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鹅瘟病原学与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生强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以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5日龄健康雏鹅,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类似的病变; 通过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小鹅瘟病毒粒子.该分离毒株核酸分子量为5 000 bp.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可以检测患病雏鹅血清中的抗体,监测治疗血清的滴度和疫苗接种的效果.标记的小鹅瘟荧光抗体能直接检测患病雏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省各市鹅场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肠病料组织中分离到5株病毒分离物。经过实验室鉴定,该5株病毒分离能与小鹅瘟阳性血清发生沉淀反应,并均能使用针对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与目的条带大小一致的DNA片段。将PCR产物纯化、连接、转化、TA克隆等一系列实验后将获得阳性重组质粒送测序。另外,为了探究该病毒的遗传进化方向,本研究同时对鹅细小病毒VP3基因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江苏省各市鹅场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肠病料组织中分离到5株病毒分离物。经过实验鉴定,该5株病毒分离能与小鹅瘟阳性血清发生沉淀反应,并均能使用针对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与目的条带大小一致的DNA片段。将PCR产物纯化、连接、转化、TA克隆等一系列实验后将获得阳性重组质粒送测序。另外,为了探究该病毒的遗传进化方向,本研究同时对鹅细小病毒VP3基因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病毒GD-06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某地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5.
从由市场收购鹅卵入孵的孵房内采集不同胚龄期的鹅胚蛋,将蛋壳、尿囊液、羊水及胚体制成被检样品,以敏感鹅胚进行小鹅瘟病毒的分离和检测,结果表明小鹅瘟病毒可以由污染蛋壳随着胚龄的增大而侵入胚体,而免疫鹅只所产蛋在不同胚龄期的上述组织中均不能分离到病毒。因此,对种鹅实施健康监控及对种蛋、孵抱设施、市场等施以严格消毒在防治小鹅瘟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鹅胚接种、动物感染、电镜观察及病原核酸与结构蛋白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某养殖场疑似小鹅瘟病例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病例组织病料可使鹅胚呈现特征性病变,雏鹅人工感染后能表现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的症状;电镜下病毒粒子直径为20~25 nm,无囊膜,具有典型细小病毒特征;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病毒核酸扩增片段约为5100 bp;经SDS-PAGE发现,病毒结构蛋白由3条多肽组成,即VP1、VP2、VP3,分子量依次为88、68、57 ku.实验成功分离得到了一株贵州小鹅瘟病毒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7.
利用抗小鹅瘟病毒酶标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一免疫酶琼脂扩散试验.该方法在检测小鹅瘟病毒抗原时,灵敏度比常规琼脂扩散试验高256倍左右.可直接检出鹅胚尿囊液及病料组织中的小鹅瘟病毒.15例自然病例肝组织的检验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在检测血清抗小鹅瘟病毒抗体时,灵敏度比常规琼脂扩散试验提高256倍。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小鹅瘟临床诊断及免疫鹅抗体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正>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其临床特征为严重下痢,有时有神经症状。特征性病变为小肠黏膜大片坏死、脱落,形成腊肠状栓塞,堵住肠腔,病死率高,传播迅速。1病原小鹅瘟病原体是小鹅瘟细小病毒,它存在于鹅的脑、肝、脾、心血、肠及内容物中。病料悬浮液接种12~14日龄雏鹅胚的尿囊或绒毛尿膜中,经5~7d鹅胚死亡。小鹅瘟病毒只有一  相似文献   

9.
春防小鹅瘟     
小鹅瘟是一种病毒急性败血传染病。该病多发生在春季,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高达90% 特别是7~14天内的雏鹅,最易感染发病。 一、病因:病原为“小鹅瘟”病毒。病毒存在于病鹅的肝、脾、脑、肠内容物、血液及其他组织器官中。通过各种途径接触感染初出壳的小鹅,成年鹅对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除小鹅外,其它家禽对小鹅瘟均不易感染。 二、症状:小鹅瘟潜伏期5~7天,多发生于一  相似文献   

