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猪的育种快速发展,人们在育种方面,追求生长性能比追求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要投入得多,因此现代母猪繁殖障碍的问题在生产上表现极为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初产母猪性成熟延迟和母猪乏情率日趋增高。初产母猪在繁殖力方面普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断奶至发情的间隔较长,King对7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养猪生产中,初产母猪在商品场和种猪场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30%),其繁殖力的高低对全群影响很大.但是,初产母猪在繁殖力方面普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断奶发情的间隔(WOI)较长,二是初产母猪WOI延长导致二胎产仔数减少.这两大问题给养猪业带来很大损失,是影响养猪场繁殖效应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养猪过程中,不管是商品猪还是种猪场,初产母猪在其中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一般在25%左右,而且它们的繁殖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猪群的生产力水平.初产母猪在两个方面易出现一些问题:第二胎产仔减少和断奶后到第二次发情中间时间比较长,这些因素会导致养猪场的繁殖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初产母猪繁殖状况对提高猪场生产力至关重要。生产实践中,母猪产一胎前后遭淘汰比例较大且生产技术指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繁殖障碍。现统计我场几年来初产母猪繁殖技术指标,分析繁殖障碍原因,探讨提高其繁殖性能的有效途径。   一、初产母猪繁殖性能   1.产仔情况初产母猪窝均产仔 8.87头,弱仔率 11.3%,死仔率 8.9%,流产、死胎、胎儿消化占 18.6%,较经产母猪窝均减少 2.43头、弱仔率高出 7.1%,死仔率高出 5.3%,流产死胎率高出 13.9%,其产仔性能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有:初产母猪性成熟程度较低,排卵数目相对减少,免疫…  相似文献   

5.
伍剑  李勇  苏祥  钟铭  杨小静  任波 《猪业科学》2015,(10):38-39
<正>初产母猪培育是母猪繁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好坏不仅会影响整个猪群繁殖性能,而且对母猪终身繁殖性能也有很大影响。但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初产母猪淘汰率偏高的问题,母猪在第1个繁殖周期的受胎率、分娩率、产仔数还比较理想,但断奶后进入第2个繁殖周期时则表现出不发情、发情不明显或者难以受孕等现象,经过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结果只能淘汰,从而给猪场带来较大损失。1 原因分析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初产母猪繁殖状况对提高猪场生产力至关重要.生产实践中,初产母猪产一胎前后遭淘汰比例较大,且生产技术指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繁殖障碍.现统计我场几年来初产母猪繁殖技术指标,分析繁殖障碍原因,探讨提高其繁殖性能的有效途径.l初产母猪繁殖性能l.l产仔情况初产母猪窝平产仔8.87头,弱仔率11.3%,死仔率89%,流产、死胎、胎儿消化占18.6%.比经产母猪窝平减少2.43头,弱仔率高出7.l%,死仔率高出53%,流产死胎率高出13.9%,其产仔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初产母猪性成熟程度较低,排卵数目相对较少,免疫功能较弱,缺乏…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约化生猪养殖的发展与母猪生产能力的提高,初产母猪产后能量负平衡导致二胎母猪综合征愈发明显,消除或者缓解能量负平衡对初产母猪繁殖效率的影响是我国集约化猪场亟需解决的问题。IGF-1是调控母畜代谢与繁殖性能的纽带,也是卵泡发育及调控LHCGR表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子,可能在调控初产母猪繁殖性能上起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综述能量代谢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以及IGF-1在其中的功能,为初产母猪在能量负平衡状态下的营养设计与繁殖方案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初产母猪繁殖性能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产母猪因繁殖障碍常致繁殖力低下,且所产仔的死淘率明显高于经产母猪。据统计,初产母猪窝均产仔数比经产猪少21.5%,弱仔产出率高1.7倍,产死仔率高1.5倍,流产死胎率18.6%,比经产猪多3倍。仔猪增重效果低30%,情期受胎率低19.6%。1影响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1.1初配过早初配过早,体、性成熟不同步,恶果是产仔少,死胎多,体质弱,初生重小,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也使母猪发育不良,未老先衰,将直接影响后代的生产力。1.2母猪过肥或过瘦初产母猪过肥,使子宫周围沉积大量脂肪而影响子宫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初产母猪营养管理是否成功,不仅关系到该母猪一生的繁殖能力和连产性,而且对猪场的经营效益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在繁殖旺盛期——3~6产有理想的繁殖成绩,应该对低产次,尤其是初产母猪实施有别于经产母猪的特殊的营养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初产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关系密切。哺乳期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的体脂和体蛋白损失是导致初产母猪繁殖力低的主要原因。分娩前体况和发情前后的营养状况也是影响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母猪断奶的发情时间平均为断奶后7天,最早的2天,最迟的17天。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是指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后20天内不能正常自然发情,甚至超过30天还未出现发情征象,或母猪经久不再出现发情。初产母猪产完一胎后50%以上不能及时发情,尤其在饲养10~40头母猪的养殖户中表现更为突出,这是目前瘦肉型品种及其二元杂交后代中普遍存在的繁殖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再次配种困难、二胎产仔数降低,是现代母猪生产中最常出现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进入第2繁殖周期时母猪体营养储备严重不足,因为生殖系统在营养分配的优先权弱于其他器官和系统,故营养缺乏对生殖系统影响最大。当然,初产母猪断奶不发情也与母猪健康状况尤其是生殖道健康以及诱情环境相关。这里主要从营养管理着手解决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等一系列繁殖障碍问题。1营养原理与理念首先,阐述一个观点,即发情所需  相似文献   

