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湄潭是贵州的茶叶之乡,种茶、制茶历史悠久,盛产优质茶叶,是全国重要的茶叶基地县之一,在省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湄潭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制定一个规划、建好一批基地,扶强一批企业、打响一个品牌、培育一个市场、形成一大产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湄潭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大致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示范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陶德臣 《福建茶叶》2009,32(1):46-48
中国传统茶业技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度繁荣,无论是茶叶制造技术、茶树栽管技术,还是茶叶贮藏技术都在前代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只要你走进潮州 ,那随处飘溢的缕缕茶香 ,无不让你感受潮州人民的厚意深情。茶叶是潮州的传统产业 ,著名的凤凰单丛茶 ,以其独具的自然花香声誉远播 ;后起之秀的岭头白叶单丛茶 ,量质兼优 ,声名弥弭。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以来 ,茶叶作为特色农业的龙头产业 ,各级政府给予充分重视 ,不断注入新的科学技术 ,提高科技含量 ,推进新层次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潮州茶叶生产的发展 ,是茶叶科技进步的体现。挖掘、开发、选育高香型单丛茶树品种 ,使茶树良种不断出新 ;将改造老劣茶树与更新茶树良种有机结合的茶树嫁接换种技术 ,开拓了老茶园改…  相似文献   

5.
《广东茶业》1999,(4):10-12
一、科技对茶业发展的贡献 茶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广东的一个特色农业,进入二十一世纪,摆在茶业产业面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我国茶叶的发展史尤其是近百年的时间里,科技的进步对茶业的发展具有很大贡献,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1963—1995年期间世界茶叶生产中,科技对茶叶生产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21%,还有间接的物源投入,从这里可看出科学技术对世界茶叶生产发展的作用。据陈宗懋先生概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如下十项科技对世界茶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①无性系推广与应用;②短穗扦插繁殖技术;③缺素症的营养诊断;④平衡施肥;⑤茶饼病预测体系的建立和茶卷叶蛾生物防治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正>寿宇,男,浙江绍兴人。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7年,他就读该校农学院农经系,在校勤奋苦学,成绩优良,为中国近代农经学泰斗、该校农经系主任梁应椿博士的得意门生,真谓严师出高徒。1940年7月在湄首届毕业生,由竺可桢校长和梁教授直接推荐进入当年才成立的中央农业试验所湄潭实验茶场(以下简称中央实验茶场)。由于该场刚落户湄潭不久,缺乏人才,主要是茶叶、森林、特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中国的茶叶产区分布在20个省,各地的茶叶种类也有所不同,除了少数产茶大省以外,更多的茶叶产区及其产品还是鲜为人知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区分各地茶叶的差异是很难困难的事,这就给许多茶叶产区的企业走进市场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它们在消费者的眼里是默默无闻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40多年来福建茶叶科技在老茶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新茶园垦辟技术、短穗扦插育苗技术、茶树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名优特茶加工技术、茶机研制与推广、茶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等11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科技发展的主要经验,展望21世纪茶叶科技发展方向,对依靠科技振兴闽茶,进一步探索新世纪福建茶业发展之路,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近代茶叶开发史上,湄潭茶人首推一大功臣,值得留下一笔。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都知道红军长征到了湄潭;四十年代初,大家也知道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冒着日军炮火,冲破艰难险阻,辗转数千里,西迁来到遵义、湄潭、永兴三地办学七年,不仅保存了浙大,还成就了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李政道等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1939年在届时国民政府已由南京迁往重庆,为打开西南部陆路出口通道,建立茶叶科学和生产出口基地,派遣了国内知名茶叶和森林、特作专家到云、贵、川等地考察,辗转考察半年,于当年9月最后选择了山青水绿、鱼米之乡、竹木丰茂、极宜植茶,又近渝遵两侧的贵州湄潭,为经济部中央实验农业所和中国茶叶公司两家合办的国家级茶叶科学研究机构——湄潭实验茶场。因当时的人事、经费、业务、户口归属重庆李子坝中央农业实验所,所以当地群众俗称"中央茶场";又由于该场作为中农所的一个系(茶叶系),因此当时群众和员工称呼首任场长刘淦芝为刘主任或刘场长;再由于重庆中农所场地有限,当时部分油桐、麦作、特作等项目也放在湄潭。  相似文献   

10.
贵州茶产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勇  唐义 《中国茶叶》2008,30(5):24-25
贵州是茶叶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地区。明清时期,茶业就已成为贵州的特色产业。在贵州这样的喀斯特高原地区发展茶产业具有多种优势,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生态工程、富民工程、产业工程。  相似文献   

