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中游贝氏(鳖)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12月在监利长江何王庙故道采集591尾样本,对长江中游贝氏(鳖)(Hemiculter bleekeri)性比、初次性成熟大小、繁殖季节、产卵类型、产卵群体组成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贝氏(鳖)总体雌雄性比1.44:1,与1: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繁殖期间雌雄比2.5:1,非繁殖季节雌雄比为0.91:1.繁殖群体年龄结构为1-3龄,以1龄补充群体为主,属于第Ⅱ类型.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8.08 cm, SL♂50=8.47 cm,最小观测性成熟个体分别为:雌性7.5 cm,体重6.65 g, 1龄;雄性8.2 cm,体重8.13 g, 1龄.根据成熟系数变化和性腺发育期观察,推测其繁殖季节为4-6月,可能延至7月份.贝氏(鳖)绝对繁殖力为1703~9601粒/尾,平均为(5876.6 ± 1837.8) 粒/尾,与体重、性腺重均呈线性关系,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FW)为204.7~406.5粒/g,平均(322.3 ± 49.7) 粒/g,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相对繁殖力(FL)为212.0~827.6粒/cm,平均(552.4 ± 136.1) 粒/cm,与体重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昆明裂腹鱼繁殖生物学周年变化,为开展昆明裂腹鱼人工繁殖、养殖以及对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的增殖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2014年7月-2015年5月,每月定期采集雌、雄昆明裂腹鱼各10尾。样品鱼为2008年子一代,均为6龄。雌鱼体长26~48 cm,体重380~1 600 g;雄鱼体长29~46 cm,体重425~1 250 g。结果显示:昆明裂腹鱼成熟系数雌鱼为(7.07±0.04)%,雄鱼为(3.72±0.01)%;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繁殖期为2-4月,盛期为3-4月;Ⅳ期卵巢卵径1.6~1.8 mm占35%。绝对繁殖力为(9263±5241)粒,与体长呈曲线相关(F=2E-11L7.427,R2=0.912),与体重呈线性相关(F=0.017W-10.19,R2=0.958);相对繁殖力为(9.5±3.9)粒/g,与体长、体重均呈曲线正相关(Fw=0.05e0.156L、R2=0.846,Fw=14.37ln W-90.57、R2=0.871)。  相似文献   

3.
2016年4-12月在监利长江何王庙故道采集591尾样本,对长江中游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性比、初次性成熟大小、繁殖季节、产卵类型、产卵群体组成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贝氏总体雌雄性比1.44∶1,与1∶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繁殖期间雌雄比2.5∶1,非繁殖季节雌雄比为0.91∶1。繁殖群体年龄结构为1-3龄,以1龄补充群体为主,属于第Ⅱ类型。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8.08 cm,SL♂50=8.47 cm,最小观测性成熟个体分别为:雌性7.5 cm,体重6.65 g,1龄;雄性8.2 cm,体重8.13 g,1龄。根据成熟系数变化和性腺发育期观察,推测其繁殖季节为4-6月,可能延至7月份。贝氏绝对繁殖力为1 703~9 601粒/尾,平均为(5 876.6±1 837.8)粒/尾,与体重、性腺重均呈线性关系,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FW)为204.7~406.5粒/g,平均(322.3±49.7)粒/g,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相对繁殖力(FL)为212.0~827.6粒/cm,平均(552.4±136.1)粒/cm,与体重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4.