10.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毒。采用鹅胚扩增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用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8日龄健康雏鹅,雏鹅表现出典型的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病毒荧光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小鹅瘟病毒(GPV)分离毒xw株接种健康兔获得兔抗GPV超免疫血清,由此制备兔抗GPV荧光抗体。采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人工感染雏鹅、鹅胚及自然病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栓出患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且肠和肝的含毒量高于尿囊细胞。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鹅副黏病毒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1条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约856bp的基因片段,回收并纯化此PCR产物。用随机引物法合成cDNA,地高辛标记,建立了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鹅副黏病毒的方法。该探针能与鹅副黏病毒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最低检出限量为3ng/L;而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鹅细小病毒、大肠杆菌等核酸杂交均为阴性。对疑似鹅副黏病毒感染病变组织检测结果表明,气管、肺脏、脾脏、肝脏均可检测出鹅副黏病毒,以气管的检出率为最高。该研究为鹅副黏病毒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鹅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接种鹅胚的病毒增殖法,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病死雏鹅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进行了鹅胚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雏鹅感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毒株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14.
应用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鹅细小病毒(GPV)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鹅细小病毒 (GPV)核酸探针 ,设计并建立了核酸斑点杂交法 ,用以检测 GPV核酸。该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好 ,其敏感度可达 3pg。应用该方法对 4例病变典型的小鹅瘟患鹅组织器官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患鹅脏器中 ,小肠、心、肝、胰、脾组织含毒量较高 ,其中小肠组织含毒量最高 ,而脑组织中含毒量较低。应用琼脂扩散试验验证了核酸斑点杂交法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小鹅瘟病毒株: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小鹅瘟病毒SYG36株,同时获赠微量的纯化小鹅瘟病毒抗原。阳性血清:本实验室保存备用。鹅胚:无小鹅瘟母源抗体的12日龄健康鹅胚。聚乙二醇(PEG):上海化学试剂厂生产,分子量10000。琼脂糖:电泳纯,由上海东风制药厂生产。PBS: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小鹅瘟病毒引起,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粘膜有时大片坏死脱落,形成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病毒存在于病鹅的脑、肝、脾、肠内容物以及其他组织中.用各种途径人工接种有易感件的雏鹅,经过3~4d的潜伏期,即可发生典型的小鹅瘟.该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加热至56℃3h以上才能火活,在-20℃时至少可存活2年.  相似文献   

17.
利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小鹅瘟病毒抗原及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小鹅瘟自方定一(1956)在扬州发现以来,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对小鹅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有关小鹅瘟病毒及抗体的实用、快速、有效的检测技术则尚少系统报道。一般都是应用鸭胚,鹅胚或鹅胚成纤维细胞进行中和试验,费时费事。Malkinson(1974)首先以琼扩试验检测小鹅瘟抗体,但敏感性不高。继后Бондарцнко(1982),R.H.Gough(1984),郑玉美(1986)也都先后报道了小鹅瘟的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我们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制备了小鹅瘟鸭胚组织尿囊液抗原与雏鹅组织抗原,并筛选出了配制凝胶板最适缓冲液及pH。成功地应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小鹅瘟抗体,并初步对四川省部份市县小鹅瘟疫情进行调查。现将实验方法及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制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二联PCR检测试剂盒,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根据小鹅瘟和鹅病毒性肠炎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分别对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保存期进行研究,之后进行临床扩大试验。该二联PCR诊断试剂盒能扩增出预期的小鹅瘟375 bp核酸片段和鹅病毒性肠炎223 bp核酸片段,与鸭瘟病毒、鹅副黏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小鹅瘟病毒104 ELD50/mL,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2.5×10-1ELD50;不同批次的试剂盒对同一样品检测结果一致;常温下至少可保存5个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该二联PCR检测试剂盒能够对小鹅瘟和雏鹅病毒性肠炎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检疫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旨在建立一种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小鹅瘟病毒的快速检测。小鹅瘟是一种常见的水禽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对小鹅瘟进行诊断,减少该病的危害,本研究以小鹅瘟病毒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小鹅瘟病毒RPA恒温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PCR和传统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10 copies/μL的病毒核酸;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只特异性地扩增鹅细小病毒,而与鹅副黏病毒、鹅源鸭瘟病毒、小鹅流行性感冒病毒、鹅副伤寒病毒、大肠杆菌和曲霉菌均未发生交叉反应;同时该方法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低于6%,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阳性符合试验表明该检测方法与荧光定量PCR符合率为99%。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小鹅瘟的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为小鹅瘟病毒的高通量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针对番鸭细小病毒VP3基因片段,通过PCR检测番鸭细小病毒核酸,利用RT-PCR和PCR方法排除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感染,利用非免疫雏鹅接种试验排除小鹅瘟病毒感染,确诊引进的番鸭患鸭细小病毒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