11.
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现行茶叶采摘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目前的茶叶采摘时期和采摘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兴茶区现行的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按照永兴茶区掌握的采摘期进行三种不同采摘方式比较,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单人采茶机与双人采茶机比较,双人采茶机采回原料的芽叶完整,破碎率低。永兴茶区的地势较平缓,推广应用双人采茶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09,31(7):28-30
元明时期是中国茶叶商品生产的重要时期,茶叶商品生产比较发达。寺院道观、官府国家、地主官僚、个体小农等管理的不同类别的茶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茶叶的商品生产,尤其是小农茶园更是茶叶商品生产的主体,是市场茶叶的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13.
贵州瓮安县是茶树种植的重要区域,其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均较为适宜茶树生长。因此,结合贵州瓮安县自然地理条件,从整地、栽植茶苗、加强田间管理几个方面,对贵州瓮安县茶树种植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为贵州瓮安县茶叶生产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隋唐五代时期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茶叶贸易在产区及非产区的城乡广大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中唐时期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全国网络型市场体系由产区零星初级市场一周围集散中级市场一各地承销市场组成。茶叶市场不但盛于中土,而且拓展到边地和海外,国内外市场有了初步交融。但唐五代时期的市场价格研究是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迄今为止,未见专文论述。究其原因,唐五代时期留下的相关资料极少,无法据此勾勒出茶叶市场价格的清晰轮廓。现依据一些零散资料,尽量对这个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的抉择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卓绝的相持阶段,中国的大半壁江山已经陷落,国民政府被逼迁都重庆。是时,举国上下,战火纷飞,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为了拯救危难中的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风雨飘摇中的国民政府作出了在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7月6~12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组织16名专家分赴贵州贵阳、遵义、毕节、铜仁、黔南、黔东南等市州的茶主产地开展巡回讲课,培训指导茶叶技术干部和茶农。  相似文献   

17.
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将产品进行展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商品信息的经济模式,在会展经济中展出与产业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与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第一的产茶大国,有着数千种不同的茶叶种类,每个省都有着自己引以为骄傲的茶叶,这些庞大的茶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蒸蒸日上所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以茶叶行业为主要内容的贵州会展经济,研究其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峻 《茶叶通讯》2000,(4):22-23
湘阴是一个农业大县 ,全县有耕地面积3.8万 hm2 ,丘岗地面积 4.5万 hm2 。茶叶是我县的传统产业 ,六七十年代全县茶叶种植面积 330 0 hm2 ,年产茶叶 5 0 0 0 t,是湖南绿茶的主产县和出口眉茶的基地。八十年代以后 ,我县茶叶生产由于茶园管理粗放 ,多数品种为安化群体中小叶种 ,品质差 ,茶叶滞销 ,价格下跌 ,生产严重滑坡。特别是部分茶园施用剧毒化学农药 ,茶叶农药残留高 ,影响品质。1 988年县茶厂经上海口岸出口两个车皮 1 2 0多 t眉茶农药残留检验超标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影响我县出口眉茶的声誉。为了使我县茶叶生产走出困境 ,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梁月荣 《茶叶》2007,33(4):193-194
《茶叶》杂志是浙江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博物馆主办的茶叶专业学术期刊,至今已经有50年的办刊历史。在浙江省科协、浙江省茶叶学会的领导下,杂志编委会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茶叶科技,促进茶叶产业”的宗旨,在经历了风雨飘摇的20年以及健康发展的20年后[1],最近又走出了稳步提高的10年。一、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茶叶》期刊是浙江省茶叶学会的会刊,是会员进行信息和成果交流的平台。近年来由于茶叶产业向文化教育、医药、商业和饮料工业等领域的不断拓展,根据茶叶科技需求面扩大的情况,学会邀请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主办单位…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与贵州茶叶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西部十一个省、市、区在21世纪的发展问题。贵州是“三不沿”的山区内陆省,同时又是周边省区南下北上、东联西进的枢纽中心,在西部大开发中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贵州茶叶产业化在“西部大开发,贵州大开发”的浪潮中理应抓住良机,迎接挑战。但又不能一哄而上。笔者认为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优势,走市场导向型的发展模式。 1贵州茶叶产业的特点及优势 建国前夕,贵州全省茶园面积仅0.26万公顷;产茶仅1325吨。建国后,贵州茶人经过50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