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普洱茶作为我国云南特有的一种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普洱茶自身具有特殊的品质和功效[1],在近些年消费群体大量增加,客观上要求提高普洱茶生产加工质量。当前的普洱生产加工中,还存在着一些加工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导致普洱生产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其中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是生产加工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科学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下,PLC自动化技术可以对传统的渥堆发酵过程起到改进优化的效用,促进生产加工效率的提高,本文从PLC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依据,对其在普洱茶渥堆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从生产、认证和消费上在近两年回归理性,生产规模和消费价格下降,标准化程度得到提高,是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饮料,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云南茶叶除了需要发展普洱茶外,还需要大力打造云南的茶叶文化、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大力发展滇红茶、滇绿茶和花茶等茶叶品种,创造出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茶叶品牌,使云南成为名符其实的优质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宋夏 《福建茶叶》2016,(8):162-163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是种植茶叶的大国,茶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以茶待客,茶叶能够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我国人们热爱的饮品之一。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茶叶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经过长期的发展,茶叶成了富含民族特性的商品,走入了各大卖场。普洱茶是我国著名的茶叶品种之一,它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友送人礼物的首选,包装设计上也越来越有特色。如今普洱茶的品牌包装设计更是加入了视觉元素。本文就从视觉元素入手,分析其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普洱茶品质风格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普洱茶是原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特种茶,由云南大叶种鲜叶经特殊加工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滋味醇厚、陈香显著、汤色红浓、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在港澳及东南亚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近年来还出口到日本、欧洲、北美洲,同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从70年代开始,广东、广西也开始生产普洱茶,80年代以来,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也批量生产普洱茶.由于多口岸出口,我国普洱茶的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在港澳市场上,越南、泰国、印尼等国仿制的普洱茶乘虚而入,特别是越南的河江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深受港澳消费者的欢迎,对我国普洱茶的出口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提高和改善我国普洱茶的品质,在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不同产地普洱茶的品质进行了调查,本文重点对搜集到的国内外普洱茶样品进行的感官审评和理化测定结果作一分析,以期对改进我国普洱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专家论普洱     
正普洱茶"南强北弱"有其历史原因。首先,广东历来都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省,广州和珠三角地区历来是普洱茶的消费主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俗称"普洱熟茶"工艺),1 950年代在广东首创,这一技术使普洱茶生产方法由过去长时间自然储旧发酵变为人工加速发酵,生产周期由一两年缩短至两个月内完成,实现了普洱茶生产的大飞跃,从此出现了渥堆发酵生产的普洱茶,开始了普洱茶的工业化生产。到了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普洱茶生产的清洁化加工条件,提升自动化发酵水平,研究开发了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传统大堆发酵料分割成独立小单元,以小罐为载体进行封装,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流水线作业完成装罐、发酵和出罐,发酵过程不翻堆、不补水,精准控制发酵温湿度,解决了传统渥堆发酵生产装备水平低、环境可控性差的难题,提升了普洱茶自动化发酵水平。结果显示,立体小罐发酵技术加工的普洱茶审评结果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规模化自动发酵具有可行性;较传统发酵工艺,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可提升单位面积产能40%,缩短发酵周期15~20 d,减少人工成本约75%;茶叶外形条索更完整,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态氮含量以及pH显著提高,品质稳定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黄桂枢 《中国茶叶》2007,29(6):34-35
(一)普洱府城茶庄商号 普洱茶最早的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在昔日的清代普洱府城。普洱建城,始于8世纪中叶唐南诏时,派苏、张、周、段等姓白族官员到此镇守,建“奉逸城”。明代时,普洱茶生意大旺,据史志载,外地迁入的“客籍”户,大多与茶叶贸易有关,民居、茶庄及其与茶叶经贸相连的马栈、铁匠、鞋匠、皮匹铺等在城外集中连片,形成新的街市。清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后,将其土城外墙建成砖墙,并在普洱设茶局,专办“茶引”(执照)、茶税及督办贡茶厂,选取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茶局管理贡茶加工、茶叶生产和运销,每年四月为“花茶市”,交易活动10天。  相似文献   

8.
