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市至2011年林业用地面积7.73万hm2,其中:水源涵养林1.47万hm2;防风固沙林3.00万hm2;农田防护林0.20万hm2;经济林1.80万hm2,其他林0.20万hm2;灌丛地0.47万hm2、宜林地0.60万hm2。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平原绿洲和天山区。  相似文献   

2.
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是保证生态环境逐渐好转的最佳措施。现有天然林基因最大限度的保存,才是未来l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物质条件。本文在概述、分析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与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天然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地区人民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林"和"保安林",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好沿海防护林既是落实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更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具体体现。本文对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目的在于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工程的投资结构、资金筹措方案等提供决策依据,为工程实施单位分解投资、控制成本奠定基础,为主管部门审查工程初步设计、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及核查竣工验收等方面提供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喀什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为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和绿洲区永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方法】以我国典型的干旱绿洲区——喀什地区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模型和景观连接度对生态源地进行分析与确定,应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和重力模型对连接各生态源地的生态廊道进行识别与分析,结合生态断裂点识别和生态网络分析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提升。【结果】(1)喀什地区生态斑块面积占比较高,有较好的生态安全基础,但斑块数量多、面积差异大,导致生态斑块破碎度大,有较大的生态安全隐患;(2)生态斑块、生态源地及核心生态源地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差异性分区,最终确定出16块核心生态源地;(3)识别出66条总长为5693.356 km的生态廊道,其连通生态源地的作用较好,能满足连通层次的安全;(4)提出“一源、一廊、两区、两带、三核、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为生态安全保护提供选择的优先级。【结论】喀什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修复对区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区域的生态问题与恢复重建的基本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地区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分析,在总结了多年来该地区生态治理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西北干旱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建立长期无灌溉近自然植被体系的可行性,并且使西北干旱地区受损生态环境系统逐步达到恢复与重建的基本途径;通过封育、科学补播及生态绿化等方式促进和实现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调控和恢复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于避免规划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性的战略意义。从土地生态安全的概述出发,综述了土地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方法的有代表性文献的研究结论,阐述了其在我国的应用,并总结和归纳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以便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宝鸡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对宝鸡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0 a来宝鸡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生态安全等级属于Ⅳ安全级,宝鸡市生态系统所承受压力偏大;提出了加强宝鸡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以郑州市生态防护林为实例,在ViewGIS软件支持下,研制出了郑州市生态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EPFGIS),实现了生态防护林空间数据与对应属性数据的连接,使其在查询、统计、制图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为城市生态防护林的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法对广州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研究,计算了2001-2007年广州市耕地资源总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以及生态赤字,旨在通过对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定量分析,探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状况,为更好的利用耕地资源,保护广州市耕地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关于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连云港市土地资源利用特点,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对2000~2009年连云港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4139提高到0.6069,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各子系统看,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土地生态压力不断增大;土地生态安全现状有所恶化;随着投入的增加,响应系统安全状况有逐步上升趋势。耕地面积比重、城市化水平、单位耕地农机动力、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对连云港土地生态安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东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珍铭  徐超平  夏斌  高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95-11197,11212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东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东营市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3~2008年,东营市生态安全指数由等级Ⅲ提高到等级Ⅳ,即由土地生态安全的一般状态改善到良好状态;次一级的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显示,东营市土地自然安全指数和土地社会经济安全指数提高较快,而土地环境生态安全指数提高较慢。  相似文献   

13.
为保定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及生态压力指数模型,研究了保定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结果表明:1)2002-2012年保定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生态压力指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57%,2002-2003年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等级处于很不安全状态,2004年以后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经对2012年保定市区及22个县(市)安全等级进行分区,由西部山区到东部平原区的生态安全等级依次为较安全→很不安全→极不安全→较不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鸡西市为例,选取16个典型评价因子,遵循客观、科学、简明可行原则,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结构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2008—2014年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显示:鸡西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三生态"     
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合称“三生态”.“三生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表征以人为本,人类回归自然,它完整的表述了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式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环境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描述了全球化背景与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提出了应对方略.在此基础上,规划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脆弱带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论"三生态"     
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合称"三生态"。"三生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表征以人为本,人类回归自然,它完整的表述了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式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景秀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80-18383,18387
以泰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阐述了生态足迹分析对旅游规划和调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区域生态安全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26项指标,构建吐鲁番地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从时间尺度上(2000~2009年)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吐鲁番地区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吐鲁番地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0年0.381增长到2009年的0.512,研究时间尺度内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趋势方程为Y_3=0.016 X+0.346 4(通过显著性检验,R~2=0.956 6),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2000~2005年为临界安全状态,2006~2009年为较安全状态。从三个子系统看,对吐鲁番地区生态安全的贡献依次为:系统压力>系统响应>系统状态。【结论】依据评价结果及吐鲁番地区现状,为吐鲁番地区的生态建设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生活来源。首次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概念,分析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风险源及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现状,探索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