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碟式分离机在黄河水泥沙分离中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农业滴灌中黄河水泥沙含量高的问题,根据泥沙基本特征设计了适于黄河水泥沙分离的碟式分离机。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 考察了转鼓转速、碟片间隙以及喷嘴直径对黄河水泥沙分离效率的影响, 得出分离效率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效应分析得出:喷嘴直径和转鼓转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 碟片间隙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显著(p<0.05)。通过频数分析和水平优化表明:黄河水泥沙分离的最佳参数是喷嘴直径为1.4 mm, 转鼓转速为3600 r•min-1,碟片间隙为1.6mm。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农业滴灌中黄河水泥沙含量高的问题,根据泥沙基本特征设计了适于黄河水泥沙分离的碟式分离机.通过3因素2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考察了转鼓转速、碟片间隙以及喷嘴直径对黄河水泥沙分离效率的影响,得出分离效率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效应分析得出:喷嘴直径和转鼓转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碟片间隙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显著(p<0.05).通过频数分析和水平优化表明:黄河水泥沙分离的最佳参数是喷嘴直径为1.4 mm,转鼓转速为3 600 r/min,碟片间隙为1.6mm.  相似文献   

3.
基于滴灌的黄河水泥沙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辛舟 《排灌机械》2005,23(3):32-34,45
针对农业滴灌中黄河水泥沙含量高的问题,根据黄河水泥沙的基本特征,应用旋流分离技术进行黄河水泥沙分离,并按照里特马(Rietema)关系式计算出旋流分离器的主要参数,根据布氏(Bredley)“平衡轨道理论”,验算了边界分离粒度dep。就黄河水泥沙含量、进口压力、底流口直径等要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加,溢流口浓度升高,澄清率降低,分离效果降低;进口压力的增大,溢流口浓度降低,底流口浓度增加,澄清率提高,分离效果提高;底流口直径减小,溢流口浓度稍有增加,底流口浓度急剧增加,澄清率略有降低,但有效分离量急剧下降,分离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4.
张万宝  李聪敏  曹峰 《农业工程》2015,5(4):107-109
黄河水含沙量大,推广滴灌技术滴头常堵塞问题难以解决。通过对宁夏典型滴灌工程水源中泥沙组成及其在泥沙处理系统中各环节泥沙含量的监测,分析泥沙处理系统不同阶段的泥沙组成及处理效果,并对现有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为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黄河水滴灌试验,分析了滴头堵塞及其出流水含沙量变化情况,提出了对黄河水滴灌的一些看法,为这一先进的灌水技术在以高含沙水为水源的应用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碟式分离机在黄河水农业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步功  龚俊  辛舟 《排灌机械》2007,25(4):46-49
针对黄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中黄河泥沙含量高的问题,根据黄河泥沙的基本特征设计了适用于黄河水泥沙分离的碟式分离机,并按照离心力场中颗粒沉降条件计算出分离机主要参数。在黄河泥沙分离的试验中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清液进行了粒级效率分析。通过一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了影响分离效果的主次因素并找出了最佳参数组合。通过回归正交设计得到了以分离效率Y为试验目标的回归方程,运用方差分析可知该方程极显著(a=0.005)并且拟合较好。试验结果表明:转鼓转速对分离效率影响极显著,喷嘴数量和碟片间隙对分离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滴灌用黄河水泥沙含量高的问题,根据兰州段黄河泥沙粒配特性设计了黄河水泥沙分离设备。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分离机参数对溢流颗粒D。和溢流液流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溢流颗粒D。的参数主次排列为转鼓转速、碟片间隙和喷嘴数量,而影响溢流液流量的参数主次排列为转鼓转速、喷嘴数量和碟片间隙。考虑试验因素对溢流颗粒D。和溢流液流量影响程度的大小,优化的参数为转鼓转速为3500rpm、喷嘴数量为32个、碟片间隙为1.2mm。  相似文献   

