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高端茶的品牌化建设既是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必须之举,更是促进我国茶产业整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浅析我国高端茶品牌化经营现状,对高端茶的品牌化经营提出战略构想,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我国高端茶品牌化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了品牌化时代,农业品牌创建成为了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课题。漳州茶产业发展面临着极为迫切的品牌带动产业升级的重大命题。在实证性地梳理和评估漳州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发展的资源禀赋、文化基础区域公共品牌体系建设得失的基础上,提出漳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应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以品牌打造和文化传播为突破口,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推动茶产业链条融合发展,进而形成漳州茶叶公共品牌建构的战略构想、定位体系、业态培育及发展对策和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塞罕坝金莲花茶的主要产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该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亦是"环首都贫困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塞罕坝金莲花茶运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策略,将有效提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产品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本文通过分析地理标志品牌化的意义、总结四方面品牌形成优势,围绕产品品牌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打造精品品牌,深入挖掘品牌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品牌运作能力三条针对性地理标志品牌化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辐射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巩固我国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是现阶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的有效路径。茶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比于农业其他产业,茶产业标准化生产程度、商品化处理程度、产业化经营程度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特别是茶叶品牌建设工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品牌建设发展路径,涌现出一批知名茶叶品牌。但是,总体而言,  相似文献   

5.
茶博会同质化竞争影响了茶叶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茶博会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内容形式、运作模式和营销策略上表现得较为明显。本文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全面分析茶博会同质化竞争的形成原因,认为市场需求、旅游文化、政府政策、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品牌化程度等因素共同影响了茶博会的同质化程度,继而从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政策引导、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产业品牌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茶博会同质化竞争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6.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要素之一,茶品牌是我国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凝结体。作为茶叶生产大国,我国传统茶品牌的法律保护还存在两大难题,一是缺乏强有力的茶品牌法律保护机制,二是国际市场茶品牌保护难度较大。本文针对我国传统茶品牌法律保护的不足,探讨我国传统茶品牌法律保护机制的构建,即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茶品牌保护经验,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机制,提升茶叶经营企业品牌保护意识,增强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7.
广东茶品牌茶类地方特色、区域产茶品类明显。围绕茶叶优质化、标准化、批量化、商品化、市场认同化等重要方面,运用商业模式、农业工厂化生产、现代营销理念,研究创新岭南特色茶文化,丰富茶叶包装文化内涵,吸纳社会资金,投入茶业产业大发展,形成集团化经营,打造广东茶大规模品牌,提高广东品牌茶在市场的占有率,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茶业品牌化经营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福建茶业发展已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品牌助推产业发展效应显著.但与此同时,受制于多种因素困扰,福建品牌茶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总结福建品牌荼业发展成效基础上对福建茶业品牌化发展问题展开分析,并籍此提出福建品牌荼业升级策略,以为福建茶业市场化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13,(1):26-27
茶产业是浙江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积极调整优化茶类结构,扎实推进茶叶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着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茶树品种和茶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茶深加工及新产品产业化开发相对滞后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全国茶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茶产业层次,提高茶产业综合产出率和效益。2012年1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就提升发展茶产业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已成为广西寻求区域经济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广西强化特色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趋势下,广西蔗糖加工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文章着眼于广西蔗糖产业品牌化发展现状,对广西蔗糖产业品牌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价值性展开研究,提出推动广西蔗糖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广西蔗糖产业品牌化发展、切实提高广西蔗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性举措。从“三品一标”认证、商标注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分析三亚市农业品牌建设情况,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品牌化农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茶的故乡,国人爱茶并且视之为"国饮"。茶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茶叶档次的标准,除了茶叶自身品质外,还有逐步走入人们视野内的茶叶外包装。一款优秀的茶叶包装盒能够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理念,增加消费者的识别度和信任度。茶包装设计是茶产品品牌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树立茶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本文中针对如何从茶包装设计角度提升茶品牌形象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创造出有特色、识别度高、能增值和良好品牌形象的茶包装设计,进一步拓宽我国茶产品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化已经成为商品营销的关键。信阳毛尖茶叶想要进行品牌化建设就必须增强品牌经营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推广宣传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多元化营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扩大品牌规模,通过这一系列举动建设信阳毛尖茶叶品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茶文化在海内外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经济进入关键期的大背景下,品牌建设逐渐成为企业适应经济增长以及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茶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从目前云茶品牌的发展现状入手,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与策略,以期能为云南茶业品牌化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罐茶是中国的一个全品类高端茶品牌,对外宣称联手了8位制茶大师共同打造大师级的中国茶,有西湖龙井制茶大师戚国伟、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谢四十、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中国的传统茶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兴高端品牌,近几年来最为火爆的就是小罐茶。从2014年成立以来,凭借互联网思维,成功在2020年营收达到25亿元。通过清晰的市场定位,明确的目标市场,广大的受众群体,受到了热烈追捧。本文侧重点在于分析小罐茶的营销策略,找出其能成功的原因。为其他茶饮行业从业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09,(2)
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业有限公司是苏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是江苏吴中集团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下属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以"玉品牌"高档洞庭山碧螺春茶,(特级一等、特级二等、一级)为主。公司坚持以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的品牌化为中心与方向,采取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先后在  相似文献   

17.
正品牌价值是茶叶企业品牌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2011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首次针对我国内地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开展专项品牌评估研究,获得了行业内较为广泛的关注。2012年,课题组继续深入研究茶企产品品牌发展现状与趋势,开展了第二轮茶企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研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茶叶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品牌化建设是茶叶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就茶叶企业优势判断、找准定位和清晰决策方面进行变革,通过地理标志的品牌化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建设,从产品研发、消费者调研、以学术和科技为茶叶赋能等方式提升茶企经济发展,创建出更具发展空间的优质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5,(7)
<正>重庆市近日,重庆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的国家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8月底基地建成,将成为国家长期稳定的茶树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苗5000万株。四川省6月26日,继茶机、藏茶、名茶、茶馆、茶文化专委会成立后,四川省雅安市成立雅茶品牌推广专委会,旨在加大雅茶品牌化发展的力度,促进雅茶产业品牌化发展。同时召开了雅茶包装与品牌研讨会,对雅茶现有包装进行点评和包装规范指导。云南省6月7日上午,2015基诺山"攸乐古茶"节在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乡举行,进一步增强基诺族茶农的质量意识,加强相互交流学习,提高茶农、合作社的加工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20.
程锋  易招华 《福建茶叶》2016,(8):194-195
大型体育赛事并非只是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各个领域。奥运会前后,奥组委茶专委为茶产业与奥运会的融合提供了一系列指导,实现了茶品牌与奥运会的和谐共赢。本文首先从文化内涵和经济目标两个层面讨论了茶产业与奥运会的契合之处,而后阐释了我国茶品牌在奥运会期间的发展情况,最后提出依托大型体育赛事发展茶品牌的科学策略,对我国茶品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