2018年6—7月,在乌苏里江抚远江段采集了284尾东北鳈Sarcocheilichthys lacustris,研究其生物学体征、种群年龄组成及繁殖力。结果表明:284尾东北鳈中有雌鱼226尾、雄鱼58尾,雌雄比例为3.9∶1;年龄范围1~5龄,3~4龄年龄组个体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68%;性腺成熟系数(GSI)为(11.27±5.62)%,绝对繁殖力(F)为(5924.69±2177.01)粒,相对繁殖力(F1)为(60.81±15.25)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33.02±10.66)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为(49.41±11.61)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L)、体质量(W)及GSI的关系分别为:F=1170.8L-2.6L2-119577,F=320.65W-0.9W2-18919,F=143.89GSI1.452。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2014年12月对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采集的521尾野生长鳍吻鮈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长鳍吻鮈种群雌雄比为1.41:1,繁殖期为3–5月,盛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繁殖季节可通过吻端细小"珠星"鉴别雌雄,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最小成熟体长为173 mm,体重为90.4 g,成熟系数为0.36%;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3~+龄,最小成熟体长为185 mm,体重为119.6 g,成熟系数为11.30%。繁殖群体中,雌性优势龄组为3~+龄,雄性优势龄组为2~+龄和3~+龄。统计结果显示,长鳍吻鮈绝对繁殖力(F)为16399–39835(26816±7875)粒/尾,体重相对繁殖力(F_W)为162–234(189±23)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F_L)为877–1659(1231±246)粒/cm。通过对性腺成熟系数、卵径分布频率以及性腺组织切片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长鳍吻鮈属于完全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资源保护策略和人工繁殖技术,对人工养殖的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力进行了研究。选取122尾不同养殖区域卵巢发育Ⅳ-Ⅴ期的马苏大麻哈鱼样本(其中延吉42尾、山东35尾、北京45尾)进行统计分析。试验马苏大麻哈鱼体重209~845 g,平均为(512±206)g;体长17.0~39.5 cm,平均为(26.81±6.53)cm。结果表明,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410~3 075粒,平均为(1 485±797)粒;体重相对繁殖力1.93~3.64粒/g,平均为(2.72±0.47)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23.60~77.85粒/cm,平均为(51.35±17.60)粒/cm;Ⅴ期卵巢性腺指数14.85%~27.93%,平均为(20.97±3.57)%;繁殖力随着体重、体长、性腺指数增加而提高(P0.01)。通过人工驯养和移植培育,改变了马苏大麻哈鱼在自然环境下雌鱼卵巢发育不成熟的现象,而且繁殖力明显提高。移植到北京和山东后,其繁殖力极显著高于原产地(P0.01)。国产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具有规模化人工繁育的优势,能够为野生种群资源增殖提供苗种补充。  相似文献   

7.
王俊  刘飞 《淡水渔业》2021,(1):20-27
基于2011年7-12月和2012年3-6月采集的样本,对长江上游支流龙溪河张氏■(Hemiculter tchangi)种群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共采集张氏■样本227尾,采用鳞片鉴定年龄,测量鳞片半径,进行体长退算,选取成熟鱼卵描绘卵径分布,估算繁殖力,研究其年龄结构、生长特征和繁殖习性。结果显示:龙溪河张氏■体长101~187 mm,平均体长为(141±15) mm,体重12.5~82.8 g,平均体重为(39.3±13.2) g。群体雌雄性比为1.38∶1。群体年龄组成为1~5龄,其中3龄最多,占总样本的48.5%。群体体长与鳞径呈线性关系,雌雄无显著差异,其关系表达式为L=32.08 R+43.0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表达式为W=10-5×0.13.035。张氏■种群生长式型属于等速生长,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242.69[1-e-0.164(t+2.71)];Wt=170.66[1-e-0.164(t+2.71)]3.035。种群繁殖时间为4-8月,雌雄群体1龄达性成熟,其中雌性生物学最小型体长为110 mm,体重为28.7 g;雄性生物学最小型体长为105 mm,体重为14.6 g。龙溪河张氏■种群卵径为单峰型,平均卵径为(0.72±0.05) mm;种群绝对繁殖力平均为(32 688±11 426)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平均值为(219±7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平均值为(680±215)粒/g。  相似文献   

8.
