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陶瓷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陶瓷艺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并成为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中,陶瓷茶具在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陶瓷茶具设计不仅是一种器物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针对现代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取向,从传统文化精神引导下的现代陶瓷茶具设计审美取向、多元文化与现代工艺影响下的现代陶瓷茶具设计审美取向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研究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趋势,旨在从这一实用器皿兼艺术品的特殊文化结晶的设计历程中总结经验,结合时代需求找到创新与创意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手工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历史,阐释了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设计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未来审美设计趋势性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传统的茶具发展历史作为现代陶瓷茶具的设计依据,论述了陶瓷茶具在今后的设计发展趋势,即在传统的茶具文化的相关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寻求茶具设计的突破创新,将现代设计元素和理念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进一步的完善传统茶具,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展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4.
邹勇 《福建茶叶》2016,(9):123-124
目前全世界有饮茶习俗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茶具就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而茶具的设计也逐渐成为一种学科和产业。我国从饮茶习俗出现,就开始使用茶具,茶具的变化也逐渐随着朝代的更替、主流文化的变更等渐渐发生变化,流传到现在的茶具,无论是从材料、风格、制作工艺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世界交流增多之后,茶具的设计和制作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很大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茶具也在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变得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些茶具中,陶瓷茶具一直是人们泡茶、饮茶比较青睐的种类,本文从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概况开始研究,通过分析历代陶瓷茶具设计的概况,总结现代陶瓷茶具的个性化设计,并且对未来陶瓷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茶具的艺术美反映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陶瓷茶具的设计也需要创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陶瓷茶具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它们的功能也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本文从陶瓷茶具的介绍、发展演变和审美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三个方面来探讨现代陶瓷茶具如何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罗一墩  肖洒  尹影 《福建茶叶》2016,(9):126-127
茶具最初只是茶文化的附属品,之后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成为茶文化主要分支,也成为西方国家认识东方文化的一种媒介。经过时代的变迁,茶具设计已经成为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变得更加多元化与成熟化,同时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东西方世界相互了解与接纳,再一次证明了艺术无国界。本文以中国和英国茶具设计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中英茶具设计的由来和发展,从造型、色彩以及材质方面对中英茶具设计进行审美分析,并对中英茶具设计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观也随之不断改变。就陶瓷茶具而言,人们对其的基本要求不再仅仅是其功能,而是需要达到外在的美感,也就是视觉上的完美体验,即人们通过接触陶瓷,可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就对陶瓷茶具的设计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久而久之,人们对陶瓷茶具的设计逐渐地从日用品的普通设计转变为时尚的欣赏品。这个转变体现出了陶瓷茶具的人性化设计,这既展现出陶瓷茶具的自然魅力,还展现出陶瓷茶具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追求陶瓷茶具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越来越重视陶瓷茶具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通过对我国现代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价值做出挖掘与研究,能够促使陶瓷茶具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陶瓷茶具的设计理念、造型设计和材料选用三个方面,对现代陶瓷茶具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谭琢麒 《福建茶叶》2016,(1):155-156
伴随品茶文化发展,与之紧密相随的必然是茶具造型设计艺术的发展变化。唐宋元明清是我国古代茶具形成自我风格并且得以长足发展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朝代,在茶具造型设计上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并且在茶具造型设计艺术上体现着一个朝代的时代主潮与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杨东旭 《福建茶叶》2016,(11):163-164
陶瓷茶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陶瓷茶具造型设计的发展研究,对中国的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的茶文化传承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易雪峰 《福建茶叶》2016,(6):165-166
为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茶具注入新鲜时代血液,本文基于造型设计原理,提取陶瓷茶具文化意蕴,对现代陶瓷茶具创新设计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对陶瓷茶具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开门七件事之一,所以茶对我们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作为我们喝茶品茶必须用到的茶具,其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茶具由来已久,是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寻常百姓家都有的生活必备品,而且也是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当代茶具的设计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双重属性。然而,市场现行的很多茶具设计,缺乏新意、没有文化内涵,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茶具设计正寻求转变。而作为长久以来一直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玉石,无论从文化层面亦或是材料外形层面上,都独具风味,所以如果能将玉石材料运用到现代茶具设计中,将无比美妙。本文拟从现代茶具设计入手,探索玉石材料与茶具设计的内在关联性,进而寻求将玉石合理运用于现代茶具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3.
仿生学茶具设计是从大自然动植物乃至微生物身上寻找灵感,通过专业仿生设计,使茶具既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又符合人们对茶具的艺术审美需求。本文首先探讨了仿生学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原则,而后从造型、色彩和肌理三个方面,对仿生学在现代陶瓷茶具设计中的运用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芳燕 《福建茶叶》2016,(5):177-178
良好的外包装设计能够传达出产品的基本特性和文化价值,可引导促进陶瓷茶具的消费。因此研究现代陶瓷茶具外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材料设计、图形设计与结构设计等三个层面,研究探讨现代陶瓷茶具外包装的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小飞 《福建茶叶》2016,(11):158-15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们在保证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我国茶文化有着千年历史,饮茶风俗十分兴盛。茶有着养身保健功能,同时对于增强神经兴奋以及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功效。陶瓷茶具作为饮茶的主要器具,人们对其设计的要求是不仅能满足嗅觉和味觉,还要满足视觉和触觉,这些都已成其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新颖美观的陶瓷茶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首先介绍陶瓷茶具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再从实践的基础上对现代陶瓷茶具的创新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白珍  冯强 《福建茶叶》2016,(6):164-165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茶具发展历程,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的内涵与当前陶瓷茶具设计中常见问题,提出人性化设计和艺术化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7.
董翠 《福建茶叶》2016,(10):202-203
电商行业在发展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使得网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包装废弃物也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本文以陶瓷茶具为例,从绿色设计理念出发,分析了网购陶瓷茶具包装的现状,指出了网购时代陶瓷茶具绿色包装的重要性,并结合包装的设计要素提出了网购陶瓷茶具实现绿色包装的途径,进而对网购陶瓷茶具走向绿色包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向春芳 《福建茶叶》2016,(7):164-165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茶文化有着悠久而重要的地位,茶具可以说是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时至今日,茶具依旧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用工具,所以茶具既是人们品茶过程中的功能用具,也是现代文明和审美展现的重要物质载体。本文在对茶具定义和发展分析的基础上,对茶具所具有的审美特征进行阐述,并对现代茶具的设计走向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林胜 《福建茶叶》2016,(4):176-177
本文首先分析计算机建模软件3DS MAX的建模技术,将陶瓷茶具作为创作模板,详细介绍了在设计陶瓷茶具时,计算机建模软件的作用,以及对陶瓷茶具设计的辅助,以期计算机建模技术能够为陶瓷设计产业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青花,中国传统瓷器制作四大形制之一,这种异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结合的产物历经千年而不衰。以青花制作的陶瓷茶具具有优雅、恬淡的魅力,其装饰之美因品茶人群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研究青花陶瓷茶具装饰之美的目的在于了解青花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其中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对比传统青花茶具装饰的文人与市井装饰的不同而对现代青花茶具装饰提供创新的依据。本文介绍了青花的缘起及传统青花茶具的文化底蕴,分析了传统青花茶具的装饰美,对现代青花茶具装饰的改进提出具体措施如下:丰富色彩搭配;创新器型设计;创新图形印制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