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杭州植物园白蚁为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蚁是杭州重要的园林害虫,近年来为害猖獗,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破坏了生态景观。调查表明,为害杭州植物园的白蚁主要有4种,其中又以黑翅土白蚁为害最为严重。白蚁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杭州植物园的白蚁防治应根据其自身条件,在加强园林养护的基础上,宜采取药剂驱避、喷粉灭杀、诱杀包诱杀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沅江市常年种植苎麻18000~25000hm2,产值3亿~4亿元。近年来,白蚁成为苎麻的重要害虫,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1996~2000年  相似文献   

3.
白蚁是澜沧县蔗区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对甘蔗造成很大的损失.分析白蚁为害甘蔗的原因,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对甘蔗白蚁进行防治,使白蚁对甘蔗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白蚁是为害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害虫,严重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试验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对食用菌白蚁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因素、发生原因等进行总结,并结合河南省漯河市食用菌白蚁为害的实际情况,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白蚁防治剂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简述了白蚁的危害,重点综述了白蚁防治剂的现状。目前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白蚁防治剂主要为砷制剂类、金属盐类、无机酸类、有机氯(氟、溴)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硅烷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杂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天然源白蚁防治剂等。无机白蚁防治剂和有机氯类的大多数品种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被淘汰,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将成为主要产品,有机杂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和天然源防治剂将是今后白蚁防治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苎麻是沅江市农业生产的拳头产品,2006年全市种植面积24600hm2。近年来部分苎麻园受白蚁(Termes Linnaeus)为害,受害重的根部木质部被食空,仅留表皮,形成败蔸(丛意)。2006年4月调查统计,全市苎麻发生白蚁为害面积6100hm2,其中为害丛率10%以上的面积2300hm2,有260hm2严重受害苎麻园已改种其他农作物。4月10日笔者调查本市阳罗洲镇新阳村3组共7.3hm2苎麻,有5.3hm2不同程度被白蚁为害。农民姚春晖家1块0.12hm2的3年龄苎麻园被害丛率达18.5%,被害麻根部一般每丛有白蚁50~300头。其中曾发现丛苎麻有白蚁若虫559头,有翅成虫8头。笔者4月11日用甲…  相似文献   

7.
白蚁是为害甘蔗的重要害虫,在广东省海南島已发現有六种。从甘蔗下种到收获皆可为害,以萌芽期受害最烈,幼苗期較輕,伸长期至成熟期又趋严重。白蚁为害蔗种绝大多数是由切口二端食入。蔗节蛀通后,蔗芽就无法萌出,致造成缺株。白蚁的取食活动受阵雨量的影响很大。降雨量大則甘蔗受害率低;反之則高。因此在华南地区,土壤水分不仅是造成白蚁在蔗区分布的决定原因之一,而且还是为害輕重的主要影响因素。据三年的观察:在海南島,为害甘蔗的白蚁的分羣发生于春夏季(3月下旬至6月),共約4—6次。分羣所需的气候条件是;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有雷电暴雨且雨量较大、气压在750—760毫米(一般在750—755毫米間)。其中降雨量的大小,是决定有翅成虫出土数量多寡的原因之一。蔗区农民在防治甘蔗上的白蚁中,創造了“五合肥料醮种”的成功經驗。三年試驗証明:在甘蔗下种期施用药剂醮蔗种切口或配成药泥醮蔗种全身,均可得到良好的效果。这些药剂是:艾氏剂(5%粉、0.5%药泥)、氯丹(10%粉、0.35%药泥)、异狄氏剂(1%粉)、DDT(5%粉)、666(0.5%粉)、毒杀芬(0.25—0.35%药泥)和狄氏剂(0.5%药泥)。  相似文献   

8.
1 发生为害概况  我们于 2 0 0 1年 5月 31日在平果县四塘镇安邦村榜乡屯的尾叶桉幼林进行了白蚁为害情况的调查。该村于 2 0 0 1年 2月 2 7日种植尾叶桉林 2 4 hm2 ,共 3.96万株 ,于 3月 1 2日开始发现幼树被白蚁为害死亡 ,至 5月 31日止 ,受为害死亡的幼树 0 .91万株 ,死亡率高达 2 3%。有 1 4处被害的地方补了 3次苗 ,但仍然遭到为害。我们在该林区调查共发现蚁巢 2 2 2个 ,为害的白蚁主要有 2种 ,即土垅大白蚁Macrotermes annandalei ( Silvestvi)和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 Light。这两种白蚁筑巢于地下1~ 2 m或更深处 ,它…  相似文献   

