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然界生活的成年鳗鲡,普遍是雌性个体较大,雄性个体较小。体长在400mm以下全为雄性,700mm以上全为雌性。400~700mm之间雌、雄均有出现。随着体长的增长,雄鳗出现率渐减,而雌鳗出现率渐增。肥满度是雌性稍大于雄性。雌、雄个体的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5 596×10-8L3 492,W♀=4 72×10-7L3 165,W♂=1 317×10-8L3 717。体围与体长、消化道长与体长的关系分别为Y=0 22L-34 82,D=0 56L-12 11。达性成熟年龄的雌、雄鳗蓄养在淡水或海水中,其性腺成熟系数都很小。在人工催熟情况下,雌、雄鳗的性腺成熟系数都显著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雌鳗体重与体围都随催熟注射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肝体系数也有一定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安徽淮河流域黄鳝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年3~5月选购的210尾野生黄鳝进行了体长、体重、年龄与性别及其雌鳝怀卵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Ⅰ龄组亲鳝全部为雌性,Ⅱ~Ⅲ龄组为雌雄间体阶段,Ⅳ龄组多为雄性个体,Ⅴ龄基本上都已逆转为雄性;雌雄个体体长分布的交界点为47.0 cm,交界点以下范围雌性占优势,以上范围雄性占优势;雌雄个体体重分布的交界点为95 g,交界点以下范围雌性占优势,以上范围雄性占优势.性腺发育随水温变化显著,雌性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Y=1 192ln(x)-3 579.由此认为,利用黄鳝体长与体重的重合交界点性状指标作为参考,是较准确地选择雌雄亲鳝进行配组培育或直接催产比较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繁殖生物学,对铜仁市锦江河采集的42尾斑鳜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4~9月为其繁殖期,雌性性成熟年龄为Ⅱ龄,雄性性成熟年龄为Ⅰ龄;同性别未成熟的斑鳜,其性腺重、脏体比和成熟系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雌、雄鱼的性腺重、脏体比和成熟系数在处于生殖期而又未产卵或排精的个体于Ⅲ龄以上亲鱼达到高峰;该鱼产卵类型属于分批产卵型;绝对怀卵量随着体长、体重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当雌鱼达到一定体重后相对怀卵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珙桐繁殖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珙桐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弄清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在于种胚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探讨了种子休眠萌发机理,用人工低温冷冻或GA+6-BA处理,可使层积2年尚未萌发的种子70%左右在半月内迅速萌发出苗,缩短休眠期约1年,经不同处理的扦插试验,5%的插条可生根成苗。  相似文献   

5.
目前草果多种植于天然林下,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且单位面积产量低,普遍存在花而不实现象。从草果花生物学特性、花粉活力、遗传体系、种群结构,栽培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影响草果开花结实及产量的研究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如何科学经营管理草果林,提高草果产量,保护生态环境提出科学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珙桐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弄清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在于种胚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探讨了种子休眠萌发机理.用人工低温冷冻或GA+6-BA处理,可使层积2年尚未萌发的种子70%左右在半月内迅速萌发出苗,缩短休眠期约1年.经不同处理的扦插试验,5%的插条可生根成苗.  相似文献   

7.
2015-2016年在梵净山及周边地区随机采集大鳞副泥鳅样本529尾,测量其体长、体重、净体重和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并对体长相对繁殖力、体重相对繁殖力和成熟系数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大鳞副泥鳅繁殖期为4~7月,盛期为5月。个体绝对繁殖力F范围为2 275~34 375粒,平均为13 17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172~2 261粒/cm,平均为728粒/cm;个体相对繁殖力为117~1 474粒,平均为635粒,体重相对繁殖力为107~1 034粒/g,平均为501粒/g。绝对繁殖力主要集中在2 500~3 200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主要分布于400~1 200粒/cm,而体重相对繁殖力主要集中在200~700粒/g。  相似文献   

8.
珙桐的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珙桐的生物学特性,并详细介绍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扦插、嫁接)2种珙桐的繁殖方法,以期为保护和开发该树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脊倒刺鲃繁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脊倒刺鲃为分批产卵型,1年中有3次产卵高峰,分别为5月、8月和10月.雌雄比例为1∶0.58,其中5月最高,为1∶0.67.黑脊倒刺鲃怀卵量较少,波动于2200~14 181之间,平均6 041粒,但卵粒大,最大卵径可达2.4 mm,平均1.94mm.绝对怀卵量与体重关系式为R=1265.9e3.8805W(r=0.9337),与体长关系式为R=48.425L1.4493(r=0.9585).黑脊倒刺鲃生殖群体体长20.0~30.0cm,体重对应在0.35~0.75 kg之间,以3龄为主.  相似文献   

10.
黑脊倒刺钯为分批产卵型,1年中有3次产卵高峰,分别为5月、8月和10月。雌雄比例为1:0.58,其中5月最高,为1:0.67。黑脊倒刺钯怀卵量较少,波动于220014181之间,平均6041粒,但卵粒大,最大卵径可达2.4mm,平均1.94mm。绝对怀卵量与体重关系式为R=1265.9e^3.8805W(r=0.9337),与体长关系式为R=48.425L^1.4493(r=0.9585)。黑脊倒刺鳃生殖群体体长20.0h-30.0cm,体重对应在0.35~0.75kg之间,以3龄为主。  相似文献   

