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对荸荠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钾肥用量移栽密度;影响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优处理组合为荸荠品种台荠1号、移栽密度100 cm×100 cm、K_2O施用量200 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对荸荠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钾肥用量>移栽密度;影响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优处理组合为荸荠品种台荠1号、移栽密度100 cm×100 cm、K_2O施用量200 kg/hm2。  相似文献   

3.
荸荠试管苗移栽(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荸荠组培生根苗瓶外炼苗(育苗)技术,探索了试管苗田间移栽时间、密度及育苗时段与移栽成活和分蘖的关系,结果表明:荸荠组培生根苗移栽时间为5~6月份、移栽密度为10 cm×10 cm或5 cm×6 cm,育苗时段40~50 d为最适时期,其分蘖分株数7~10株,苗高35~50 cm,生长健壮,可随时接茬定植大田。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水稻机插穴距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关系,实现机插水稻生产的进一步稳产高产,2 0 1 3年以"太湖糯"品种为试材,进行了机插水稻不同穴距比较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行距30 cm、穴距11.63 cm的移栽条件下,群体和个体生长的矛盾得到较好的协调优化,产量可达693.4 kg/667 m2。在机械移栽过程中,考虑到不可避免地存在移栽漏插问题和目前插秧机穴距规格的限制,以选择穴距10.5 cm移栽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以建三江地区的3个主栽品种为试验供试材料,每个品种都采用27cm×10cm、30cm×10cm和30cm×14cm3种不同移栽规格进行大区对比试验。龙粳25号、空育131和垦稻18号的最高产量的规格依次为27cm×10cm、27cm×1Ocm和30cm×10cm时,分别比各自的最低产量高出13.95%、3.20%和8.27%,为最适宜的移栽规格。  相似文献   

6.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925.54 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 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23 cm2。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茄子控根容器栽培适宜的容器规格,利用30 cm×30 cm(直径×高度,下同)、40 cm×40 cm、40 cm×50 cm和50 cm×50 cm计4种规格的控根容器进行茄子栽培,研究了不同规格控根容器对茄子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规格容器栽培,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净光合速率以及单株产量优势明显,但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使得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规格容器。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和产量,认为茄子控根容器栽培适宜的容器规格为40 cm×40 cm或40 cm×50 cm。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治理烤烟移栽带来的地膜残留"白色污染",特开展了免地膜漏斗式移栽适宜的盖盘规格研究,对不同的盖碗规格进行大田试验,分析其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盖盘规格直径15cm、高度8.5cm,透明盘)初烤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最佳,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分别为2425.5kg/hm2、47635.5元hm2、46.7%和19.6元/kg.  相似文献   

9.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 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 925.54 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 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 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 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31 cm~2。  相似文献   

10.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 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 925.54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 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 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23 c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秸秆应用在荸荠农艺栽培中,为荸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探索新的模式。[方法]铺设水稻、油菜2种秸秆,研究不同秸秆厚度、开沟深度等对土壤养分、荸荠商品率和产量、生长层厚度的影响。[结果]在荸荠栽培过程中引入秸秆,土壤中的N、P、K含量均有提高,还可有效提高荸荠球茎商品率和产量,提升荸荠生长层。[结论]在荸荠栽培过程中引入秸秆,可减轻荸荠在生长过程中深钻的发生几率,为后期的机械化收获带来便捷。  相似文献   

12.
三围立体强化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Q优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遵义市部分农户稀大窝种植水稻(密度0.6~0.8万穴/667m2),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在低水平(产量350~400 kg/667m2)上徘徊的情况,应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规格对超级稻品种Q优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旱育秧、适当增大移栽叶龄(6~7.5叶)、移栽规格为40 cm×45 cm、每窝采用等边三角形单株苗距7 cm移栽、大田每667 m2施1 500 kg厩肥基础上补充化学氮磷钾肥、科学管水等强化栽培措施的应用,Q优6号的大面积产量可达579.7 kg/667m2以上,高于常规栽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正交试验,分析了育秧方式、移栽密度和施肥方法对超级晚稻产量、生育进程、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育秧方式对产量和生育进程影响最大。采用以下栽培技术组合可获得最高产量:6月23日播种、旱育秧、移栽规格13.2cm×26.4 cm、每公顷施纯N 195 kg。  相似文献   