8.
通过控制不同环境条件,采用不同型号的滴灌带进行灌水器堵塞室内模拟试验,探索了室内引黄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过程和堵塞物的微生物组分。结果表明,在试验可控的环境条件变化范围内,浊度越高,温度越高,滴灌带的额定流量越小,则灌水器出流量下降越快,越容易堵塞,而堵塞导致灌水均匀性变差,灌水均匀度变小,灌水质量变差。堵塞物中均含有细菌总数和叶绿素a,随着水体浊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堵塞物中细菌总数逐渐增多。黄河水泥沙颗粒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是引起灌水器堵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含沙黄河水滴灌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高含沙黄河水滴灌系统滴头堵塞的问题,根据滴头堵塞的内因和外因,采取内外结合、双管齐下的技术思路对首部和尾部系统进行改装。对首部的泥沙分离器进行结构优化和改进,提高其对水源中固体颗粒的分离效率,将造成滴头堵塞的外因降低;对尾部的滴头内部流道进行重新设计,在保证消能效果的前提之下,缩短流道长度和放大流道尺寸,增强滴头本身的抗堵塞能力和抗老化问题,从而解决了滴灌技术推广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引用高含沙地表水作为滴灌水源是解决干旱地区滴灌工程水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滴灌用高含沙水净化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宁夏中南部地区设施农业滴灌用黄河水净化技术为对象,开展试验研究,主要结论有:扬黄水经2次沉沙池除沙后泥沙含量降至0.04~0.08kg/m3,悬浮物含量0.98~1.40 mg/L,COD平均含量1.2...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浑水管道输水沿程阻力系数,以黄河泥沙为沙样,在室内用U-PVC管道进行了110、125mm管径条件下不同含沙量、不同流量的浑水管道阻力实验。结果表明,引黄管道水流属于过度粗糙区,管道输水沿程阻力及沿程阻力系数与管径、流量、含沙量、雷诺数等因素有关。得到的浑水管道输水沿程阻力系数经验公式的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滴灌灌溉施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11年,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内玉米滴灌灌溉施肥一体化灌溉制度与施肥制度。研究表明:滴灌灌水频率较多时,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在灌溉量为3150m^3/hm^2(灌水6次),玉米产量相对较高,但其灌溉水水分生产率低于灌溉量为2700m^3/hm^2(灌水6次)的;滴灌灌溉施肥比常规灌溉施肥增产33.0%,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减少52.0%、48.5%,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农田根灌与滴灌条件下土壤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蒸发是灌溉水分无效损失的部分,为定量分析根灌较滴灌的技术优势,于塔里木河下游33团红枣生态经济林中开展根灌与滴灌对比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土壤蒸发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土壤蒸发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耦合关系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蒸发受到气象因素和灌溉方式的双重影响,且同等气象条件下,根灌技术,相对于滴灌而言,可有效的缓解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增加量,进而缓解灌溉水分由土壤蒸发引起的损耗量。由此可见,根灌由于避免灌溉表层土壤而灌溉一定深度的土壤层,较滴灌可进一步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干旱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对冬小麦畦灌与喷灌条件下的耗水量与灌溉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取得初步成果:冬小麦生育期内深层土壤水的利用量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减少;为了节省灌溉用水量,充分利用土壤水,灌水次数不宜过多;在灌水量相近的情况下,喷灌与畦灌相比可获得更高的产量,其水分生产率较高;喷灌可以实现小水勤灌,但在冬小麦生长期灌水次数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田测法进行了相同灌水时间和次数、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量与棉花产量关系试验 ,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推导、分析、计算了棉花最高产量灌溉定额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 ,高效用水灌溉定额 ,棉花需水临界期。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与灌水量呈良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不仅与棉花水分生产函数有关 ,而且与皮棉价格、单方水价格、生产要素不变费用及水费征收方式有关。在现状条件下 ,渭干河灌区棉花合理灌溉定额为 2 655~ 5394 m3/ hm2 ,最高产量灌溉定额为 5394 m3/ hm2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5370 m3/ hm2 ,高效用水灌溉定额为 2 655m3/ hm2 ;棉花需水临界期是花铃期和蕾期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冬小麦灌溉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和对比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内滴灌条件下冬小麦返青后灌溉制度。研究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冬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且表层土壤含水率、EC、pH值呈锯齿状变化。冬小麦产量和株高随着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多而增大,灌溉量和灌溉次数对冬小麦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影响;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时,冬小...  相似文献   

17.
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引黄灌区农业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业灌溉模式对于灌区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为研究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该区地下水水质状况,采用GIS研究该区2000-2009年井灌期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以上分析和该区现代化水网灌溉、井灌的现状,提出更加合理的灌溉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大部分灌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温、pH值、盐度、碱度和矿化度均符合农田灌溉水的要求;2研究区10年间(2000-2009年)3月和9月的地下水埋深变化不大,平均埋深较小,分别为2.75和2.97m;2000、2005和2009年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差异性,年际埋深普遍降低或维持原来的状态,适合地下水开采;3研究区井灌存在诸多问题,但现代化水网灌溉正在大面积推广,灌区可通过水泵并联的方式将井水输送到低压管道中,实现基于水网的井渠混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