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对小叶鼠李、桃叶卫矛和杠柳3种优良乡土沙生灌木进行了播种育苗和造林技术试验,通过对3种灌木的生长表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沙生灌木的生长指标均与对照胡枝子持平或略高于对照,在沙地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且经济效益可观,示范推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对美丽胡枝子基质型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胡枝子采用无纺布基质型容器育苗的成苗率达97.9%、基质生产成本为0.50元/株左右,具有成苗率高、生产成本低,而且移植较方便、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美丽胡枝子容器苗生产方式。美丽胡枝子基质型容器苗适应于岩质边坡、泥质边坡、马道边坡、水平带边缘、粗骨土裸露地等困难立地的种植绿化。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美丽胡枝子的生长也相对较好.说明美丽胡枝子虽然比较耐干旱瘠薄,并且在困难立地上的生长量远远高于小蜡和伞房决明,但仍然需要一定的土壤肥力。美丽胡枝子虽然适宜于截干造林,但当年苗不适宜于夏季截干造林,可适宜于秋冬季截干造林。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播种时间及模拟荒山造林等试验研究,探索诃子从采种育苗到上山造林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结果显示:诃子于11月下旬采种、次年3月上旬播种、采用8×11cm的无纺布小袋、细河沙装袋、直播点籽、地膜覆盖等措施培育苗木,出苗率达到82.63%。并于7月上旬上山造林,造林保存率达到92.15%,苗木培育成效达到74.67%,造林保存株数平均成本3.34元/株。实现苗木培育与雨季造林、旱季保苗等技术措施有效衔接,提高了诃子苗木培育的效率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对国外的种子植生块造林技术进行了制作时间、包膜处理、小范围整地3项改进,发现现场制作种子块臭椿出苗率和保存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9%和20.0%,五角枫出苗率和保存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2.1%和27.8%。种子块包膜可使臭椿出苗率提高11.08%,保存率提高11.97%;五角枫出苗率提高10.88%,保存率提高11.57%。整地可使臭椿保存率提高5.10%,高生长量提高26.51%;五角枫保存率提高12.52%,高生长量提高23.21%。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美丽胡枝子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介绍了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 (Vog.) Koehne)的繁殖技术及其在受损山体边坡和片蚀粗骨土等困难立地中的造林技术与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6.
永吉县一拉溪播区于1984年4月进行了8150亩飞播造林,树种为黑松、胡枝子、紫穗槐,树种混合重量比为1:1:1。经过四年的封山,现成林面积达61.9%。通过调查发现,伴生树种过稀、过密都会影响目的树种黑松的生长。胡枝子、紫穗槐的密度为1~2株/平方米时,黑松生长的最好,同时胡枝子紫穗槐已初见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同树种采用种基盘造林时出苗情况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行山南麓三种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用种基块造林方法,对8个拟选造林树种进行了出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臭椿、胡枝子、80℃温水处理的金合欢适应性较强,它们的出苗率分别为91%、67.5%、52%。  相似文献   

8.
根据18个树种的6年营造试验与调查结果,筛选出10个树种为浙江薪炭林优良造林树种;提出了15个类型为浙江优良薪炭林类型,诸如胡枝子、赤桉、马尾松、紫穗槐、麻栎、南酸枣、银荆、刺槐、枫香、马尾松×胡枝子、麻栎×胡枝子、枫香×胡枝子、马尾松×麻栎、马尾松×枫香和马尾松×南酸枣;并就这15个类型分别阐明了他们的造林密度、混交方式、作业方式、立地选择和产量等,为浙江省薪炭林建设提供了一套较系统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9.
