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赣州县江东乡团结村19组村民姜开东,1991年利用1亩潜育化冷浸田开展垄栽稻鱼萍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1年9月20日经省、地、县有关部门的专家和领导现场验收,亩产鲜萍3850公斤,起水鲜鱼550尾(其中草鱼110尾,鲤鱼垂400尾,鲢鱼40尾),重202.8公斤。减去鱼种重87.1公斤,净产115.7公斤,收获稻谷600公斤,比不进行垄栽稻鱼萍生产的同类对照平作稻田的稻谷亩增产53.5公斤。增长9.8%。亩产值达1839.60元,比对照田增加1457.05元。姜开东为夺取稻鱼萍三丰收而奋力砍出的三板斧是: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贵州三穗县实施稻鱼生态种养扶贫工程,取得较好效益,现总结如下。一、稻田养鱼实施规划1.实施地点与田块选择贵州三穗县9个乡镇,实施稻田总面积2.56万亩。选择相对集中连片、水利条件好,不涝不旱的稻田。2.田间工程全县推广"垄稻、沟鱼、十字溜"模式。一是加高加宽加固田坎,田坎加高到30~40厘米,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建宁县伊家乡伊家村种粮专业户张显发,在省农科院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在一亩责任田里搞起了立体种养试验。他先在稻田中挖鱼沟和鱼坑,并使沟坑相通。沟深50厘米,宽80厘米;坑宽2米,长2米,深1米,沟坑占稻田面积的10%。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分批投放鲤鱼苗500尾,夏花草鱼2000尾,草鱼苗150尾。稻田里种养三角萍、卡洲萍、细绿萍怍为鱼饵料。7~9月,他又割些青草投入鱼坑,保证鱼生长旺季有充足的饵料。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殖名优鲫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优鲫鱼是稻田养鱼的主要鱼类品种,稻田养殖名优鲫鱼可实现鱼稻双丰收,提高种养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田块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受洪水威胁,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田块培育鲫鱼鱼种,枯水、漏水及严重草荒的稻田不宜选择。田间工程加高加固田埂修整田埂,  相似文献   

5.
建宁县农业、水产部门,从行政型变为服务型,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养鱼中的困难,热情支持农民发展稻田(稻萍、莲萍)养鱼,从过去“单-放养”发展到“立体种养”,使全县稻田养鱼有了新的发展。据县水产站5月中旬统计,全县“稻、萍、鱼”、“莲、萍、鱼”和稻田养鱼面积共达13万1千多亩,  相似文献   

6.
随着稻田养鱼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稻田养鱼产量也不断上升。但从大面积来看,产量的提高还是比较缓慢。我县从1984年与省农科院合作中试稻萍鱼立体种养。1989年示范的500亩,平均亩产达84公斤。但大面积推广的10万亩产量一直由1986年开始徘徊于20多公斤。为何差别如此悬殊,除放养数量差别外,主要是成活率的差别。几年数字资料表明,试验、示范田鱼成活率草鱼都  相似文献   

7.
凌继忠 《科学养鱼》1997,(11):13-14
稻田兼作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既种稻又养鱼,从而取得稻鱼双增产的生产方式。它是水稻产区广大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将其技术作一简介。一、养鱼稻田应备的条件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蓄水力强,涨水不淹。2.田埂高而坚实,以防涨水时鱼越埂逃避。3.光照充足,水温暖。4.土质肥沃。二、养鱼稻田的准备工作1.加高、加固田埂。通常把田埂加高至30~70厘米,宽度一般为30厘米左右。田埂要捶打结实,以防田鼠等动物打洞漏水或大雨时浇水,造成达鱼。2.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一般在秧苗返青时开挖,可开成“0”、“田”或“井”字形。…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在稻田中植稻、养萍、养鱼的生态效果,我们在庄塔乡星斗村进行了稻、萍、鱼共生试验示范,初步获得较好成绩。具体作法:选择30亩中稻田插稻前按规格起垄作埂,垄宽55厘米、沟宽40厘米、沟深25—40厘米,每亩稻田设鱼溜两个(长1米、宽1米、深60厘米),开好围沟,垄上插四行秧,株距10厘米,5月25日插完中稻秧苗,然后在沟面放养细绿萍。6月10日投放规格4厘米的草鱼1200尾,芙蓉鲤300尾、罗非鱼500尾。通过实践,群众赞不绝口说:上面结籽、水面起它、水底挖果,提高了经济效益。好处是:第一能防止僵苗不发,可以提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有效地发展稻田养鱼.夺取稻鱼双丰收.现将较为适用的稻田养鱼工程设计方案介绍如下。一、鱼苗孵化工程设计1.目前培育鱼苗专修孵化池的较少,大多利用稻田稍作改建而成,但必须满足下列条件:(l)向阳,光照充足;(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灌、排水方便;门)淤泥层薄,田面平整;()不受敌害和家禽干扰,或虽有干扰可采取防范措施,保障顺利孵化。2.孵化池的工程措施要求如下:(1)将田埂加高加宽,或在田埂内加围堤(亦称田边),做到不垮堤,不漏水,保持水深20~25厘米;(2)事先作好搭塑料棚的设备,防止寒流侵袭.水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索鱼种池高产,高效益的生产途径,1988年任丘市鱼种场利甲1.2亩小鱼池、进行了一年四次放鱼,四次收获的试验,结果是总产鲤鱼、草鱼夏花62万尾。亩产51.7万尾,平均规格2.4厘米:总产鲤鱼、草鱼、鲢鱼鱼种667.8公斤,亩产556.5公斤,平均规格30.2克。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殖黄鳝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和稻田产出率、繁荣农村经济的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是农村致富的首选项目之一。90年代初期,我县农民开展稻田养鳝,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主要是病害多,发病快,死亡率高。1998-1999年,我站在万埠镇进行了30亩的稻田养殖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稻田养鳝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技术1.养殖田块的选择:田块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安全可靠,旱涝保收,且具有通风、透光、土壤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2.稻鱼工程建设:田埂加高、加宽、加…  相似文献   

