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抗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玉米对矮花叶病的抗病机制,以代表国内外两大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优良自交系黄早4和Mo 17为亲本,构建了含239个重组自交系的F9代分离群体,并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包含101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1422.7 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15.6 cM。通过人工接种病毒鉴定,评价了亲本及群体对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反应。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矮花叶病抗性QTL进行了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在第5、6染色体上,各定位了控制发病率的1个微效QTL和1个主效QTL,分别与标记Bnlg602和Bnlg161连锁,其遗传效应能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2.3%和33.8%。  相似文献   

2.
烟草花叶病毒株系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草花叶病毒具有许多株系,因内外近十几年来主要在生物学,血清学上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株系的研究。文章就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核实工针对某些研究方面阐述了一些见解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对辽宁地区近年发生的玉米矮花叶病毒株系进行了鉴定.电镜下病毒粒子形态呈线条状,大小为(420~750)nm×(13~15)nm,超薄切片中有风轮状内含体.以病毒RNA为模板,按已知的玉米矮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了1kb左右的CP基因片段,将这一片段插入到载体pUC19中转化E.coliDH5a菌株,得到了CP基因克隆.cDNA序列分析表明,和中国已报道的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MDMV-B)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同源率达98.4%,氨基酸序列同源率99.4%.由此认为引起辽宁地区玉米矮花叶病的毒原为MDMV,其流行株系为B系.  相似文献   

4.
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8个大豆品种作为一组株系鉴别品种,将黄淮豆区7省1市202个毒株划分为7个株系(y1~y7)。y1~y2为弱毒株系,仅侵染感病品种(1138-2、文丰5号);y3~y5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抗品种(齐黄10号、徐豆1号、诱变30、鲁豆4号),y6~y7为强毒株系,y6除密荚1号外侵染齐黄22等7个品种,y7侵染所有8个鉴别品种,引起叶脉坏死症状。全区以弱毒株系为主(559%),中毒株系占287%,强毒株系占153%。明确了各地区株系的分布与流行趋势。株系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对纯化的玉米矮花叶病毒进行株系鉴定,因人工接种约翰逊草不侵染,故定为MDMV-B株系;4科36种植物的接种试验表明。19种禾本科植物可作为其其寄主,以不同病毒汁液进行的蚜虫薄膜饲毒试验表明,存在不同于Con A的一种辅助成分。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7~1989年鉴定山东省大豆花叶病毒的标样145个,根据它们在6个抗性不同的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差异,区分为6个株系。sd_1、sd_2属弱毒株系,sd_3、sd_4属中毒株系,sd_5、sd_6属强毒株系。并明确山东省各地区株系的分布情况。强毒株系的出现,使推广品种齐黄10号、文丰5号、丰收黄、东解1号、烟黄2号、诱变30和跃进4号等丧失抗性,并对高抗品种鲁豆4号、齐黄22号等存在威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四川玉米矮花叶病毒株系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3年在我省玉米主栽区采集的玉米、高梁等作物的带病标样,采用生物方法测定,证明了我省玉米病毒病的优势株系为甘蔗花叶病毒,并查明了该病毒的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8.
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2002年采集了黄淮地区四省28个县市的大豆病样591份,经初步繁殖鉴定、生物纯化及组织印迹检测,得到了50个SMV毒株, 采用王修强等筛选的10个鉴别寄主进行接种鉴定,检测到SC-3~SC-9等7个株系群,发现1个新的株系群SC-10。综合本单位1998-2002年的结果,黄淮地区(河南、山东、安徽北、江苏北) 在SC-1~SC-10中,除SC-2未发现外,9个株系群中,以SC-3和SC-7为主,分别占29.21% 和23.60%,SC-4和SC-8其次(10.11%、8.99%)。在各省分布上,河南省有7个株系群,SC-3、SC-4为主,SC-5、SC-7其次;山东省4个株系群,以SC-3为主,SC-8也占相当比重;皖北7个株系群,以SC-7和SC-9为主,其次SC-10;苏北8个株系群,以SC-3和SC-7为主,其次SC-8。按株系群看,SC-3、SC-4各省均有;SC-5、SC-6 、SC-7 在河南、皖北、苏北3地;SC-1、SC-8在河南、山东、苏北3地;SC-9只在皖北发现;SC-10在皖北、苏北2地发现;SC-2在黄淮未发现。  相似文献   

9.
甘蔗花叶病毒株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品种CP31/294、CP3 1/588和 Co281,甜高粱品种 Rio 和 Atlas 为鉴别寄主,测定出福建、广西主要蔗区甘蔗花叶病的10个供鉴病毒分离物中,有8个与 Abbott 鉴别系统描述的 SCMV-A 株系一致;1个与 SCMV-D 株系一致;1个与已知的14个株系都不相同,表现弱毒性,可能是新株系。应用辅助鉴别寄主甘蔗品种 F134,在鉴定为 SCMV-A 株系的8个分离物中,区分出一个新的分离物。  相似文献   

