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油品种合丰47分别与高产品种黑农37和高油品种黑农44杂交所得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AB,AC)以及高油品种东农46与高产品种垦鉴23杂交获得的1个重组自交系群体(DE)为材料,比较分析了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在7个不同环境下油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油分含量呈正态分布,双亲油分含量高有利于提高杂交后代的油分含量.在不同环境下3个群体油分含量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呈正相关,与株高呈负相关.油分含量与单株粒重在AB和AC 2个群体中呈正相关.大豆油分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下存在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对油分含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豆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玉革  胡绪彬 《大豆科学》2004,23(3):178-183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大豆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单株个体因子、株形因子及致病虫害因子3个主成分;聚为3类后,每一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多的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生育期相对较长,株高和主茎节数的数值相对较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是用于区域大豆品种筛选的十分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聂红民  陈建民  陈翠霞 《花生学报》2003,32(Z1):227-229
对1999~2000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产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濮花16号产量高,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属高产稳产品种.在有利环境中种植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高产品种五谷1790产量的主要性状因素。[方法]以杂交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高产品种五谷1790为材料,运用限制因子学说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株高、穗位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确定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限制因子。[结果]五谷1790主要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穗位高〉株高〉千粒重,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该试验为玉米品种五谷1790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预备区试试验,比较了8个高产中稻新品种(组合)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性状,分析了新品种(组合)取得高产优质的主要构成因子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因子分析法在棉花区试中应用可行性,探讨湖北省麦后棉育种发展趋势.以近年参加湖北省区试麦后棉品种为实验材料,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品种的17个性状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可解释全部性状信息的92.041%.其中第一、第四公因子为品质因子,第二公因子为生育期因子,第三公因子为株型因子,第五、第六公因子为产量因子.通过计算各品种的因子得分,发现虽然不同品种因子得分有正负差异,但是均为了提高产量或者改善品质.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4个品种可以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为EZ12,ZS07,ZS03品种,这3个品种马克隆值均较低,纤维细度较好;第二类群为GB521,冈棉11号和华棉1543品种,这3个品种早熟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等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第三类群为荆棉93、晶华棉116、中棉所99001和福隆棉316品种,这4个品种丰产性好,有高产潜力;第四类群为荆PC10、荆棉94、中棉所94A1822和中9705品种,这4个品种早熟性好,株型较好,纤维品质较好.综合评价认为中9705、冈棉11号、ZS03、华棉1543的早熟性好、丰产、优质,是适应在湖北麦后棉推广的品种.湖北省麦后棉育种在关注产量同时,要协调产量与早熟、产量与品质、品质与早熟之间的矛盾,同时重视抗病性、抗逆性等性状.  相似文献   

7.
不同养分组配对优质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研究表明栽培环境条件与品种遗传型的相互效应对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 ,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 ,可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肥料是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 ,为寻求优质早稻氮磷钾元素的最佳配组 ,协调高产与优质的关系 ,于 2 0 0 0年进行了氮磷钾营养元素配方研究 ,以期筛选出适合闽北土壤生态条件的最佳肥料组配方式 ,服务于优质早稻生产。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 优质早稻南厦 0 601 2 田间设计 试验于 2 0 0 0年在建阳市童游镇南平市农科所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土壤属壤粘土 ,其化学性质 :有机质 2 2 % ,碱解氮 12 0m…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新选品系与传统栽培品种对环境的敏感性和产量稳定性.试验采用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品种(系)作试材,于1983-1989年在土耳其的安卡拉进行.回归系数(b)作为基因型对环境敏感性的指标;离差(S~2d)和决定系数(r~2)作为稳定性参数.把每个试验年看作环境因子,每年的产量平均数作为环境指数.试验结果确定,用来自不同生态地区的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亲本杂交方法,能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的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量类型小麦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氮高效且高产的小麦品种,于2016-2017年综合运用籽粒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2项指标将河南省38个主推小麦品种划分为4种类型(高产高效型、高产低效型、低产高效型和低产低效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的吸收转运特征。结果表明,高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穗粒数都显著低于氮低效品种;低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与氮低效品种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高产小麦品种花前干物质积累速率较低产(效)小麦高24.8%,花后干物质的转移量和转运效率最大,分别是低产低效型小麦的2.1倍和1.6倍。高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转移量较氮低效品种增加16.2%,但在干物质转移效率上与不同氮效率品种差异不显著;低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氮素转移效率是氮低效品种的1.1倍。高产型小麦品种的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低产型小麦品种,小麦花后氮素积累速率最高,在该时期,同等产量水平下,HYHE型小麦氮素积累量速率较HYLE型高28.8%,LYHE型小麦的氮素积累速率较LYLE型高66.0%,且花后氮素积累速率与氮素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氮素积累量是小麦高产的基础,相同产量水平下,氮高效小麦品种的干物质转移量和氮素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主要品种出仁率和百果重的生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高产稳产广适性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对60份花生品种4个生态区种植的出仁率和百果重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出仁率(SP)和百果重(HPW)以及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环境中出仁率稳定性高的品种,其百果重相对较小。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环境下花生百果重与出仁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2年4点共8个环境的重复鉴定,筛选得到出仁率稳定性较强且百果重相对较大的品种5份,分别是中花5号、中花16号、豫花7号、中花10号和皖花8号。结合SSR多样性分析结果,这5份稳定性强且高产的花生品种属于不同的类群,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该结果为花生高产品种的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影响茶树产生生化物质的环境因子:种植密度、机械损伤、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茶叶不同叶位生化特征、温度、光照等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环境因子对茶树产生生化物质的影响。为茶叶高产、稳产以及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典型相关分析在抗虫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13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性状与产量性状间典型相关极显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达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不显著.前5个主成分因子:产量因子、品质因子、子指铃重因子、早熟因子及伸长率因子可代表一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基本特征,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87.23%.各性状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转基因抗虫棉育种中,应注意各性状间的动态平衡,有利于育成优质高产抗虫棉品种.  相似文献   

