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萎凋是红茶加工中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工序,通常萎凋时间长短和程度轻重,对红茶品质的形成影响较大。但是,在一些红茶产区,往往对萎凋工序不太重视,采用的萎凋方法也较多,有...  相似文献   

2.
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的品质,初步试验表明日光萎凋与鼓风萎凋加工的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相近,而冷冻萎凋所制的红茶在滋味、汤色、叶底方面均好于上述两个处理,但香气较差。  相似文献   

3.
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丘陵地区普遍栽培的茶树品种福云6号和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按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分别以日光萎凋和空调间萎凋2种方式制作红茶,通过感官评审,分析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采用空调间萎凋,以福云6号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产品总品质得分与春秋鲜叶红茶相近,且明显高于日光萎凋、以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说明采用空调间萎凋方法及福云6号夏暑鲜叶加工红茶具有较好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对利用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得出夏秋鲜叶制红茶的最佳萎凋时间为4~16 h,最佳萎凋方式是日光萎凋,并辅以中度做青,有利于夏秋红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制备桑叶红茶,分析不同萎凋工艺对桑叶红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与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过程中结合浸泡和做青工艺,能增加桑叶红茶的GABA含量。同时,做青能明显改善桑叶红茶的香气、汤色等感官品质。日光萎凋、冷冻萎凋也能增加桑叶红茶的GABA含量。冷冻萎凋结合浸泡与做组的GABA含量是自然萎凋产品的3.30倍。自然萎凋结合浸泡与做青组的GABA含量是自然萎凋产品的1.87倍,且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6.
工夫红茶是红茶三大类其中之一,属全发酵茶类。目前以安徽祁红的香高味醇和云南滇红的色深味浓而驰名中外。主要品种特征: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其制作工艺分萎凋、揉捻、发醇、干燥四个工序完成。一、萎凋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是制好红茶的关键。目前工夫红茶萎凋方法有三种:1.萎凋槽萎凋。主要掌握五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正>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特有的一种红茶类型,是我国红茶生产和出口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茶类。小种红茶香气高,微带松柏香味,茶汤呈深黄色,滋味浓而爽口、甘醇。小种红茶初制加工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烟熏、复焙七道工序,加工工艺较为特殊。一、萎凋分为室内加温萎凋和日光萎凋两种,以室内加温萎凋为主,日光萎凋为辅。  相似文献   

8.
高茶黄素含量红茶的创新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Theaflavins,TFs)因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和其保健功效特点,成为了红茶加工和茶叶深度开发利用领域中的热点。中国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普遍偏低,与国际市场追求的红茶浓、强、鲜的品质特点相差较远,导致中国红茶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新工艺开发加工出高茶黄素含量的优质红茶。综述了茶黄素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及其形成机理、萎凋(冷冻萎凋和加压萎凋)和发酵(外源酶、化学添加剂和变温发酵)过程中的高茶黄素含量红茶加工创新工艺,并展望了后续可开展的高茶黄素红茶加工工艺,旨在为开发高茶黄素含量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执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桂热1号红茶加工过程中不同萎凋失水条件,探索出最佳萎凋失水条件;通过不同发酵时间的处理,探索出最佳发酵时间;研制一套完善的桂热1号红茶加工工艺,使得优良的茶树品种桂热1号红茶能广泛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生产的工夫红茶根据生产区域不同,品质各有特色,但初制加工工序大同小异,基本一致。1.鲜叶要求。工夫红茶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为主要原料。要求芽叶均匀整齐,新鲜,黄绿色,叶质柔软,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丰富。2.萎凋。进行萎凋必须把握好三要素:一是水分蒸发量;二是萎凋温度;三是萎凋时间。当前生产上采用的萎凋方法包括:日光萎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辣木鲜叶结合红茶加工技术研制辣木红茶,通过不同的萎凋失水和发酵时间,探讨出最佳的加工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为24℃,相对湿度74%的条件下萎凋失水均匀;发酵温度27~32℃,相对湿度发酵时间84%~92%的环境下,时间5h为最适度。  相似文献   

