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续)二、修性──茶文化的道德完善北京茶叶学会邹明华茶,不仅作用于人的身体,而且影响人的心性。茶的属性、饮茶活动本身以及饮茶方式,都有可能感染我们的道德情操。茶是一种文明饮料,被人们认为是“饮中君子”。人们把茶品与人品相联,说茶德似...  相似文献   

2.
品茶悟道(一)茶与儒通。通在中庸。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还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如果能够“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儒家的理想境界。而在茶的理念中,“和”是一个最常见的概念。茶性柔和,茶境平和,日本茶道里千家讲究的是:“清、静、和、寂”;中国茶学大师应晚芳提出的中国茶德为:“廉、美、和、静”,都有这个“和”字。要达致“和”的境界,须经过“中”的修炼。在儒家看来,“…  相似文献   

3.
陈耀铭 《农业考古》2003,(4):202-205
陆羽《茶经》,“一之源”:有人断句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又有人断句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中又看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  相似文献   

4.
茶德三说     
笔者阅历浅薄,查考“茶德”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茶饮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笔者在撰写一篇有关茶道的论文时,比较茶道与茶德关系,梳理出“茶德”至少有三层含义。一说:茶是有德之物陆羽在《茶经》中经典地将茶称之为“南方嘉木”。世界上珍稀名木不计其数,但据笔者了解,被称为嘉木的树木仅有两种,另一种是柑橘。屈原在《橘颂》中称橘树为“后皇嘉树”。茶对人类贡献良多,从感官到精神,茶给人类带来莫大享受,诚如《茶十德》所说的那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  相似文献   

5.
茶有两大功能,一是功利性功能,即茶功能的物质基础。茶能清甘怡人,提神减疲,抗病除害,延年益寿。二是清赏性功能。清赏茶也是一种精神性功能。清赏茶是一种精神享受,与品题一幅名画,欣赏一首名诗,并无大异。甚至茗茶与诗画创作直接联系起来,“唤人扫壁开吴画,对客临轩试越茶”(苏轼)“闲吟茗花熟”(权德舆)“若使无诗味也枯”(沈周),若使无诗,茶也减味了。  相似文献   

6.
唐代即有“茶药”(见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  相似文献   

7.
婺源茶道浅论江西省婺源县旅游局萧诚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种茶、饮茶、茶事、茶礼、茶俗、茶德的悠久历史,并由此而形成独特的茶文化,凝聚着千百年来历代茶人的辛劳和智慧。“客来奉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与礼俗,历为世人所...  相似文献   

8.
茶圣陆羽赣境行踪南昌二中段红陆羽为了撰写《茶经》,从二十一岁开始,踏遍了当时南方三十二个州的茶区和名山大川,考察茶事,弄泉煮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资纪念的遗物、遗迹,诸如“苕溪草堂”(浙江)、“青塘别业”(浙江)“陆羽轩”(广州)、“六泉亭”(江西)...  相似文献   

9.
刘菁 《今日农村》2002,(4):9-11
中国“国饮”为何物?茶也。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曰“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至俗与至雅,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叶羞雾含轻抖出,香借风送得雨还”———倘若品茗闻香时能见此情此景,我心足矣。对茶的偏爱使我认识了“得雨活茶”,因“得雨”又知道了景德镇有个德宇集团。“得雨”的灵气中国茶之灵气离不开一个“水”字。“西湖龙井”中的“井”、“庐山云雾”中的“雾”,莫不沾连着“水”意。“得雨活茶”,只小小一个“雨”字便平添了烟雨朦朦、叶羞含雾的茶之境界。“得雨活茶”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特供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科学技术史大事纪要中国农业博物馆舒耕公元前59年(西汉)茶最早作为饮料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的传说。饮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宝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所撰的...  相似文献   

11.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4):146-146
《茶十德》 (唐 )刘贞亮按 :唐·刘贞亮“茶十德”引自《庄晚芳论文选集》中《日本茶道与径山茶宴》一文。该文为庄晚芳、王家斌合作 ,初发表于 1984年《农史研究》第四辑。文中称 :“唐代我国有位刘贞亮 (据日本《茶与文化》一书 )把饮茶的好处总结为‘十德’” :   一、以茶散郁 (郁闷 )气二、以茶驱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除病气五、以茶利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尝滋味八、以茶养身体九、以茶可雅心十、以茶可行道《茶十德》 (日本 )明惠上人按 :日本明惠上人 (1173- 12 32 )“茶十德”引自陈椽《论茶与文化》一书 (农业出…  相似文献   