胡枝子为豆科直立灌木,喜光、耐寒、耐旱,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蚀力,是干旱地区优良灌木树种。从整地方法、种子处理、植苗造林、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胡枝子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石缝造林新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高速公路两侧石质边坡的植被恢复而提出石缝造林这一新技术,总结了这一新技术的要点。通过在哈同高速沿线砂石料场、岩石边坡、风化石边坡、采石场废弃地等石质立地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这一技术可使石质立地造林成活保存率总体达到90%以上,林木总体生育状况良好,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一种高黎贡山糯滇橄榄造林技术及其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高黎贡山糯滇橄榄植苗造林技术及其成效。调查结果显示,种植当年年末造林保存率达93.3%、平均地径1.37cm,次年年末嫁接成活保存率94.7%、平均树高2.3m、地径4.4cm、冠幅4.2m2。该技术造林效果较好,可以作为高黎贡山糯滇橄榄造林技术之一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气调贮藏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贮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贮藏环境内的气体组成,使其氧分压约为大气氧分压的1/4—1/3,从而抑制贮藏物质的呼吸作用,减缓其新陈代谢速率和延缓生命过程,达到长期贮藏的目的。本项研究是运用这一先进技术,将催芽到1/3裂嘴的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Carr.)种子,在硅橡胶窗气调袋内贮藏两周,既抑制其生长、又保持其原催芽程度,以便等待雨情播种。根据大面积撒播造林的验证,利用催芽种子造林后,不仅出苗快,出苗需水少,还可以提高出苗率、苗木质量和越冬保存率,从而可提高干旱地区撒播造林种子出苗率和造林保存率。因此,在育苗和其它播种造林中,可广泛应用气调贮藏催芽种子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播种覆盖物对红松播种出苗率、幼苗保存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末+河沙、松针+河沙的出苗率和保苗率均高于其他覆盖物,出苗率分别为85.6%、84%。保存率分别为90.2%、89.0%。锯末+河沙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冠幅最高,分别为5.9cm、0.24cm、13.5cm、8.3cm,松针+河沙略低于锯末+河沙,二者无显著差异。因此,最佳播种覆盖物为锯末+河沙,松针+河沙次之。  相似文献   

15.
沙棘精量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光 《沙棘》1999,12(1):21-22
在田间畦上,利用播种规进行沙棘精量播种,加覆盖物,是目前生产较适用的沙棘播种育苗技术.具有定量播种、覆土均匀、苗齐苗壮、中耕除草方便、出苗率、保存率、出圃率高等特点.解决了沙棘播种环节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春季黄连木播种塑膜容器育苗与秋冬季黄连木播种塑膜容器育苗的造林对比试验,为缩短黄连木育苗生产周期,提高黄连木育苗造林成效,加快黄连木生态能源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采用黄连木种子直播13cm×20cm塑膜容器(配制营养基质)培育苗木135d后,于7月出圃,苗木个体差异不大,生产周期可缩短120d,造林成活率97.8%以上,逐年保存率达95.3%,不仅可有效节约育苗生产土地占用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新增效益,且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垦加大穴的造林方法,在湖南省的嘉禾县和邵东县石灰岩发育的红壤上进行了棱角山矾的应用示范林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嘉禾县应用示范点造林5年的棱角山矾胸径、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分别达1.4 cm和60.8 cm,最大株胸径、树高年生长量分别达1.7 cm和84 cm,造林成活率达95%,保存率达90%;邵东县造林2.5年的棱角山矾地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达0.98 cm和84.8 cm,造林成活率达93%,保存率达87%。②棱角山矾适应性强,长势好,生长较快,是中度和轻度石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8.
宜昌市夷陵区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5a来,通过对全区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的研究与运用,筛选出了符合夷陵区实际的、先进适用的5个造林模式。调查结果表明3a后造林面积保存率达100%,造林株数保存率达80%以上,生长状况优良。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浅山区阳坡造林中长期沿用的常规雨季造林模式,成活率低、效果差。通过试验研究,组装配套的适合太行山浅山区阳坡立地条件的高标准快速绿化综合技术,取得了造林成活率达98.6%、保存率96.5%的良好成效,分别高出常规雨季造林22.3和35.0个百分点,且实现了快速成林、见成效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胡枝子是豆科落叶丛生小灌木,别名扫条、随军茶。茎多直立,高2—3米。耐干旱,耐瘠薄.它在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各省山地都有自生,为“三北”地区的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及优良的绿肥和饲料植物。也是我区山区、沙地造林的优良灌木树种之一。为给广大农牧民造林提供优质壮苗,现将胡枝子播种育苗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