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5N1禽流感疫苗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引起禽流感暴发,并在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和中国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2005年,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野生鸟类的大规模死亡,并随野生鸟类的迁徙而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本将对1996年以来中国家禽中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化及演变关系.以及野鸟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
流感病毒血凝素在宿主特异性转变中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感病毒宿主感染谱很广,除野生鸟类外,还广泛存在于家禽、家畜、野生哺乳动物甚至海生哺乳动物和人类[1]。种系发生研究表明,感染其他物种的所有A型流感病毒都来源于野生鸟类,野生鸟类是迄今发现所有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2-3]在一定条件下,流感病毒可在不同物种之间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传播。历史上流感病毒跨越种间屏障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禽流感病毒长期以来仅在禽间存在与流行,但1918年H1N1亚型病毒导致了“西班牙人流感”;1957年,H2N2亚型病毒酿成“亚洲人流感”;1968年,H3N2亚型病毒导致“香港流感”的蔓延;1977年,H1N1亚型病毒再次导致了“俄罗斯流感”;1997年,香港发生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并致死人的事件[4];2003年底至2008年4月30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再次于东南亚等国家肆虐,引发382人感染,其中241人死亡的事件。由此,流感病毒跨越种间屏障的现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很多学者对流感病毒跨种间屏障机制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诸多的研究进展。不同病毒的感染机制表明,当病毒在一个物种群体中经过多次感染,就会受到1次与宿主特性相关的自然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流行特点及其未来控制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大小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都可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通常由H9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到目前为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已经在亚洲、欧洲、非洲等50多个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和野生鸟类中不断发生,疫情出现此起彼伏之势,不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而且造成了60多种野生鸟类的死亡,仅在我国有记录的野生鸟类死亡品种就有16种,这对一些濒危鸟类物种形成了巨大威胁;更为严重的是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数量在不断攀升,2005年全球发病与死亡数分别为97人和42人,而今年截至到10月3日,发病与死亡数分别为105人和70人。因此,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4.
问 目前在亚洲流行的禽流感病毒H5N1 ,该病毒过去的流行情况如何 ?答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已在禽类及鸟类中流行了几十年了 ,几乎遍及全世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禽流感大暴发 ,其中 1959年苏格兰(H5N1 )、1979年英国 (H5N2 )、1983年美国(H5N2 )等。 1991年 10月至 2 0 0 1年禽流感大暴发 ,如墨西哥 (H5N2 )等。近年来H5N1 病毒引起了人们更密切的注意。 1997年 4月至 12月的香港禽流感 (H5N1 )除引起家禽损失外 ,还引起 18人感染 6人死亡。最近亚洲十多个国家 ,我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除台湾省流行的为H5N2 外 )也都是H5N1 作的祟 ,引起家禽的死亡 ,在泰国及越南还引起少数人的死亡 ,因此H5N1 是禽流感重要的高致病性病毒。问 禽流感病毒是如何分型的。答 禽流感病毒分为A、B、C三个血清型。A型主要引起人、畜、禽的流感。B、C型主要引起人的感染 ,有少量猪感染的报道 ,其危害性不大。在A型流感病毒中又分许多亚型 ,其亚型分型的根据是以其血凝素 (HA)抗原及神经氨酸 (NA)抗原的HA抗原有 15种 ,即HA1 至HA1 ...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欧洲多国先后报告H5N8型禽流感病毒造成野生鸟类或家禽死亡事件,一轮高致病禽流感疫情正在欧洲蔓延,引起多方关切。自今年10月以来,德国、奥地利、克罗地亚、瑞士、荷兰、波兰、匈牙利以及丹麦等欧洲国家先后出现H5N8型禽流感病毒造成野生鸟类或家禽死亡事件。目前波兰、克罗地亚、瑞士、荷兰和芬兰发现的是野生鸟  相似文献   

6.
