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H2771,8833-4,H3140等15个蚕豆品种进行了抗锈病性鉴定,并观察比较了这些品种1~3台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和开启度及其与抗锈病性的相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蚕豆叶片气孔密度下表皮明显高于上表皮;下表皮气孔密度第3台叶明显高于第1、第2台叶并且气孔密度与开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品种的抗锈病性随下表皮气孔密度的增加抗性减弱。  相似文献   

2.
蚕豆叶片气孔对甲醛污染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植物气孔对甲醛污染的响应机制,筛选对甲醛降解能力强的室内绿化植物,利用植物对甲醛污染进行监测。[方法]采用密闭反应仓法研究蚕豆叶片气孔对不同浓度甲醛污染处理的响应。[结果]2种蚕豆幼苗叶片气孔的长度和宽度均随甲醛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变小。松滋青皮蚕豆品种的叶片经甲醛污染处理24 h后,虽然气孔的面积比对照减小,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2种蚕豆的气孔面积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结论]普通蚕豆叶片气孔对甲醛污染的反应比松滋青皮蚕豆叶片气孔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豇豆抗锈病性苗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物浓度、保湿时间和温度对豇豆锈病苗期抗病性表现的影响,筛选出一套方便、可行的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即在20 ̄30℃温度下,用每视野含30个孢子(10×6倍)的夏孢子悬浮液于1 ̄2处复叶的喷雾接种,保湿18 ̄24h,接种后10 ̄14d调查21个供试品种的病指指数,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其中,益农红仁特长豆角表现免疫,金山长豆和成都紫荚白露表现为高抗。  相似文献   

4.
蚕豆叶片气孔对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蚕豆叶片和离体表皮条上气孔对外源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反应及这2种激素在调节气孔运动中的关系。生长素能诱导关闭的气孔在黑暗条件下开放,在0.01~10μmol·L-1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加,气孔孔径加大,但在更高浓度下,诱导作用减小;叶片上的气孔比离体表皮条上的气孔对生长素的浓度变化反应更敏感。在0.0f~10μmol·L-1浓度范围内,脱落酸能有效地诱导气孔关闭,随脱落酸浓度增加而气孔孔径减小;在较低浓度范围,离体表皮上的气孔反应较灵敏,但在较高浓度时,叶片上的气孔关闭更明显。抑制被光诱导的气孔开放的作用随脱落酸浓度增加而加强,在叶片上的气孔和在离体表皮上的气孔对脱落酸的反应有类似趋势,但叶片上气孔孔径变化的幅度更大。生长素对脱落酸诱导的气孔关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与其不同浓度组合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说明了特普唑,粉锈宁对蚕豆锈病既有治疗作用,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甲霜灵一锰锌,多菌灵对蚕豆锈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而治疗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6.
菜豆抗锈病育种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苹果叶片气孔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研究包括8个种,28个品种类型,测定了气孔密度和大小,根据取样研究认为:只人舍去叶片两端和边缘,避开主侧脉,其余任何部位均可取样,气孔性状在苹果属不同种,品种以及芽变人的不同品系间均有显著性甚至极显著的差异,二倍体气孔密度大于三倍体,普通型大于短枝型,气孔大小与密度成负相关,研究结果认为,气孔是一个稳定的遗传性状,可以做为研究果树遗传育种,区别品种,类型的重要微观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水稻叶片气孔分布与气孔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水稻叶片的气孔分布与气孔密度。结果表明稻叶下表面气孔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表现出一定的规 律性。气孔在脉间区纵向排列成行;叶缘和主脉附近气孔分布较均匀;其他脉间区气孔行可分为两组,组内气孔行数因品种、 叶位和叶片上的具体部位而有差异。同一叶片气孔行数的顺序是基部>中部>尖部。稻叶气孔密度是籼稻普遍大于粳稻,且 籼稻、偏籼稻、粳稻和偏粳稻4种类型气孔密度的大小顺序为籼稻>偏籼稻>偏粳稻>粳稻,表现出明显的类型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蚕豆锈病,赤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高自权 《新农业》2023,(1):50-51
