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姗  黎昊雁  梁月荣  平田丰 《果树学报》2007,24(1):1-5,F0004
对一组柑橘周缘嵌合体(Ekuliku)及其嫁接亲本(Nankan和Hamlin)的叶片和果实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及遗传学分析。一般柑橘嵌合体的不同部位由不同亲本特定的组织层发育而来。实验结果表明,嵌合体果实的特性并不与其同层亲本的特性完全一致,嵌合体叶片横截面的结构也与亲本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在细胞层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用127种随机引物和1对STS特异性引物对嵌合体和嫁接亲本作遗传学分析,其中8种引物能得到特异性条带,即只在嵌合体和其中的1个亲本中检测到;并且这8个引物都有很高的重现性。随即,对这些特异性条带作了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嵌合体是指两种 或多种遗传结构的细 胞组织而言。果树的 突变,包括人工诱变 和自然芽变,往往表 现为嵌合体的形式, 特别是多倍体的突 变,大都表现为各种 类型的二倍体与多倍 体的嵌合体。因此, 开展果树嵌合体的研 究,确定嵌合体的结 构特点及类型,无论 是研究果树各种器官 的组织起源,还是为 果树育种提供科学的 依据,都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梢端切片是 研究果树嵌合体类型及结构特点的一种重要方法。Satina等(1940)首先用梢端“切片法研究了曼陀罗的周缘嵌合体,并提出了组织发生层学说;Dermen(1938-1973)先后对越桔、苹果、梨、桃等果树…  相似文献   

3.
柑桔通过嫁接产生嵌合体偶有发生,嵌合体基本上出现在嫁接部位,到现在巳有几例报道,例如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1975)报道了早桔嫁接在构头橙上,由于受伤害在嫁接部位产生变异得到嵌合体构合桔。日本的Lwamasa.M(1977)报道以日本夏橙和金柑作砧木,温州蜜柑作接穗,从嫁接部位产生两个周缘嵌合体。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1978)和吕柳新(1982)认为改良检是印子柑嫁接在红桔上产生的嫁接嵌合体。吴洪明(1992)报道了芦柑嫁接在积壳上,由于受冻害,后来在嫁接口产生嵌合体枳合芦。上述的几例报道均未对嵌合体的过氧化物酶(Pox)进…  相似文献   

4.
离子注入法诱变菊花及嵌合体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威  祝朋芳 《北方园艺》2010,(3):135-138
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对2个地被菊品种自交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后代的种子发芽率,株高,冠幅,花色和花径等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菊花形状均发生变异,M1代平均株高明显矮化冠幅增大;花径与亲本相比发生广泛分离,性状变异率在8%左右。在Fe~+注入株中出现花色嵌合体的现象,该嵌合体的特征是一朵花上出现2种颜色的相嵌现象,并且通过组培技术对嵌合体进行分离得到与母株性状相同花色不同的新菊花品种。  相似文献   

5.
引言辐射诱发果树营养体的突变是发生在个别细胞内,由突变细胞衍生的突变组织和原组织常以突变嵌合体的形式存在。因此,分离选择突变体技术是获得突变体的关键。为了给分离选择突变技术提供依据,国外对诱发突变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着研究。据报道,辐射芽长出的初生枝,低位芽比高位芽具有较高的突变频率。Lapins指出、苹果初生枝芽6~10叶节的芽携带较宽突变组织,在营养繁殖世代中出现较高的突变频率。 Campbell指出,靠近叉枝处的芽具有较高的突变频率。我们用射线处理分离具有标志基因突变性状的周缘嵌合体,研究嵌合体分离突变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射线诱发突变发生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DAPI荧光染色技术对芥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进行观察,同时比较培养基中添加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6个基因型芥蓝成胚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的倍性和结实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芥蓝小孢子胚胎发生以B途径为主,但也存在A途径。小孢子第1次核非均等分裂或均等分裂形成不对称细胞即可建立极性特征,各类胚状体的形成似有其各自发育路径。2,4-D对成胚的影响因基因型而异,添加0.01~0.1 mg·L-1 2,4-D对‘绿宝’‘芊翠’和‘泽美’3个基因型芥蓝的成胚无显著影响;对于‘夏翠’,除0.1 mg·L-1 2,4-D显著降低子叶胚产量外,其他类型胚状体的产量不受影响;0.05和0.1 mg·L-1 2,4-D可分别显著增加‘顺宝’球形胚和鱼雷胚的产量,因而其总胚产量显著增加;对于成胚能力极强的‘顺宝2号’,心形胚、球形胚、其他类型胚状体及总胚产量均随着2,4-D浓度增大而显著提高,但子叶胚产量显著减少。添加2,4-D对‘顺宝2号’小孢子启动分裂无显著影响,但可维持或提高已启动分裂细胞的再分裂能力,减少中途退化或败育,从而提高胚产量。对获得150个再生株系进行倍性检测,单倍体株系占72.7%,DH系占22.7%,其他包括非整倍体和嵌合体在内的株系仅占4.6%。DH或单双倍体的嵌合体植株蕾期授粉后均能正常结实,而其他非整倍体(包括嵌合体)不结实或结实率极差。因此,可先根据植株花粉的有无、蕾期授粉后的结实性、叶形态以及生长势等判定出单倍体、DH和单倍体+二倍体植株,其他有花粉而不结实或结实不良的植株则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倍性。  相似文献   

