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近日从国家科技部了解到,在国家863计划项目中,现代农业研究以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虫免疫能力和杀伤有害生物为目标,形成了新型生物农药研发技术体系;基因工程生物农药的创制,显著提高了生物农药的作用效果和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阿泰灵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病毒研究团队,针对植物病毒病发生特点及植物抗性机制,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成的新型病毒病生物农药。国家专利创制产品,世界上第一个抗病毒蛋白质农药!通过诱导植物抗病机制,提高免疫力,高效防治病毒病,绿色环保,高增产!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在美国爱利思达公司总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美国爱利思达公司签署了我国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的海外独家代理合作协议。合作协议由植保所文学副所长与爱利思达公司全球市场经理Paula女士、首席技术官Georges先生共同签订。"阿泰灵"是植保所副所长邱德文博士领衔的蛋白质生物农药研究团队,针对植物病害发生特点及植物抗性机制,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而成的植物免疫诱抗剂类创制型蛋白质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发布了一款名为"阿泰灵"的新型病毒病生物农药。据悉,该产品是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几代专家研究的首个蛋白质农药,完成一系列测试后最终正式上市。其核心技术属国家创制型农药专利,具有诱导抗病机制、无交互抗性、高效防治病毒病等众多优点,被业内称为绿色、有机农业的专用农药。资料显示,出自中国顶尖科研单位专利的阿泰灵由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与氨基寡糖素科学配伍而成,是先进的植物免疫诱抗剂类蛋白质生物农药。其能实现多种功能,既可抑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三、我国农药科技创新情况1.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初具规模一批国家级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成立,主要有: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上海、江苏、湖南四个基地,1995);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天津,1995);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2007);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2011);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贵州,2011);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2012)。一批省部级农药科技创新平台也相继建立,主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药用植物资源学科组研发的"一种生物农药增效剂及其生产和应用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研究组进行了黄酮类化合物在提高生物农药中多角体病毒粒子、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毒蛋白和真菌孢子的致病活力研究。据介绍,生物农药增效剂中包括植物黄酮、植物多酚、植物醌类化合物,植物的这些天然产物富含共轭系统,能够吸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奥绿一号,阿维菌素,Bt3种生物农药对秋甘蓝田节肢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供试生物农药对秋甘蓝主要害虫斜纹夜蛾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3种供试生物农药对秋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有一定的短期影响。阿维菌素和Bt对群落多样性有一定影响。奥绿一号可明显提高群落的均匀度,对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影响,是3种供试生物农药中防治秋甘蓝害虫最优的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药用植物资源学科组在王庆研究员的带领下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在提高生物农药中多角体病毒粒子、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毒蛋白和真菌孢子的致病活力研究,目前已经取得成功,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权号:201310616674.X)。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农药增效剂及其生产和应用技术。该生物农药增效剂中包括植物黄酮、植物多酚、植物醌类化合物,植物的这些天然产物富含共轭系统,能够吸收阳  相似文献   

9.
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农药是人们减少污染,回归自然的一个必然选择。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和清除杂草方面,生物农药的应用前景广阔。生物农药的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综述了生物农药的概念和范畴,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应用现状,讨论了生物农药的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农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物农药是未来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展方向,只有应用生物农药才能解决化学农药在土壤及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才能真正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才能保证环境清新和人们的健康,真正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番茄病毒病是保护地番茄的主要病害,该病的发生对番茄产量影响较大,为了掌握生物农药菌克毒克(宁南霉素)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效果和最佳用药浓度,使其达到最好的治病、增产作用,在保护地大棚番茄上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世界农药     
<正>2010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值将达10亿美元化学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有增无减,而随着对生物农药开展广泛系统的研究,加之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和种植者对生物农药的使用逐渐增多,世界各地对生物农药的需求正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速效性、争夺市场,有些生物农药生产企业不按产品标准生产,违法添加化学农药。还有一些农资经销商打着生物农药的幌子,盗用农药生产企业"三证",铤而走险生产销售假冒生物农药牟利。此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不仅侵犯了种植业者的合法权益,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隐患,也给生物农药产业带来严重打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组建甘蓝田菜青虫的综合治理措施,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研究了阿维菌素、Bt和‘奥绿一号’3种生物农药对春甘蓝田菜青虫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几种生物农药处理对菜青虫种群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可大幅降低春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总个体数,提高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使用阿维菌素和‘奥绿一号’防治甘蓝田菜青虫,可提高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益害比,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论述了发展生物农药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农药,详细介绍了简明识别生物农药的方法和如何科学使用生物农药。提出了促进生物农药发展的建议……为了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农药是农  相似文献   

15.
海洋微生物应用于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农业上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方法是施放化学农药,但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因此生物农药的研究就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陆生资源的匮乏,人们将眼光转移到海洋资源上来。本研究总结了海洋微生物应用于生物农药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农药,重点从杀虫剂,杀菌剂有机磷农药降解以及除草剂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进而展望了海洋微生物应用于生物农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显示,生物农药处理面积大概是每年33~40百万公顷,占所有农药处理总面积的8%,按计划2015年生物农药的使用量要扩大到30%。在已使用的生物农药中,有88%是微生物和抗生素农药。在中国有超过30所研究机构里在研发生物农药,通过优化工艺及改进配方,生产成本也减少了5%~25%……  相似文献   

17.
<正>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显示,生物农药处理面积大概是每年33~40百万公顷,占所有农药处理总面积的8%,按计划2015年生物农药的使用量要扩大到30%。在已使用的生物农药中,有88%是微生物和抗生素农药。在中国有超过30所研究机构里在研发生物农药,通过优化工艺及改进配方,生产成本也减少了5%~25%……敬请关注2015年第27期参赛作品"中国生物农药发展现状与趋势"。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积极投稿,参与互动。2015年第27期参赛作品:中国生物农药发展现状与趋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8月14日~19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地区办事处和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主办,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承办的"亚太地区国家生物农药登记培训班"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生物农药管理水平,推动本地区生物农药登记管理政策协调一致。FAO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秘书长朴永范主持了培训班开班式,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陈友权、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钟爱"绿色"食品了。因此,生物农药的正确高效使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生物农药已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上广泛推广和  相似文献   

20.
全球生物农药发展方兴未艾,我国生物农药开发亦成绩斐然。根据生物类群,将生物农药分成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生物农药3类;根据利用形式,将生物农药分成活体型、抗体型、载体型生物农药3类(系作者率先采用此分类法);根据防治对象,将生物农药分成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虫剂、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8类。本文收录已经获得我国农业部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及其使用技术,基本上囊括了自1982年我国实行农药登记制度以来获得登记的全部130多种生物农药,还列举了登记证号,便于读者查证,这些详细内容对于从事生物农药研发和使用的人员来说,大有裨益。本文内容较多,本刊将以连载的方式进行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