10.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严重的玉米矮花叶病区和人工接种诱发自然传播的方法,鉴定了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220个,并将其抗病程度分为高抗、中抗、耐病、中耐及感病五个等级。发现抗病自交系16种,其中获白、二南24、黄早四的抗病力强,配合力好,是我国目前最优抗源。全国现已应用此抗源育成新的抗耐病杂交种20个以上,在生产上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田间表现典型的矮花叶症的玉米病叶中得到分离物MD-HB,按照报道的马铃薯Y病毒属CP基因前后保守区序列的比较,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了1 2kb的全长外壳蛋白(CP)和病毒基因组的3′末端非编码区(3′-URT)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基因由939个碱基组成,编码313个氨基酸并含有与蚜虫密切相关的DAG(Asp-Ala-Gly)序列。Nib/CP基因交界处的蛋白酶切位点为Q/S。与侵染禾本科作物的马铃薯Y病毒属甘蔗花叶病毒亚组的4种病毒代表株系甘蔗花叶病毒(SCMV-Ger)、SCMV-MDB、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A)、高粱花叶病毒(SrMV-H)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O)对应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94 4%、84 3%、67 5%、74 2%和60 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95 5%、87 9%、67 1%、70 3%和58 8%;另一方面,此病毒分离物与来自甘蔗的SCMV株系SCMV-A和MDMV-SC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2%、81 1%和83 1%、82 8%,说明它们具有较远的亲源关系。认为应将我国SCMV玉米分离物单独从SCMV划分出来,作为SCMV亚组的一个新病毒种而不是SCMV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12.
以黄早四(抗)和Mo 17(感)为亲本建立了239个RIL系的群体,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包含10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 422.7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5.6 cM.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了亲本及239个RIL系对MDMV病毒B株系的抗性反应.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矮花叶病抗性QTL进行了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在第5,6染色体上各定位了控制发病率的1个微效QTL和一个主效QTL,分别与标记bnlg 602,bnlg 161连锁,其遗传效应能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2.3%和33.8%.在第6染色体上定位了控制病情指数的2个主效QTL,分别与标记bnlg161,y1ssr连锁,其遗传效应分别能解释表型方差的56.5%和76.8%.  相似文献   

13.
玉米矮花叶病毒提纯及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各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1930年发现于意大利,196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1965年由williams等明确了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 mosaic virus MDMV)侵染所致。我国最早于1968年在河南辉县发现,随后扩展到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在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山东、山西、辽宁等地都有该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近年来随着生态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断演变,该病在我国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山东省淄博、潍坊、泰安、莱芜、济南、济宁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玉米抗矮花叶病QTL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早四(抗)和Mo 17(感)为亲本建立了239个RIL系的群体,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包含10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422.7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5.6cM。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了亲本及239个RIL系对MDMV病毒B株系的抗性反应。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矮花叶病抗性QTL进行了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在第5,6染色体上各定位了控制发病率的1个微效QTL和一个主效QTL,分别与标记bnlg602,bnlg161连锁,其遗传效应能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2.3%和33.8%。在第6染色体上定位了控制病情指数的2个主效QTL,分别与标记bnlg161,y1 ssr连锁.其遗传效应分别能解释表型方差的56.5%和76.8%。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地区大麦黄矮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田间采集典型小麦黄矫病株25份,用无毒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传毒,经生物学分离并用BYDV-GAV,PAV,RPV,SGV四种抗血清静 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表明:25份标样中由麦长管蚜和麦二叉物有22份,与GAV抗血清有强反应,而与PAV,RPV,SGV抗血清无反应。  相似文献   

17.
芜菁花叶病毒非蚜传株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从南京蚕豆苗上采得斑驳症状的标样,分离到病毒标样B-98。用汁液摩擦接种在10科50种植物上,有7科20种植物表现不同类型的症状。在苋色藜上产生大块的褪色枯斑,在油菜、青菜上产生系统花叶症状。热钝化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11天(8℃)。不能经蚜虫传播,也不能经种子传毒。病叶的汁液及粗提纯样品在电镜下均可见到大小为680—850×12—15nm的线状病毒粒体。免疫电镜和SDS-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病毒分离物B-98与芜菁花叶病毒有十分密切的血清学关系。B-98为芜菁花叶病毒的一个非蚜传株系,定名为TuMV-NAT株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采自陕西省杨陵、武功、大荔、太白等地的玉米品种及玉米自交系毒原标样共58份,结果表明,毒原均为SCMV-MDB。  相似文献   

19.
烟草花叶病毒株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是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典型成员,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能侵染茄科、藜科、苋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番杏科、豆科和商陆科等共30科300多种植物[1]。在不同的寄主上,TMV有许多不同的株系,在我国主要有普通株、番茄株、车前株、豆类株、葫芦科株、兰花株和U2株等[2]。近十几年来,从不同寄主植物上不断分离鉴定到TMV的不同株系或分离物,在TMV不同株系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基因功能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简述如下。1现已报道的TMV株系烟草花叶病毒株系的种类非常多,在同一寄主上可以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对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病毒粒子形态、结构及其特性,感病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纯病毒研究结果表明,MDMV粒子形态为线状,宽度为14nm,长度不等,完整粒子长度为720~750nm。病毒悬浮液经紫外扫描获得了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光谱,最高吸收峰在257.5nm,最低峰在243.3nm,O.D280/O.D260约为0.73。在电镜下观察感病叶片的超微结构,可在细胞质内观察到大量的病毒粒子及风轮状、柱状内含体,体现了马铃薯Y病毒组的典型特征。同时,在感病组织内还可看到许多破坏的叶绿体、线粒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