7.
一个有希望的诱变多倍体类型——四倍体十月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1973年开始,以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6个重要柑桔栽培品种的嫁接苗为材料,用秋水仙碱进行诱变处理,获得全部6个柑桔品种的四倍化突变体。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6个四倍化突变体的重复鉴定结果,并着重介绍一个有希望作为经济栽培的四倍体柑桔类型——同源四倍体十月桔。一、突变体的重复鉴定由于对茎尖分生组织进行诱变所产生的突变体往往是一个嵌合体,并且在嵌合体中二倍体细胞组织往往比突变的细胞组织分裂和生长的速度要快,  相似文献   

8.
不同甘蓝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份甘蓝材料的24个小孢子植株进行小样本倍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小孢子植株倍性有4种类型:单倍体、二倍体、单倍同二倍嵌合体、二倍同四倍嵌合体。不同材料之间自然加倍情况有较大差别;利用花粉等主要形态鉴别法对大样本的小孢子植株进行倍性粗略判别,得出不同甘蓝材料的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变化幅度为16.6%~100%。  相似文献   

9.
生长调节剂在园艺植物嫁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介绍了近年来生长调节剂在植物嫁接中的应用概况,主要包括提高嫁接成活率、促进接芽的萌发生长、提高嫁接嵌合体的诱导率和在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甘蓝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份甘蓝材料的24个小孢子植株进行小样本倍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小孢子植株倍性有4种类型:单倍体、二倍体、单倍同二倍嵌合体、二倍同四倍嵌合体.不同材料之间自然加倍情况有较大差别;利用花粉等主要形态鉴别法对大样本的小孢子植株进行倍性粗略判别,得出不同甘蓝材料的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变化幅度为16.6%~100%.  相似文献   

