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炎毒热清及其微乳制剂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体外抑菌作用(英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bacteriostasis of Yandureqing(AEE)and its microemulsion(AEE-ME).[Method]The acute toxicity was tested in mice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and median lethal dose(LD50)as well as 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calculated by modified Karber method;the bacteriostasis was investigated by cylinder plate method.[Result]LD50 of AEE in mice was 10.937 g/kg with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9.309-12.850 g/kg;and LD50 of AEE-ME in mice was 5.357 g/kg with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4.388-6.566 g/kg.The MICs of AEE to Escherichia coli O149 from swine,Staphylococcus aureus,Salmonella pullorum and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ere 10.00,20.00,20.00 and 10.00 mg/ml,respectively;while the MICs of AEE-ME to the 4 kinds of bacteria mentioned above were 5.00,10.00,5.00 and 5.00 mg/ml in turn,and that to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20.00 mg/ml.[Conclusion]AEE is an actually nontoxic drug and AEE-ME belongs to the low toxic preparation.AEE and AEE-ME have obvious bacteriostasis,in which AEE-ME is superior to AEE. 相似文献
2.
以健康昆明种小鼠为动物模型,一次性经口灌服不同剂量(10.00、7.76、6.03、4.68、3.63和2.82g·kg-1)的金连菊复方制剂,通过开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用药安全性。结果表明:灌服不同剂量金连菊复方制剂后,小鼠首先呈现安静、趴卧不动、腹式呼吸,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小鼠出现被毛竖立、眼球突出、尾部血管发蓝等症状,严重者腹部急剧收缩、行动不稳、抽搐死亡,但至给药后第4d小鼠毒性反应基本消失;小鼠死亡现象主要发生在给药后24h内,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剖检死亡小鼠发现其肺脏充血或有出血点,同时伴有胸腔积液;试验结束后将剩余小鼠全部处死剖检,发现各处理组小鼠的内脏器官均无明显病理变化,与正常小鼠的内脏器官一致。通过改良寇氏计算公式得到金连菊复方制剂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6.299g·kg-1,其标准误差(Sx50)为0.035 5,95%置信区间为7.394~5.367,属于实际无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炎毒热清"中药注射剂是由连翘、金银花、黄芩等中药混合提取配制而成的复方制剂。为了筛选最佳工艺和配方,采用杯碟法分别对不同提取工艺和配方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4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炎毒热清"中药注射剂复方A~复方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作用比复方1~复方6的抑菌作用显著,尤其是复方F的抑菌作用最显著。在复方1~复方6中,复方6的抑菌作用较其他复方显著。全部复方对大肠杆菌效果不明显。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可知,复方F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好,可作为预选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为探究羟甲香豆素微乳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小白鼠和SD大鼠为试验动物,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观察羟甲香豆素微乳LD50 、骨髓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结果表明,羟甲香豆素微乳的小鼠口服LD50为2.63×104mg/kg,95%置信区间为2.21×104~3.14×104mg/kg,毒力回归方程为y=3.57x-0.44(r=0.977 6),羟甲香豆素微乳的大鼠皮肤给药LD50为6.78×104mg/kg,95%置信区间为5.94×104~7.73×104mg/kg,毒力回归方程为y=0.31x-0.43(r=0.981 3)。根据口服和皮肤用药LD50值判断为无毒级药物,羟甲香豆素微乳对小白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小白鼠精子的畸形率无明显影响,说明羟甲香豆素微乳没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盐酸黄连素在4种油(IPM、大豆油、花生油、色拉油)和3种表面活性剂(EL 40、大豆卵磷脂和Tw een-80)中的溶解度;根据纳米微乳的评价标准,利用序贯设计思想,采用滴定法绘制了伪三元相图,确定了纳米微乳的最佳组成,研制了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并对其基本理化特性(形态、粒度、颜色、澄清度、稳定性和自乳化速度等)及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三相最佳组成是EL 40-甘油-IPM;制得的纳米微乳为澄清透明的球状液滴,其平均粒径为56.8 nm;高速离心、高温、强光下无分层,也无絮凝或药物析出;与传统片剂、胶囊和水溶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抗菌活性相比,纳米微乳的抗菌活性更高。