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树佳话     
植树佳话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几种书他下令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登泰山,还专门下令不许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可以说是最早贯通...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很重视行道树的栽植。周代有野庐氏的官职管理驰道两旁的树木。春秋战国时,曾把行道树栽培管理的好坏,视为一个国家盛衰的标志之一。 秦统一后,曾命令道旁植树,所谓“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为树……树以青松”,即是。 《汉宫解诂》里说:“列树以表道”,这就是说种植行道树是为道路作标记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们可据松树的棵数来判断里程;二是古时地旷人稀,修筑的驰道又无人保养,常被路边的杂草掩蔽,为了使行人不误入歧途,种上行道树,行人就可借此为路  相似文献   

3.
陕西黄陵县东部黄帝陵下的轩辕庙里,古柏成林,内有一株大古柏,树高19.3米,下围10.3米,俗称“轩辕柏”,相传是黄帝亲手所植。 北京安定门内府学胡同有一株大槐树,顶天立地,据传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亲植。 秦始皇在东巡登泰山时,专门下令不准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秦始皇“树以青松”;“焚书坑儒”时,唯独对植树造林的书不准焚毁。  相似文献   

4.
爱树佳话     
秦始来“焚书坑儒”,有几种书他下令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登泰山,还专门下令不许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文而树”,“树以青松”,可以说是最早贯通国内的林荫大道了。一般人多认为司马迁是位史学家、文学家,殊不知这位“太史公”对林业也颇有研究。他的著述中有两段精彩的论述,一是“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伞。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他主张种粮种树,自力更生;二是“山居于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  相似文献   

5.
植树史琐谈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与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中国是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重视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古代植树,都以道路两旁为主。《左传》中就有关于“行票”的记载,“行票”就是种植在行道两旁的树。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广筑通衢。“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在唐代,唐太宗规定在驿道上广植树木,至玄  相似文献   

6.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 ,注重植树护林。早在西周时期 ,国家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 ,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务。当时 ,为了动员人们种树 ,曾规定“不树者 ,无棺”。春秋时期 ,国家设“衡鹿”守山林。到了秦代 ,秦始皇“焚书坑儒” ,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 ,只有几种书不烧 ,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 ,还专门下令 :“无伐草木” ,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到了北魏孝文帝时 ,不仅要求植树 ,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  相似文献   

7.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注重植树护林。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物。当时,为了动员人们种树,曾规定“不种树者,无棺。” 春秋时期,国家设“衡鹿”职守山林。到了秦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只有几种书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还专门下令:“无伐草木”,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呢。 到了公元 485年北魏孝文帝时,不仅要求植树,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8.
行道树浅识     
我国城市和村镇许多街道都栽有行道树.行道树可以调节气候、防风防沙、吸滞烟尘、清洁空气、遮荫路人和改善、美化环境。行道树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春秋之际,《左传》中就有“行栗”的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广筑通衢,“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汉代长安街道两旁也栽有桐、梓和槐树.三国时剑州知州李壁曾在剑阁县古栈道上栽植松柏十万株,数年之后“翠拂  相似文献   

9.
刘娇 《云南林业》2003,24(3):23-23
轩辕黄帝栽柏树在陕西黄陵县的轩辕祠内有一株高大的柏树,此树径围10米,高为19米,傲霜斗雪,苍翠欲滴,堪为群柏之首。据传,此株古柏为4000多年前轩辕黄帝所栽。孔子植古桧2400多年前孔子植的一株桧树,现已高达20多米,根深叶茂,挺拔苍劲。这株古桧位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门内,现用石栏围护着,供游人观赏。秦始皇提倡种路树秦始皇在位时曾提倡种植路树(行道树),西汉政论家贾山的《至言》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便是证明。李衡种橘三国时,东吴太守李衡十分崇拜古代贤哲屈原,对其所作赋《橘颂》尤为喜爱。爱屋及乌,李衡便…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植树绿化的历史渊源流长。早在4000年前的虞舜时代,就已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人”。西周则以“封人”负责国都植树,“掌国”负责各地城郭沟池的植树。 唐代更是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植树诗篇。杜甫“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白居易一首“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表白了诗人对柳树的痴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期间,也特别重视植树造林,他效法秦始皇“一肝松夹驰道”和子产“桃李垂于街”的绿化战略以“列树表道”和“庇荫行旅”为绿化方针,严令所有辖区治下的城郭巷道、高坡矮堤和柳江两岸…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代植树佳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掌管山林的官员“虞人”。西周则以“封人”负责国都植树,“掌国”负责各地城郭沟池的植树。东周以“野庐氏”掌管驰道两旁树木的栽培。那时还规定:“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春秋战国经数百年争战杀伐,森林资源遗到严重破坏。据说秦始皇东巡,登泰山见草木萧条,当即下令“无伐草木”,又下令在全国五尺道旁“每三丈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开展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成,继承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工程,动员之广,成就之大,在世界林业史和环境工程史上谱写出壮丽的篇章。我国历来就有“树木栽草”的习惯,历代有识的决策者,莫不垂青于义务植树,商周风行边境林、纪念林、墓茔林。如今在曲阜孔墓前还留下弟子子贡亲手栽的翠柏,周时的庭院植树,“列树表道”,秦始皇启动的驰道护路林工程,隋炀帝启动的运河护堤林工程,唐五代启动的钱塘江河堤造林,宋明至清启动的治理黄河的河堤造林以及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在东起潼关西迄乌鲁木齐的大道两侧种…  相似文献   