1株野禽源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对2015-2016年广州地区野生鸟类进行流感监测,分离得到1株H5N6流感病毒。对病毒分离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A基因属于Clade2.3.4.4,HA蛋白的裂解位点处具有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具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典型分子特征。各基因片段分别与H5N6亚型的猫和家禽等的不同宿主病毒株相应片段具有较高相似性,揭示了野鸟作为流感病毒孵化器的可能性,提示需加强对野生鸟类禽流感监控。  相似文献   

7.
《水禽世界》2005,(10):41-43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在1981年,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近期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相继在欧洲、亚洲和大洋洲部分地区的14个国家暴发。其中,欧洲疫情呈现出传播迅速、野禽传染家禽的特点。分析发现,此次流行的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属于第2.3.4.4分支,与2014—2015年在全球流行的H5N8病毒属于同一个分支,但病毒已发生了较大变异;此次在欧洲开始暴发的H5N8疫情主要由野生鸟类引起,候鸟在此次禽流感病毒环球传播中起主要作用。伴随着候鸟迁徙和周边国家的疫情形势,我国家禽发生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较大,提示应做好疫苗的免疫工作,加大对家禽和野鸟的监测力度,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云南边境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变异及进化特征,2009年-2014年期间在云南边境采集境外家禽和野生鸟类棉拭子样品1 500份,经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特异性多重RT-PCR检测,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NA基因扩增、纯化、克隆和测序,并与已知毒株和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1 500份样品中检出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阳性样品60份;60阳性样品病毒HA基因测序获得21种NA序列,可划分为4个不同进化分支。NA基因与HA基因呈现不同进化关系;云南边境毒株NA aa275位点未发生变异,因此变异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Oseltamivir(达菲)类抗病毒药物可能无抗性或耐药性;2009年-2014年期间云南边境H5N1亚型病毒NA间具有遗传差异,NA基因进化分支4已成为当地流行的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0.
<正>禽流感(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主要在鸡、鸭、鹅、鸽等家禽和野生禽中传播,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病毒性疫病[1]。2003年以来,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传播,导致大量家禽和野生鸟类死亡。在我国主要通过广泛疫苗的免疫接种来控制家禽禽流感发生与流行。但部分禽类(特别是水禽)疫苗接种后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不高,其原因是什么尚不清楚。开展家禽禽流感血清学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的病原。其中高致病性的H5N1亚型AIV可以造成鸡群的大批死亡,对家禽养殖业影响严重,并可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通过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在禽流感疫苗免疫效力的评价过程中,监测免疫鸡血清抗体是最常用、最可行的方法。2009年农业部批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株+Re-4株)制造,2012年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及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4株)取代以上两个产品,2014年,北方出现了新的7.2分支毒株,而禽流感Re-4株疫苗和Re-6株疫苗对这种新型流行株的保护效力并不佳。2014年4月11日,农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93号”,制定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 Re-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2种兽药产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全国将主要以Re-6与Re-7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为新的趋势。本试验分别用不同毒株的禽流感试验抗原与不同毒株禽流感疫苗免疫鸡的血清通过HI试验相互检测,对抗体效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毒株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的病原。其中高致病性的H5N1亚型AIV可以造成鸡群的大批死亡,对家禽养殖业影响严重,并可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通过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在禽流感疫苗免疫效力的评价过程中,监测免疫鸡血清抗体是最常用、最可行的方法。2009年农业部批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株+Re-4株)制造,2012年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及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4株)取代以上两个产品,2014年,北方出现了新的7.2分支毒株,而禽流感Re-4株疫苗和Re-6株疫苗对这种新型流行株的保护效力并不佳。2014年4月11日,农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93号”,制定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2种兽药产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全国将主要以Re-6与Re-7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为新的趋势。