12.
1989年4月-1990年12月进行了“畦稻沟鱼塍蕉(果)”立体种养组合模式试验,试验田面积896.68亩。验收面积889.88亩,其中稻鱼蕉立体种养面积472.S亩;稻鱼菜立体种养面积415.5亩;稻萍鱼立体种养面积1.88亩。收获水稻(两造稻谷)625545.2kg,平均亩产703kg;总产成鱼27511kg,平均亩产30.9kg;香蕉1.70459.2kg;甘蔗15133kg;各种瓜菜233942kg。总产值为793436.4元。试验证明这种立体种养组合模式能够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建宁县今年大面积推广稻(莲)、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引起了国内外注目。7月6—8日,省农科院在建宁县召开了稻萍鱼研究现场会,国家农牧渔业部和浙江、湖北等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30人会集在这里,实地考察,开展现场研究。建宁县有2千多年稻田养鱼的历史,曾以稻田养鱼发达而著名。但是,长期以来每亩稻田鱼产量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清江县张家山乡马埈村稻田养鱼专业户雷炳林,去年在承包的一丘8分稻田里培育出“夏花”鱼苗57,000尾,后又转入与该丘相连的二丘7.4亩田中培育,共生产出“冬片”鱼种30,500尾,亩平均育鱼种4,160尾,其中3寸以上的鲢鱼20,000尾;4至8寸的草鱼8,000尾;6至8两的鲤鱼2.500尾。二丘稻田,早稻和晚稻共产稻谷9,620斤,亩产1,300斤,比上年增500斤,鱼种纯收入3,000元,获得了鱼稻双丰收。其经验主要是:一、整田开沟,稻鱼兼顾。为了收稻、养鱼两不误,利用三丘相连的田联合培育鱼种。春耕时,在这三丘田内铲除杂草,加固田埂,整平田底,再挖鱼沟,水深在1米以上。将8分的这丘田挖深5寸,田埂加高一尺,加宽1.5尺,用来培育夏花鱼苗。其他二丘(面积为4亩和3.4亩)将四周挖环沟宽2米,深1  相似文献   

15.
稻田生态养殖模式是以"稻鱼共生"理论和"稻田轮作"模式为基础,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善稻田种养生态条件;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扩大鱼类活动空间,并改善水稻通风条件,减少水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6.
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采用垄栽水稻的方式把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垄面种稻——水西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结构,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稻萍鱼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趋协调。这是稻田多层次、多用途、高效益的知识密集型的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种优化结构模式,是近几年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中一项富有成效的改革。从1984年起,该研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经省协柞组的4年协同攻关,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产量指标接近或超过原定亩产“百斤鱼、千斤稻、万斤萍”的设计要求,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984—1987年,全省累计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63207.5亩,1988年推广10万亩以上。据1987年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蟹是一种合理利用稻田生态环境增产增效的一种生产方式,利用稻田生态条件使当年仔蟹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由0.7-1.0克达到65-100克商品规格,亩产稻谷417公斤,蟹27.2公斤,鱼33.5公斤,亩获纯利1527.73元,达到蟹鱼稻三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81年起,我们把我国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结合起来,进行了稻、萍、鱼共生的立体模式研究。在这一系统中,利用稻田水面养萍,以萍喂鱼,鱼粪肥田养稻,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合理,实现了稻鱼双丰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几年来稻萍鱼模式的一些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红萍是一种天然饵料资源稻田养鱼,饵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放养和繁殖红萍,为草鱼、尼罗罗非鱼等草食性、杂食性鱼类提供  相似文献   

19.
1.稻田整理。稻田选择应便于投饵和设防逃墙,田埂要加高加宽,一般田埂加高至50~60厘米,顶宽50~60厘米,在田中开挖"井"或"田"字型水沟,其标准深30厘米、宽40~60厘米,田头低洼处开挖6~8米2的方水坑,坑深约60厘米,以作烤田时幼蟹栖息和秋季集捕幼蟹之用。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殖田螺是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水田综合效益的好举措。1999-2000年,我站在洋中镇进行了200亩的稻田养殖田螺试验,获得亩产田螺140公斤,亩增加经济收入600元的好成绩,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养螺稻田的选择 养螺田块应选择在阳光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自如,且腐殖质土壤,洪涝不淹、天旱不干的田块。 二、稻螺工程建设 田埂加宽、加高,并在田块进出水口设置较密的栅栏或密网。螺种放养前10天,先翻耕稻田,以每亩(带水10-20厘米)用生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