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北流市塘岸镇塘岸村公所坡脊屯屋边的一株余甘子大树,被当地人称为“树王”树王属祖传物产,它的主人姓杨,历年利用该树产的余甘子(牛甘果)制成凉果在市场出售。树王由于产量高、果粒大、肉厚、酸甜适中、回味好而远近闻名。据我们现场测定该树的树龄为104年,胸径31厘米,地径39厘米,树高11.3米,枝  相似文献   

7.
余甘子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滇橄榄,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余甘子果可生食、渍制或榨取果汁,果具清热解毒、降血压、防治肝胆病、收敛止泻作用。果汁及其所配制的饮料对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合成阻断率达90%以上,在防癌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云南省余甘子居全国之首,据初步调查产量可达3000万kg,各地、州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300m范围内。虽然具有丰富的资源,但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它的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开发利用我省闽南地区余甘子资源,发展创汇林业,现将余甘子生物学特性与分布、经济价值和用途、栽培历史情况、品种类型及野生资源,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开发资源发展生产的意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也称“滇橄榄”、“油柑”、“庵摩勒”,系大戟科落叶灌木或乔木,叶互生,线状长椭圆形,在小枝上排成2列,春季开花,花小,单生黄色,雌雄同株。果实肉质,扁球形,熟时呈红色。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部常见,天然分布于海拔200~2300m的山地疏林、灌丛、荒山或山沟向阳处。余甘子极喜光,耐干热瘠薄环境,萌芽力强,为荒山荒地酸性土造林的先锋树种。果供食用,初食酸涩,后转甜;种子可榨油。现将余甘子的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较好食用和药用价值.对比福建、广东等地区大力开发余甘子资源,海南地方品种利用率低且正在消失.为了发现和保护地方品种,针对海南岛野生余甘子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在海口市、临高县和万宁市3个地区暂未找到野生资源,其他市县均有分布;野生余甘子资源分布范围虽广但资源很少,且多为...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市场》2007,(3):18-18
滇橄榄果汁发酵酒,是一种以云南特有的野生植物果实“滇橄榄”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发酵果酒。滇橄榄学名余甘子,是大戟科叶下属落叶乔木的新鲜果实。据《云南年药志》上记载滇橄榄具有“清凉消炎,生津止渴,防治坏血病”的功效。现代分析测试表明,滇橄榄含有十分丰富的维生素C,其VC含量为650/10g至800mg/10g,是柑桔的20倍,同时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18种氨基酸,有机锗,以及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系。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又名油甘子、牛甘子、杨柑等 ,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营养野果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种植的果树之一。余甘子全身是宝 ,果实富含维生素C ,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果酸、单宁、钙、磷、钾和多种氨基酸等 ,可加工成蜜饯、果脯、果酱 ;还可药用 ,清肺化痰、治疗喉炎、感冒、哮喘、牙痛等 ,药用价值很高。余甘子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 ,荒山坡地 ,疏林或草丛中均能生长 ,抗旱耐瘠 ,适应能力强。易栽培、寿命长、产量高、销路广。将栽植技术作一介绍 :  一、砧木培育秋季采集成熟的野生余甘子果实 ,将其堆沤至腐烂后 ,洗净 ,放…  相似文献   

13.
余甘子俗称余甘、油甘、牛甘果。属大戟科叶下珠属的落叶小乔木,原产马来西亚、印度等地。我国台湾、福建、广东、云南、广西、四川等省、区均有分布。我区百色地区野生面积很大,种类较多。余甘是一种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的多用途树种。根系十分发达,在荒芜山丘,沟边溪旁以及砂土碎石地带均能生长,萌蘖能力强、蓄水固土作用大,是荒山、四旁绿化和保持水土的优  相似文献   