13.
环境,营养和水分对澳洲坚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项研究证实,环境对澳洲坚果获得高产和各品种达到量高的生产率和效益的重要性,Keauhou(HAES246)在澳大利亚是一个可靠的品种,在已往的四个产季中,246的产量和质量在所有的产区都高于本产业平均水平。理想的环境条件包括温暖的冬季。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合福建省闽南地区栽培的高产青花菜品种,我所于1990年秋季进行了青花菜品种引种试验.通过试验,表明绿马品种在9月14日和10月4月两个播期播种均表现中熟、高产且较抗病;和成品种在9月14日播种表现早熟、较高产且较抗病.初步认为绿马、和成两品种是具有推广价值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产量是品种性状的综合表现,也是生产的主要目的,亦是衡量一个品种好坏的最重要标志。品种的产量表现是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对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表现。相对而言,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广的品种,在各地的产量表现较高,属于高产而稳定型的品种,可以普遍推广;而有些品种只有在某些特殊环境条件下才表现高产,这样的品种属于特殊适应型品种,只可以在一定地区推广。以往我们  相似文献   

16.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1)试点间、年份间及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点间方差占总方差的15.75%,年份间方差占6.48%,品种间方差占24.90%。3个试点中,蒙城点产量最高,龙亢点最低,平均产量相差在343.63~1 133.28 kg·hm-2,三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有14份品种在3年9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高于2 700.00 kg·hm~(-2),其中11份是亚有限生长习性,3份是有限生长习性,产量位于前4位的全部是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高产品种中,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的生殖期、单株粒数等均值大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小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比较:高产大豆品种的生殖期、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种子脂肪含量均值均大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4**;t=3.23**;t=2.87**;t=2.89**),种子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8**)。(3)筛选出14份高产大豆品种,其中产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丰1号、GR8836、铁杆1号及中品661,均有较好的广适性。同时,高产品种在蒙城试验点,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不利的生长环境是目前黄淮夏播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因素,优化栽培技术并配合高产品种,可以起到增产、稳产作用。高产大豆品种一般具有生殖期较长、主茎节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在试验中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玉米高产理论和技术途径之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薛吉全 《作物研究》1993,7(1):46-49
光能利用率和干物质生产理论是作物高产的基本理论。从作物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角度研究玉米的高产理论和技术,探讨物质生产诸因素与高产性能的关系,掌握作物在更换品种或改进栽培技术中形成产量差异的实质,可确定更加有效的栽培技术或育出更加优良的高产品种。 本文以光能利用率和干物质生产理论为基础,就玉米栽培和品种改良范围内所见,在评述已有的高产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探讨玉米高产再高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高产育种目标,分析了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30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第一主因子为每穗粒数,第二主因子为剑叶宽,第三主因子为千粒重,第四主因子为穗长,第五主因子为结实率,第六主因子为株高。在今后高产育种工作中,应将改良水稻株型及提高每穗粒数作为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产量因子的相关性,对于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产量因子结构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为了探索水稻产量因子的相关规律,选育出突破性新品种,笔者分析了近几年来湖南省早稻品种区试材料,现将分析方法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限制寒冷蔗区春植甘蔗高产的诸多因子中,因缺苗断垄造成甘蔗基本苗不足是甘蔗减产的主要因素。蔗区的耕作习惯、施肥水平、品种结构、栽培模式等都通过影响甘蔗的产量构成(有效茎数和单茎重)而影响甘蔗高产。本文就多年来的甘蔗栽培过程中,对制约我区甘蔗高产的瓶颈因子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