探究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可为其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贵州境内舞阳河施秉段采集中华花鳅样本381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将样本解剖后进行性别鉴定和性腺分期。结果表明,舞阳河中华花鳅体长(L)为58.9~100.2 mm,体重(W)为2.0~13.7 g,年龄在1~4龄。381尾样本中,性别不可辨样本有23尾,雄248尾,雌110尾,性腺发育至IV期最多。经肉眼观察发现,中华花鳅的精巢和卵巢均可分为6期,有70尾雌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其绝对繁殖力(F)为542~2 86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6.6~28.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9.8~490.7粒/g;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均与体长(L)、体重(W)、净体重(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实地调查发现,中华花鳅的产卵场主要在砂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繁殖期为5-8月,繁殖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研究显示,中华花鳅的繁殖力较低,繁殖高峰期时间较短,低龄化严重,亟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283尾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在3-9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4mm,体重154.88 g;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1 mm,体重183.01 g;最早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其平均成熟卵径为1.87 mm,绝对繁殖力为636-6 148粒,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524.49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0.4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繁殖群体性比为(♀∶♂)为1∶1.15,符合1∶1比例。卵径分布为单峰型。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等特征,有利于其在分布区域迅速建群扩张,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5-1986年和2011-2012年"北斗"号渔业调查船在黄海中南部的底拖网数据,对细纹狮子鱼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卵径、性腺成熟度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海中南部细纹狮子鱼卵径分布由1985-1986年的多峰型转变为2011-2012年的双峰型,但平均卵径由(1.1±0.2)mm增加至(1.2±0.1)mm。2011年1月细纹狮子鱼性成熟系数和肥满度比1986年1月有所下降,均与绝对繁殖力无显著相关(P0.05)。1985-1986年细纹狮子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9407-84209粒,平均为(37677±362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446-1981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8-157粒/g,均高于2011-2012年细纹狮子鱼个体绝对繁殖力[2984-81614粒,平均为(24728±2822)粒]和相对繁殖力(FL为114-1690粒/cm,FW为15-106粒/g),但协方差检验两个年代间繁殖力参数发现无显著差异。1985-1986年和2011-2012年细纹狮子鱼F与体长均呈幂正相关,与体重呈线性正相关;体长与FL呈线性正相关,与FW呈线性负相关,体重与FL、FW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长江干流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3月-2014年12月对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采集的521尾野生长鳍吻(鱼句)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长鳍吻(鱼句)种群雌雄比为1.41∶1,繁殖期为3-5月,盛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繁殖季节可通过吻端细小“珠星”鉴别雌雄,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最小成熟体长为173 mm,体重为90.4 g,成熟系数为0.36%;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3+龄,最小成熟体长为185 mm,体重为119.6 g,成熟系数为11.30%.繁殖群体中,雌性优势龄组为3+龄,雄性优势龄组为2+龄和3+龄.统计结果显示,长鳍吻(鱼句)绝对繁殖力(F)为16399-39835(26816±7875)粒/尾,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62-234(189±23)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77-1659(1231±246)粒/cm.通过对性腺成熟系数、卵径分布频率以及性腺组织切片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长鳍吻(鱼句)属于完全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2.
舟山近海凤鲚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开达  周永东 《海洋渔业》2005,27(4):271-275
对采自舟山近海凤鲚样品的个体繁殖力及其与生长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凤鲚的个体绝对繁殖力r为2816~22813粒,其相对繁殖力r/L和r/W分别在27~122粒/mm和516~1002粒/g;绝对繁殖力r和相对繁殖力r/L都随着鱼体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而相对繁殖力r/W比较稳定,与以上三个生长指标关系不显著。其中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曲线相关,与体重和纯重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5月对洛河野生鲹鲦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共收集样本145(雌44,雄101)尾.测定成熟雌鱼体长(L)、体重(W)、年龄(A)、空壳重(BW)、卵巢重(GW)、怀卵量等指标,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并计算出鲹鲦的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重相对生殖力(FW)、肥满度(CF)和成熟系数(GSI)等,用6种数学模式拟合了鲹鲦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成熟雌性鲹鲦由0+-3+龄鱼组成;②个体绝对生殖力(F)范围为1937-39563粒,平均843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范围为190-2586粒/cm,平均735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范围为110-865粒/g,平均383粒/g;③其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都呈抛物线函数相关,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抛物线、直线和抛物线函数相关,体重相对生殖力与它们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3个品系黄鳝的繁殖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斑鳝、青黄斑鳝、青斑鳝等3个品系的黄鳝进行繁殖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长192.0~567.0mm、体重23.2~491.5 g的黄斑鳝、青黄斑鳝和青斑鳝的个体绝对繁殖力(怀卵量)分别为1 072.7、957.7、834.1粒,相对繁殖力FL(绝对繁殖力/体长)分别为3.33、2.93、2.60粒/mm,相对繁殖力FW(绝对繁殖力/体重)分别为14.46、13.04、11.32粒/g.在黄鳝繁殖前1月内,黄斑鳝成熟系数超过15.0%的个体约占50%,而青斑鳝中约占35%,青黄斑鳝中不到12%.从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以及成熟系数来看,黄斑鳝的繁殖力最强,青黄斑鳝次之,青斑鳝最弱.  相似文献   

15.