14.
对荸荠生长发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介绍传统种植区域荸荠的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种、催芽育苗、选田整地、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烤烟主根和改变移栽深度对烟叶生长、理化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移栽时保留主根作为主处理Ⅰ1,以移栽时去除主根作为主处理Ⅰ2,以移栽深度10 cm为副处理Ⅱ1,以移栽深度15 cm为副处理Ⅱ2。观察记录各处理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理化指标、产量等,分析保留主根和移栽深度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保留主根和改变移栽深度处理烤烟的农艺性状、理化指标和经济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同一主处理下,移栽深度为10cm的处理好于15 cm处理;在同一副处理下,保留主根处理好于去除主根处理。[结论]保留主根对烟叶生长、理化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大,改变移栽深度的影响次之,二者互作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6.
孙超 《现代农业科技》2014,(6):184-184,186
研究不同施肥抚育措施对大叶冬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冬青在春季3月10日,移栽穴规格(长×宽×高)为40 cm×40cm×40 cm,移栽苗木间距为2.5 m×2.5 m的规格定植,采用离幼树根部25 cm处,环形沟施肥(沟深15~20 cm)后再盖土的方法,且逢单年东西向,逢双年南北向交替施肥,每年施用沼液肥100 g/株、尿素100 g/株、复合肥100 g/株、松土锄草3次是施肥抚育的最佳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7.
井窖式移栽方式不同井窖规格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井窖式移栽方式不同井窖规格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窖规格为7.5cm×18cm、8.5cm×18cm的处理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烤烟内在化学成分表现为协调;井窖规格为6.5cm×18cm的处理表现稍差;井窖规格为9.5cm×18cm的处理表现稍不理想。本研究结果可为井窖式移栽技术在赣州烟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丽江烟叶成熟度与品质,开展不同起垄高度和移栽时间双因素试验,分析烟株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碳氮转化过程,揭示起垄高度与移栽时间对丽江烟烤烟大田生长、烟叶成熟进程及烟叶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丽江烟区气候环境下,垄高35 cm处理烟株碳氮转化时间早于垄高25 cm处理,有利于烟叶生长、成熟。5月10日移栽田间长势、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高于4月30日移栽。垄高35 cm、5月10日移栽组合(T4处理)均价和产值最高,中、上部烟叶成熟度提升,烟叶外观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种苗出苗情况及蒙古黄芪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西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及种苗移栽密度。[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分3种方式(60、75、90 kg/hm2),蒙古黄芪一年生种苗移栽密度分3种方式(8 cm×25 cm、12 cm×25 cm、15 cm×25 cm),研究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得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最适宜育苗密度和种苗最佳移栽密度。[结果]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试验得出,60 kg/hm2密度最好,其种苗株高为16.10 cm,茎粗1.50 mm,功能叶片数16.93个,主根长27.34 cm,根粗为4.35 cm;蒙古黄芪种苗移栽密度试验得出,12 cm×25 cm移栽密度最佳,其出苗率为90.67%,与8 cm×25 cm和15 cm×25 cm移栽密度相比,其一年生和二年生蒙古黄芪根系生长指标及种子药材产量相比均有所提高。[结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的最佳育苗密度为60 kg/hm2,山西蒙古黄芪种苗的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荸荠开花习性和人工辅助授粉结实特性,为荸荠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蹄2号荸荠为材料,观察荸荠茎及花序生长情况,了解荸荠开花规律和雌雄蕊生长情况,并通过显微观察人工辅助授粉和自然授粉部位,对比荸荠在人工辅助授粉和自然授粉后的结子情况。【结果】同一花茎的花序雌、雄蕊分别在花茎约长37.00和46.90 cm时达到盛期,两者平均高度差为9.84 cm,时间差为28.5 h;上午9:00~11:00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最佳时段,授粉雌蕊约7.0 h后迅速萎蔫;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结子率明显高于自然授粉的结子率,人工辅助授粉的结子率为43.0%,自然授粉的结子率仅为15.5%。【结论】人工辅助授粉可大幅度提高荸荠结子率,且荸荠两性花的特性和雌、雄蕊生长及盛期均存在时间差,是荸荠开展人工辅助授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