11.
以'阿城紫皮'大蒜和日本'福地六瓣'白皮大蒜鳞茎茎尖为接穗、鳞茎盘为砧木,利用离体茎尖微体嫁接技术,研究了大蒜体细胞嵌合体的培育,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嵌合体的鉴定.结果表明:最佳生芽培养基为MS NAA 0.1 mg·L-1 2ip 0.4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1.5 mg·L-1.嫁接成活率达16.00 %~26.67 %.利用引物OPF-16鉴定表明,白/紫、白·紫/紫、白·紫/白、紫/白4种嫁接方式获得了嵌合体.利用引物OPJ-12鉴定表明,紫/白嫁接方式获得了嵌合体,而引物OPE-05鉴定未能检测出亲本与嫁接苗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阿城紫皮’大蒜和日本‘福地六瓣’白皮大蒜鳞茎茎尖为接穗、鳞茎盘为砧木,利用离体茎尖微体嫁接技术,研究了大蒜体细胞嵌合体的培育,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嵌合体的鉴定。结果表明:最佳生芽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2ip 0.4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IBA 1.5 mg·L-1。嫁接成活率达16.00%~26.67%。利用引物OPF-16鉴定表明白/紫、白·紫/紫、白·紫/白、紫/白4种嫁接方式获得了嵌合体。利用引物OPJ-12鉴定表明紫/白嫁接方式获得了嵌合体,而引物OPE-05鉴定未能检测出亲本与嫁接苗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柑桔诱变育种工作中,为了避免或减少诱变处理后会产生较高频率嵌合体的现象,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诱导不定芽(Broertjes等,1980)。本文是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结合钴60-γ射线辐照,诱导柑桔不定芽和再分化植株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柳橙是甜橙的一个变异类型,有明柳橙和暗柳橙两个主要品系。明柳橙的果面具沟纹,表面粗糙;暗柳橙则不具沟纹,果面光滑。 通过解剖学和遗传学研究表明,明柳橙系起源于普通甜橙,是L-Ⅲ发生突变的嵌合体,暗柳橙则是明柳橙的回复变异类型。试验还表明,明柳橙的外观和食用品质均逊于暗柳橙,在生产上应以发展暗柳橙为主,一般不宜推广明柳橙。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的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及抗菜青虫性的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军杰  刘凡  罗晨  姚磊  赵泓  黄玉碧 《园艺学报》2004,31(2):193-198
 以大白菜(B.campestris ssp.pekinensis)‘北京80号’生长3 d无菌苗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叶盘法导人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通过抗性株的真叶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的再生, 证实了嵌合体的存在,并通过此方法来消除嵌合体。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杂交以及植物基因组Southern杂交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入植物基因组中。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 进行了转基因大白菜叶片的连续离体饲喂,结果表明:受试的转基因大白菜对菜青虫的生长发育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苹果试管染色体组工程育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秋水仙0.4%和0.8%的浓度,诱变苹果7个二倍品种自然授粉的胚,通过试管培养,抑制胚芽成梢,促使染色体组突变的四倍体细胞分化不定芽,形成植株。经染色计数梢端切片,鉴定出一批同质的四倍体株系,部分植已栽植于果园。此项研究了简易可靠的诱变,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了浣诱变中嵌合体的干扰,为人工创造四倍种质,有计划地进行多倍体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发现的柑桔嵌合体—枳合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枳合芦是继我国已有报道的改良橙、枸合桔等柑桔嵌合体之后,新发现的又一个自然产生的嫁接嵌合体,以其变异兼有芦柑和枳的性状而定名“枳合芦”。一、变异的产生变异发现于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柑桔专业户果园中,苗木引自浙江金华,1983年冬定植,1985年冬受冻,冻害使二年生的芦柑  相似文献   

18.
使用SSR荧光分子标记技术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保存于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圃内的100份梨种质资源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8份新的梨多倍体种质,其中三倍体梨种质17份,二、三倍体嵌合体1份;4份存在争议的三倍体种质,分别是其力阿木提、骚梨、六月鲜、窝窝。少量SSR位点的多等位基因扩增不能作为梨多倍体种质资源的判断依据,多个SSR位点的3个等位基因扩增,并结合流式细胞术可以准确鉴别梨多倍体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目的是为了验证小林温州(Kobayashi mikan)嵌合体的假说。该品种被认为是温州蜜柑穗与日本夏橙砧的嫁接嵌合体。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对叶片、果实以及幼苗的嫩叶和细根进行过氧化物酶和酯化酶的同工酶分析,比较了小林温州、温州蜜柑和日本夏橙的酶谱,结果摘要如下: 1.在七月份取样,小林温州新、老叶及  相似文献   

20.
愈伤组织辐射诱变选育玉兰新品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兰茎尖生长点在MS+ 环烷酸钠0. 1 mg/ L+6-BA 1. 5 mg/ L+ 2, 4-D 1 mg/ L+蔗糖45 g/ L 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 进行2. 475×10-10C/ kg г射线辐射处理后, 接种在MS+ ZT 2 mg/ L+ 2, 4-D 1 mg/ L 培养基上, 分化出具有多种变异性状的不定苗。对具有优良性状的不定苗进行生根培养并移栽, 从中选出一株一部分生长旺盛、另一部分与母株基本一样的嵌合体植株。对嵌合体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部分进行无性繁殖, 选育出具有一年两次开花、生长速度快而旺盛、抗逆性强等多种优良性状的玉兰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