11.
欧洲鳗鲡与日本鳗鲡的染色体组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HA体内注射法,以肾组织为材料,结合扫描电镜研究,对区洲鳗鲡、日本鳗鲡的染色体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是:欧洲鳗鲡2n=38,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6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3对,端部着丝点染以体为10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56,t3染爸体上有随体。日本鳗鲡2n=38,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数为5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5对,端产着丝点染色体为9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58。对欧洲鳗鲡、日本鳗鲡的染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鳗鲡爱德华氏病的病原生物学、发病原因、诊断技术、防治方法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的一些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鳗鲡爱德华氏病的病原生物学、发病原因、诊断技术、防治方法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的一些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稻籼粳交育种策略的优化及育种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基本途径,以培育掺粳籼稻为主题,分析了籼粳交育种的多个育种策略,利用典型粳稻和采用三交(回交)方式是优先可取的方法,但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工作量小、能有效缩短育种时间的高效育种策略,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典型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的育种策略,回顾了籼粳交育种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籼粳交育种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林茂  纪荣兴  陈政强  范红照  谢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1-22343,22517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氟苯尼考以混饲口灌方式给药,剂量为30mg/kg,药时数据利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药动学的房室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9和0.449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66和12.690h。非房室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57.099和285.945mg·h/L,平均滞留时间(MRT0-∞)为18.370和14.227h,半衰期(t1/2)为12.341和9.919h,达峰浓度(Cmax)为15.92和20.39μg/ml,达峰时间(Tmax)均为4h。[结论]建议在鳗鲡中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时可采用30mg/kg体重的剂量,给药间隔为12h,即每天2次。  相似文献   

16.
池养鳗鲡胃肠组织消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池养鳗鲡禁食6h后解剖,收集胃、前肠、中肠和后肠,测定其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胃组织蛋白酶显著高于肠组织蛋白醇,且前肠>中肠>后肠,肠组织淀粉酶活力前肠<中肠<后肠。肠淀粉酶与肠蛋白酶最适pH分别为7.6与7.8,相应最适底物浓度为1%与0.5%~1.0%,NaCl0.05mol/L对肠淀粉酶具有充分的激活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制剂方式对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诺氟沙星粉(NP)、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NB)、烟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NN)和乳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NL)4种诺氟沙星制剂,分别混饲口灌日本鳗鲡,给药量均按30 mg/kg的诺氟沙星原粉计算,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诺氟沙星在血浆中的含量,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表明,NP、NB、NN和NL 4种诺氟沙星制剂单次给药后均在3 h或4 h达峰,达峰浓度(C_(max))相差较大,分别为1.273、1.073、0.616和0.094 mg/L;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15.267、24.887、33.041和25.891 h;NP的AUC最大,为22.670 mg/(L·h),NP∶NB∶NN∶NL=100%∶99%∶63%∶13%。[结论]药物的不同制剂方式对其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吸收程度和生物利用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免疫增强蓝藻作为日本鳗鲡黑仔饲料添加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增强蓝藻是把胸腺素α1(Tα1)基因转移到蓝藻--聚球藻PCC 7942(Synechococcus sp.PCC7942)染色体上后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蓝藻,经小鼠实验初步表明其具有生物学活性并且口服有效.通过采用该免疫增强蓝藻饲喂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黑仔,并采集分离了一种鳗鱼养殖流行性发病弧菌,对饲喂了免疫增强蓝藻的黑仔鳗进行多次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免疫增强蓝藻的饲料后,黑仔鳗各检测组织器官Tα1含量显著提高;免疫增强蓝藻提高了试验鱼的免疫能力,增强了试验鱼的抗逆、抗病菌感染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免疫增强蓝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适口性好,适宜添加量为0.5~1.0 g·kg-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硫酸阿米卡星在鳗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其在组织中的残留.[方法]利用高氯酸提取、固相萃取净化组织,2,4,6-三硝基苯磺酸、吡啶、4-二甲基氨基吡啶、三氟乙酸柱前衍生后,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硫酸阿米卡星在鳗鲡体内药代动力学和残留.[结果]利用衍生法所得药物在0.05 ~5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最低检测限为0.05 μg/ml.血液和肌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9%和76.9%.鳗鲡在(26±1)℃以50 mg/kg单剂量肌肉注射给药物后,鳗鲡血液中的药-时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达峰时间为0.597.h,分布半衰期为3.52 h,表明硫酸阿米卡星在鳗鲡体内吸收分布迅速.峰浓度为22.229μg/ml,消除半衰期为46.945 h,推测该药物可能残留时间较长.鳗鲡在(26±1)℃下50 mg/kg单剂量肌肉注射硫酸阿米卡星后,5d后在肌肉组织中未检出,19 d后血液中未检出.[结论]鳗鲡肌肉注射阿米卡星后,停药期为475 ~ 513 d.  相似文献   

20.
鳗鲡胚胎和早期仔鱼的耗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鳗鲡人工繁殖的胚胎6个主要发育期的耗氧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胚胎发育时间的延长,耗氧量也在逐渐增加,二者裼 相关符合指数函数Y=0.1242e^0.0392。其中原肠期和出膜期是对水中溶氧量特别敏感的时期。同时,测定了早期仔鳗(孵出后1~4d)生长耗氧量,并对胚胎及仔鳗的耗氧特点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