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地方感作为具有特殊文化和社会属性的概念,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旅游者地方感的总体特征和差异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发现:旅游者对九寨沟的地方依恋最高,对九寨沟的地方依赖最低。提出了九寨沟景区应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规范旅游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转型关键期,乡村备受关注,乡土景观的发展与保护研究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对于乡土景观“发展还是保护”的矛盾问题,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在《一种地方感,一种时间感》一书中提出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此问题,他指出乡土景观具有适应性与变化性特征;新技术的发展会形成新乡土景观与新地方感;地方感与时间感保护的核心是归属感与体验感的共现。据此,归纳出美国乡土景观理论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首先,要避免景观大跃进与景观固化等错误,要对风貌管控留有余地;其次,要积极应对交通互联、网络互联等现代化技术对乡村带来的影响;最后,要高度重视乡土空间更新和地方感知保护的共现,使乡村建设不仅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能留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3.
1999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生态旅游年,一时间生态旅游的号角在举国上下吹响。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成为生态旅游的首选地区,开发生态旅游被许多地方政府列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近期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个。其中上个世纪80年代前对外开放旅游的只有4个,到上个世纪80年代开放旅游的增加了15个,到上个世纪90年代又增加了52个,目前这一明显上升趋势仍在加速。就在人们纷纷为自然保护区成为旅游新热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地方标准的法律属性将有利于地方标准的发展和转型。从地方标准的法制性及法律规制属性两个方面来阐述地方标准的法律属性,从而进一步完善地方标准理论,促进地方标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太白山森林旅游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1年7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翌年7月正式对游人开放,经过十多年的拼搏,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旅游业已成为当地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旅游区税收500多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0.64%,目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和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太白山森林旅游市场雏形基本形成并日趋成熟.在当前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研究太白山森林旅游市场特点对于扩大市场占有率,制定适宜太白山自身特点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旅游影响和居民感知及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旅游影响和居民感知及态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如今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心和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核心期刊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旅游影响感知、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基于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居民聚类分析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了系统的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山地度假旅游区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发,由于山地度假旅游区多是处于环境优美的生态敏感地带.为保护地区风景资源、生态环境、提高景区的整体效益和体现地方特色,山地度假旅游区需要科学规划与设计。本文依据与山地自然环境相结合,从创造地方特色的角度,对旅游度假村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它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于形式上与地域环境的和谐与呼应,而是要创造符合地域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的现代度假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建设的几点建议朱艳洁,王胜兴我区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建设起于80年代,更多的则为90年代初建立的,目前共有国家森林公园9处,自然保护区5处,林区名胜风景数十处。我区的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的发展,虽较区外一些省区有一定距离,但速度较...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作用我国森林公园事业起步于SO年代初,1982年9月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5年来,各地森林公园发展很快。据统计,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各类森林公园已发展到770多处,总面积达到660多万公顷,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69处,地方森林公园50O多处。森林旅游在森林公园建设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国森林旅游接待人数达到8000万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近10亿元,全国已拥有各类森林旅行社30多家,其中一类社二家,开始了有组织地接待森林旅游者的活动。森…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仍未完全扭转经济高增速阶段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式招商模式,招商引资工作在实际操作层面缺乏系统理论指导与科学规范。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析了其对地方招商引资的具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产业结构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企业投资理论等经济金融经典理论,阐释了如何对招商项目选择、分析和决策等薄弱环节进行科学优化,进而从明确重点招引方向、理顺项目选择原则、完善项目决策机制、算清成本收益等方面出发,更好地以科学招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越  许哲瑶 《广东园林》2020,42(4):57-60
在城与村跨越式发展中,地方文化失语,自我文化认同感缺失现象凸显。基于地方创生的各种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通过珠海横琴新区村居环境艺术实践,阐明地方创生在村居营建中的人文意义,归纳了基于地方创生的村居环境艺术的设计方法,包括创造式历史保存、乡愁景观保存与恢复、公共艺术介入、多功能设施联结情感、园林植物选用5个方面。村居艺术营建既要依托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完善理论研究,还要联动学校、社区和主管部门通力协作,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实现城与村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甘肃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森林公园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近几年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全省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省级森林公园54个,省级森林生态旅游区1个。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多万元,约占全省国内旅游收人的1/3。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既可以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林区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还剩多少绿和蓝?周迅1994年10月4日《北京青年报》讯:“我国的森林旅游兴起于80年代,目前在4300个国营林场中,拥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全国已建立了多种规模的森林公园350多处,总面积达200多万公顷。第一家专门从事森林旅游服务及森林资源综合开...  相似文献   

14.
伍晓华  王文华  佟超 《绿色大世界》2012,(5):104-104,107
指出了城市的景观建设应该对地方文化予以保护和继承,利用地方文化的渗入而使城市的景观更具特色,对凤河案观的重塑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廊坊现代景观与地方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在我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的涵义,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的依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补偿资金的筹措方式,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的建立及展望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东亚候鸟重要的迁徙路线的“中转站”,公众行为对其水鸟栖息地质量具有根源性的影响。研究将地方依恋纳入规范激活理论构建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惠州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广州南沙湿地公园 3 个湿地公园内的 483 位公众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方依恋对结果意识与责任归属存在正向驱动作用;结果意识与责任归属通过个体规范间接驱动水鸟保护行为。研究结论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公众积极参与水鸟保护,降低公众“搭便车”现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潜力巨大,生态旅游从80年代开始,发展迅速。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旅游为辅,以旅游促保护,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陈娟 《绿色大世界》2013,(4):271-273
引用生态位态势理论和生态位扩充模型,以西双版纳为案例分析点,对西双版纳的游客量生态位和旅游收入生态位以及旅游生态位扩充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旅游目前的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旅游生态位扩充现象,为研究旅游地发展情况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和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人类走进大自然的一种科学、明、高雅的旅游形式。所谓生态旅游,就是以自然景观为旅游载体,让游人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旅行游览、观赏美景、探险猎奇、休闲度假、游乐健身,以陶冶情操、享受益体生态功能,增进身心健康。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生态旅游年增长率高达30%,是各种旅游形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结合竹文化与旅游业,发展融合竹文化内涵、自然资源、竹生态环境的竹文化生态旅游,对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实现竹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婴的现实意义。浙江淳安县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渐成规模。笔者对正处于培育起步阶段的淳安竹文化旅游开发展歼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