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山东典型山地(泰山、蒙山和昆嵛山)的11个样方,研究火炬松群落和日本落叶松群落的生长和更新,从种群特征、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3方面评价适应性。结果表明:火炬松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分别为15种、29种和27种,植株密度分别为(15.38±1.84)株/dam2、(51.50±13.00)株/dam2和(14.38±3.80)株/m2;日本落叶松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分别为26种、49种和49种,植株密度分别为(10.55±0.97)株/dam2,(37.07±7.99)株/dam2和(25.45±11.35)株/m2。火炬松群落中主要乔木火炬松种群为稳定型、栓皮栎种群为显著增长型、麻栎种群和赤松种群为增长型;日本落叶松群落中主要乔木日本落叶松种群、花楸种群和椴树种群为稳定型,栓皮栎种群为显著增长型。火炬松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日本落叶松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火炬松群落演替趋势为火炬松林→针阔混交林→麻栎林或栓皮栎林,日本落叶松群落演替趋势为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栓皮栎林或杂木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维持功能的高低,选取13a和30a生人工落叶松林,以13a和28a生天然次生杨桦林作为对照,对两种林分的植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研究了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相同或相近的两种林分类型相比,无论是乔木层、灌木层或是草本层,人工落叶松林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表现出相当或略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30a生人工落叶松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除外);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乔木层,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无明显影响。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没有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2种密度下樟子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章古台35年生樟子松2种密度人工林的生物群落调查为基础,对樟子松不同密度林分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樟子松林分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草本层均大于灌木层;810株·hm-2林分和404株·hm-2林分相比较,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前者大于后者,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前者远大于后者,均匀度指数两者相当,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前者稍高于后者。林分内灌木物种种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原有植被的种类,2种密度林分固沙林均呈现出乔木灌木复层林景观。  相似文献   

4.
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达岭林场16种林分类型水源涵养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多样性特征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沟油松林、杂木林和黑桦林中多样性指数变化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在其他群落类型中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一致;多样性指数在刺槐残次林、侧柏黄栌混交林、油松林、元宝枫林和华山松林中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华北落叶松林群落内部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5.
结合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个多样性指数,综合分析了紫金山针阔混交林林分特征,旨在明晰紫金山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该林分以马尾松和栓皮栎为优势木,混交程度较高,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为低程度的聚集分布,林木生长空间处于严重不足状态。(2)该林分同一样方不同林层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样方同林层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同样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该林分灌木层与草本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样方之间数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该林分各样方混交度越高,各样方灌木层及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越小,而各样方灌木层及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越大,其它空间结构参数和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关联性,说明混交度是影响该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冀北山地6种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密度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600株/hm2密度的林分林下草本植物物种数、草本生物量、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最大。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71-176
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分析桂林市"两江四湖"滨水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结果表明:36个样地中共有植物62科104属132种。从整体来看,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从6个不同单元景区的滨水绿地比较,各指数的表现不尽相同。木龙湖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最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有相同趋势,乔木层Simpson指数在不同单元景区绿地中数值差别不大,而灌木层Simpson指数中,漓江最小;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中,木龙湖最高。灌木层与草本层的Pielou指数差异不大,乔木层的Pielou指数桂湖最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种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灌木丛中榛子是最优势的灌木,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灌木丛以三裂叶绣线菊为最优势的灌木;落桦混交林灌木层主要植被种类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相比较少。(2)落桦混交林草本层草乌头、牛蒡为优势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具有优势的草本为细叶苔草与林地早熟禾;落桦混交林草本层组成种类较少,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草本层组成植被种类较丰富。(3)落桦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比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要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多样性要比草本层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Pielou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均匀度要比草本层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西南桦天然林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西南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西南桦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派罗山1958年皆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PLS)和芒市桦桃岭刀耕火种1967年丢荒地形成的天然次生林(HTL)内分别设置总面积为10 000 m2和5 000 m2的样地开展物种多样性调查。运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并对林分整体及重要值 5.00%的乔木层主要树种绘制径级分布图。[结果 ]PLS林分内无绝对优势种,树种润楠的重要值最大(14.76%),其次为西南桦(9.55%);HTL林分,树种西南桦的重要值最大(26.47%),在林分内占据绝对优势。PLS林分各林层物种丰富度(草本层除外)、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HTL,但物种优势度低于HTL,物种分布更均匀。不同林层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灌木层最高,而物种丰富度则乔木层最高。2种林分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分布,重要值 5.00%的主要树种除西南桦分布在中大径级外,均集中分布在中小径级。[结论 ]PLS林分较HTL更接近演替后期,二者均属于稳定的群落类型。研究结果为西南桦天然林保护以及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臭冷杉-红松林和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臭冷杉-红松林8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66种,隶属34科56属,阔叶混交林6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33科62属。从不同群落类型同一植被层看,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小于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而草本层差异明显,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仅臭冷杉-红松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略高。从同一群落类型不同植被层看,两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其中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略高于乔木层,而阔叶混交林中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塞罕坝林场4个树种(樟子松、落叶松、白桦和山杨)的胸径、地径调查材料,利用胸径、地径之间存在的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分树种建立经验方程,求算出各径阶的胸径、地径对应值,通过一元立木材积式,导引出一元立木地径材积式(表)。  相似文献   