齐翠巧 《福建茶叶》2016,(11):13-14
普洱茶的传统加工生产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设计了普洱茶的自动加工系统,该系统利用PLC作为控制系统,对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控制,为普洱茶的各个生产环节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确保普洱茶的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1,(4)
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普洱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普洱茶生产有利于云南茶叶结构调整和茶农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叶品种丰富,名优茶种类繁多,普洱茶是我国茶叶大院中的名门望族,具有“内涵丰富、保健显著、利于存贮”三大优势因素,并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成为普洱茶的重要支柱,它们使普洱茶持续发展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宋振硕  周为  周黎 《中国茶叶》2009,31(12):8-10
综述了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微波加热技术在茶叶初制加工中杀青、干燥工艺中的应用,微波萃取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提取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皂素、茶黄酮的应用,以及在茶饮料加工中浸提和杀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在这一地区有着丰富的普洱茶资源,而普洱地区与普洱茶的关联效应使得茶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影响进一步突出。对于普洱茶包装设计来说,想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优化其产品效益,就必须丰富设计图案,创新设计思路入手,只有做好茶叶产品形象推广,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云南普洱茶的推广,本文拟从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分析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的具体含义,分析云南普洱茶的相关地域文化内涵,依据茶叶图案设计的要求和价值认知,从而全面探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云南普洱茶图案设计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品质的地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品质的优次,除受茶树品种、生产季节、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影响外,茶树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说明茶叶品质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我国大多数名茶都产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名山胜水之间,地形地势对茶叶自然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茶叶的分类与普洱茶的定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普洱茶是云南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有独特的风味,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普洱茶的科学定义对普洱茶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开拓,对普洱茶的定义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争论颇多,使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产生了混乱.有的认为普洱茶源于普洱,只有普洱县或历史上"普洱府"产的茶叶才能称为"普洱茶";有的认为只有经过人工"渥堆"方式生产的茶叶才能称为"普洱茶";有的认为普洱茶就是黑茶;有的认为普洱茶是与黑茶完全不同的茶类;有的则认为普洱茶应包括云南大叶种茶生产的所有茶叶;等等.显然,仅单纯从历史文化、地理地名、外形汤色、市场需求等某一方面的角度提出普洱茶的定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客观反映普洱茶作为茶叶特定品类的内在特性.为了对普洱茶进行科学的定义,必须溯本求源,在尊重历史,尊重约定俗成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科学的角度提出符合茶叶分类基本规则的普洱茶的科学定义.该定义还应具有包容性,有利于普洱茶品牌群的培育和普洱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不揣冒昧,对茶叶的分类和普洱茶的定义提出以下的初步见解,仅供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由云南农业大学、云南龙润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普洱茶研究院、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家单位共同承担的“云南特产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历时3年,为云南省普洱茶产业建立起了全过程生产技术体系、加工技术规程、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科学揭示了普洱茶特征性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为普洱茶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广东茶业》2013,(3):44-44
广云贡饼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下称广东茶叶公司)研发“普洱茶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技术”获得成功(俗称普洱茶发水技术),从此出现了人工渥堆发酵生产的普洱茶,即现在所说的普洱熟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感官品质整体低于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同时两种方法发酵的普洱熟茶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和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总体差异不大,除水分、咖啡碱和酚氨比差异显著(p <0.05),其他均不显著,但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样综合品质优于数控发酵的普洱熟茶。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的研究及普洱熟茶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锡端 《中国茶叶》2008,30(1):14-14
一、茶叶生产 2007年,我国茶叶在普洱茶的带动下,不仅茶叶产量增加,而且产值大幅提高.各地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依然高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云南由于年初普洱茶形势喜人,加速了茶园发展的进程。河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也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对新发展茶园给予很大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了这些地区茶园面积的快速增长。预计2007年我国茶叶面积将会达到16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13%。  相似文献   

19.
郑际雄 《茶叶》2018,(1):13-16
普洱紧压茶(生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笔者经过30余年的云南普洱茶生产加工及产品研发实践,通过本文对普洱紧压茶(生茶))原料晒青毛茶的拼配过程控制因素的分析,可望为生产者在产品研发、产品力提升、品质管控方面提供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茶世界》2020,(4)
正1普洱茶发展的历史渊源普洱茶是云南茶业的特色代表,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相传普洱茶区的茶叶利用始于约为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为诸葛亮所授!伴随陆羽《茶经》成书,在唐宋时期,中原、巴蜀地区茶已进入团饼茶的兴盛期,"普洱茶"的加工尚为"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阶段(相对于团饼茶而言)。直到元朝以后,团饼茶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