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通过6个氮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硝态氮(NO3^--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则具有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同一氮水平下,从土壤表层到深层(100cm),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尤以开花期80cm-100cm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量最多,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对  相似文献   

2.
小麦/玉米带田不同用量氮肥残效及回收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3年小麦/玉米带田定位试验研究明确了(1)每化顷总量分别为450.900和1350kg-N的氮肥第一1年一次性用和分年施用的增产奖章效果,每化顷450kg左右N为带田适宜施氮量;(2)一次性施用氮肥后的残效、儿大小及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及土壤保生;(3)不同用量不同分配方式氮肥的当年利用率比累积利用率低5.7-2.0%;评价氮肥利用率的高低时,应将残效考虑在;(4)等量氮肥分年施用与一次性施  相似文献   

3.
麦田施氮对土壤剖面无机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石灰性土壤上于冬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和碳铵,然后按小麦生育期观测土壤剖面残留无机氮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明显增加了麦田土壤剖面残留无机氮的含量。其中NO^-3-N变化规律是,追氮为首先增加麦土中的NO^-3-N含量,然后下层土中的NO^-3-N含量也依次增加,小麦成熟时,已影响到60-80cm深层土壤。  相似文献   

4.
石性潮土对氮肥连续施用的环境承受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条件下,通过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石灰性潮土对氮肥连续施用的环境承受力。结果表明,常一氮肥与不施氮相比,在60cm 以下土层NO^-3-N含量无显著差异,没有污染地下水,而在两部下常量的施氮量条件下,80-100cm土层的NO^-3-N含量比常量施氮显著增加,在雨季或灌水量较大及长期淋洗条件下有可能污染地下水。通过本试验并参考有关研究结果,将该土壤对氮肥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NO3--N)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利用作物轮作降低土壤NO3--N累积,减缓其淋洗,以提高氮肥周年利用率。【方法】夏玉米季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冬小麦采取节水省肥栽培,研究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NO3--N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夏玉米季施氮量与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NO3--N累积量与冬小麦的产量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冬小麦季采取限氮或不施氮处理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各层NO3--N含量,与夏玉米收获后相比都有显著降低。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冬小麦季施氮157.5 kg•hm-2(N240+157.5)或者冬小麦季不施氮前茬夏玉米季施氮360 kg•hm-2(N360+0)都能满足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对氮的需求,产量、吸氮量和周年氮肥利用率相近且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夏玉米季高施氮处理,当季氮存在很大的淋洗等损失风险。【结论】夏玉米季施入的氮肥对后茬冬小麦有很强的有效性,小麦季采取节水省肥栽培,能显著减少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的NO3--N,减缓其淋洗,同时保障作物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分配应充分考虑前茬残留氮素对后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轮作下土壤-作物系统对氮肥的缓冲能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兼顾产量时土壤对施用氮肥的承受能力。应用线性-平台模型拟合作物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用平台-线性模型拟合土壤硝态氮和施氮量的关系,并且引入了土壤-作物缓冲力的概念来表示土壤对施用氮肥的承受力。试验结果表明,在适量施用氮肥(150~180 kg N/ha)的情况下,施氮处理和对照之间土壤剖面无机氮没有明显差异,当施氮量较高时,在作物整个生育期间土壤剖面都存在高量无机氮。不同种植方式和土壤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缓冲力存在较大差异。种植小麦时土壤缓冲力大于种植玉米时,壤质土壤对施用氮肥的缓冲力大于砂质土壤。  相似文献   

7.
通过本文研究,二次多项式的95%最大产量相应的施氮量水平分别2为137.5kg/hm^2和120.6kg/hm^2,冬不麦和夏玉米轮作总产为14402kg/hm^2,基本达到了吨粮田水平,研究表明,为减少作物收获后0-100cm土壤NO3一N残留量,同时维持作物产量水平,可施用二次多项式95%最在产量相应的施氮量水平,也达到了减少土壤NO3-N淋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991~1992年通过室内试验和室外盆栽试验对水田土壤施用稻草和氮肥后对土壤无机氮(NH4-N+NO3-N)固定-矿化动态、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稻草后,无论是否配施氮肥,在1个月内未观察到土壤氮素的纯矿化现象,施用稻草10天左右对土壤无机氮的固定率达最大值,以后则逐渐减少。种稻条件下,水稻分蘖期后施稻草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并一直保持到水稻收获;稻草还田提高了水稻植株吸氮总量,并提高了稻谷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氮、钾、锌肥配施对西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方法,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太原地区石灰性褐土上施用尿素、氯化钾、硫酸锌对西芹养分的吸收、累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日光温室里,单施氮肥或氮、钾、锌肥配施均能使西芹产量明显提高。②氮、钾、锌肥配施可提高西芹体内钾、锌、铁、锰的累积吸收量。③随着氮肥用量的适量增加,西芹产量明显提高,但对人体有害的成分NO3-N含量也随之增加;而配施钾、锌肥后,使西芹品质大为改善,Vc、可溶性糖含量增加,NO3-N累积吸收量减少。④施用锌肥,使西芹植株体内的锌含量增加,为人体补锌提供了植物载体。  相似文献   