繁殖季节黄颡鱼的性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繁殖季节的黄颡鱼性腺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黄颡鱼卵巢为黄色圆筒状,由大小不同的三 种卵粒组成,卵径分别为1. 2~1. 4mm、1. 5~1. 6mm 和1. 7~2. 0mm,直径较大的金黄色卵粒中有大量卵黄 沉积,成熟较好,较小的卵颜色发白。精巢为乳白色,饱满有光泽,靠近生殖孔的部分晶莹透亮。黄颡鱼雌 鱼性成熟系数为21. 48%,雄鱼性成熟系数为0. 60%。体重35~85g 时,雌性个体相对繁殖力为76. 81~ 94. 72粒/ g,平均为84. 35粒/g,绝对繁殖力(Y)与体重(W)、体长(L)的相关方程为:Y=84. 74W- 55. 69、 Y=1416. 92L-14847. 24。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的繁殖生物学,以采自珠江水系北盘江的37尾卵巢成熟度为Ⅲ、Ⅳ期的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种鱼的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光唇裂腹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455~10714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2.00~37.20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82~37.23粒/g。相关分析显示,F、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卵巢重、年龄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FW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F和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之间最佳拟合回归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重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幂函数,而与年龄之间拟合度最好的方程则均为线性函数。复合分析、综合分析显示,体长、体重是影响光唇裂腹鱼个体繁殖力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12~2015年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采集样品,分析研究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的个体繁殖力及其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长鳍吻鮈的绝对繁殖力(F)变动范围为16 399~40 021粒/尾,平均为(27 943±7 777)粒/尾;体长相对繁殖力(FL)变动范围为87~165粒/mm,平均为(120.9±19.8)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变动范围为124~234粒/g,平均为(163.8±21.7)粒/g。繁殖力与体征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F、FL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卵巢质量以及年龄均呈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W仅与体质量、净体质量以及成熟系数显著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F、FL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均呈二次函数相关,即繁殖力随体长、体质量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18.
白龙江上游黑体高原鳅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年5~10月和2007年7~8月采于白龙江上游的200尾黑体高原鳅进行生物学研究.体长40.3~117.26mm,体重1.20~20.19g.脊椎骨数4 35~41 1.年龄可分为5个龄组,1龄→5龄数量表现为逐渐减少趋势.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W♂ ♀=0.0136L2.993,(R2=0.92).Fulton肥满度雌体平均为1.37,雄体平均为1.33;Clark肥满度雌体平均为0.96,雄体平均为1.03.幼体主要摄食摇蚊幼虫;成体主要摄食钩虾,蜘蛛和昆虫幼虫.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和体重分别为80.89mm和8.32g,性成熟系数为1.26%;雌鱼最小成熟个体体长为64.03mm,体重为2.71g,绝对怀卵量为942粒.绝对繁殖力波动在942~9200粒/尾之间,平均为3652粒/尾.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繁殖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细鳞鲴雌雄个体在繁殖季节的显著特征是有无“珠星”。繁殖季节雄雌性比为1.55: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组成。细鳞鲴的绝对繁殖力F为8247粒至157899粒,平均78629.3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 95-48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94-5110粒,平均相对繁殖力FW为225.8 ±58.32粒、FL为 2738.4±135.53 粒。其绝对繁殖力F随体长(L)、体重(W)、空壳重(W0)、性腺重(Wx)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繁殖力FL和FW影响较大的分别是性腺重(Wx)和性成熟系数GSI。  相似文献   

20.
中华鲱鲇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华鲱鲇繁殖生物学,为中华鲱鲇的人工繁殖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2013-2015年在澜沧江中下游景临桥江段、糯扎渡江段、景洪江段及支流补远江勐仑江段采集中华鲱鲇标本及活体1 000余尾。结果表明:中华鲱鲇繁殖期从5月初一直延续至8月底,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高峰;最小性成熟个体雌性体重27.10 g、体长12.8 cm,雄性体重23.65 g、体长12.1 cm;雌雄比例1.18∶1;每1 g卵巢卵粒数1 208~1 872粒,绝对繁殖力20 143~101 301粒,均值(56 367±26 800)粒;相对繁殖力222~379粒/g,均值(276±61)粒/g。中华鲱鲇为单批产卵类型鱼。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体长、体重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