14.
白头树为橄榄科白头树,属落叶乔木,高可达二十多米,胸径达五十厘米左右;木材栗红色仿红椿,材质结构细密,纹理通直,硬度适中,易加工,是建筑、家具良材。白头树主要分布于海拔一千米以下低热河谷地带,常成为我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南盘江、红河等干热河谷稀树灌丛阔叶林中的上层优势树种。白  相似文献   

15.
余甘子又名油甘子、山油甘(潮汕)、庵摩勒,有粗生、速生、结实早、寿命长、产量高的特性。果实富含维生素 C,营养价值仅次于中华弥猴桃,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鲜果既可生食,又可加工成蜜饯、果汁等,用于中药,能止咳化痰;根有收敛止泻作用;叶可治皮炎、湿疹。我市余甘子栽培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为了摸清余甘子的品种资源,总结群众的栽培与加工经验,最近我们在主要产区对余甘子的资源分布、形态特征、主要品种、栽培与管理、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余甘子(Phyllauthu Semblical)别名余甘,属大戟科、叶下株属.为落叶小乔木或乔木,老枝灰褐色,小枝纤细,被锈色短柔毛,落叶时小枝脱落,叶互生成二列.条状距圆形,花小,单性,雌雄同株,花无瓣,内果皮骨质,外果皮肉质,球形光滑.余甘子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南部,品种繁多,主要有粉甘,玻璃甘、扁甘,六月白等.其果较大,扁圆形,果肉纤维少,质细,汁多,品质佳.余甘子喜光,根系发达,穿透能力强,生长迅速,萌芽快,均能在干旱贫瘠的山地红壤、黄红壤沙质地生长,适应福建闽南地区瘠薄的山地栽培,是荒山绿化,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优良树种.几年来,南安市为了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在水头镇大力种植余甘子.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育苗技术,对余甘子种子采用不同方式浸种,现将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L .)又名油甘子、滇橄榄 ,为大戟科叶下珠属 (油甘属 )的一种小乔木或灌木植物 ,果实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 ,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现已引入南非、肯尼亚、古巴、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内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省区 ,在广东、福建有栽培 ,但在干热河谷地区进行雨养栽培至今未见报道。我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降水少 ,蒸发量大 ,森林覆盖率低 ,水土流失严重。大量低山丘陵土地光热资源丰富 ,却因长期缺水…  相似文献   

18.
<正>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海拔300~2250米的向阳山坡。在我国南方、以云南省的产量最高。省内以西双版纳,思茅为主产地,成熟期在11月至翌年2—3月。 余甘子果实呈球形,每100克果肉含Vc627—870毫克;总固形物12%,总酸4.5%。鲜果生食酸涩但对感冒、咳嗽及喉痛等症有一定疗效。最近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9.
元谋低海拔地段是我省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类型区,在这里培育林木幼苗,尤其是在极为炎热,干燥的春夏季育苗,苗圃遮萌,是育苗技术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结合育苗工作,进行了一定的试验,现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苗床为低床南北向,计两畦,每畦宽1.1米,长19米.以牛粪营养怀及部份塑料袋作容器,挨个排列干苗床内(问隙不填土),树种为余甘子、合欢、茜  相似文献   

20.
余甘子(Phyllauthu Semblical)别名余甘,属大戟科叶下株属,落叶小乔木或乔木.老枝灰褐色,小枝纤细,被锈色短柔毛,落叶时小枝脱落.叶互生成二列,条状距圆形.花小,单性,雌雄同株,花无瓣.内果皮骨质,外果皮肉质,球形光滑.余甘子主要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南部,品种繁多,主要有粉甘、玻璃甘、扁甘、六月白等.其果较大,扁圆形,果肉纤维少,质细,汁多,品质佳.余甘子喜光,根系发达,穿透能力强,生长迅速,萌芽快,能在干旱瘠薄的红壤、黄红壤、黄棕壤山地生长,适应福建闽南地区的山地栽培,是荒山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几年来,我市林业部门为了治理山地水土流失,在洪梅镇新林村种植余甘子,总结一些栽培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