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陆羽正因写出了这部著作,而被称之为一代茶圣。《茶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介绍茶叶知识最为完整和全面的专著。而将《茶经》进行忠实全面的翻译,能够让我国这部伟大的著作流传海外,让更多的世界友人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弘扬我国的茶文化,也为中外友好交流提供一个平台。本文就是围绕《茶经》翻译中的互文关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茶经》是我国重要的茶文化典籍,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以及世界茶叶贸易的发展,《茶经》翻译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在翻译《茶经》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互文关联以及模因传承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英译典籍是较为系统的翻译活动,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尽管中外译者对我国茶典籍作品的零星翻译工作已经持续较长时间,但英译茶文化典籍依旧方兴未艾。特别是对《茶谱》的翻译工作,会因为其文化理念和文化地位为茶典籍未来翻译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英译中互文关联是较大障碍,必须以互文理论为切入点,根据典籍多次出现继承与总结文本的互文性特点,分析《茶谱》中互文关系,并按照《茶经》翻译成果来翻译《茶谱》。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理论为文本意义的理解以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正确处理互文符号的翻译是能否在译入语中重构源语文化因素的互文性,以及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因素。《茶经》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其中丰富的互文性对全面理解著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翻译这样一部著作中,对互文符号应采用音译、直译加补释、意译等翻译方法,才能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再现源语文化的互文性,从而准确且自信地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为文本意义的理解以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正确处理互文符号的翻译是能否在译入语中重构源语文化因素的互文性,以及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因素。《茶经》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其中丰富的互文性对全面理解著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翻译这样一部著作中,对互文符号应采用音译、直译加补释、意译等翻译方法,才能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再现源语文化的互文性,从而准确且自信地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早的茶叶著作就是《茶经》,也是我国第一步介绍茶叶知识方面最全面、最完整的一本茶叶专著,对整个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推进,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促使了《茶经》翻译的有关研究也慢慢成为行业的热点。在翻译《茶经》的过程中,遇到许多不同的问题与困难确是在所难免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郭婧 《福建茶叶》2016,(7):339-340
美国的茶叶研究专家对《茶经》下过结论:"中国古代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关于茶的书籍,世界喜欢茶叶茶文化之人,尽受其惠"。陆羽《茶经》的问世,为我国的茶文化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不仅是体现在单纯的茶饮文化上,更是体现在特定的思想与哲学基础上。《茶经》成为世界上首部茶叶著作,并在茶道思想、人文思想以及创作形式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陆羽与《茶经》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出发,阐述了《茶经》的美学意蕴和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并针对美学与翻译双方面的特点探究了《茶经》的审美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是文学领域中重要的文本理论之一,学术界认为,互文性的概念由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通过《符号学》提出。这一文本理论不仅在文学领域、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在对互文理论与商务英语教学的契合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互文理论指导下的茶出口贸易商务英语翻译策略以及互文理论在茶出口贸易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茶经》详细记载了古代茶叶生长种植、流通、茶文化的发展演变等等内容,成为了我国第一部最全面而完整的茶学专著,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茶经》翻译问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首先介绍了认识语言学理论"现实—认知—语言"理论模式。其次,结合《茶经》英译两个不同版本,详细阐释了认识语言学理论中的体验性、和谐性以及互动性在《茶经》译文中的体现,以及译文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推动我国茶学、茶文化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所有与茶相关的典籍作品中,《茶经》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种茶、采茶、制茶、饮茶、咏茶等相关内容,并且包含了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处世哲学思想,这是《茶经》经久不衰的真正魅力所在。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如何将《茶经》准确、系统地翻译成英文,尤其是将其中潜在的处世哲学翻译到位,成为了《茶经》翻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先对《茶经》中包含的处世哲学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提出了《茶经》英译的一些可行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并以陆羽所作的《茶经》为代表,在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战略输出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对陆羽所作的《茶经》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翻译的"等效性"的视角,对陆羽的《茶经》译本语言加以解读和领悟,依循等效性翻译的原则,以《茶经》文本的效果为核心,使阅读者在感受不同文字的赏析过程中,完整而全面地领悟《茶经》的深邃思想和文化内涵,从而推动我国传统茶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国际化茶文化传播、茶产业营销的背景中,如何将《茶经》中呈现出来的经典茶文化价值、茶文化审美观念、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的物质功效等准确、高雅、通畅地翻译出来,并对跨文化语境中的国外消费者、受众产生积极的茶文化效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茶文化传播视角下《茶经》的价值呈现包括茶文化的功利价值:修身养性、养生祛疾;茶文化的社会尊礼价值:以茶待客、以礼待人;茶文化的审美价值:以茶养志、以茶审美。