13.
《湖南林业》2002,(11):26-26
在我省造林历史上,马尾松人工造林历史最为悠久。远在秦朝,松树作为行道造林树种广为栽植。《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车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现今成为旅游景点的浏阳市道吾山,入景道路两旁古松参天,据说是公元827~835年为唐代大和时期所植,至今保存了118株。史籍载,古时衡山县城至南岳30里“夹道古松,郁葱一色,行者不假张盖”,醴陵、岳阳一带古松夹道。道县至江永“松之夹道七十里”。清道光《永州府志》载:“永州南数十里夹路皆古松”。杨西岩翰林尝于永州道中,见古树数万株,…  相似文献   

14.
京城往昔多树木柳树,古代京城宫廷内外,住宅前后,无处不有。金大定四年(1164年),“命都门外夹道重行植柳各百里”。金代宫城之前,也是“驰道两旁植柳”。元代在丽正门内千步廊,“旁近高柳,郁郁万株”,在厚载门外有“垂柳万株”,在琼华岛今北海,是“山下万...  相似文献   

15.
古老代帝王敕封树木趣闻缪士毅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帝王不仅重视绿化,而且留下了不少封树木的趣闻,被传为佳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三年即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现在泰山上的五大夫松相传就是秦始皇登泰山时,曾在这里的松树下避过雨,因大松树护驾...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植物学家在非洲热带森林中发现一种奇特的树木,它长有奇妙的“自动灭火器”.科学家曾做过有趣的实验:在这种树木的底下用打火机打火,当火光一闪,无数的白色液体泡沫就从树上没头没脸地喷洒下来,  相似文献   

17.
提起松,我最熟悉不过,甚至比得上老朋友。也许因为,即便是在远方贫瘠的土地上,都生长着松。然而,无分毫趋炎附势和嫌贫媚富的青松,更是这个古老民族的忠实伴侣与精神慰藉。有了松,等于有了民族的骨脊和生命的青春,所以历来流传着“君子竹”、“大夫松”之谓。“大夫松”一谓来自皇帝的金口玉言。秦始皇到泰山封禅,遇雨避于松下,他封松为大夫松,松便成为万物中的高风极品。圣人孔子故然早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美赞;民间则更流行着“松柏长青”、“松鹤延年”、“松竹梅,岁寒三友”的美议。在“岁寒三友”中,松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8.
一、从森林的概念说起在我国古代,林字表示上生枝叶下生根的“木”。是今日休字的形象和含意,即群木并生一处为林。据“内络通”解释,“林:树木之聚也”。又曰:“山木曰林”,即山里树木聚生为林。把森林局限于山地,颇有今日的“立地条件”概念,山林密切共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十分爱树,并且喜欢种树。他曾写过一首《栽松诗》,诗的开头写道:“小松未盈(不满)尺,心爱手自移。”反映出诗人亲自种松树的情景。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地)任剌史时,在城内栽植了很多花末果树,并诗咏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为保证树木成活,他每天都带领书童,荷锄修整水渠,给树木培土,引泉水灌溉。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银恒快速捕鼠器、新型环形捕鼠夹和“鼠道难”(20.02%地芬·硫酸钡)3种无公害技术对林业鼠害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银恒快速捕鼠器射杀中华鼢鼠,触发率为34.89%,触发捕获率为99.52%;新型环形捕鼠夹防治大沙鼠、达乌尔黄鼠,发弓率为4.47%,捕获率为1.88%;“鼠道难”防治中华鼢鼠,使林木受害株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5%和2%,防治大沙鼠和达乌尔黄鼠,效果明显,有效洞口较施药前下降72%以上。建议防治地下害鼠使用银恒快速捕鼠器,防治地上害鼠使用“鼠道难”,新型环形捕鼠夹适用于害鼠种类调查及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