以上研究表明制备的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是一种质量稳定、高效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中药特性,组成复方中药制剂"增乳健牛散"4种不同的方剂,制备水煎液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4种不同的方剂水煎液都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方剂3为极敏,其他3种不同的方剂为高敏;方剂3抑菌作用最强。[结论]该研究为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相关中草药方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3种不同配方青蒿琥酯(Artesunate,AS)纳米乳的急性毒性,筛选出安全性最好的配方。[方法]采用小鼠灌胃给药,观察14 d内小鼠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记录小鼠的死亡数。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各配方AS纳米乳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可信限。[结果]AS1、AS2纳米乳的LD50分别为7.76和7.56 g/kg;可信限为6.90~8.68和6.42~8.87。AS3纳米乳的LD0为15 g/kg。[结论]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的3种不同配方AS纳米乳,均属于实际无毒范围,AS3纳米乳较之AS1、AS2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12.
常温静水条件下,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氯氰菊酯、高锰酸钾、强氯精、戊二醛、二氧化氯和亚甲基蓝对金鱼稚鱼(体长1.4~1.6cm)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6种水产药物对金鱼苗的24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009 8mg/L、2.4mg/L、2.3mg/L、3.5mg/L、5.8mg/L和26.8 mg/L,对金鱼苗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 6 mg/L、0.26 mg/L、0.53 mg/L、0.88mg/L、1.4mg/L和2.36mg/L。结果分析显示,高锰酸钾不宜在金鱼苗种培育中使用,氯氰菊酯和强氯精应谨慎使用,而二氧化氯、亚甲基蓝和戊二醛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3.
微囊藻毒素对鸭胚的毒性及半致死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MCs)对鸭胚的毒性及其半致死剂量。[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提取铜绿微囊藻毒素,经ELISA检测提取物的MCs含量,然后用提取物处理樱桃谷鸭胚,研究微囊藻毒素对鸭胚死亡率的影响及其半致死剂量。[结果]微囊藻毒素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为16.00μg/胚胎(95%可信限为14.37~17.64μg/胚胎);微囊藻毒素对鸭胚死亡率的影响与其剂量成正相关,且对孵化8~19d的鸭胚影响最大。此外,MCs处理的鸭胚和对照组相比,其个体发育明显迟缓。[结论]微囊藻毒素对鸭胚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磺胺喹噁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小鼠口服磺胺喹噁啉的LD50。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磺胺喹噁啉和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磺胺喹噁啉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活性,测定脏器指数。结果表明,磺胺喹噁啉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4889.90 mg/kg,95%可信限为5471.71~4308.09 mg/kg。磺胺喹噁啉中毒后,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降低,心脏指数和脾脏指数降低,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升高。主要病理变化为心脏色泽暗淡,心肌纤维肿胀;肝脏和肾脏明显肿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破裂;脾脏肿大,脾小体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研究结果说明,小鼠磺胺喹噁啉中毒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活性降低,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主要器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密蒙花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为临床应用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将30只小鼠分别用不同浓度及最大浓度密蒙花颗粒混悬液灌胃进行预实验,观察7 d未见小鼠死亡,无法测出LD50,故进行最大耐受量(MTD)的测定。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根据小鼠可承受的最大体积分别用最大混悬浓度的密蒙花颗粒和蒸馏水1 d内灌胃2次,连续观察14 d,每天记录小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14 d后处死动物,测定小鼠的血常规指标,肝、脾、肾等主要脏器指数,观察解剖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 给药组小鼠无死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血常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密蒙花颗粒日最大耐受量为114 g/kg。结论 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密蒙花颗粒临床常用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