12.
客来敬茶的文化现象寻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客来敬茶的文化现象寻觅宜宾市三江茶厂张富森宜宾市茶叶总公司颜泽文四川宜宾刘盛龙(执笔)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以后,“天下盖知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新唐书·陆羽传》)“茶之风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风接千载,悄然动容,茶通万里。”(刘勰《文心...  相似文献   

13.
1999年5月31日~6月13日,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与江苏省茶叶学会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代茶文献与江苏名茶展。”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抽调人力,从浩瀚的馆藏图书中,精选出一百余部珍本古籍,按照茶叶历史发展脉络,分“茶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南北朝以前的茶文献)”、“茶业的蓬勃兴起(隋唐五代茶文献)”、“茶的繁荣昌盛(宋元茶文献)”、“茶业的由盛转衰(明清茶文献)”、“茶叶贸易与茶法”和“名闻遐迩的江苏名茶”六个专题展出。整个展览布置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粗略勾勒出“中国茶叶五千年”的基本轮廊。同时,还展出了江苏…  相似文献   

14.
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陆鸿渐。茶,弥漫于人间,融合于生活,升华为文化。它既不是饮食文化,又不是娱乐文化,而是纯正的、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和茶人追求着一个至高无尚的理想,就是政通人和,国富民强。这是出于茶的本质。陆羽《茶经》一本正经;茶之德行,俭是本性。政通人和“政通”。就是政治清明,“人和”,就是人民团结。“政通人和”出自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正是茶文化所追求的。陆羽《茶经》,反复强调了一个“俭”字,在“一之源”中,谈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五之煮”中,提出了“茶性俭…  相似文献   

15.
一、茶乡婚嫁茶为礼福建因茶而名闻遐迩,武夷山御茶园、建瓯北苑贡茶、安溪铁观音茶均为天下名茶。茶乡南北,老百姓的生活与茶息息相关,男婚女嫁也离不开茶。福建古时女子受聘叫“受茶”。陈耀文《天中记·种茶》卷44:“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成语“三茶六礼”,犹言明媒正娶。古时娶妻多用茶为聘礼,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手续:纳采(送礼求婚)、问名(问女方名字与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朗亲自迎娶…  相似文献   

16.
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其源于台湾七十年代中期人们思乡、怀旧之风,也有人谓之受“日本茶道”的影响。其实,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茶馆,唐时称“茗铺”。《封氏闻见记》记载“城市多开茗铺,煮茶卖之……。”《太平广记》卷,有“ 于茶肆”(《河东记》)。《梦粱录》载“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宋人《清明上河图》名画卷中也出现茶肆,唐宋时还有称“茶坊”、“茶楼”、“茶邸”、“茶居”等等,茶馆之名始称于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清代也惯称茶馆。老…  相似文献   

17.
茶人和为贵     
茶人本是精行俭德之人,茶人应该具有宽容、平和之心。我们的茶德有许多说法,从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的“廉、美、和、敬”到茶界泰斗张天福提出的“俭、清、和、静”,“和”字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茶导和,陈香白先生说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他认为“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老和尚在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会上提出: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是“正、清、和、雅”,也可以理解为“茶德”。陈文华先生说:佛学主张“慈悲为怀”、“宽容”和“与人为善”等等,都是与“和”字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产物,融儒、释…  相似文献   

18.
茶相     
茶相浙江省德清县农业局蔡泉宝日前,笔者在德清与桐乡毗邻的一个村庄上,见到一张“茶相待聘”的招贴,还写明了联系人和电话号码。这张招贴,使我追忆到近50年前的自己童年时代,曾亲眼目睹并攀登桌面品尝过茶相滋味的美好情景。“相”指杭嘉湖一带方言相帮的简称,是...  相似文献   

19.
杨再丽 《农业考古》2005,(2):263-263
如果从店武德三年(620)在通谷镇(今大安镇)置金牛县算起,宁强境内置县设治迄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可谓久矣;如果以唐朝陆羽《茶经》所载“茶树,金州(今安康)生西成、安康二县山谷,梁州(今汉中)生褒城、金牛(今宁强)二县山谷”为据,我县种茶的历史可谓长矣;如果把茶史、茶技、茶艺、茶人、茶事等辑录成书,则可谓好矣。  相似文献   

20.
甘良华 《农业考古》2005,(4):102-102
中国人与茶结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历经数千年嬗变演进之后,人类对茶的利用,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最早从食用、药用发展到饮用。陆羽在《茶经》第一章茶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热渴、凝闷……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里告诉我们,人在饮茶时把自己与自己的精神联系起来.“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也是“以茶悟道”的最初注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