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晓倩  翟付顺 《绿色科技》2022,(5):39-44,48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与河流之间的矛盾开始突显,线性滨水空间景观提升逐渐受到重视.竖向设计是景观规划的专项设计之一,对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营造具有重要作用.以京杭大运河聊城城区段为例,通过对运河两岸线性滨水空间现状的实地调研与调查分析,针对其竖向设计存在的亲水性差、排水隐患大、竖向空间变化单一、道路连续性差等问题,从...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山地城市园林建设的现状及特点,提出运用攀缘植物营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植物景观是应对山地城市种种限制性条件的有效策略,具体包括:1)利用山体空间营造多层次的植物景观;2)利用建构筑物形成立体化的植物景观3)利用线性空间打造主题性的植物景观。以遂昌县城为例,阐述了中小型山地城市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和内容,并介绍了常见的攀缘植物。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重心转移、交通多元化等一系列快速发展,城市中很多高架铁路、高架公路遭到废弃,这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治安和环境。通过对城市废弃线性高架空间更新的时代背景和生态特征进行分析,探寻其在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生态恢复的手段,利用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结合国外经典案例,从空间营造、社会功能发挥、生态恢复3大方面对城市的线性空间进行更新,修复"疮疤",形成健康肌理,重新融入城市景观建设中。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系统科学与美学的融合与交汇,打造出城市独有的绿色空间,令城市的生态得以改善和优化并给城市以优美而富于特色的景观,营造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并识别提取其景观基因特征,分析传统聚落的地域景观特质。旨在从文化地理学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拓展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领域与内容体系,并为大研古镇的旅游开发和景观基因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景观基因理论为指导,选取丽江大研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从物质形态基因与文化承载基因两方面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与提取方法,将大研古镇景观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与变异基因,识别传统聚落的地域文化特质。【结果】大研古镇的物质形态基因可从环境特征、民居建筑、公共空间、官府衙署4个角度考量,文化承载基因可以从纳西文化、茶马文化、宗教信仰、曲艺舞蹈、节庆习俗5个角度考量。然后根据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识别提取结果为: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凝聚了古镇的文化精髓,成为核心影响因素,是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木府、四方街、三眼井与桥市空间是依附于纳西文化而存在的附着基因,并对大研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起到补充作用;背山面水的村落选址与顺水布街有机生长的空间格局是混合基因;富有纳西民族特色的"三朵节"是大研古镇的变异基因。【结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形成及演变,是其权利机制与文化演变的体现。通过提取与识别大研古镇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可揭示与凝练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聚落的社会文化性。  相似文献   

6.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率逐年增长,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不断被压缩,城市街道逐步从单一的通勤功能转变为集通勤、休闲、娱乐、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街道规划与街道景观营造就显得愈发重要。以"慢行"为切入点,对城市慢行街道景观的营造及组成要素进行了分类研究,从可步行性的角度研究并指出了慢行街道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慢行街道景观以人为本、传承记忆、景观资源平衡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的营造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海珠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为研究案例,分析其沿线景观营建的范围和内容,将其景观营造的特点总结为:整体协调,延续场地景观风貌;局部凸显特色,景观与环境呼应;植物造景功能、形式多样化;串联城市标志性节点,形成“蒙太奇效应”4个方面。建议在现代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营建中,可从优选线路、整合沿线景观空间、凸显局部景观特色、激发蒙太奇效应等方面入手,将电车融入道路景观环境,并提升其景观趣味性,丰富其景观内涵,从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道全面诠释城市意向的流动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在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广场景观要素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城市广场景观要素的居民感知评价,提出相应的景观要素优化策略.以福州五一广场为例,基于多维感知的理论方法提取广场的23项景观要素作为广场使用者的评价对象,采用Kano-IPA景观要素评价问卷调查获取了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共享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社会的一种主要经济形式。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是“盘活闲置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城市景观作为一种城市公共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资源的闲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共享经济的本质和作用,针对城市景观的特点,提出城市景观应该在景观资源、空间与功能、文化与信息等方面进行共享,分析了共享景观营造策略,以期使现有的城市景观能够得到更高效、更充分的利用,为公众提供经济、实用、美观的城市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老旧建筑、设施拆除后所形成的城市废弃地对城市容貌、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在当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对城市废弃地进行景观营造已迫在眉睫。植被演替理论对于城市废弃地植被景观营造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文章以北京石景山衙门口绿地规划为例,从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群落结构的搭配与组合等方面探讨了植物景观营造的策略与路径,为推进城市废弃地景观营造和植物环境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城市因地形差异产生独特的气候特征。城市公园作为良好的健康载体,分析了盆地地形影响下的景观空间特性及构成要素与微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构建了基于盆地地形影响下的城市公园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利用地形营造空间关系,合理组织水体的分布状态与形式,构建植物复层配置形式,通过营造城市通风廊道,优化景观空间促进公园内部气流循环,调节局地微气候。研究盆地地形影响下城市公园微气候因子与景观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肌理,营造景观空间适宜性小气候,对于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城市空间活力、发展健康园林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绿色健身空间将人们的健身活动融入了自然环境的美妙景观中,能够达到绿色生态健身的效果。笔者以晋中体育公园的空间景观营造为例,在分析了体育公园空间景观营造原则和设计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体育公园的体育文化内涵营造进行探讨,提出了城市体育公园空间景观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营造村落景观水系的基底,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村落水系空间面临着景观趋同、格局破坏等环境危机,亟待营建可持续的村落景观水系。本文归纳出福州传统村落水资源利用的3个子循环系统:山水格局水循环系统、街巷-农田水循环系统以及基础设施水循环系统。对三溪村的3个子循环系统进行分析,并梳理了各子系统与其水系景观构成要素的关系,为构建完整的文化性、景观性、社会生态性的宜居村落水系景观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景观改造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的内涵与特点、发展定位、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到旧城区城市肌理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的控制、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的再现与城市文脉的延续等方面,深入探讨滨水型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充分根据人的视觉感官,以营造以人为本的舒适景观环境为设计的出发点,阐明了出色地发挥植物视觉特性,注重利用园林植物材料观赏特性中与人直观感受最相关的体量、质感、色彩等特性对营造不同园林景观空间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利用植物来组织空间构成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影响植物视觉特性的多种因素,从最直接的人的感受出发,了解植物对人视觉心理的影响,通过植物合理地配植,营造出最具动态艺术的园林景观空间,带给人们更丰富的园林空间感受,使人们在拥挤、枯燥的城市空间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享受到"回归自然"的心情,为城市营造一个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城市街道空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文章以天津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为例,在传承文脉前提下,着重从交通功能、商业氛围、人性化空间营造等方面对主干道街景的有机更新进行阐述,对类似城市街道空间的整治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园林空间营造发展至今,已成为城市生活与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植物的季相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园林空间营造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植物的季相变化在园林空间景观层次、空间氛围、空间类型营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公园是城市的绿肺,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户外休憩公共绿色空间.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为中国经典的自然山水园林,是游客西湖旅游的必到景点.通过对该公园的实地调查,对牡丹园、草地-树林空间、红鱼池水系等重要景点的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测量、调查、绘制,并从生态群落营造、植物群落与空间关系、植物的四季景观、植物的个体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分别分析各自的造景特色,并着重对群落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对花港观鱼公园自然的生态群落、多变的空间环境、丰富的四季景观、优美的植物特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可为相似环境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滨水环境作为现代城市居民观赏、游览、休闲、活动的空间,其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如何营造舒适怡人的滨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介绍顺德桂畔海东岸南方智谷段景观方案,对滨水景观的空间营造方法、景观环境的美化手段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以期为该类型景观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