茶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茶经》章节标题翻译之基本原则可以从语言维度上的信达雅与通俗易懂相结合、文化维度上的翻译的"互文视阈"原则、交际维度上的语义的适当性转换原则等把握。文化传播视角下《茶经》章节标题的基本翻译适应策略在"形式之美"的翻译适应策略、"意蕴之美"的翻译适应策略两点上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高颖 《福建茶叶》2016,(6):362-363
文学典籍的英译作为一项相对系统化的活动,同时也是我国进行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虽然国内外的翻译人员在有关我国茶学典籍方面的作品已经进行过长期的翻译工作,但关于茶文化的作品翻译仍然颇受关注。在这其中以《茶谱》的翻译现象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受文化观念以及地位的影响,使其对于茶典籍其他作品的翻译能够提供较为有效的借鉴与参考作用。然而在英译工作中,其最大的障碍往往是由互文关联带来,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必须要将互文的理论作为翻译的切入点,依照典籍所出现的上下文位置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茶谱》当中关于互文的关系进行具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茶经》是关于茶的经典著作,它凝聚着中国的茶文化和价值特征。在《茶经》这部典籍中,凝聚着中庸思想,表达着中华民族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现如今《茶经》的翻译与传播可以让国外的更多学者了解中国《茶经》的内容,了解中国茶文化,同时也了解中庸思想和儒家思想。本文将对《茶经》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目的是采取更好的措施传播茶文化和中庸思想。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我国所独有的特色文化。茶文化也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使我们中国的茶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对《茶经》一书进行了翻译。由于《茶经》中不但介绍了茶的文化还包含着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中国的传统思想。所以,这就要求翻译者要深入的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对《茶经》进行翻译时很多部分都要用到交际翻译,所以本文就从交际翻译监督分析了《茶经》中的交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丽君  陈琳 《福建茶叶》2016,(12):324-325
作为中国茶文化核心典籍,陆羽所撰《茶经》的英译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极具价值。本文从互文性特征及英译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了《茶经》强大的生命力及其纵向和横向互文传承,并且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基于原文与译文表达含义的差异、人际意义、概念意义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译者的《茶经》英译本。为了更好的宣扬和译介中国茶文化理念,积累经验供未来茶文化领域翻译典籍时学习和参考,本文也全方位评析了《茶经》国内外不同译本的翻译成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英语《茶经》中的茶文化通用术语进行总结,可以看到目前基于平行双语库的英语《茶经》中的茶文化通用术语体系内容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全面,基于平行双语库的英语《茶经》中的茶文化通用术语应用增速迅猛。本文拟从《茶经》中的茶文化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平行双语库运行的相应特点,通过系统化分析基于平行双语库《茶经》中的茶文化通用术语翻译特点,从而研究基于平行双语库《茶经》中的茶文化通用术语翻译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维娟 《福建茶叶》2016,(5):358-359
中国茶文化中的代表作品就是《茶经》,《茶经》当中最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就是中庸和儒家的思想,它引导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以《茶经》英译为例,先从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简单的介绍入手,探讨《茶经》中的思想内涵和翻译策略,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修身养性、和谐以及过犹不及,翻译策略主要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与语义翻译策略结合,二者相互补充将《茶经》中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杨艳敏 《福建茶叶》2016,(11):37-38
我国的茶叶出口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也就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增多。这样就涉及到对外使用的商务英语,英语的应用率会越来越频繁。而在茶出口中互文性翻译就会成为重点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企业对外经济活动当中着重探究英语互文性在商务中的应用,中国对外贸易有关茶的出口又是怎样的一个现状,在茶出口中去探索商务英语的互文性。如今我国的茶叶可以说有很多的种类,作为全球主要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国,茶企业在出口茶叶时需要探究商务英语的互文性翻译。  相似文献   

20.
井婧 《福建茶叶》2016,(6):361-362
《茶经》英译版本,不仅有利于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自信心,提升我国茶文化的知名度。由于"不可译现象"的存在,翻译补偿策略受到大多数译者的重视。"翻译补偿理论"是一种翻译过程中的补偿方式,"补译"就是基于翻译补偿理论的翻译策略。本文首先就《茶经》的内容进行说明,并就《茶经》英译对于茶文化传播的意义和翻译补偿理论对《茶经》英译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就《茶经》英译的翻译补偿策略给出几点拙见,希望能够对《茶经》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