12.
以‘桃源大叶茶’1 芽2 叶为材料,研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中的动态变化,分析加工叶水分含量对3 种酶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高香高茶黄素红茶的加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延长,3 种酶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萎凋14 h 后,多酚氧化酶酶活性达到鲜叶的2.9 倍,过氧化物酶酶活性达到鲜叶的3.5 倍,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鲜叶的2.1 倍,在揉捻、发酵、干燥工艺中,3 种酶活性不同程度地下降。根据研究结果可推断,β-葡萄糖苷酶对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萎凋过程及发酵早期,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对红茶滋味品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发酵工艺,可依据萎凋叶中3 种酶的活性变化程度及失水情况,确定萎凋适度的标准,依据发酵叶中的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比值变化情况,确定发酵适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并简要分析了该机用于乌龙茶萎凋生产时的萎凋质量和品质.该机萎凋温度可调,风量可调,摊叶厚度可调,萎凋时间可调,不仅可用于乌龙茶和红茶的萎凋,还可用于绿茶雨水青的处理.该机可用电、煤或薪柴作为加热热源.经过4a 多来乌龙茶萎凋生产试验,表明用该机萎凋的乌龙茶萎凋质量达到或超过同等条件下利用阳光晒青的萎凋质量.该机为连续化生产,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用于乌龙茶萎凋时,其台时生产率为150—250kg 鲜叶.  相似文献   

14.
“信阳红”条形红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2010年春季开始,信阳市开始研制开发生产"信阳红"条形红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生产实践,对"信阳红"条形红茶的鲜叶处理及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工序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信阳红茶加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6,(10):139-140
红茶加工工艺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成茶。其外形条索紧细或紧结、多锋苗,匀齐、洁净、色泽乌黑油润、金毫显;香气鲜嫩、甜香,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芽显和红匀亮。本文以"泰宁红茶"工艺进行分析,旨为红茶加温萎凋初制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云烟87中部叶为原料,进行萎凋(烤房萎凋和覆膜萎凋)、揉捻(20 min)、发酵(6 h)、干燥(85~105 ℃两段式)仿红茶调制工艺试制烤烟。与对照三段式烤烟相比,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香气细腻柔和,浓度中等,有甜香、干草香、焦香、烘烤香等特点;运用GC–MS和LC–MS检测烟叶化学成分,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与对照样本中共鉴定到2380种差异化合物,占化合物总量的43.26%;主成分分析(PCA)与层聚类分析(HCA)表明,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样本与对照样本中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萎凋方式对仿红茶调制烟叶的评吸结果影响最大;覆膜萎凋评吸结果整体优于烤房萎凋的,干燥方式对特征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2595种化合物含量与萎凋方式相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差异检验方法鉴定到2708种标志性化合物,通过整合,2种萎凋方式共鉴定到关键差异化合物757种。  相似文献   

17.
以丹霞2号春季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萎凋和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风格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不断延长,红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咖啡碱含量在4%~5%之间变化;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变化趋势一致,萎凋38 h时含量达到最大,之后下降;茶黄素含量变化不大,维持在较低水平;茶多酚含量总体表现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则不断增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红茶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2h之后下降趋势减慢;茶褐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茶红素刚好相反;茶黄素含量有缓慢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不同萎凋和发酵程度成品红茶感官审评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结果,认为丹霞2号茶树品种加工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萎凋33~36 h、发酵12~16 h.  相似文献   

18.
崂山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茶区夏季温度较低、湿度较大,茶树品种主要是黄山群体种。崂山工夫红茶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足干;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或日光萎凋,发酵4~6 h,炒干机炒干或烘干机烘干,提香机80℃足干30 min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用夏秋茶原料制作红茶,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红茶消费需求,又能促进夏秋茶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效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红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平阳特早种夏茶夏季鲜叶不同等级原料加工工夫红茶过程中,不同摊放厚度和时间的萎凋处理研究,探索出最适宜平阳特早种夏季鲜叶加工工夫红茶的萎凋技术参数。结果表明:1芽1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618 h,厚度118 h,厚度12 cm为宜,其感官审评最高,为95.1分。1芽2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22 cm为宜,其感官审评最高,为95.1分。1芽2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214 h,厚度114 h,厚度12 cm为宜,感官审评综合得分为87.6分;1芽3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22 cm为宜,感官审评综合得分为87.6分;1芽3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214 h,厚度114 h,厚度12 cm为宜,感官审评综合得分为83.7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