10.
3年小麦/玉米带田定位试验研究明确了①每公顷总量分别为450、900和1350kgN的氮肥第1年一次性施用和分年施用的增产效果,每公顷450kg左右N为带田适宜施氮量;②一次性施用氮肥后的残效、影响残效大小及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及土壤保肥性;③不同用量及不同分配方式氮肥的当年利用率比累积利用率低5.7%~2.0%,评价氮肥利用率的高低时,应将残效考虑在内;④等量氮肥分年施用与一次性施用相比,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率估算和氮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土壤氮素观平衡值和剖面无机氮动态为依据,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的验证,提出在北京地区冬小麦亩施氮素12-15kg时可以获得较高产量,而且土壤氮素基本平衡。半数以上的氮素化肥基施或拔节后追施可能引起NO^-3-N向浅层地下水移动。试验结果表明少施基肥,起身初期一次施用尿素追肥并结合灌水,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减少氮肥损失和对环境污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露地栽培条件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大白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呈平台模式。氮肥利用率在3.3%-12.6%,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最高。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会促进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施氮可明显提高0-180 cm剖面土壤NO3--N的累积量,残留的NO3--N的分布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残留深度下移,表现出明显的底层累积。各处理土壤氮均集中在0-100 cm土层中,100 cm土层以下,各处理氮含量渐趋一致。综合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以及环境指标的影响,在本试验肥力水平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能够兼顾作物高产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3.
施KNO3能显著增加毛萼田菁植株各部分氮化物的含量,低浓度的NO3^-主要在根中还原,高浓度的NO3^-则主要在叶片中还原和同化。毛萼田菁属酰脲型植物,施氮后其伤流液中酰脲氮和氨基氮含量有所增加。但酰脲氮点总氮的比较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肥水条件对旱地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种植4年5料作物不同肥水配合田间定位试验田块的土样,研究不同肥水条件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土壤0~60cm的NO-3-N、可矿化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这些测定值与施氮量间达到或接近显著相关。施肥对NH+4-N含量影响不大;灌水对土壤矿质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  相似文献   

15.
钼肥对小麦体内氮,钼营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取湖北省主要麦产区土壤在两个施氮水平下进行小麦施钼盆钼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缺钼时小麦体内NO3-N转化NH4^+-N的过程受阻,植株缺少可利用态氯,而NO3^--N含量剧增。小麦放施钼可明显改善其体内的钼营养和氮营养,主要表现在:小麦各部位的钼的含量和吸钼量显著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平均增加6.58倍,促进NO3-N转化,以及茎叶中的氮素向籽粒中转移和籽粒中游离态氮向蛋白态氮的转化。籽粒中  相似文献   

16.
蔗渣作蔬菜工厂化育苗基质的生物处理与施肥措施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研究通过堆沤和增施氮肥处理,可使蔗渣成为育苗效果与泥炭相当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质。研究结果表明,经3,6,9个月堆沤的蔗渣在施基本氮(1.0gNH4NO3/L)时分别增施2.0,1.5和1.0gNH4NO3/L,其效果与泥炭相当,而堆沤12个月蔗渣施基本氮即可与泥炭的效果相当。在堆沤时适当增大堆体体积有利于促进蔗渣的使用效果;若堆沤时每100kg蔗渣加入0.5kg尿素堆沤2个月,在使用时追施基本氮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外对土壤-作物系统中无机氮的缓冲容量与NO^-3淋失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国外在N肥推荐的安全区概念,在安全区范围内,N肥推荐不会发生NO^-3的淋失,同时介绍了土壤-作物系统中无机N缓冲容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应用^15N对稻田生态系中氮素淋失和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5N研究了化学氮肥单施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和土壤氮淋失的数量、形态及肥料氮的去向。明确了配施有机肥比化学氮肥单施氮素淋失率大,且淋失的形态均以NO3-N为主。但土壤残留氮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而气态损失氮后者为前者的4倍左右。肥料氮的淋失量与土壤残留氮及气态损失氮相比,其数量极其微小,因此从农业持续发展着眼,应该选择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基于土壤无机氮测试的优化氮肥管理措施对冬小麦进行氮肥管理,比较了优化施氮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在拔节期的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收获期的作物产量效应和对农田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的产量(6217kg/hm^2)与传统施氮处理产量(6223kg/hm^2)间差异不大,但较传统施氮处理节省氮肥40%,氮肥利用率从传统施氮的31%提高到优化施氮处理的50.6%。同时收获后优化施氮处理的土壤中的无机氮残留量(90kg/hm^2)远小于传统施氮处理(176kg/hm^2),氮素表观损失量从传统施氮的82kg/hm^2减少到40kg/hm^2。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及其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增加产量,过量施氮不仅没有增产、甚至造成减产,氮肥利用率降低,糯玉米的氮肥效应方程,Y=879.26+28.50X-1.66X2。施氮量可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当施氮(N)量达到18kg/667m2水平时,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远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增加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同时,因降雨或灌溉的作用而向下层土壤移动,造成硝态氮的淋失,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