蚕豆锈病是云南地区蚕豆种植业中主要病害之一。蚕豆锈病一旦发生,发病面积大,病情严重,给当地蚕豆种植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证蚕豆高产、稳产,种植人员应熟练掌握蚕豆锈病的发病规律以及正确的防治措施。通过科学预防从而有效降低蚕豆锈病的发病率,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蚕豆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供种植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花椒不同品种叶锈病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10个花椒种(品种)的叶锈病(Coleosporium xanthoxyli Diet et Syd.)病情指数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树种均发病严重,发病率为75.10%-99.80%,病情指数22.90-71.20。不同种(或品种)抗病性出现明显的分化,绝大多数品种间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花椒抗锈病选育工作中,应注意花椒种或品种间的抗病性分化。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连续2年对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叶斑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供试的枇杷种质资源病情指数为3.8~47.6。依据病情指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其抗性分为5类:8份资源表现为高抗,分别是木罗枇杷、大毛枇杷、栎叶枇杷、卓南1号、荔枝枇杷、龙早1号、塘头3号和港口11号,24份表现为抗病,82份表现为中抗,52份表现为感病,森尾早生和香城4号2份资源表现为高感。对不同抗病类型种质的叶片气孔特征与其抗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枇杷叶下表皮气孔密度和大小均与其抗性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用苯骈咪唑保绿的离体叶段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用50 mg/kg 苯骈咪唑保绿的小麦离体叶段鉴定结果与田间成株期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而对小麦抗条锈病、叶锈病性的鉴定结果和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结果有差异。说明此法可用于小麦抗白粉病性的鉴定,而对小麦抗条锈病、叶锈病的鉴定,此法尚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与Lr24基因紧密连锁并可能作为探针的TRAP分子标记。【方法】应用TRAP技术,选用90对引物组合对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4、感病亲本Thatcher及其F2代抗感各10株组成的抗、感基因池(Br、Bs)的扩增带型差异进行分析,用筛选获得的多态性引物对TcLr24×Thatcher F2群体进一步筛选,进而用获得的特异引物对45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30个小麦二倍体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获得10对能够在TcLr24、Br与Thatcher、Bs间产生多态性的引物,多态性引物检出率为11.11%。其中1对在F2抗感群体中有差异且稳定扩增的TRAP引物ARBI1/RGA-2F,其161bp 扩增产物仅在F2抗病单株中出现,感病单株中缺失。用该引物对45个近等基因系和30个二倍体材料检测发现,近等基因系TcLr19、TcLr29、TcLr38、Lr42和TcLr44中有相同大小片段的扩增产物,30个二倍体材料中未出现相应扩增产物。【结论】本研究获得的一个与Lr24紧密连锁的TRAP标记,该标记可筛选含有Lr24基因的育种后代群体,可作为探针用于文库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蚕豆枯萎病病株田间分布型及调查取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种群空间动态分析原理,根据田间调查数据,按泊松分布、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模型,统计检验频次适合度;用聚集度指标判断聚集程度;确定蚕豆枯萎病病株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为环境因素或环境与病菌综合作用所致。田间调查抽样采用模拟比较和计算理论抽样数方法,初步认为蚕豆枯萎病田间调查宜用平行线取样法,取样点至少应有30个样点,取300个植株。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上已知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在中国的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7~ 1999年间利用我国 2 94个小麦叶锈菌株和主要流行小种 ,对目前国际上发现和命名的 4 3个抗叶锈病基因 (Lr基因 )进行了苗期抗病性、成株抗病性及抗性稳定性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Lr9、Lr19、Lr2 4、Lr2 5、Lr2 8、Lr2 9、Lr38和Lr4 2等 8个基因表现为全生育期抗病 ,这些基因除Lr2 9对温度反应敏感 (高温感病 )外 ,其余基因的抗病性表现均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侵染型表现稳定或较稳定 ,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Lr12、Lr13和Lr2 3虽然苗期表现无效 ,但成株期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具有很好的抗性 (免疫至高抗 ) ,属于典型的成株抗病基因 ;Lr34、Lr35两个基因苗期感病、成株期侵染型表现为中感 ,但终期病害比率 (病害平均严重度 )小于 10 % ,具有明显的慢叶锈病特征 ,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Lr3ka、Lr16、Lr17、Lr18、Lr39、Lr4 0、Lr4 1、Lr4 3等基因虽然终期病害比率较高(40 %以上 ) ,但侵染型表现为中抗或中间型 ,其中 ,Lr39、Lr4 0、Lr4 1在苗期属有效抗病基因 (无毒基因频率在 85 %以上 ) ,亦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余抗叶锈病基因无论在苗期还是在成株期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均表现无效 ,在小麦抗锈育种中的可利用价值不高。