本试验分别用不同毒株的禽流感试验抗原与不同毒株禽流感疫苗免疫鸡的血清通过HI试验相互检测,对抗体效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毒株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2016年至今,H5N1、H5N2、H5N5、H5N6、H5N8、H5N9、H7N1、H7N3、H7N7、H7N8、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了欧、亚、非、美四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了约3 700起疫情,或在部分地区的野禽中临床分离到。H5N1、H5N6亚型禽流感疫情主要威胁着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H5N8亚型禽流感疫情主要威胁着欧洲部分国家,H5N1、H5N8亚型禽流感疫情在非洲均有发生。H7亚型禽流感病毒仍然威胁着欧、亚、非、美四大洲,其中H7N9亚型主要在中国和美国流行,特别在2016年年底由低致病性变为高致病性且暴发了多起疫情。由此可见,H5、H7禽流感疫情继续威胁着全球的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2016年至今全球禽流感的流行状况,分析了其流行特点,以期对国内禽流感的防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香港再次发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报道 ,2 0 0 3年 2月 2 0日 ,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确认 2 0 0 3年 2月 17日由于严重肺炎死亡的 1名33岁男子咽吸出物呈 H5 N1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该男子是 H5 N1病毒本次暴发感染的第 2例人 ,其住院的 9岁儿子于 2月19日已被确认感染 H5 N1病毒。这是自 1997年 H5 N1禽流感病毒首次在香港直接感染人 18例死亡 6例以后 ,第二次发生H5 N1病毒感染人并造成死亡的事件。对于此次暴发感染的来源 ,香港卫生部门、中国国家卫生部和 WHO正在作进一步调查。1997年 ,H5 N1病毒暴发并首次感染人引起了全球的警惕 ,为了捕…  相似文献   

15.
价格信息     
《农村养殖技术》2006,(12):41-41
●农业部要求各地加强野生鸟类禽流感监测和诊断农业部6月12日针对我国青海、西藏等省区先后发生候鸟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野生鸟类禽流感各项防控措施,做好野生鸟类禽流感监测和诊断工作,防止候鸟禽流感疫情向家  相似文献   

16.
一、高致病性离流感流行的基本情况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指由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使多种动物感染致病。就目前研究所知,各种家禽和野生禽是主要的病毒携带和传播者。截止2006年5月23日,全世界共有218人发病,124人死亡。中国有18人发病,12人死亡。动物可感染的有:1.猫科动物:2003年12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因此,禽流感病毒可分为HXNX共144种亚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国内引起家禽发病的主要是H5N1和H9N2亚型.2013年3月31日,中国上海市和安徽省首次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此后在全国部分地区陆续出现确诊病例,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同时对家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在野生禽类中流行的禽流感病毒(AIV)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针对多种禽流感亚型的人用和兽用疫苗。本试验制备了针对H5、H7和H9 3种AIV亚型抗原的病毒样颗粒(VLPs)(分别源自H5N1、H7N3和H9N2病毒)。VLPs还含有流感N1神经氨酸酶和逆转录病毒gag蛋白。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H5/H7/H9/N1/gag VLP。本试验测定了其包括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在内的生化特性、功能和抗原特性。在鸡禽流感攻击模型中进一步评估VLPs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针对异源AIV(包括H5N2、H7N3和H9N2亚型AIV)的保护功效。结果显示,接种疫苗的禽类在H5N2和H7N3高致病性AIV的攻击中未出现死亡,而对照组全部死亡。用低致病性H9N2亚型AIV攻毒后也可检测到免疫应答,结果表明H5/H7/H9/N1/gag VLP为具有广泛免疫保护作用的禽流感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野鸟在流感的生态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7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野生鸟类及候鸟的禽流感监测做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工作。自1961年首次从野禽体内分离到H5N3禽流感病毒后,所有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都在野禽群体中分离到,特别是野鸭、海岸鸟及海鸥等水禽,从野生迁徙性水禽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的几率远远超过了其它禽种。经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已知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其所携带的流感病毒是各型流感病毒的祖先,野生鸟尤其是鸭乃流感病毒巨大的储存库。故研究野生水禽及候鸟禽流感对防治禽流感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23):40-41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在1981年,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荷兰、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及我国相继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