12.
冀北山地不同树种组成桦木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对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采用浸泡法和双环法对冀北山地5种不同树种组成的桦木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半分解层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总储量变化范围为12.85~20.87t/hm~2,白桦纯林储量最大,阔叶混交林最小;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73.27~106.99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59.22~81.86t/hm~2,均为杨桦混交林最大、落桦混交林最小;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指数关系,随浸泡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4土壤容重是油松白桦林最大、杨桦混交林最小,总孔隙度是杨桦混交林最大(60.66%)、阔叶混交林次之(59.31%)、油松白桦林最小(45.4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是杨桦混交林最大、阔叶混交林次之、油松白桦林最小;5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综合来看,杨桦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森林可燃物及其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较详细地分析了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柞树、大山杨及水曲柳这6个树种各自所在林分林下可燃物的特点及其燃烧特性,结果表明:落叶松与水曲柳不易发生火灾,红松和樟子松易发生火灾,大山杨和水曲柳是抗火性树种。提出在造林技术上采用营造混交林或营造防火林带,防止或减少森林火灾,为森林防火及营林用火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兴安岭南坡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水文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兴安岭南坡的红松林、落叶松人工林、杨树林和白桦林的枯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及其持水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红松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53.89 t/hm^2,其后依次为杨树林42.66 t/hm^2、落叶松人工林30.54 t/hm^2、白桦林最小20.03 t/hm^2。在这4种林分枯落物中,红松林的有效拦蓄量为最大,相当于14.56 mm的降雨。经数据分析拟合,得到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负指数相关性(R〉0.99)。  相似文献   

15.
塞罕坝地区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塞罕坝地区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利用针阔混交林径级分布与空间结构相关指数对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中阔叶树种生长速度要比针叶快,而且占优势,白桦、山杨径级比例分布趋势接近正态分布;华北落叶松、山杨,属于随机分布,分布的比较均匀,白桦、五角枫与蒙古栎分布不均匀,处于聚集分布的状态;华北落叶松、白桦与山杨处于优势地位,五角枫与蒙古栎大部分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生长空间很小;华北落叶松、白桦、山杨混交程度不高,处于中度混交状态,五角枫与蒙古栎数量少,并且分布的较散,因此多为强度混交。  相似文献   

16.
以围场县木兰林管局3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对其物种数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落叶松桦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有56种,山杨桦木混交林内有53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有44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别不明显,灌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山杨桦木混交林>落叶松桦木混交林。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除Simpson指数外,其他3个指数规律一致,即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山杨桦木混交林>落叶松桦木混交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寒温带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揭示森林土壤碳氮养分利用机制和碳氮循环提供参考,为研究区森林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主要组成树种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采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动态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富集程度、差异性和生长季变化以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结果】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月际变化差异显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波动范围为114.14~451.05 mg ·kg -1 ,氮含量波动范围为40.38~185.00 mg ·kg -1 。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富集率依次为樟子松(87.99%)>白桦(78.22%)>兴安落叶松(73.14%)>山杨(56.96%),微生物量氮富集率依次为山杨(81.50%)>白桦(77.63%)>樟子松(76.42%)>兴安落叶松(51.40%)。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为1.42~5.24,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生长季变幅分别为1.42~5.24、1.57~3.79、1.67~4.55、1.55~2.59和1.79~3.53,其均值分别为2.64、2.63、2.81、2.11和2.36。根际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率为0.83%~0.95%,微生物量氮对土壤有机氮库的贡献率为3.63%~5.08%。【结论】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生长季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根际效应显著;在生长季末期,针叶树种根际效应相比阔叶树种更为强烈;针叶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对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高于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人工林造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依据立地因子(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和林分因子(优势木高、树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造林立地类型,用样地资料拟合了4个针叶树种的生长模型,分别编制了适宜该区的立地指数表,并对该区针叶树造林立地质量做出了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东南部山地针叶树人工林中57.11%的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近30%立地质量较差,仅有13.22%的林分生产力水平处于优等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连续4年对兴隆山保护区青杆、油松、落叶松、白桦、山杨等5种乔木,辽东栎、灰构子、珍株梅、紫丁香、花楸、山梅花、甘肃小檗、互叶醉鱼草、茶蔗子等12种灌木,以及淫羊藿、山丹花等2种草本植物不同物候期的观测,总结出了观测物种的发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枝条生长期、结果期、落叶期等物侯现象出现的日期。分析了各物候现象随温度、日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及坡位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提出了物候观测为营林生产、病虫害防治、生态旅游等活动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规律,对木兰围场低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内苗木更新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隙内更新苗的主要种类有华北落叶松、山杨和油松。华北落叶松和山杨的密度在林隙面积为120~140m2时最大,达到2 411株/hm2;而油松的密度在林隙面积为20~40m2时最大,为196株/hm2。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华北落叶松和山杨大径级和大高度级更新幼苗数量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林隙面积达到160~180m2时达到最大值;而油松在40~60m2时达到最大,径级大于2cm的更新苗密度为69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