选用BBB、DHS、PGT和PHT等 4个叶锈菌致病类型并设置 5 / 10℃、15 / 2 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菠萝叶片气孔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对定植在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基地内遭受2009~2010年低温胁迫的台农17号、巴厘、澳大利亚卡因3个菠萝品种进行了寒害调查。利用人工气候室,以30℃处理为对照,3个菠萝品种在20、15、10、5℃低温胁迫处理3 d后,用电镜观察各处理叶片气孔特征。[结果]巴厘和台农17号寒害等级为1级,澳大利亚卡因寒害等级为2级;气孔密度大小顺序为巴厘台农17号澳大利亚卡。在30℃条件下气孔面积大小顺序为巴厘台农17号澳大利亚卡因,3个品种从30℃到20、15℃气孔面积依次下降;与15℃相比,台农17号和澳大利亚卡因在10、5℃时气孔面积增加;巴厘在10、5℃气孔面积仍然依次减少。[结论]气孔密度小和单个气孔面积大的菠萝品种抗寒性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52-556
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其抗性分为苗期抗性和成株期抗性,苗期抗性具有较好的小种专化抗性,成株期抗性则具有较好的持久性,因此,选育成株期抗性品种对于减少因叶锈病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至关重要。主要综述了小麦叶锈病成株抗性(Adult-plant resistance,APR)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叶锈病成株抗性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已经有研究报道了位于小麦16条染色体上的70个叶锈病成株抗性数量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其中,位于染色体1BS,1BL,2AL,2BS(2个),2DL,4DL,5BL,6AL,7BL和7DS上的11个位点对叶锈病的抗性具有多效性。分子标记类型的增加和测序技术的改进,尤其是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这些数量性状位点的精细定位与克隆,使这些抗叶锈病基因快速应用于小麦抗性育种,增强小麦新品种抗叶锈病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9.
小麦蚕豆间作对作物根系活力、蚕豆根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蚕豆根系活力和蚕豆根瘤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对作物根系活力、蚕豆根瘤生长及作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同样氮素水平下间作小麦的根系活力均比单作小麦高,如孕穗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增加了0.91%,3.5%,3.0%,2.4%;而间作蚕豆的根系活力均低于单作蚕豆:如开花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降低了1.3%,28.1%,13.7%,5.7%;间作蚕豆根瘤数均高于单作蚕豆,如结荚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提高了13.6%,31.4%,5.4%,30.6%,随施氮量的增加,根瘤数均呈减少的趋势。间作蚕豆产量结果是N180>N90>N0>N270 ,间作小麦产量结果是N180>N270>N90>N0。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小麦叶锈病的经济重要性和抗病育种在小麦病害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评述了建国后50多年来我国在小麦叶锈菌致病性和小麦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在小麦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利用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在对病菌致病性和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中,鉴定出41个生理小种。明确主要由突变和异核作用不断产生的新小种为导致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品种的遗传分化、混杂退化和布局利用、环境因素,特别是地理生态条件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建立了小麦叶锈菌DNA分子遗传标记体系,提出了治理对策。初步揭示了其抗病机制。总结提出了抗病亲本选配和杂交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