9.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为害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中、后期 ,玉米纹枯病 (RhizoctoniaSakakii)曾在我国南方一些夏玉米种植地区严重发生。近年来 ,随着玉米高产栽培措施和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 ,山东省枣庄、曲阜、泰安、滕州等地玉米纹枯病日趋严重。1 998年调查 ,一般病田的病株率为 1 0 %~ 50 %,重病地块高达 70 %以上 ,可导致减少产量 6%~ 1 0 %。1 玉米纹枯病的病原及为害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中的第一菌丝融合群 (AG 1 IA、AG 1 IB) ,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中的第三…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陕西省设施蔬菜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到2002年全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已发展到6.93万hm2,年产量722.43万t,总产值86.4亿元,为质量效益型农业发展和菜篮子工程建设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成为本省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生物灾害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有害生物的重发区。据研究,为害本省农作物的有害生物种类在1 000种以上,常年发生种类超过100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日趋严重,全省发生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 500万hm2次上升到近年的3 300万hm2次,年均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在部分年份、部分区域,甚至大面积成灾。生物灾害的为害损失已超过水灾、旱灾,成为新时期制约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粮食生产、农业生态和食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胡莹 《江西植保》2004,27(4):167-167,166
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给白蚁防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难度,本文简要介绍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在今后的白蚁防治工作中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inese bayberry (Myrica rubra Siebold & Zucc) is an evergreen fruit tree with high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valu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 new twig dieback disease caused by 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 and P. vismiae was observed in major M. rubra-producing areas of Zhejiang and Fujian Provinces, causing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In this study, 16 isolates of P. mangiferae and 27 isolates of P. vismiae were obtained from diseased leaves, roots and branches of M. rubra from different regions. The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of the two species of Pestalotiopsis was determined to be 20–25 °C, while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the germination of conidia was 25–35 °C. The two species of Pestalotiopsis showed rich genetic diversity. Inoculating the conidial suspension of one or both of the two species of the Pestalotiopsis on detached leaves or branches of M. rubra could cause lesions surrounding the inoculation sites with the frequency of 100 %. Moreover, necrotic lesions could be observed on inoculated potted plants with the frequencies of 33.3 % for P. mangiferae, 25 % for P. vismiae and 50 % for a mixed inoculum.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ermites are worldwide pests causing considerable damage to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buildings. While various approaches have been tried to eliminate termite populations, the relevant toxic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risk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RESULTS: In this study, to combine the merits of effective chemical control by bifenthrin and a drug photoimmobilisation technique, silk fibroin was used as a carrier to embed bifenthrin, which was then photoactively immobilised by ultraviolet treatment on the surface of wood (cellulose). The immobilised bifenthrin embedded in the photoactive silk fibroin was characteris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UV),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and CHN analysis. The surfac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we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ESCA) and bioassay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mbedded and immobilised bifenthrin has been very well protected from free release and has a long‐term stability allowing slow release with a high efficiency against termites at a low dose of 1.25 µg cm?2. This study provides a novel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technique for termite control by photoimmobilising silk‐fibroin‐embedded bifenthrin on the surface of materials that are otherwise easily attacked by termites.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我国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害虫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农业害虫的一种害虫防治方法,具有安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等优点。本文基于我国近年在天敌资源挖掘、天敌控害机制、天敌产业化应用和新方法探索等方面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植物害虫生物防治学科的体系建设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现状及化学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化学防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针对国内外草地贪夜蛾发生的现状,从抗药性程度及交互抗性、种群遗传、抗药性机制以及化学防治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化学防治要尽量做到药剂品种、时间和空间的配合;掌握好药剂防治的两个窗口期,一是害虫本身敏感的窗口期即从孵化到3龄初,二是孵化后到钻蛀前;分阶段选择适宜药剂类型用于化学防治。除了考虑杀虫剂作用机制类别外,作用方式也要考虑。卵高峰期施用具有触杀活性的药剂配合具有杀卵活性的药剂添加具有渗透功能的助剂,孵化高峰期施用触杀药剂配合胃毒药剂,后期大龄幼虫可以考虑胃毒药剂为主的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梅小潜细蛾是杨梅树上重要叶部害虫,在慈溪1年发生2代,以幼虫潜叶危害形成泡状斑。一头幼虫形成一个泡状斑,每叶一般有泡状斑1~5个,多达15个,造成叶片皱缩扭曲,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杨梅减产。杨梅小潜细蛾泡状斑主要分布在树体下部,与中、上部有显著差异,但东西南北方位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沙生植物沙芥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沙生植物沙芥在分类分布、利用价值、栽培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沙芥的研究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沙芥研究基础薄弱和毁灭式开发利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矿物油类农药的使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矿物油类农药的使用现状早在1865年,即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开采后的第6年,未经乳化的煤油就开始用于控制柑橘树上的介壳虫;20世纪20年代,润滑油加乳化剂开始应用于柑橘树和落叶果树,并成为果园冬季清园的主要药剂。20世纪70~80年代,碳21-碳25窄溜程喷淋油已经广泛应用在多种害虫的常年控制上。从20世纪90年代起,农用喷淋油开始使用高度精炼的白油做有效成分,使得农用喷淋油达到食品级。目前,喷淋油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蔬菜、花卉、果树和棉花等作物上使用,以控制害虫和害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