13.
1初产母猪饲养问题 初产母猪营养标准偏低是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猪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普遍的做法是经产母猪和初产母猪使用同样的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从初产母猪到7产母猪营养需求的规律看,以赖氨酸需要量为例,几乎是呈线性下降。随着母猪产次的增加,采食量也不断增加,饲料中各种营养浓度都可以相对降低。初产母猪采食量低,如使用和经产母猪相同的饲料配方,必然导致营养不足。初产母猪产后80天后泌乳量明显下降,表现为母乳不足。  相似文献   

14.
编读互动     
《猪业科学》2007,24(12):11-11
读者:我是一个养猪户,现饲养繁殖母猪30头,生长育肥猪130头。现将生产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介绍一下,请予以指教。1繁殖母猪的免疫情况30头母猪有14头为经产母猪,16头为初产母猪。初产母猪在配种前均进行了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2次)免疫,在怀孕过程中对13头母猪于产  相似文献   

15.
解决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营养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第二繁殖周期时,母猪体内营养储备严重不足是造成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再次配种困难、二胎产仔数降低的根源。本文主要介绍了解决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等一系列繁殖障碍问题的营养学方法和饲养管理措施,以期为养殖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97年6月份以来,在象洞乡的联坊、光彩、洋贝等村发生了一种主要危害繁殖母猪,可使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股,而母猪本身并无明显症状的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为此笔者对全乡繁殖母猪作调查,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全乡共饲养繁殖母猪921头,公猪18头,其中饲养瘦肉型繁殖母猪227头,瘦肉型分娩母猪117头。据查:该病6月份开始发生,到10月10日止,4个多月内全乡共有72头母猪发病,发病数占全乡繁殖母猪饲养数的7.8%,仅在6月1日~10月10日期间占全乡分娩母猪数309头母猪的23.3%(见表),其中初产母猪…  相似文献   

17.
对规模猪场的母猪乏情率的调查显示,目前母猪乏情率大概在20%左右,初产母猪比成年母猪乏情突出,且夏季和秋冬季乏情更严重。针对调查出现的乏情问题,以基础母猪群为突破口,从饲养管理、激素诱情、饲料营养、育种等方面剖析乏情的原因,质疑乏情的源头,提出干预的方向、方法与措施,改善乏情母猪的发情行为。  相似文献   

18.
作者探讨短期限饲对初情期前母猪和初产母猪繁殖机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当体重和脂肪与肌肉比例无变化,短期限饲影响初情期前母猪卵巢繁殖功能。葡萄糖和胰岛素在初情期前母猪繁殖机能中有重要作用。胰岛素是营养与繁殖之间的一个媒介。无内源性激素影响时,短期限饲调节卵巢繁殖功能。在限饲期间,促性腺激素在白天出现明显节奏性释放。短期限饲通过胰岛素影响初产母猪卵泡发育、断奶后发情间隔和排卵率。胰岛素是营养与胚胎存活率之间的介质。短期限饲由于限饲时间不同对初产母猪胚胎存活率影响也不同。分析营养与繁殖机能关系,调节营养使母猪发挥最大繁殖潜力,促进养猪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允波  郭金彪 《养猪》2004,(1):8-12
通过分析初产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主要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早青年母猪的初情期,提高初产母猪的受胎率和窝产活仔数,缩短产后空怀期。  相似文献   

20.
正母猪繁殖障碍一般表现为几个方面,后备母猪应该发情阶段迟迟不发情;初产和经产母猪断奶后存在发情间隔延长或不发情的情况;母猪配种失败;母猪妊娠期间存在胚胎死亡、流产、产弱胎、木乃伊或死胎等情况。近年来虽然我国生猪存栏量不断增大,但是母猪繁殖障碍在不同的规模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亟待突破和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